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凡例(5)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4907字
  • 2015-12-26 18:10:52

物生之初、蒙昧不明。然蒙者不終于蒙、則有亨道。而卦之九二以剛居中、與六五陰陽相應、能發人之蒙、亦有亨道也。我、指二。童蒙、幼穉而蒙昧、謂五也。禮無往教、故非我往求童蒙、必待童蒙之求我也。其所以必待童蒙之求我者、何也。凡求教者、必其心精專而吾之言易入、故童蒙來求我則告之。若再三、則以我求蒙為褻凟。凟則雖告之無當、與不告同矣。凡若此者、蓋以蒙者為物所蔽、其中之正未亡也。俟其求發而告之、使歸于正、所以利也。若求蒙至再三褻凟、彼終不得其正、何利何亨之有乎。本義以初筮再筮為喻言。初筮指問者之精專、凟指問者之煩凟。

于理固順、但易皆取象、不必作喻言。觀彖傳以剛中及凟蒙二語、似非指問者言。來注以初筮指二、再三指三四。說又近鑿。今按、蒙有九二之發蒙、則不終于蒙、有亨象。二不求五而五求二、有不求童蒙、童蒙求我之象。坎一陽為內卦、初筮所得、初筮告之象。艮一陽止于上、再三則不告之象。九居二、六居五、似非正矣。然二以剛中為正、五以應二為正、利貞之象。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山下有險。上峻而難升、下險而莫測。以卦象釋蒙之義也。內險則危殆不安、外止則窒礙難往。以卦德釋蒙之義也。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凟、凟則不告、凟蒙也。蒙以養正、圣功也。

此以卦之體釋卦辭也。卦以九二當發蒙之任者。以亨行時中、謂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所行皆得其時之中也。時者、當其可之謂。五之志未與二應而告之、非時也。再三而凟、亦非時也。蒙當養正、過此而后養、亦非時也。故下文皆言行時中之事。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志自相應也。初筮得九二、以剛居中、故告之、有節也。凟蒙則與不告同、以蒙不可凟也。人皆學為圣人、而圣學不外于養正。人惟當蒙之時、因時而告、則有以養之使正、即為作圣之功。甚言蒙之不可不養、而養之必以時、乃亨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泉、水之始出者。出而遇險、未有所之、故有[文瀾本“故有”作“故為”]蒙象。然泉之既出、勢有必行。君子體坎之剛中、以果決其行。水尚在山、涵蓄深沉。君子體艮之靜止、以養育其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初六以陰居下、蒙之甚也。欲發其蒙、利用刑人、謂痛加懲責、使知敬學也。用說桎梏、謂暫去拘束、以待自新。坎為刑為桎梏、故有其象。

然坎初變為兌、則為毀折、又有脫之之象。桎梏用之未刑、刑時未有不脫桎梏者。若既刑又桎梏、一住而不舍、拘束太苦、則失敷教在寬之義、必致羞吝矣。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發蒙之初、法不正則人玩。故懲戒之、以正教之之法、蓋明刑以弼教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此一爻而具三象也。包蒙對上下四陰言、納婦克家皆對六五言。九二以陽剛統治群陰、當發蒙之任。然物性不齊、不可一概取必。唯剛而得中、故能有所包容而吉也。坎中陽而五陰、以陰應陽、二能納之、納婦之象也。

五位尊、有父之象。二居下位而能任上事、又為子克家之象也。時解謂大臣能敷教以寬、以無負君之委任。善教之良臣、猶克家之肖子也。亦通。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程傳謂子而克治其家者、父之信任專也。二能主蒙之功者、五之信任專也。此重五之能接二也。本義但言指二五之應、謂剛柔往來相接也。二說本義為優、全卦不重在五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三變為巽為長女、有女象。九二陽剛得乾金之中爻、有金夫象。六而居三、陰柔而不中正、女之見有金之夫、而不有其躬以從之者也。取女得如是之人、何所利乎、故戒占者以勿取也。王注謂三應在上、有男女之義。

三之動為女先求男、故有此象。不如大全合屯六二參觀、而以三趨二取象為優。蓋屯之六二、近初九之陽而正應在五。然震之性動而趨上、而所居又中正、故曰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蒙之六三、近九二之陽而正應在上。

