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2884字
  • 2015-12-26 18:09:16

生栝蔞根搗,取汁二合,蜜一大匙,二味暖相和,分再服。

《經驗方》治遍身如金色。

瓜蒂(四十九個,須是六月六日收者為末) 丁香(四十九個,入甘鍋燒,煙盡為度,細研)上同研勻,小兒用半字,吹鼻內及揩牙。

《圣惠》治小兒黃病,身如橘色。茵陳散方茵陳 川芒硝(各一兩) 梔子仁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芩 犀角 木通(銼) 寒水石(各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天行病,發黃,心腹脹急。三黃散方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芩(各半兩) 梔子仁(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嬰孺》用三物各十分,水三升半,浸少時,猛火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兒一合半;一、二歲分四服,取利。)《圣惠》治小兒脾胃熱毒,致肌肉變黃,小便赤色,心中煩燠。茵陳丸方茵陳 梔子仁 川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秦艽(去苗。各一兩) 川樸硝(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黃。大黃散方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連(去須) 栝蔞根 黃芩 梔子仁(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圣惠》治小兒熱毒攻脾胃,遍身俱黃,小便赤澀,大便難,心神躁熱,兩目亦黃。升麻丸方川升麻 龍膽(去蘆頭) 梔子仁 黃芩 川大黃(銼碎,微炒) 秦艽(去苗) 甘草(炙微赤。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下三丸。三歲以上加丸數服。

《圣惠》治小兒諸黃,心胸壅悶。宜服大黃丸方川大黃(銼碎,微炒)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茵陳(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下三丸。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渾身及面色俱黃。宜服黃瓜丸方黃連(一兩,去須) 胡黃連(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黃瓜一枚,去瓤,留一小蓋子,入藥末后,以蓋子蓋定,用大麥面裹燒,令面勻 ,去面搗熟,丸如綠豆大。七歲兒每服以溫水下七丸,看兒大小,加減丸數服之。

《圣惠》又方秦艽(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牛乳一合,煎一、二沸,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三歲以下即可半錢。

《嬰孺》治小兒發黃茵陳湯茵陳 升麻 黃芩 柴胡 知母 羚羊角(屑。各八分) 大黃 石膏(各一錢二分) 梔子(一錢) 芍藥(六分) 瓜蒂(七個) 藍葉(切,一升) 甘草(二分,炙)上切,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一、二歲為八服,四、五歲為四服,量兒大小與之。

張渙治傷寒時氣,熱入于胃,與谷氣相搏,蒸發肌肉,使面目皮膚悉黃,謂之黃病。亦名發黃。蘆根湯方蘆根(一兩) 茵陳 山梔子 黃芩 甘草(炙。各半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以水八分,薄荷三葉,煎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子芩散方 治黃病。

黃芩 栝蔞根 茯神(各一兩) 胡黃連 甘草(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以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茵陳湯方 治小兒發黃等病,身如橘色。

山茵陳 山梔子仁(各一兩) 川大黃 川芒硝 木通 寒水石(各七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以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三黃散方 治黃病。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 黃芩 黃連(各半兩,去須)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后。

《活人書》仲景茵陳蒿湯茵陳蒿(嫩者,一兩半) 大黃(半兩,去皮) 梔子(大者,三枚半)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二大白盞,先煮茵陳,減半盞,次內二味,煮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中去也。

《活人書》五苓加茵陳散,方在證注中。

《活人書》仲景梔子柏皮湯梔子(八枚) 黃柏(一兩) 甘草(炙,半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煮至七分,去滓溫服。

《活人書》仲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去節) 連翹(連翹根是也) 甘草(炙。各一兩) 赤小豆(半升) 生梓白皮(切,二兩半)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姜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活人書》仲景小柴胡湯,方見頭汗門中。

《活人書》仲景術附湯白術(二兩) 附子(一個半) 甘草(一兩,炙)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姜五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服。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也,即是附子與術并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

法當加桂一兩。其大便堅,小便自利,故不加桂也。

《活人書》仲景甘草附子湯甘草 白術(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桂枝(二兩,身腫者加防風二兩;悸氣、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半)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煮至七分。去滓溫服,汗出即解。

《活人書》仲景五苓散,方見傷寒自汗門中。

《活人書》麻黃加術湯麻黃(一兩半) 桂枝(一兩,去皮) 甘草(炙) 蒼術(各半兩) 杏仁(三十五枚,去皮尖)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傷寒余熱不退第十六

《巢氏病源》小兒傷寒余熱往來候∶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使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余熱往來者,是邪氣與正氣交爭,正氣勝則邪氣卻散,故寒熱俱歇。若邪氣未盡者,時干于正氣,正氣為邪氣所干,則壅否還熱,故余熱往來不已。

《巢氏病源》∶小兒傷寒已得下后,熱不除者,余勢未盡,故其狀肉常溫溫赤熱也。

《圣惠》∶夫小兒傷寒,若四、五日后熱即入里,即宜下之。下之得利后,熱猶不除者,是余熱未盡故也。

漢東王先生云∶小兒發熱,日中可,夜而熱甚,天明后涼,謂之傷寒余熱未解矣。

《圣惠》治小兒傷寒二、三日,已服藥,得汗后余熱未除,宜服逐毒瓦斯葳蕤散方葳蕤 川大黃(銼微,炒) 川升麻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 大青(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傷寒,汗利以后,余熱不除,口干心煩,不欲乳食。黃 散方黃 知母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各一分) 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傷寒,得汗利后,余熱不除,心神煩躁,夜臥不安。黃連散方黃連(去須) 大青 川升麻 赤茯苓 人參(去蘆頭) 地骨皮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犀角屑(半分) 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傷寒,汗利以后,余熱不解,身體疼痛,心神虛煩,不思乳食。麥門冬散方麥門冬 川升麻 柴胡(去苗) 前胡(各半兩,去蘆頭) 元參 犀角屑 子芩 葛根 赤芍藥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傷寒后,余熱不除,心神不安。宜服茯神丸方茯神 麥門冬(去心,焙) 鐵粉 朱砂(并細研。各半兩) 犀角屑 梔子仁 白蘚皮 川升麻 元參 車前子(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與鐵粉、朱砂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平安县| 普兰店市| 班玛县| 蕉岭县| 凤庆县| 木兰县| 城步| 阆中市| 板桥市| 榆林市| 随州市| 惠安县| 耿马| 安顺市| 栾城县| 祁阳县| 兴和县| 安阳市| 崇左市| 余庆县| 湘阴县| 潢川县| 新津县| 新民市| 获嘉县| 黄梅县| 芒康县| 陇南市| 于田县| 鄂托克前旗| 黑河市| 阜南县| 江山市| 桑日县| 德清县| 城口县| 泗阳县| 南靖县| 宣武区| 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