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4941字
  • 2015-12-26 18:10:52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上居乾之終、純乎天矣、無妄之至也。然卦當窮極、以九居上、其位不正、行則無利。即彖所謂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也。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無妄宜可行。然時位窮極而行、則自為妄以取災也。全彖無妄二字義、兼本義實理自然、與史記無所期望二意。無妄而出于正則利、不正則有眚。

天下有無妄之福、無妄之禍、而自處不可不出于正也。六爻內三爻以動為正。故初往吉、二往利、三之行人亦得牛、皆有無妄之福也。外三爻以不動為正。故四可貞、五勿藥、上行則有眚。蓋雖有無妄之禍、而能靜守其正、則眚亦可無也。無妄之禍福聽于天、唯正則不失可亨之道、圣人示人切矣。

大畜大畜、下乾上艮。天在山中、所畜者大、則有畜聚之義。乾健上進、為艮所止、則有畜止之義。以陰畜陽、所畜者小、則為小畜。以陽畜陽、畜之力大、則為大畜。大畜次無妄。按、序卦、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有其實、乃可畜聚、大畜所以次無妄也。全彖兼畜德畜賢畜健之意、總以見畜之大。六爻上三爻艮為畜者、下三爻乾受畜者。初受四之畜、故初有厲而四言牿牛也。二與五應、受五之畜、故二言說輹而五豮豕也。

至三與上則合志上行、又畜極而通矣。此六爻之大略也。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大、陽也。以艮畜乾、畜之大者。內乾剛健、外艮篤實輝光、能日新其德、所畜者大矣。異端曲學、所畜多而不正者有矣、故利于貞。所畜既正、可以享天祿而有為于天下。在一身為畜德、在國為畜賢。故賢人有是德、則其占不畜于家而畜于朝。一身之吉、亦天下之吉也。互兌為口、在乾之上、食天祿之象。所畜既大、能應乎天、可以濟險。又互體震木在兌澤之上。如舟之行。乾健應之、故又有利涉大川之象。蓋畜極而通也。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此以卦德釋卦名義也。在他卦艮但言止。此言篤實輝光者、艮止故能篤實。此艮一陽之所以能畜也。篤實自有輝光、蓋畜于中而見于外也。以乾體之剛健、無人欲之私。艮之篤實、無虛偽之飾。則闇然日回、自有輝光。畜之不已、其德必日新矣。彖畜字有三義。以蘊蓄言之、蓄德也。以畜養言之、畜賢也。以畜止言之、畜健也。此專言蘊蓄之義、下文乃以畜賢畜健言之。

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以卦綜言之、無妄下卦之震、上為大畜之艮。剛上也。以卦體言、六五居中、尊尚上九。所謂尚賢也。以卦德言、以艮之止、止乾之健。如禁強暴之類、所謂能止健也。不曰健而止、而曰能止健者、以乾之健受艮之止、卦之所以稱大畜也。大正、總承上以剛陽在上、尊尚賢德、能止至健、皆非大正不能。以釋利貞之義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

亦取尚賢之象。方陽剛在上、六五所尊之時。占者得之、宜食實祿于朝、所以不家食也。

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亦以卦體言。涉險非乾健不能。六五下應乎乾、故能涉川。天者、時而已矣。有蘊蓄之才、又有乾健之力、自可乘時濟險。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在山中、本義謂不必實有是事。然天包地外、地下有天、是即山中之天也。山中有天、所畜至大。君子以此多識前古之言、已往之行、以畜其德之大者。小畜言懿文德、不過文回才藝之末而已。此則就道德性命言之。

初九。有厲利已已、止也。乾之三陽為艮所止、初九為六四所止。若恃其陽剛而銳于進往、必有危、故利于止也。他卦取陰陽相應為吉、此取其能畜。故外卦以畜止為義、內卦以自止為義。獨三與上畜極而通、則不以止言也。以自止為義者以陰陽言、若君子之受畜于小人。以畜止為義者以上下言、若有位之禁止強暴。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自止則不犯災。

九二。輿說輹。

輹、車傍橫木。行則縛、止則脫、暫止旋起之義。輹脫則車破敗、輹脫但不欲行而已。故小畜之脫輹在人、而大畜之脫輹在已。蓋九二亦為六五所畜、以其剛中、故能自止而不進。乾有輿象。互兌為毀折、故有脫輹之象。

