第5章 凡例(4)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4989字
- 2015-12-26 18:10:52
坤之用六、以凡筮得陰爻六變而八不變也。然凡陰爻皆用六。獨坤以純陰而皆變為陽、則得稱用六也。陰柔不能固守、變而為陽、則能永貞矣。
不牽于私欲、不惑于常變、固守其順、所以利也。坤本有元亨、此獨言永貞者。蓋乾以元資始、坤以貞大終。六爻皆變、則其德減半、故不言元亨也。前言安貞之德、而此言永貞者。蓋安者順而不動、永者健而不息。變而為乾、故言永也。乾吉在于無首、坤利在于永貞。蓋以剛健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也。以柔順而為不正、則佞邪之道也。乾變坤、剛而能柔。
坤變乾、雖柔必強。變化氣質之道、陽本先于陰、而陽之極不為首。陰本小于陽、而陰之極以大終。審時觀變之學也。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陰小陽大、先陰而后陽、始小而終大也。小者、小人之道。大者、君子之道。美其善變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此釋牝馬之貞也。動者、生物所動之機。德者、生物所得之質。坤不專成、本至柔也。而承天發生、勃不可禦、動之剛也。坤不造始、本至靜也。而生物賦形、一定不易、德之方也。乾剛健而中正、所以為大。坤柔靜中有剛方、所以為至。不必于柔靜之外別求剛方也。
后得主而有常。
按、本義主下當有利字、即彖傳后順得常之意。今按、蘇來二說、后乎乾、得乾為之主、坤道之常也。觀其文勢、主下無利字為是。
含萬物而化光。
復明亨義。即彖傳含弘光大之意。靜翕則含生意於中、動則有闢光輝也。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承天之健、順天之時以行。即彖傳順承天之意。自坤至柔至此、皆以申言彖傳之意。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順、本義作慎。凡事皆由積漸所致、宜辨之于微而加慎也。或曰順即馴。即馴致其道、言因循以致之也。更通。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何以謂直。言其心之本體無邪、正也。何以謂方、言其心之妙用合宜、義也。此六二直方之所由名也。下則言求直方之功。君子惟主敬、則其內自直。兢兢業業、主一無適。一私不擾、直矣。惟守義、則其外自方。凡所施行、因時制宜。一定不易、方矣。敬義既立、事君則忠、事親則悅、交友則順、所謂不孤。至此、不期大而自大矣。蘇氏謂直內方外、如碩[蘇氏易傳“碩”作“名”]師良友之在吾側、是以特立而不孤也。此說較勝。
凡事必有所疑、故習而后利。體全用備如此、無施不可。坦然行之而無疑、復何假于習乎。乾于二言誠、于二言敬。乾于二言仁、坤于二言義。先儒以誠敬屬乾坤、仁義分陰陽、蓋本于此。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三以陰居陽、雖有美而含之。非其才有所不足、分有所不敢也、以從王事、不敢專其成功。蓋以地成天、即以妻承夫、以臣從君之道也。地道不敢專成功、不過代天而終所未終、況妻道臣道乎。以數言之。天數終于九、亦以地十終之。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天地二句引起下文之辭。天地交感、則變化萬物、雖草木亦蕃。若重陰閉塞、雖賢人亦隱。初言慎、母縱夫微陰之長也。四言謹、母衒于重陰時也。
君子黃中通理。
此釋黃字之義、中德在內。曲鬯旁通、無私欲之滯塞。條理分明、無私欲之混淆。中德在內不可見、即通理二字形容其蘊、所謂文在中也。本爻既變、坎為通通[“通通”疑為“中通”]之象。本爻未變、坤為文理之象。
正位居體。
此釋裳字之義。雖在尊位、而居下體。
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德之美者既在其中、由是暢于四支、而和順在一身。發于事業、而順治者在天下。內外融貫、乃為美之至。此贊嘆之、以見元吉之故。
陰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三雖有美含之、猶知有陽也。上則均敵、無小大之差。疑于陽矣、其勢必戰。十月純陰、古人稱曰陽月、亦以天道不可一日無陽。故稱龍于盛陰之時、以存陽也。氣陽血陰、未離乎陰、故曰類。玄黃、天地之正色、言陰陽皆傷也。全卦唯二五居中、為坤德之美。二居中得正、故不習而利。