然坎之性陷而趨下、而所居又不中正、故曰見金夫不有躬。六五中正、故為可納之婦。三不中正、故為淫奔之女。六四質柔、雖困猶可教、故得稱為蒙。三狥欲趨利而忘身、併不得言蒙矣。故言勿用以拒之、亦不屑之教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順亦作慎。按、程傳作邪僻不順。亦可。舍正應之夫而從金夫、是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六四以陰居陰、既遠于陽、無正應又在二陰之間、為困于蒙之象。蓋氯質既昏、錮蔽又甚、可羞吝之甚也。然能尊師取友、困而學之、猶或可免。終焉、則真吝矣。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陽實陰虛。唯剛明有實德者能發蒙、四獨遠之。欲從九二則隔三、欲從上九則隔五。又乏正應。異于初與五也。言獨、使反而知恥也。

六五。童蒙吉。

艮為少男、有童象。所謂童蒙者、不失赤子之心。純一未發以聽于人、非幼穉之謂也。五以柔中居尊、下應九二、所謂童蒙求我、有可亨之道者。

故吉。時解作幼主任賢。亦近之、勿拘。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中爻為坤順、變則為巽。順以爻之柔言之。舍己從人、順也。巽以志之應言之。降志下求、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艮為手、有擊之象。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有擊蒙之象。艮止于上、不利為寇之象。應爻坎為盜賊、利禦寇之象。本義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必反為之害。是猶為寇者矣、故不利。惟捍其外誘、以全其真純、則雖過于嚴密、乃為得宜。猶禦寇者也、故利。全卦取象以誨人言。程傳以用兵言。唯本義謂凡事皆然、不止為誨人也得周易立象以盡意之旨。占者隨事以思其義可也。今以此爻合之彖辭。卦中二陽爻。二、初筮之告者也。

上之擊蒙、近于再三之凟者也。敷教在寬、非徒取于擊者。然如三之縱欲忘身、猶之寇也。擊之、禦寇之道。若一概施之他爻則凟、是上自為寇矣、又何利乎。禦寇、貞也。為寇、則非貞矣。如此解、則與彖意更相發明。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上陽爻、擊蒙者。下四陰、皆蒙也。上之剛不為暴、止之順也。下得擊去其蒙、下之順也。全卦有作師之道。大抵正蒙者、貴有剛中之德、而有所包容。不必過暴以為之害。此二之包蒙所以吉。而止之擊蒙、但利于御寇、不宜凟而至于為寇也。為蒙者、貴于柔順中正以聽于人。不宜自遠于剛明之德、尤不可縱欲以忘其身。此童蒙所以吉、困蒙所以吝。而見金夫不有躬者、併不得數于蒙也。初亦陰爻、宜言蒙而言發蒙之道宜痛懲而暫舍者。蓋亦因其材質之陰柔卑下、故正蒙之道宜如此。若能為五之童蒙、則刑可不用矣。六爻于正蒙之道、最為明白詳盡。然而圣人立象以盡意、不必專為一事而言。凡治己教人、一切應事接物、皆可推其意而悟之也。

需需卦、下乾上坎。以卦象言。水在天上、未遽下地。必待陰陽之交、薰蒸而后成雨。需之象也。以卦德言。乾健坎險、以剛遇險、而不遽進以陷于險。需之義也。需次于蒙。按、序卦、蒙、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物之幼穉、必需飲食長養。云上于天、有蒸潤之象。飲食所以潤益萬物、故需為飲食之道、所以次蒙也。卦之大意取須待之義。序卦取所需之大者耳。按、左傳云、需、事之賊。言猶豫不決之害事也。易需非不決之謂。見險而不動、能動而不輕動者也。

內三爻以見險不輕進為需、外三爻以入險而待人以共進為需。六爻初九九五之吉不待言。余四爻雖有悔吝、然終歸于吉。如二曰終吉、三曰敬慎不敗。蓋有剛健之德、而能相機度勢、從容少待、鮮有敗者。四曰順以聽、上曰敬之終吉。蓋雖入險中、而待陽剛之德以共進、故亦吉也。卦雖四陽二陰。然三陽不輕進、坎五居尊有孚。二陰非卦義所重、故不得為卦之主。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坎水在前、乾健臨之、將涉水而不輕進之象。乃事所當待、非不當待而待者也。九五坎體中實、陽剛中正而居尊位、為有孚得正之象。三四五互為離、光明之象。坎為通、亨通之象。乾濟乎坎、有涉大川之象。乾陽在下、皆有所需。九五坎陽在上、又為眾所需。需之道貴于實心、又貴于實心、又貴于得正。人之需有出于不得已者、需而無實、無光而且亨之時。必實有有守能待之心、則無私計較而光明、不恤得失而亨通矣。然世有心雖誠實而處事、未正者。需而非正無吉、而且利之理、必所為皆合于義、不圖行險僥倖。則居常凡事皆吉、而濟險歷難亦利矣。蓋有孚以善其需、貞又所以善其孚。孚貞者、盡所需之道。光亨吉利、則得所需之效也。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者、須也。理勢所在、不得不待也。剛健者、多以輕躁而陷于險。

