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824字
- 2015-12-26 18:09:16
朱砂 人參(各二錢) 蝎梢(二十一個) 白僵蠶(酒浸,焙干) 天仙子(好酒少許炒熟。各一分) 大天南星(一個,先用酸齏汁洗去滑,火炮裂,先為細末,生姜汁和作餅子,火炙令黃色,凡如此三次)上為末,煉蜜為膏。每服皂兒大,薄荷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潮熱。朱砂膏朱砂 人參 茯苓 甘草(炙。各一錢) 蝎 輕粉(各一分) 大黃 天南星(去皮,炮。各半錢) 馬牙硝(一錢半) 腦麝(各少許) 雄黃 郁金(皂角半條揉,水煮干為度。各半兩)上件為末,蜜為膏,皂子大。每服一粒,用荊芥煎湯化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秦艽散 治小兒潮熱方。
秦艽 柴胡 大黃(各一分)上件為末。每服半錢,水五分,入韭白三寸,同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長沙醫者鄭愈傳小兒潮熱方。
知母 貝母(各一分半) 牙硝 寒水石(各一分) 荷葉(一兩,水煮五、七沸,焙干)上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驚風潮熱,身體溫壯等,兼治夜啼。天竺黃散方天竺黃 郁金(各二錢) 甘草(炙,三錢) 朱砂 麝香(各少許,別研) 山梔子仁(十個) 干葛 全蝎(炙) 馬牙硝(各一分) 僵蠶(七個炒) 蟬蛻(三、七個,洗,去尾、頭、足)上件為末,入朱砂、麝香和勻、再勻。每服一字,薄荷蜜水調下。夜啼不止,燈心湯下。
積熱第七
《玉訣》論積熱者,因口不慎味,常餐粘食、腥膻、肥膩、冷滑、瓜果之物,已傷脾胃病也。胃腑虛微,結實難化,生瘡瘢積,或胸脅之間,攻沖榮衛,嘔逆氣粗,眼澀,加渴,泄瀉,兩脅脹滿。以湯散續,便宜疏宣,服千金丸(方見本門。)《形證論》四十八候心臟積熱歌∶孩兒有積饒多渴,乳食都忘困難撥。壯熱瀉食食不消,四肢逆冷吐時厥。須知心臟積居中,取積于中方退熱。熱退調和即有功,莫使結毒恐驚掣。
此病先取積,后調氣。此小余熱不妨。取虛中積,皂角膏。(方見本門。)《靈苑》治小兒諸驚、積熱,解痰毒。金砂丹方光明砂 麒麟竭 沒藥 甘草(炙。各一分) 生白面 麝香(各二錢)上件六味各研,杵為末,同合和勻,以軟飯為丸如小豆大。每服臨臥時用薄荷水化下一丸。如解食毒,用好茶下三丸,更用四。量小兒年數大小,臨時加減。
太醫局妙香丸 取小兒積熱方。
辰砂(飛研,九兩) 牛黃 膩粉 腦麝(四味并研。各三分) 金箔(九十箔,研) 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油)上合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沙蜜三分,同煉令勻為丸,每兩作三十丸。解五毒,治潮熱、積熱等疾。如治潮熱積熱、傷寒結胸、發黃狂走,躁熱口干面赤,大小便不通,煎大黃炙甘草湯下一丸。毒利下血,煎黃連調膩粉少許下。如患酒毒、食毒、茶毒,氣痰伏痞吐逆等,并用膩粉龍腦米飲下。中毒吐血,悶亂煩躁欲死者,用生人血下,立愈。小兒百病驚癇,急慢驚,風涎搐搦,龍腦膩粉蜜湯下綠豆大二丸。諸積食積熱,頰赤煩躁,睡臥不寧,驚哭瀉痢,并用金銀薄荷湯下。更量歲數加減。如大人及婦人,因病傷寒時疾,陰陽氣交結,伏毒瓦斯胃中,喘躁、眼赤,胡發不定,再經日數七八日以上,至半月日未安,醫所不明證候,脈息交亂者,可服一丸,或分作三丸亦得。并用龍腦膩粉米飲調半盞以來下此藥,一服取轉,下一切惡毒涎并藥丸。瀉下如要卻收,水洗凈,以油單子裹埋入地中,五日取出,可再與大人、小兒根據法服一丸,救三人即不堪使。如要藥速行,即用針札一眼子,冷水浸少時服之,即效更速。
太醫局天竺飲子 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舌頰生瘡,咽喉腫痛,面熱口干,目赤鼻衄,丹瘤結核,癰瘡腫痛。又治伏暑躁熱,瘡疹余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澀方。
甘草(銼,煨,二十斤) 大梔子(去皮,炒) 連翹(各四十兩) 栝蔞根(十斤) 雄黃(飛,研,五兩) 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子,焙干,秤二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食后臨臥,用新水調服。小兒半錢,臨時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錢乙桃枝丸 疏取積熱及結胸,又名桃符丸方。
巴豆霜 川大黃(末) 黃柏(末。各一錢一字) 輕粉 砂(各半錢)上為細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湯下,一 五、七丸,五、七歲二、三十丸,桃符湯下亦得;未 三、二丸,臨臥。
