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疏]正義曰:處險難之極,而下無應援,若欲前進,即無所之適,故“乘馬班如”,“窮困闉厄,無所委仰”,故“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疏]正義曰:“何可長”者,言窮困泣血,何可久長也?

坎下艮上。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筮”,筮者決疑之物也。童蒙之來求我,欲決所惑也。決之不一,不知所從,則復惑也。故初筮則告,再、三則瀆。瀆,蒙也。能為初筮,其唯二乎?以剛處中,能斷夫疑者也。

[疏]“蒙亨”至“瀆則不告”。○正義曰: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皆蒙昧,唯原亨通,故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物既闇弱而意原亨通,即明者不求於闇,即匪我師德之高明往求童蒙之闇,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云“童蒙求我”也。“初筮告”者,初者,發始之辭;筮者,決疑之物。童蒙既來求我,我當以初始一理剖決告之。“再三瀆,瀆則不告”者,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則不告。童蒙來問,本為決疑,師若以廣深二義再三之言告之,則童蒙聞之,轉亦瀆亂,故不如不告也。自此以上,解“蒙亨”之義。順此上事,乃得“亨”也。故“亨”文在此事之上也。不云“元”者,謂時當蒙弱,未有元也。○注“初筮告”。○正義曰:“初筮則告”者,童蒙既來求我,我當以初心所念所筮之義,一理而剖告之。“再三則瀆,瀆,蒙也”者,若以棄此初本之意,而猶豫遲疑,岐頭別說,則童蒙之人,聞之褻瀆而煩亂也。故“再三則瀆,瀆,蒙也”。“能為初筮,其唯二乎”者,以《彖》云“初筮告,以剛中”者,剛而得中故知是二也。

利貞。“蒙”之所利,乃利正也。夫明莫若圣,昧莫若蒙。蒙以養正乃圣功也。然則養正以明,失其道矣。

[疏]“利貞”。○正義曰:貞,正也。言蒙之為義,利以養正,故《彖》云“蒙以養正”,乃“圣功也”。若養正以明,即失其道也。○注“然則養正以明失其道”。○正義曰:“然則養正以明,失其道”者,言人雖懷圣德,若隱默不言,人則莫測其淺深,不知其大小,所以圣德彌遠而難測矣。若彰顯其德,茍自發明,即人知其所為,識其淺深。故《明夷》注云“明夷蒞眾,顯明於外,巧所避”是也。此卦,《系辭》皆以人事明之。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退則困險,進則閡山,不知所適,蒙之義也。

[疏]正義曰:“山下有險”者,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險。艮為止,坎上遇止,是險而止也。恐進退不可,故蒙昧也。此釋蒙卦之名。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時之所愿,惟愿“亨”也。以亨行之,得“時中”也。

[疏]正義曰:疊“蒙亨”之義,言居“蒙“之時,人皆愿“亨”。若以亨道行之于時,則得中也。故云“時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我”謂非“童蒙”者也。非“童蒙”者,即陽也。凡不識者求問識者,識者不求所告;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蒙》之為義,“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童蒙之來求我,志應故也。

[疏]正義曰:以童蒙闇昧之志,而求應會明者,故云“志應”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謂二也。二為眾陰之主也,無剛失中,何由得初筮之告乎?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圣功也。

[疏]正義曰:“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者,所以再三不告,恐瀆亂蒙者。自此以上,《彖》辭總釋“蒙亨”之義。“蒙以養正,圣功也”者,能以蒙昧隱默自養正道,乃成至圣之功。此一句釋經之“利貞”。

《彖》曰:山下出泉,蒙。山下出泉,未知所適,蒙之象也。

[疏]正義曰:山下出泉,未有所適之處,是險而止,故蒙昧之象也。

君子以果行育德。“果行”者,初筮之義也。“育德”者,養正之功也。

[疏]正義曰:君子當發此蒙道,以果決其行,告示蒙者,則“初筮之義”。“育德”謂隱默懷藏,不自彰顯,以育養其德。“果行”、“育德”者,自相違錯,若童蒙來問,則果行也,尋常處眾則育德,是不相須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處蒙之初,二照其上,故蒙發也。蒙發疑明,刑說當也。“以往吝”,刑不可長。

[疏]“初六”至“以往吝”。正義曰:“發蒙”者,以初近於九二,二以陽處中,而明能照闇,故初六以能發去其蒙也。“利用刑人,用說桎梏”者,蒙既發去,無所疑滯,故利用刑戮于人,又利用說去罪人桎梏,以蒙既發去,疑事顯明,刑人說桎梏皆得當。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小雅》云:“杻謂之梏,械謂之桎。”“以往吝”者,若以正道而往,即其事益善矣;若以刑人之道出往,往之即有鄙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刑人之道,道所惡也。以正法制,故刑人也。

