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雷電當作電雷。明者、辨別精審之意。象電之明、所以示民而使之知避也。勅者、整飭嚴整之意。象雷之威、所以防民而使之知畏也。罰者、一時所用之法。法者、平日所定之罰。明罰勅法猶不知戒、不得已乃有豐之折獄致刑。

初九。履校滅趾。無咎。

初上受刑之象、中四爻用刑之象。校、足械也。屨校者、校其足如納屨然。趾所以行。滅其趾、遮沒其趾使不得行、受刑之小者也。震為足、初應四。三四五互為坎為桎梏。初爻最下、故有屨校之象。震變坤、不見其足、滅趾之象。罪小而受薄刑、小懲可以大誡、故無咎也。

象曰。履校滅趾、不行也。

震主動、變坤則靜。不敢妄動、不進于惡矣。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中四爻言用刑之人、皆取食物為象。膚、豕腹下柔軟無骨之肉、噬而易嗑者、滅鼻、深入至沒其鼻也。六二陰柔中正、聽斷得理、噬之最易合者。二三四互艮為鼻。二變則為離、故有深沒其鼻之象。蓋以乘初之剛、以柔治剛、深痛治之、不至于有咎也。此解照程傳。按、本義謂傷滅其鼻、占者雖傷而終無咎。然噬膚無傷鼻之理、不如程傳之順。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噬膚至于滅鼻、疑于深矣。所以無咎者、以乘剛故也。蓋在下有強梗之人、恐過柔以治之則廢。故深嚴而得宜、乃得其中也。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臘肉、小獸全體骨而乾之者、堅韌之物也。六三柔中有剛、有臘肉象。

互坎、有遇毒象。六三陰柔不中正、治久年疑獄而人不服者也、故占小吝。

然時當噬嗑、于義亦無咎也。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以柔弱居剛強之位故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乾胏、肉之帶骨者、至堅而難噬者也。金矢、本義謂入鈞金束矢而后聽之。然周禮束矢鈞金、所以禁民訟獄。使瑣屑之事不敢妄興訟、非聽訟之正道也。不如程傳以金剛矢直為得治獄之宜。九四離體、離為乾、乾胏之象。三四五互坎、坎得乾之中爻、有金象??灿譃槭?、得金矢之象。九四以剛居柔、居大臣之位。所斷之獄、又非若膚臘之易者。必如金之剛則不撓、如矢之直則無私。然剛直非易行、恐瞻顧而不果矣、故必艱難正固則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離有光明之象。四離體而居下、大臣之位、不便威福自已。治此大獄、雖以剛直為主、未免艱難戒懼、故曰未光。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乾肉、難于膚而易于臘胏者也。六五君位。小事不至于君、故所噬非膚之易。君威無所不加、故不至如臘胏之難。黃金、本義謂指鈞金。蓋周禮小事束矢、大事鈞金。大臣大小兼聽、唯鈞金則以聞之君者也。今從程傳作剛中之德為優(yōu)。離中變乾為金、黃金之象。蓋大臣貴其不撓、尤貴于無私。君則無可私矣、唯恐其優(yōu)柔不斷而已。黃中色而金剛德。六五柔順居尊、剛?cè)嵯酀?、得其中矣。然刑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不可無戒懼之心也。故雖貞亦厲、但于義則無咎也。五位與二同。而五能噬乾肉、二但能噬膚者。二以柔居柔而五以柔居剛、五之才勝乎二也。五之才與三同。

而五得黃金、三不免遇毒者。三之柔不中、五之柔得中、五之位勝乎三之位也。六五之才之位勝二三、而爻辭但言無咎、不及九四之吉者。五之柔不如四之剛也。蓋九四以剛噬者、有司執(zhí)法之公。六五以柔噬者、人君不忍之仁。然治獄本有司之事、而有司雖威照並行、必以剛直為主。故論治獄之道、必以九四為則也。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得當、謂處剛而得中也。彖言不當位、以位言也。爻言得當、以事言也。四爻言吉而傳曰未光、五爻僅無咎而傳言得當者。九四臣位、必艱貞而后吉。權難自主、所以未光。五君位、用刑人無不服、而以艱貞危厲為心。蓋欽恤之道當然、故在五為得其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兇。

何、負也。本爻離為槁木。三四五互坎為耳為桎梏??捕谙?、有何校而滅其耳之象。居卦之極、怙終不悛。罪之大者、故兇。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罪其聽之不聰、怙終而陷于大罪也。九未變?yōu)殡x之明。今變不成離、故不明也。全卦以物由噬而得合、莫甚于用獄以懲奸、故所論皆用獄之事。

初上無位、為受刑之人。初過小而在下、為治獄之始。上惡極而怙終、為用刑之終。中四爻皆治獄之人。然卦才之剛?cè)岵煌?、故所噬之難易亦異。

六二以柔居柔故噬膚、最易者也。六五以柔居剛為得中者、故噬乾肉、然比膚則難矣。六三柔中有剛則噬臘肉、然比膚則難矣。六三柔中有剛則噬臘肉、比乾肉難矣。九四剛中有柔、則噬乾胏、噬之最難者也。難易雖有不同、而四艱貞、三亦遇毒、五貞厲、而二亦滅鼻。則治獄之道、期于敬謹一也。

