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4994字
- 2015-12-26 18:10:52
蔑、滅也。牀者、人之所安其體、上實下虛。剝一陽下五陰、有牀象。
坤土艮山本至安、剝則危矣、故卦有剝牀象。初在下有足象。剝自下起、侵蔑正道、其占兇也。方剝足而即言蔑貞、如履霜而知堅氷至也。
象曰。:剝牀以足、以滅下也。
侵滅正道、自下而上也。
六二。剝牀以辨、蔑貞兇。
辨、牀干也、牀身與足上下分辨之處也。二陰侵上、占與初同。
象曰。剝牀以辨、未有與也。
二陰徒與未大盛、危之中有幸之之意。
六三。剝之無咎。
眾陰方剝陽而三獨與上應、去邪黨而從正者也、咎可無矣。剝之三同復之四。復四與初應而不許以吉、剝三與上應而許以無咎、何也。復、君子之事、不言其吉、明道不計功者也。剝、小人之事、許以無咎、欲人遷善改過也。剝以近陽者為善、應陽者次之、故五利而此無咎。
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上下、四陰也。居四陰之中而獨與陽、所失者陰。其失也乃所以為得也。
六四。剝牀以膚。兇。
四在下卦之上、猶人臥處、有剝牀及肌膚之象。故不復言蔑貞、而直兇也。
象曰。剝牀以膚、切近災也。
陰禍已迫其身也。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魚、陰物。宮人、陰之美、望寵于陽者也。五變巽、有魚象。巽為繩、貫之之象。以者、后妃以之也。六五柔中居尊、率羣陰以從陽、故有后妃之象。卦德內順外止、猶后妃以宮人備數循序以進御于君、后德之美者也。
故占無不利。蓋剝至于五極矣。陰不可以再長、陽不可以終消也。故不取剝義。自初至四以陰剝陽、此則循序而以陰從陽。圣人示之戒。若曰、與其以坎剝陽而至兇、孰若以次從陽之無不利乎。故彖言不利有攸往、為君子謀也。此言無不利、為小人勉也。此圣人欲人悔過之心也。然六三應上九而寧失羣陰之心、六五率羣陰而上求一陽之寵。則天道之不可一日無陽、世道之不可一日無君子也。又按、遯剝皆陰長之卦。遯陰微可制、故授權于陽。于九三曰畜臣妾吉、陽制陰之道也。剝陰盛難制矣、故示教于陰。
于六五曰以宮人寵、陰人陽之道也。陰陽消長出于自然、爻中自有此象。
而扶陽抑陰不可無人事之功、此圣人繫辭之深心也。
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眾陰逼陽、疑有尤也。循序以從、尤終可無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艮為果蓏。一陽獨存于上、如碩大之果不為人所食、獨留木末之象。
果不食必爛、核墮地又復生仁。窮上反下、陽將復生也。坤為輿。五陰載上九之一陽、有君子得輿之象。上九變柔有小人象。一陽覆五陰有廬象。
變偶則破敗矣、有剝廬象。一陽未盡猶可復生。君子得此、則為小人所載。
小人居之、則剝極于上、自失所覆、如剝其廬。蓋君子能存陽德、能覆小人。小人陰屬、勢必欲害君子。然自古未有君子亡而小人能自容其身者。
廬剝、則小人亦無所容矣。象如是、而占因君子小人而分也。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民指眾陰。剝極思治。陽剛君子、民所共載。小人至此欲剝盡諸陽、不知其終不可用也。全卦當陰盛陽衰之時、故君子不利于所往。然能以陰承陽者無所不利、而應陽者亦得無咎、唯遠陽而剝陽者兇。雖圣人之戒辭、亦陰陽消長之定理也。
復復卦、下震上坤。一陽生于五陰之下、陰極而陽復。君子之道消而復長、有返于善之義。故為復。復卦次剝。按、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陽剝極于上、復生于下、復所以次剝也。全彖以陽剛來反、理勢必亨。又震動坤順、所往皆利。天地以生物為心。天地之一陽初動、猶人善念之萌、圣人所最重。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以初爻為主、故凡有得于初陽者吉、無則否。二比初曰下仁、四應初曰從道。此皆得于陽者也。余三皆無得于陽者。獨五以得中而無悔。三不中則頻失頻復而厲。
上則去初最遠、居卦之窮、迷而不復、宜其兇也。此六爻之大略也。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復、陽復生于下也。剝盡則為純坤、十月之卦。陽氯漸生、至十一月、一陽之體始成、其卦為復。陽往而復反有亨象。內震外坤、陽動于下、順而上行。反下為入、上行為出、皆以順行、有出入無疾之象。先出后入、于語順也。諸陽自此可亨、有朋類之來皆得無咎之象。又自五月姤卦一陰始生、至此七月而一陽來復、乃天運自然反復之道。此時剛德既長、君子可以有為、故于占利有攸往也。不言月而言日、猶詩言一之日、二之日也。
臨卦于陰之長則曰八月、欲陰長之緩也。此于陽之長則曰七日、欲陽之速也。又七為陽數、日為陽物、故于陽長之卦言之。八為陰數、月為陰物、故于陰長之卦言之。