[疏]正義曰:且刑人之道乃賊害於物,是道之所惡,以利用刑人者,以正其法制,不可不刑矣。故刑罰不可不施於國,鞭撲不可不施於家。案:此經刑人、說人二事,《象》直云“利用刑人”一者,但舉刑重故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以剛居中,童蒙所歸,包而不距則遠近咸至,故“包蒙吉”也。婦者,配巳而成德者也。體陽而能包蒙,以剛而能居中,以此納配物莫不應,故“納婦吉”也。處于卦內,以剛接柔,親而得中,能幹其任,施之於子,克家之義。

[疏]“九二”至“子克家”。正義曰:“包”謂包含,九二以剛居中,童蒙悉來歸己,九二能含容而不距,皆與之決疑,故得吉也。九二以剛居中,陰來應之。“婦”謂配也,故納此匹配而得吉也。此爻在下體之中,能包蒙納婦,任內理中,幹了其任,即是子孫能克荷家事,故云“子克家”也。○注“親而得中”。○正義曰:“親而得中”者,言九二居下卦之中央,上下俱陰,以己之兩陽迎接上下二陰,陰陽相親,故云“親而得中”也。“能幹其任”者,既能包蒙,又能納匹,是能幹其任。

《象》曰:“子克家”,剛柔節也。

[疏]正義曰:以陽居於卦內,接待群陰,是剛柔相接,故克幹家事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童蒙之時,陰求於陽,晦求於明,各求發其昧者也。六三在下卦之上,上九在上卦之上,男女之義也。上不求三而三求上,女先求男者也。女之為體,正行以待命者也。見剛夫而求之,故曰“不有躬”也。施之於女行在不順故“勿用取女”,而“無攸利”。

[疏]“六三”至“無攸利”。○正義曰:“勿用取女”者,女謂六三,言勿用取此六三之女。所以不須者,此童蒙之世,陰求於陽,是女求男之時也。“見金夫”者,謂上九以其剛陽,故稱“金夫”。此六三之女,自往求見“金夫”。女之為禮,正行以待命而嫁。今先求於夫,是為女不能自保其躬,固守貞信,乃非禮而動,行既不順,若欲取之,無所利益,故云“不有躬,無攸利”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疏]正義曰:釋“勿用取女”之義。所以勿用取此女者,以女行不順故也。

六四:困蒙,吝。獨遠於陽,處兩陰之中,闇莫之發,故曰“困蒙”也。困於蒙昧,不能比賢以發其志,亦以鄙矣,故曰“吝”也。

[疏]正義曰:此釋六四爻辭也。六四在兩陰之中,去九二既遠,無人發去其童蒙,故曰困于蒙昧而有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陽稱實也。

[疏]“《象》曰”至“獨遠實也”。○正義曰:“獨遠實’者,實謂九二之陽也。九二以陽,故稱實也。六三近九二,六五近上九,又應九二,唯此六四既不近二,又不近上,故云“獨遠實也”。○注“陽實也”。○正義曰:陽主生息,故稱實。陰主消損,故不得言實。

六五:童蒙吉。以夫陰質居於尊位,不自任察而委於二,付物以能,不勞聰明,功斯克矣,故曰“童蒙吉”。

[疏]正義曰:言六五以陰居於尊位,其應在二,二剛而得中,五則以事委任於二,不勞巳之聰明,猶若童稚蒙昧之人,故所以得吉也。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委物以能,不先不為,“順以巽也”。

[疏]“《象》曰”至“順以巽也”。正義曰:“順以巽也”,釋童蒙之吉,巽以順也,猶委物於二。順謂心順,巽謂貌順。故褚氏云:“順者,心不違也。巽者,外跡相卑下也。”○注“委物以能”至“順以巽也”。○正義曰:“委物以能”,謂委付事物與有能之人,謂委二也。“不先不為”者,五雖居尊位,而專委任於二,不在二先而首唱,是順於二也。“不為”者,謂不自造為,是委任二也。不先於二,是心順也;不自造為,是貌順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處蒙之終,以剛居上,能擊去童蒙,以發其昧者也,故曰“擊蒙”也。童蒙原發而已能擊去之,合上下之愿,故莫不順也。為之捍御,則物咸附之。若欲取之,則物咸叛矣,故“不利為寇,利御寇”也。

[疏]正義曰:處蒙之終,以剛居上,能擊去眾陰之蒙,合上下之愿,故莫不順從也。若因物之來即欲取之而為寇害,物皆叛矣,故“不利為寇”也。若物從外來,為之捍御,則物咸附之,故“利用御寇”也。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疏]正義曰:所宜利為物御寇者,由上下順從故也。言此爻既能發去眾蒙,以合上下之愿,又能為之御寇,故上下彌更順從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喜德县| 深圳市| 璧山县| 同心县| 永昌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上栗县| 临颍县| 泽库县| 昌吉市| 故城县| 呼伦贝尔市| 宜阳县| 宜春市| 庆安县| 平舆县| 山阴县| 扎兰屯市| 岗巴县| 治县。| 富阳市| 黑河市| 澳门| 外汇| 荔浦县| 尚义县| 郴州市| 铁力市| 荥阳市| 运城市| 金昌市| 定州市| 昭通市| 南华县| 岫岩| 南康市| 阿城市| 蚌埠市| 湖北省|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