象曰。輿說輻、中無尤也。

以其剛而得中、不至于過。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三以陽居健極、上以陽居畜極、畜極而通之時也。乾為良馬、與上之陽合志、三互震為作足之馬、故有良馬逐之象。然恐其過則銳進、故戒以利于艱貞。而日閑習其輿衛、則利有攸往也。輿者、任重之物。衛者、應變之具。乾有輿象。陰爻兩列在前有衛象。以人事言。君子不終家食、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者、輿也。以一身應天下之變者、衛也。必多識前言往行之理、畜剛健篤實之德、以待時而動也。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陽志上進、且畜已極、故上不下畜三而合志上進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童牛、未角之稱。牿、施橫木于牛角以止觸者。六四變離、牛象。應初、童牛象。互震木、施木牛角、為牿之象。六四畜初、防之于始。禁惡于未形、為力則易、故有防牛觸于未角之象。其占為大善之吉也。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喜其不勞而無傷也。

六五。豶豕之牙、吉坎為豕。坎陽得乾之中畫、故有二亦有豕象。二之陽已長、而止之不若初之易矣。然五以柔中居尊、是以得其機而可制。如豕牙之猛利、制其牙則力勞。惟豮去其勢、則剛自止。故亦吉、但不如四之元吉耳。又按、來注天下無嚙人之豕。引埤雅云、牙者、以杙繫豕也。此與童牛之牿同例。

豮、走豕也。豮字與童字同、牙字與牿字同。互震木、有牙象。五變巽為繩、有繫象。此說亦可存。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制惡有道、則不至于決裂、天下之福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何字、程傳謂衍文。本義謂何其通達之甚也、驚喜之詞。今從本義。

艮為徑路、天之衢則大通矣。艮本畜乾、乃畜極而通。三陽上達、在卦之上、故有天衢之象。始抑而今乃大通、故若訝之喜之。其亨可知矣。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賢路大開、君子之道可大行矣。全卦兼畜德畜賢畜健、六爻則專取畜止。受畜者當知自畜之道、主畜者貴有豫畜之功。至于畜極而通、則又理數之自然、不可強者也。然畜之所以大、恃艮上之一陽。乃四五陰爻有畜止之事、至上反不言畜者。蓋唯所畜者大、則所通者亦大。故小畜之上九、畜道之成、反有征兇之戒。而大畜之上九、畜道已散、反有大行之亨。又喜陽惡陰之微旨也。

頤頤卦、下震上艮。上下兩陽、中含四陰。上止下動、頤之象也。口所以飲食、故卦名頤、而取義于養。頤次大畜。按、序卦、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物既畜聚、必有所以養之、頤所以次大畜也。全彖言養人自養皆歸于正、而極言養道之大。六爻下震動、多言求人之養。求養者多不正、故多兇。上良止、多言養人。養人者多得正、故多吉。此全卦六爻之大旨也。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頤、口旁也。卦取頤之象、而口之食物、所以養也、故取養之義。頤中有物曰噬嗑、恐言其所養、故不取養義。頤中虛未受外物、則當擇其所養、唯正則吉也。觀頤、本義謂觀其所養之道、就養德言。自求口實、本義謂觀其所以養身之術、就養身言。觀其養德者、果出于圣賢而不入于他途。養身者、果合于理義而不害于饑渴。則得正而吉矣。今時解皆從之。

然按、正義及程傳皆以為觀其養人及自養。今觀彖傳、語意近之。則所謂觀頤者、觀其所以養人、不可不得其道。所謂自求口實者、求其所以自養、不可徒狥其欲也。自養者小、養人者大。故彖傳極其義于天地圣人、則養人之義不可無。又自養有道、則不以口腹累其心志。雖言養身、而養德之意已在其中。不必以觀頤為養德也。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觀彖傳所養自養、作養人自養為是。君子在上足以養人、在下足以自養。卦中上下二陽為卦之主爻。所養指上九、自養指初九也。

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義大矣哉。

此極言養道之大、皆得其正者也。天地之于萬物、無庸區別。陰陽運行而萬物各遂其生。一出于正而已。若不正、則二氣繆戾、何以養萬物乎。

圣人之養人、不能家賜而人益之也。必擇賢才、與共天祿。使之施澤于天下、是養賢以及萬民。亦一出于正而已。若不正、則賢人不在上位、澤何由下究乎。此極言養之大、故專就所養言之也。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帝出乎震、萬物得養而生。成言乎艮、萬物得養而成。所以取于養也。

言語飲食皆頤之動。慎之節之、法艮之止也。慎言語所以養德、節飲食所以養身。此則專就自養言之。已得其養、然后可以及人也。彖傳言養之大者、故極其所養、至于萬物天下。象傳言養之切者、故先其自養、而始于言語飲食。要皆出于正者也。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上宜養下、然陽又宜養陰。初陽在下、不能養人、故以自養言之。靈龜、不食之物。朵、動。朵頤、食物之貌。離體中虛為龜、全卦有靈龜象。