《玉訣》千金丸 取積熱方。
生大黃 滑石(研) 皂角(炙) 巴豆(去殼,出油盡)上等分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十丸,茶湯下。
《玉訣》治小兒驚風積熱。鎮心定魄,安魂去風方。
牛黃 腦子 鉛白霜(各三錢) 朱砂 川甜硝(各一錢)上件藥一處研如膏。薄荷溫水下一字,二歲以下半字。風搐搦,研犀角溫水下。
《四十八候》治小兒心臟積熱。皂角膏方砂(飛過) 粉霜(各一錢) 輕粉 白丁香(各半錢) 乳香(二錢) 巴豆(十五粒,去油)上用棗肉丸如梧桐子大。量兒大小加減,臨臥皂角煎湯下。
《四十八候》皂角膏取積熱后,服調胃散方人參(三錢) 白術(二錢半) 甘草(炙) 白茯苓 罌粟子(各一錢) 白附子(半分) 藿香丁香(各半錢)上末,紫蘇湯下半錢、一錢。
《劉氏家傳》李琬防風散 治小兒五臟積熱,驚風,頭面赤熱,口舌生瘡,好飲冷,宜服之。
防風(去蘆頭) 甘草(炙黃) 柴胡(去苗) 連翹 山梔子上件等分,杵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三分,去滓溫服。一歲兒一服,可分四次;三歲兒可作兩服飲之。大小量力加減。
《張氏家傳》威靈仙丸 治小兒積熱方。
威靈仙 大黃 當歸 甘草(炙) 芍藥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食后與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積熱。五金丸(一名五毒丸方。)雄黃(一分) 郁金(一錢) 巴豆(和殼秤一錢,去殼并心膜,十重紙壓去油,用霜)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柏枝湯下,午中、一更各一服。治小兒積熱,毒生丹瘡,并吐血下血等熱毒之疾。治藥毒、氣毒、陽毒、陰毒、食毒,薄荷酒或姜蜜湯下。如中藥毒,以伏龍肝為末,水調下。治腹脹氣急,大小便不通,痰喘咽疼,腮腫腮高,卒中不語,大消痰毒。
《莊氏家傳》治小兒積熱諸疾,初冬孩子壅熱涎嗽,宜服此藥。名為蟬殼丸蟬殼 麝香 天南星(各半分) 朱砂(二分) 蝎(一個,首足全)上件為末,爛飯和丸粟米大。一服五、七丸,熟水吞下。
《莊氏家傳》退小兒積熱。越桃飲子方山梔子 甘草(炙) 大黃 紅芍藥(各一分) 連翹 黃芩(各半分)上件六味一處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用蜜湯調下,大退積熱。
《莊氏家傳》涎壽膏 療小兒心臟積熱,大人、小兒口瘡方。
白羯 羊膽(一只,臘日者,或臘月者皆可) 馬牙硝(半兩) 朱砂(一分)上細研,盛于膽內,當風懸之,候過清明可開。再研極細,入腦、麝少許,生蜜和為膏子,以瓷器中盛。
量兒大小加減。干服如紫雪法。
《莊氏家傳》治小兒上膈積熱。化涎、利胸膈,治咽喉方。
硼砂 鉛霜 牙硝 甘草(以豬膽四個,去火二醮汁炙盡為度。各一兩) 龍腦(少許)上先將四味研細,后將甘草別搗為末,拌勻。每服一字,以新水調下。
《趙氏家傳》春疏下積熱,切忌用元子藥,徒損胃氣,積熱不行方。
錦紋大黃(生,切碎,煨,一分) 甘草(一寸許,炙,切碎) 不蛀肥皂角(一寸許,不用切)上件三味用水一平碗,同煎至半碗以下,去滓。臨臥帶熱服,次日取下熱氣。更看大便,黑色即一年無病,如不動,即別作一料,加生姜、制濃樸二錢,切碎同煎,須天氣晴明服。十五歲以上可作一服,小兒量度與之。
《吉氏家傳》治積熱。金露散方郁金(一個,水煮五次,焙) 天竺黃 大黃(蒸三次,切) 干地黃 牙硝(各一分) 甘草(半兩,炙)上件細末,每服半錢,漿水調下。
實熱第八
錢乙附方∶凡小兒實熱,疏轉后如無虛證,不可妄溫補,熱必隨生。
姚和眾治小兒腦熱,常閉目方。
上用大黃一分,粗銼,以水三合浸一宿,一歲兒每日與半合服,余者涂頂。
日華子治小兒熱發。
上煎郁李仁,作湯浴之。
《圣惠》碧雪煎 治心神煩熱,時行溫病。生癲癇,療熱毒風,壓丹石,解百毒,去頭疼、赤眼、口瘡、酒黃。
大人小兒一切熱病,悉能治之方。
大青 竹茹 子芩 甘草(生用) 枳殼(去瓤) 地骨皮 龍膽(去蘆頭) 元參(各二兩) 吳藍葉 麥門冬(去心) 犀角(屑) 赤茯苓 川升麻 羚羊角(屑。各二兩)以上并細銼,以水二斗,煮至一斗,去滓澄清。
龍齒 牛黃(各細研,二兩) 麝香(一兩,細研) 青黛(五兩,細研) 川樸硝(七斤,煉好者)上件煎了藥汁入于鍋內,下樸硝以慢火煎,不住手攪,稀稠得所,入研了龍齒、牛黃、麝香、青黛等,攪令勻,入瓷器中收。每有患者,以冷水調下半匙,量大小加減服之。
太醫局八正散 治大人、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又治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并宜服之。