五以柔中居尊、必中順而吉。三以陰居陽、貴乎含。四以陰居陰、在乎括。
初勢猶微、宜辨于始。上勢已極、必兇于終矣。蓋陰陽二氣、天地不能相無。而因時有扶陽抑陰之妙、又圣人裁成輔相之功、所以參贊天地者也。
屯屯卦、震下坎上。震一陰動于二陰之下、故其德為動、其象為雷。坎一陽陷于二陰之間、故其德為陷為險、其象為云為雨為水。有天地、而后萬物生焉。屯者、難也。物之始生、郁結未通。故其為字、象草穿地始出未申。此屯所以次乾坤之后也。其卦以震遇坎、乾坤始交而遇坎陷、故其名為屯也。六爻二陽四陰。凡卦爻中陰陽以少者為主。故二陽為四陰之主。
然五坎體、陷而失勢。初震體、動而得時。屯難之世、陽剛善下、可以有為、故初為全卦之主也。五但小貞吉而已。余四爻皆因初起義。四應初則往吉。三不應初則往吝。二乘初則不進。上遠初則道窮。此全卦六爻之大略也。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乾坤始交而遇險陷、世界草昧之時。震動在下、坎險在上。在險中有震動之才、可以大亨。但出險有機、利于守正、未可妄進。震性好動、故戒以勿輕往也。三四五互為艮止、勿用攸往之象。震一君二民、又為長子、震驚百里、有侯象。初九陽居陰下、為成卦之主。是以賢下人、得民而可君、故利于建侯。筮立君者遇之則吉也。蓋盈天地之間者萬物、萬物以人為首、人道以君為尊。草昧之時、震動出險、立君得正、乃以繼天立極。
此屯所以具四德而繼乾坤也。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乾坤之后、一索得震為始交、再索得坎為難生。此正昏冥雜亂之時、此以二體釋屯之名義也。
動乎險中、大亨貞。
動乎險中、未遽出險。震體能動、故可大亨。坎在險中、故宜正。自此以下釋元亨利貞、皆不言四德、用文王本意。此以二體之德釋卦辭也。
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此以二體之象釋卦辭也、雷、震象。雨、坎象。物之生未有不待雷雨者、然必霽而后見其功。當其方動、充滿凟亂、不知所從、則氣運郁塞之時也。孔子即此以言世道、言此乃天造之草昧。草者、如草不齊。震為蕃草之象。昧者、如天未明。坎為月、天尚未明。又坎水外暗內明、亦昧之象。此時、天使之然、如天所造。天下未定、名分未明、雜亂晦冥之際、宜立君以統治之。然君初立、治理猶疎、日夜不遑寧處、乃可成撥亂反正之功。如更始既立、日夜縱情聲色、非不寧者矣。蓋惟侯心不寧、方可求天下之寧也。自屯卦以下、彖傳皆先釋卦之名義、后釋卦辭。而釋卦辭又各有所取。或卦體、或卦象、或卦德、或卦變、而彖之旨盡矣。此皆先儒所未及。說似拘、而分疏清析、不可易也。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
坎不言水而言云者、在雷之上。郁而未通、雨而未成也。坎在震下、則為雷雨之解矣。彖言雷雨、象言云雷。彖言其動、象著其體也。經綸、治絲之事。君子治世、猶治亂絲、解其紛結。經者、理其緒而分之。猶雷自斂而發。綸者、比其類而合之。猶云自散而聚。屯難之世、人皆惶懼沮喪、不知正君子經綸之時也。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磐桓、難進之貌。陽剛動體、才足濟屯。但初在下無勢、應四柔無援。
當險陷之交、故有磐桓之象。然陽居陽位為得正、故利于居貞。又初、成卦之主。以陽下陰、為民所歸、有君之象。故占者如是、則利建以為侯。
此爻為卦之主、大意與彖同。磐桓即勿用有攸往。利居貞即利貞。利建侯雖同、而合全卦言之、則侯指人。自初爻言之、則侯指己。占者得之、則隨所處以為占、不必泥也。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磐桓、非晏安棄務、志在行正也。正為濟屯之本、居之將以行之也。
陽貴陰賤、初爻陽在陰下。屯難之世、人皆思主。貴能為賤下、所以大得民心、可以為君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屯如以時言、郁塞而未通也。邅如以遇屯之時者言、遲回而未進也。