彖曰。復亨、剛反。
剛德復反、有可亨也。
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剝以順而止、復以順而行。道消之極、道長之初、未有不順而能免咎者。出入朋來、陽之動。無疾無咎、以順行故也。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陰陽消長、天運之自然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既生則漸長、故利于往。自內出為往。動而順行以下、以卦德言。反復其道以下、以卦體言。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天地以生物為心。積陰之下、天地生物之心幾息。一陽來復、而天地之心可見。在人、則惡極而善念萌動之時也。先儒以靜為天地之心、程傳以動為天地之心。然陰陽分動靜善惡、不可太拘。蓋天地之氣、純陰寂靜之中未嘗無陽。然必一陽之動、而后生物之心可見。在人、則所動之念有善有惡、必其善端之動、乃可謂見天地之心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閉關、休息安靜以養微陽也。在人心、則善端之萌甚微、亦必莊敬以養之、不然復亡之矣。卦辭言出入無疾、而象言閉關息事。蓋動者天地生物之心、而靜者圣人裁成之道也。
初九。不遠復。無只悔。元吉。
一陽復生于下、復之生也。只、至也。居事之初、失之未遠。復于善而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之道也。人有過失、或至于微色發聲、困心衡慮。
此則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修身之道無他、知不善而速改而已。
六二。休復。吉。
柔順中正、近于初九之仁人。能比而下之、取友以輔仁者。復之休美、吉之道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克己復禮為仁。初、剛德之復仁者也。二能親而下之、故吉。
六三。頻復。厲無咎。
不中不正、處動之極。復而不固、有頻失而頻復之象。頻失則厲、復則無咎。蓋三爻在上下進退之間。巽以柔為主。巽九三剛而不中以比柔、故頻巽而吝。復以剛為主。復三柔而不中以比柔而位剛、故頻得、雖厲而無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得補過之義。
六四。中行獨復。
四在上下四陰之中、有中行之象。不比羣陰而與初應、有與眾俱行、獨能從善之象。此時陽氣甚微、未足有為、故不言吉。然理所當然、吉兇非所論、吉兇非所論、所謂明其道不計其功者也。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以其從陽剛、君子之善道也。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與道、皆所以修身也。
六五。敦復。無悔。
坤土有敦厚之象。四以應初而復。五雖與初無應、然以柔中居尊、因四之獨復而能篤其行、厚其養、以復于善者、猶臨之有敦臨也。故可無悔。
按、來注謂不遠復者、善心之萌。敦復者、善行之固。無只悔者、入德之事。無悔者、成德之事。是以五勝于初也。然初曰元吉、五僅曰無悔、不得以五勝初。竊意此乃困知勉行、所謂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百倍其功者。
能如是、悔亦可無也。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五居中、中即天地之心??肌⒊梢病R灾械雷猿梢?。二四待初而復、學知利行者也、故曰下仁曰從道。五與初非比非應而復、困知勉行者也、故曰自考。自即人一己百之意。蓋五本遠于陽、但以居中能順、困四自返、加厚其功、故能自成也。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
上六以陰柔居復終。位高而無下仁之美、剛遠而失遷善之機、厚極而有難開之蔽、質柔而無改過之勇、無應而無從道之明、是終昏冥而不復者也。災自外來、眚自己作。坤先迷、今居其極、有迷復象。坤為土為眾、有行師象。在上近五、有以其國君象。地數十、有十年不克征之象。
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陽剛在上、君之道。此剝之上九、所以為民所載也。復上反之、故以其國君兇也。全彖以氣數言。復有必亨之理。故出入可以無疾、朋來亦得無咎。所以然者、以七日赤數反復之道、天運之自然也。六爻以人事言。
剛德為善端之復、質柔以從剛為貴、人事之當然也。故五之自考不如四之從道、四之從道不如二之下仁、二之下仁不如初之修身。三頻復雖危、猶知復也。上迷復反道、則災眚所必至矣。圣人示人以復善改過、取友修身之功、莫切於此。