賁賁卦、下離上艮。山下有火。山者、草木百物所聚。火照之其上、百物皆被光彩、有賁飾之象。又卦綜剛?cè)峤诲e、卦德文明以止、皆有賁飾之義。故為賁。賁次噬嗑。按、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人物合聚、必有次序行列、威儀上下、而文飾生焉。賁所以次噬嗑也。賁雖尚文、必以質(zhì)為本。凡事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故全彖以賁有可亨之道。然本大而文小、故不過小利于所往。六爻初四以相應為賁、而二與三、五與上則以相比為賁。三爻在內(nèi)者離體、則以文明為賁、故賁趾賁須濡如皆有所設飾。三爻在外者艮體、則又以篤實為賁、故皤如丘園白賁皆取于質(zhì)素。然內(nèi)三爻雖以文明為賁、二之賁須既出于自然、初之舍車則取其高隱、三之濡如即戒其永貞。于賁飾之時、皆以不賁為賁。此又圣人返樸還淳之妙用、維持世道之深意。此六爻之大略也。

賁。亨。小利有所往。

賁、飾也。凡事無文不行。有賁之文、文以輔質(zhì)、此賁所以亨。然文勝又恐滅質(zhì)。內(nèi)文明而艮止于外、收斂其文、不欲盡發(fā)、故小利有攸往。

蓋凡事以本為大、而文則小也。又按、小利有攸往、固所利者小之意、亦有唯小則利之意。蓋陰小陽大、小利往而大不宜往矣。故以下六爻、陰爻皆宜動而陽爻多有戒辭。此又賁而剝之漸也。

彖曰。賁、亨。

亨字疑衍。

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

柔來二句以卦綜言。蓋噬嗑以初五兩爻為主爻、此二上兩爻為主爻。

噬嗑五柔來為賁二、居初三兩剛之中。所謂黃離元吉得中道者也。文在其中、是以謂之賁亨。噬嗑初上而為賁上、居四五兩爻之終。所謂敦良之吉以厚終者也。文成其終、是以小利有攸往。柔來不言分、離反為離、中偶不動也。剛上言分者、震反為艮、下畫移居上畫也。天文也上有剛?cè)峤诲e四字。日月五星之運行、不過剛?cè)嵋煌粊矶?、故曰天文?

文明以止、人文也。

此以卦德言之。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燦然有禮以相接、文之明也。截然有分以相守、文之止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圣人觀日月之次、昏旦之星、以察四時寒署之變。觀于君臣父子之間、有禮有分。而導之以禮樂詩書、列之以來回服物、化舊為新而風俗成于天下。占此卦者雖小利于所往、而賁之為用又大如此。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山下有火、明不及遠。明庶政、事之小者、離明在內(nèi)之象。折獄、事之大者、艮止于外之象。又山在上、法有所必守。火居下、明有所不矜。

君子體此、于錢穀簿書之小、必精審之、以成文明之治。至折獄則無敢。

無敢非不折也、蓋獄貴詳審得情。若自恃明察、深文緣飾、沒其實、是之謂敢。敢則民命不可問矣。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初在下為趾象。二三四互為坎為車象。初雖與四應而在最下、艮止于上、故以剛德明體自賁于下、為舍非道之車而安于徒步之象。蓋君子以義為榮、不以徒行為辱故也。初四相應。四求初為貴德、初求四則為趨勢、故以徒行為賁。壯初剛居剛而健體、故壯于趾。賁初剛居剛而明體、故賁其趾。車馬幣帛主于文飾、故賁六爻取象及之。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君子取舍決于義、每于在下之時、發(fā)足之初觀之。徒義而車非義、故弗乘、非惡寶貴而逃之也。

六二。賁其須。

須鬚同。在頤曰須、在口曰髭、在頰曰髯。三至上有頤體。二在頤下須之象。須亦人身之有文飾者、故以須言之。二以陰柔居中正、三以陽剛而得正、皆無應與。然須附頤以成其文、二爻相比以為賁者。故二附三而動、有賁須之象。蓋須生面美、非外飾者。六二柔麗乎中正、固有其美須之賁、非待于外也。然陰柔不能自動、必附麗于陽、如須雖美必附于頤。

占者宜資人共濟、從上之陽剛而動、則可有為也。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不能自興、隨上而動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三互坎一陽居二陰之間、得其賁而潤澤者也、故有濡如之象。然坎體有濡象、亦有陷溺之象。九三非不貞也。能永其貞而不溺于所安、則二陰于我有潤澤之濡、而我無陷溺之悔矣、故吉。此爻與二以相比為賁。然小利往、故二隨上而三則宜永貞也。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陵生于狎。以正自持、顰笑不假、誰能陵之。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皤、髪之白者。四變、互二三為巽為白。不變、互為坎為馬。四與初以相應為賁。乃為三所隔、心雖合而跡暌、不得所賁、為皤如之象。然本正應、不肯他從、往求之心如飛翰之疾、有白馬翰如之象。九三剛正、非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此與屯六二相似。屯剛?cè)崾冀?、賁剛?cè)嵯嘁S、皆有婚媾象。然屯之乘馬班如意甚緩、賁白馬翰如意獨急者。屯二以下求上、難進易退。賁四以上求下、虛己求助也。此爻與初以相應為賁。然小利往、故初賁趾而四則翰如也。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四與初遠、為三所隔、所當之位有可疑也。然位雖近三、心實在初。