剛健而能不陷、故善其不至困窮也。坎陷而云不陷何也。需然后進、所以不陷。不陷、則終能出險、故不因窮。乾三陽進而迫乎險、遇險而能需者也。坎一陽居中守正、處險而能需者也。遇險而能需、則不至犯險。處險而能需則又將出險矣。故曰不陷。此以卦德釋卦名義也。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正中與中正同、指五也。正則規模宏遠、無欲速之為。中則中心寧靜、無喜功之念。唯以中正居天位、故雖險在前、而終必克濟。非若蹇之見險而止。雖坎居上、而剛健不陷。非若困之剛揜。人知奮發者能有功。不知以剛健之德、能臨事而懼、從容整暇、氣定神全。不往則已、往必有功。

此以卦象釋卦辭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云氣上蒸于天、必待陰陽之和而自成雨、無所作為也。事之當需者亦然。內有孚、外守正。但飲食宴樂、俟其自至。飲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所謂居易以俟命。非若后世麴蘗之托、昏冥之逃者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郊、曠遠之地。用恒、守其常也。初遠于險、有需郊之象。而九陽剛居陽位、有恒于其所之象。同人于門于宗、而后于郊、處近而遠也。需由郊、而沙而泥、自遠而近也。既能需于郊、又戒以利用恒者。人需于始、或不能需于終。唯以義命自安、身既遠險、又心不妄動、乃無咎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險難由人自犯、于郊則不冒險而行矣。恒即彖之孚也貞也。貞者、乾之常。利用恒、未失處需之常道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水近則有沙、二近險、有需于沙之象。二三四互得兌為口舌、有言語相傷之象。剛中能需、有終吉之象。既近于險、雖未陷患害、羣小從而訾議之。然言語之傷、災之小者。初以剛居剛、雖遠于陷、猶有戒辭。二以剛居柔、守中寬裕。故雖近險、可斷其終之吉也。爻多以相應為吉、此又不然者。見險在前、有待而進、故無取于相應也。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衍、寬也。以寬居中、不急于進。蓋剛居柔位、故謂剛為衍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水涯有泥。三將陷于險、有需于泥之象。坎為盜賊、有寇之象。三過剛不中、有自我致寇之象。

象曰。需于沙、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外謂坎在外卦。謂之外、則禍不自已作。但以過則妄動、以近于險、則寇乃我致之也。然卦為需、能敬慎、猶可不至于敗。此則象中本無此意、本義所謂發明占外之占。使人之逼近于險者、思所以善處之道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內卦三陽以見險不輕進為需。外卦入險矣、以待人共進為需。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四入乎險、坎為血卦、故有需于血之象。然以陰居柔得正。初為正應。所居得正、又待正應之陽剛為援、可以不終陷于穴矣、故有出自穴之象。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陰柔入險中、疑不能出矣。然能順以聽初之陽剛、則不冒險以進、是以能出穴也。三能敬、則雖迫坎之險而不敗。四能順、則雖陷坎之險而得出。敬與順、固處險之道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坎有酒食之象。九五為需之主。以一陽處二陰之間、以待三陽同德之援、需于酒食之象。居中得正、三陽自來、陽彚進而陰退、則坎可平而險可夷、貞吉之象。人君位乎中正之天位、與天下相安于日用飲食之常、無為而治者也。然又必正乃吉、非可宴酣無度也。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屯蒙多言男女、需言飲食。蓋云上于天、物資雨澤以為養。需于酒食、人亦藉飲食以為養故也。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五居中得正、是以貞則吉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六居上、陰居險極、無所復需。變巽為入、有入穴之象。下應九三、而三下二陽連類并進、有不速之客三人來之象。居柔得正、以待陽剛、變巽亦為順、有敬之之象。然陰動于上、三陽至健知險、可以拯溺、待以共濟、亦將出險矣、故有終吉之象。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六居上、陰之當位者、曰不當位、以應爻言。三與上正應。當位者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巫溪县| 大田县| 沙坪坝区| 商城县| 徐州市| 平邑县| 璧山县| 育儿| 迁西县| 晴隆县| 元阳县| 孙吴县| 扬中市| 汶上县| 海阳市| 昌邑市| 石狮市| 湘潭市| 隆昌县| 隆回县| 高雄县| 长白| 疏勒县| 桐城市| 贺兰县| 金塔县| 韶关市| 伊通| 镇远县| 东港市| 阿瓦提县| 犍为县| 清徐县| 尉氏县| 卢龙县| 东辽县| 陆川县| 尤溪县| 远安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