無妄無妄、下震上乾。無妄者、實理自然之謂。震、動也。動以天為無妄、動以人則妄矣。無妄次復。按、序卦、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復者、反于道也。既復于道、合于正理而無妄矣。無妄所以次復也。全彖大亨而利于正、不正則所往不利。蓋正則合于無妄、不正則妄矣。六爻下三爻震體、時當動而動者、故動則應天。初之往吉、二之利往、三曰行人之得、皆動而無妄者也。上三爻乾體、時當靜而靜者、故動則拂天。四之可貞、五之勿樂、上之有眚、皆以不動為無妄者也。乾體非靜。但震動之時已過、則宜順乎天、不必復有所動耳。此六爻之大略也。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無妄、實理自然之謂。史記作無所期望而得。亦即自然之意、蓋有所期望皆妄也。天之化育萬物、生生不窮、各正其性命、本無妄也。下震上乾、動與天合。自可大亨、而必利于正固。若有不正即妄也。則有過眚而所往不利矣。吉兇悔吝生乎動、卦以震動為主、故圣人多戒辭。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以卦綜言也。大畜艮在外為主、今反為震為主于內、此卦之所以為無妄也。動健以下、一正一反。能如本卦之德動健、剛中而應、則以正合乎天命矣。若其不以正、則私意妄動、必不可行也。
震動乾健、以卦德言。九五剛中而應六二、以卦體言。天之命、天理之當然也。無妄之往何之、承上匪正言。無妄而不正、往復何所之乎。不正則逆天之命、天必不祐、其猶可行乎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天下雷行、震動發生。萬物各正其性命、物物與之以無妄也。先王法此、對其所育之時、養育人民。使昆蟲草木無不得宜、亦物物與之以無妄也。對時、如孟春犧牲毋用牝、斧斤以時入山林之類。茂者、盛大之意。
無時不對、無時不育也。即盡人性、盡物性、贊化育之謂也。天下雷行、物物與以無妄。物物各具一性、物物一自然之天也。圣人因物之性以育萬物、使物物各得其天、圣人一自然之天也。
初九。無妄往吉。
初當位而動、為無妄之主。動之得正者也、何往非吉。按、他卦皆以應為吉。此則二應五、三應上、乃三有災、五有疾、而上不免于眚、獨初以無應而吉者。蓋卦名無妄、貴于無心。有心于應而往、則妄矣。震陽初動、誠一未分。剛實無私、動與天合。不必有應、而得無心之吉也。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誠能動物、往無不通也。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耕、農之始。獲、其成也。田一歲曰菑。三歲曰畬。始耕終獲、先種后畬。此自然之常。今皆曰不、統付之無心也?;蜃鞑桓垣@、不菑而自畬?;蜃鞑灰愿嫬@。不以菑而計畬。唯本義謂四者俱無。不耕不菑、無所為于前。不獲不畬、無所冀于后也。蓋無妄之時、有所為所得付于兩忘、而自然如此者?;ヘ陨腺阆抡?、耕耨之象。震為未稼、收獲菑畬之象。
六二柔順得中正、因時順理、而無私意期望之心、故有不耕獲、不菑畬之象。占者如是、則利于有所往矣。蓋假象之醉、不可以辭害意也。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未富、如非富天下之意、言非計其利而為之也。
六三。無妄之災?;蚶M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三變離、牛象?;ベ銥槔K、艮為鼻、繫牛之象。震為大涂、中爻人位、行人之象。卦之無妄皆以正而亨。六三則不中不正矣、故有無妄致災之象。
行人牽牛以去、居者反遭詰捕之擾、所謂無妄之災也。震主動、故去者猶可倖免、居者反以無妄致災。占者得此、以其行止分其吉兇也。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得者有無妄之福、邑人有無妄之災。
九四??韶憽o咎。
九居四非貞也。然陽剛乾體、不事應與、可以自守其正。不可以有為、亦不至于有咎也。蓋下卦震體、以動為無妄。四交乾、則動之時已過、以不動為無妄。可貞則不雜以妄矣。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有猶守也。天命之正、人所固有。貞者守其所固有也。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五變、互三四為坎、有疾之象?;ベ隳爵奘?、藥之象。乾剛中正、以居尊位。當無妄之時、容有非常意外之事。靜以待之則自消、如有疾勿藥而自愈也。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無妄而試藥、反為妄矣、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