班、分布不進之貌。震于馬為足為作足、班如之象。女子許嫁、笄而字。六二變兌為少女、女子之象。三四五互為艮止、不字之象。三三四互為坤、坤數十、十年之象。六二陰柔中正、上應于五、然以乘初之剛、故為所難而邅回不進。然初非為寇也、乃求與已為婚媾耳。但二與五為正應、二貞于五。異于五者皆寇矣、焉知其德哉、故守正而不之許。至于十年、則妄求者去、正應者合。數窮理極而可許、故不字于初、終字于五也。爻象如此、占者得之、則宜如是。蓋全卦雖以屯初為主、而各爻又各以所處之位論其吉兇。唯二乘初剛、故為所難。二之質柔、故受人所制。欲應五不得、故屯邅不字。所應者正、故終有可字之時也。易爻有己正、而他爻視之為邪者。有己兇、而他爻得之為吉者。屯之初、正也、而二視之、則為寇。旅之上、兇也、而五承之、則有譽命。蓋皆以所處之時位論之、不可泥也。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乘剛、居初之上。為初所迫、失其常也。然理之所在、十年必反。守正不變、不悖常矣。終獲正應、復其常也。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六三、下卦六陰而居三之陽位、以求上六。不安于陰、而又貪求陽。
不中不正、無正應而妄行、取困者也。鹿、陽物。虞、虞人。無虞、無應也。陽在五而不在上。求陽不獲、即鹿無虞之象。林、陰象。在六二六四之間、入于林中之象。卦下體震、動也。互體有艮、止也。圣人于其震之動、庶幾其艮之止。曰君子見幾、不如舍去。若往逐不舍、心致羞吝矣。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妄動由于多欲。無虞而即鹿、以有貪禽之心。君子見幾則必舍。若往、則羞吝而至困窮矣。經曰不如舍、辨之明也。傳曰舍之、去之決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坎為下首薄蹄之馬。陰柔居屯、不能上進、故有乘馬班如之象。然初九守正于下、以應于己、故初來求四、四往應之、則吉也。本義謂下求婚媾。蓋以初求四為以陽求陰。往者、適人之意也。時解以四近五為大臣、初剛為賢。四求賢輔君、乃以濟屯。然以陰求陽、有害婚媾之義。且初為卦主、有可君之德。如湯之于伊尹、昭烈之于孔明。皆以君下臣、以求濟屯。然后往而應之、正不必復言輔五。又剛柔相濟、亦以濟屯、亦不必專以則為濟屯之賢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初來求我而后往應、非明理知幾者不能。觀象傳意、更與本義合。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九五雖以陽剛中正居尊位、然當屯之時、陷于險中。六二雖為正應、而陰柔才弱不足以濟。初九為眾所歸、則人心已他屬。坎體雖有膏潤、而不得施、故為屯其膏之象。以處小事、則守正猶可獲吉。以處大事、則雖正亦兇矣。初與五皆陽、而五以中居尊、反遜于初者。初在下而動、為眾所歸、時之方來者也。五在上而陷于險、人心他屬、時之已去者也。六爻獨二五言屯者。二在下而柔、遇時之屯者也。五在上、以剛而陷于柔、自屯者也。守貞不字、無濟變之才。屯膏吝賞、非大君之道。皆不能濟屯者也。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光、陽德也。陷于二陰之間、人君澤不下及、所施未光大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坎為血卦又為水、有泣血漣如之象。陰柔無應、處屯之終。進無所之、唯有憂懼、遂至于泣血漣如而已。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屯難窮極、莫知所為。顛沛如此、何能久乎。全卦當屯難之世、居上陷險、而下方震動。陽剛奮發而能下人、則可以為君。柔順待求而應、則可以為輔。居上而澤不下究、則僅可小安。居下而應遠被迫、則但當守正。
若貪欲妄行、勢必取困。窮極憂懼、理難久長。知此、可以處世變矣。
蒙蒙卦、下坎上艮。艮一陽止于二陰之上、故其德為止、其象為山。坎為水為險。內既險陷不安、外又行之不可、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遇山而止、莫知所之、亦蒙之象。蒙次于屯。蓋屯者物之始生。物生必蒙。
蒙者、物之穉。蒙昧未明、蒙所以次屯也。乾坤之后、屯主在震之初九、蒙主在坎之九二。此長子代父、長兄次弟之象。艮為少男、方有待于開發者也。此屯蒙次乾坤之義也。又屯之建侯、有君道焉。蒙之養正、有師道焉。天地既位、君師乃立。此又乾坤屯蒙之序也。六爻二陽四陰、亦以陽爻為主。然九二剛而得中、故能為蒙之主。上九過剛不中、則但可擊蒙禦寇而已。上下四陰爻皆因二以起義。五應二、則為童蒙之吉。初承二、則為發蒙之利。四遠二不明、則為困蒙之吝。三乘二不順、則不以蒙待之、故獨此爻不言蒙。此六爻之大略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凟。凟則不告。利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