瞿麥 木通(各銼) 滑石 蓄 車前子 山梔子仁 甘草(炙) 大黃(銼,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小兒量力少少與之。
太醫局金屑辰砂膏 治小兒心經邪熱,頰赤多渴,睡臥不寧,譫語狂妄,痰涎不利,精神恍惚;及大人痰熱蘊積,心膈煩躁,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方。
辰砂(研,水飛,三兩) 人參(去蘆頭,一兩) 甘草(炙,銼,二兩)蛤粉(水飛,八兩) 生龍腦(二錢,研) 金箔(三十片,為衣) 鐵粉(研) 馬牙硝(枯,研。各半兩)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半作二十丸,捏扁,用金箔為衣。每服半皂子大,大人一丸分作兩服,并用薄荷湯化下,食后臨臥服。
《養生必用》知母柴胡湯 治大人、小兒實熱,赤眼口瘡,傷寒后煩渴手足熱方。
知母 柴胡(去苗) 茯苓 茯神 甘草(炙) 人參(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二、三。
茅先生治小兒實熱。牛黃丸方雄黃(四錢,別研) 輕粉(二錢) 朱砂(一錢,別研) 全蝎(二十八個,去尾丁) 腦麝(隨意入用) 川巴豆(二十個,去皮心膜,并華水浸一宿,爛研,不去油)上件一處為末,用軟飯為丸○此大。每服七丸、十四丸,量兒大小,五更初用薄荷姜棗煎湯下。天明即通三、五行,用勻氣散補(方見胃氣不和門。)此藥常服三、二丸,大假退熱。
茅先生治小兒諸熱。天竺黃散方天竺黃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干) 茯苓(去皮) 麥門冬子(各半兩) 蟬蛻(去足) 蝎(去土) 白僵蠶(各十四個) 甘草(一兩,炙) 朱砂(一分)腦麝(隨意所入)上件各凈洗,研、羅為末。每服半錢、一錢,用蜜熟水調下。
茅先生治小兒潮熱、實熱。三解牛黃散方白僵蠶 全蝎(去土,炙) 防風 白附子 川黃芩 桔梗 川大黃 甘草(炙) 白茯苓 人參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干)上前件各等分為末,各凈洗,研為末。每服半錢、一錢,用薄荷蜜熟水調下。
《嬰孺》治小兒體有熱,熱實黃瘦,大便澀,食進少,兼驚。不可常服,宜消熱。大黃丸方大黃(十分) 柴胡 升麻 杏仁 芍藥(各四分) 枳實(三分,炙) 黃芩 知母 梔子仁(各五分) 鉤藤皮(二分,炙) 寒水石細辛(一分)上為末,蜜丸大豆大。白飲下,三歲十五丸,常取通為度。
《嬰孺》治少小服湯丸,得大吐利后,身壯熱,精彩慢或微汗出,內有結熱。大青湯方大青(三分) 大黃 甘草 麻黃(去節。各二分)上切,以水二升煮麻黃,去沫,下藥煮一升,為四服。日進三服,夜一服。
《嬰孺》治小兒生四十日,服藥下后,身壯熱如火,狀如傷寒,頭面丹腫,腹滿,此內有伏熱。龍膽湯方龍膽 葵子 葳蕤 大青 柴胡(各一分) 茯苓 甘草(各二分)上以水二升,煮八合,為五服。日進三服,夜一服。
錢乙治小兒心氣實,則氣上下行澀,合臥則氣不得通,故喜仰臥,則氣上下通直。瀉心湯方上用黃連一兩去須,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臨臥溫水調下。
錢乙治小兒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反上竄切牙,皆心熱也。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臥。宜導赤散方生干地黃(焙,秤) 木通 甘草(炙。各等分)上同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后溫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黃芩。
錢乙治小兒肺熱,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湯方甘草(炒,二兩) 桔梗(米泔水浸一宿,焙熱,用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入阿膠半片炮過,煎至五分,食后溫服。
錢乙三黃丸 治諸熱方。
黃芩(半兩,去心) 大黃(去支,濕紙裹煨) 黃連(去須。各一分)上同為細末,面糊丸綠豆大,或麻子大。每服五、六丸至十五丸、二十丸,食后米飲送下。《圣惠》上同,每服只五丸。
錢乙附方 治小兒蓄熱在中,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大梔子仁(七個,捶研) 豆豉(半兩)上共享水三盞,煎至二盞,看多少服之,無時。或吐或不吐,立效。
錢乙附方白虎湯 解暑毒,煩躁、身熱、痰盛、頭痛、口燥大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