守正不與、理直義勝、三不得而尤之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六五柔中為賁之主。離之文明至艮而有所止、漸近敦本而尚實。上九艮體有丘象。五互三四震木有園象。五比上以成賁者。人君虛己以求山林隱逸之賢、故有不賁于朝市而賁于丘園之象。陰性吝嗇、淺小薄物可以自將、故有束帛戔戔之象。如此雖可羞吝、然禮奢寧儉、禮賢貴質(zhì)實、不事虛文、故得終吉。蓋賁以文飾成卦、過則流于靡矣。自五與上皆有敦本返始之象。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方逐末之時、人君崇儉反本、人心世道之幸也。

上九。白賁。無咎。

居賁之極、反本復于無色、有白賁之象。如此則善補過矣、故占為無咎。此爻與五相比以成賁。五君以束帛相加、上則遂其高隱之志。唯以樸質(zhì)為本、唯小利往、故五可賁于丘園、而上但宜守其白賁也。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居卦之上、在事之外。不假文飾而有自然之文、可謂優(yōu)游自得矣。以人事言、則六五以束帛聘、而上高尚自守以成其志、亦得志也。全卦以賁飾為義。華美外飾、世趨所必至也。然無所止、則奢而至于偽。故文明而有所止、乃可以為賁也。內(nèi)卦文明漸盛、故由趾而須。至于濡如則極矣故、戒以貞。文明而知永貞、則返本之漸也。故四之皤如猶求相應以成賁也。

五之丘園則返樸、上之白賁則無色矣。由文返質(zhì)、所謂有所止也。六爻以三陰三陽剛?cè)峤诲e而為賁、如錦繍藻繪、間雜成回。凡物有以相應而成賁者、則初四是也。有相比而成賁者、則二三是也。有相比而漸歸淡樸以為賁者、則五上是也。蓋文質(zhì)相須者、天地自然之數(shù)、賁之所以成卦。而質(zhì)為本文為末、質(zhì)為主文為輔。務使返樸還淳、則圣人所以繫之辭、而維持世道之心也。至于初應四而四翰如、二比三而二與上興、五比上而五賁丘園、三陰爻多利于往。此又陰盛之漸、所以賁之后為剝也。

剝剝卦、下坤上艮。山高于地而附著于地、有傾頹之象。又卦五陰自下漸長、消剝一陽、故為剝。剝卦次賁。按、序卦、賁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文飾之極、反而剝落、剝所以次賁也。全彖取順時而止之義、故君子不可有所往。六爻以上九為主、故于上爻幸一陽之存。

而下五爻、凡有與于陽者吉、無與于陽者兇。五以承陽故無不利。三以應陽故無咎。初二遠陽而剝未盡、故皆蔑貞兇。獨六四以迫于陽而剝極、故直言兇也。此全卦六爻之大略也。

剝。不利有攸往。

剝、落也。五陰盛而一陽將消、九月之卦。陰盛陽衰、小人壯而君子病。又內(nèi)坤而外艮止、有順時而止之象。故占者不利于有所往也。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

自姤而遯否而觀而剝、皆以柔而變其剛。至此則欲以五陰變上之一陽也。此以卦體釋卦之名義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五陰剝陽、小人之長也。此以卦體言也。卦有順而止之象、君子觀之。

陽消陰息、陰盈陽虛。天運之行如是、君子尚之。順時而止、所以合乎天之行也。知天行之方剝、則不至不量力以取禍。知剝之必有復、亦不至怨天尤人而變其所守矣。

象曰。山附地上。剝。上以厚下安宅。

山附于地、下基不厚則上不安、高者有剝落之象。為君子者、以此制田里、教樹畜、以厚下民、即以自安其居也。卦以下剝上取義。小人剝君子、所以成剝也。象以上厚下取義、人君厚下民、所以治剝也。不以陰陽消長為論、而以上厚薄為言。于極危之卦、得極安之道。此圣人用卦之微權也。

初六。剝牀以足、蔑貞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城县| 昭平县| 蓬莱市| 曲松县| 麻阳| 伊金霍洛旗| 乐昌市| 施甸县| 康保县| 瑞金市| 马山县| 县级市| 宜昌市| 贵港市| 大埔区| 温宿县| 靖州| 定西市| 那曲县| 潮安县| 新乡市| 张家港市| 邹城市| 余江县| 游戏| 湟源县| 巧家县| 南召县| 治多县| 凉城县| 景洪市| 绥棱县| 崇州市| 平武县| 柳林县| 泾源县| 普洱| 南康市| 宜州市| 大姚县|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