我指四也。上三爻主養人者。初與四正應、宜待養于四、不宜兇者。然陰則待養、陽宜養人。初九陽剛在下、不能養人、猶當善于自養。乃以震體而上應六四之陰、有舍靈龜、觀于四而朵其頤、欲有所食之象。靈龜以氣自養、不求養于外、養之得正者也。朵頤則貪欲而易其清除摻、養不以正、宜其兇矣。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陽剛以能養人為可貴。今乃不能自養、至為欲所累、不足貴也。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

上之養下、理之常經也。然陰不能自養、必欲從陽求養。今二求養于初、則顛倒而違于常理矣。上九最高、有丘象。二求養于上、則非正應、往必取兇矣。六二在他卦為柔順中正、在頤則為動于口體。上動于下、下動于初、皆自養之不以正者也。

象曰。六二征兇。行失類也。

拂經之義易明、不必言矣。于丘頤乃曰征兇者、以上非正應、失其類也。本義兼初爻言之、似不必。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三與上為正應、待養于上、得頤之貞者也。然自處不中不正、居動之極、是媚上以貪求而無厭者。拂頤之貞矣、其占必兇。互得坤、有十年之象。不中正而妄動、無所往而利者也。蓋全彖以正而吉、三不中正故兇。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不中正而妄動、大悖頤養之道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上三爻皆以養人言之、而陰宜待養于陽、四與初又正應、故程傳本義皆謂此爻求養于下以養人者。時解從之、作大臣用賢以養民之義。然以虎視為四、則爻中未見養人及施下之象。于象傳上施之言不合。今從蘇傳、作以四養初為順。蓋上宜養下、陽宜養陰。以上下之位言之、二求養于初固顛頤。以陰陽之義言之、初求養于四亦顛頤也。但四居初之上、所處得正、又為正應。自初而言之。則初之見養于四為兇。自四而言之。則四之能養初九為吉。初九之剛、其視若虎之眈眈、不可馴也。六四順其所欲而致之、逐逐焉而來。不失以上養下之正、咎可無矣。綜卦本不宜取象。但自四視初、則震反為艮、故初有虎視之象。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按、蘇傳謂六四于初為上。六四之所施、可謂光矣。今按、施固在四、不妨兼上爻言之。蓋上爻、物所由以養。六四與上同體。四所以逐逐能繼者、亦賴與上同體、得以恩施及下也。以人事言。五、君也。上、相也。

四則奉令行政之大臣。膏澤下于民者也。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以上養下、常經也。六五以陰居尊、不能養人、反賴上九以為之養、拂于經矣。然居尊而能順陽剛之德以為養、又艮體之中、故有靜安于正而得吉之象。陰柔不可以大有所為、故又有不利涉大川之象。六二拂經而兇、此拂經而猶吉者。二動體、貪求于人以自養、則失正而兇。五止體、雖不能養人、而能用人以養人、則正矣、故吉。時解作君用賢養民、近之。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能從上九之賢、以養天下故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六五順上九以養人、是物由上九以養也、故曰由頤。然位高任重、易失之專、故必危厲而吉。五不利涉大川而上利者、五柔而上剛也。此居大臣之位而澤及天下、可以濟變者也。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言天下被其澤也。全卦言自養養人、皆貴于得正。六爻以上下之勢言之。則在上宜養人、在下則不能。故上三爻多言養人、而下三爻多言自養。

以陰陽之分言之。則陽能為養、而陰待養于陽。故初上有養人之才、而中四爻皆有藉于初上。上九居上卦之上、又有陽剛之德、六五藉之以養天下者、故最吉。初九其位雖不能養人、其陽剛猶可以自養。乃動于四而自養、併失其正者也、故兇。四五雖不能養人、而能資人之養、又推以養人者也。

故雖未能如上之涉川、而皆有吉道。二三既待養于人、又急于求賢[文瀾本“賢”作“養”]、則自養之大遠于正者也、故其兇又有甚于初矣。要之。自養得正、然后可以養人。君子必由慎言語節飲食以為自養之功。極之至如天地之養萬物、圣人之養賢、以及萬民、以盡所養之道、庶有得于頤卦之旨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玛沁县| 肥西县| 本溪市| 延川县| 金坛市| 蒙阴县| 比如县| 淮南市| 泰来县| 南丰县| 泾阳县| 新绛县| 商河县| 章丘市| 辽阳县| 罗山县| 竹山县| 溆浦县| 奉节县| 景洪市| 镇康县| 察雅县| 勐海县| 苍梧县| 贵州省| 平江县| 福州市| 五大连池市| 姚安县| 仙居县| 丘北县| 安达市| 澄江县| 望城县| 盐山县| 郸城县| 通江县| 黄平县| 金坛市| 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