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形色) 凡一十門
五臟所主病第一
錢乙論五臟所主∶心主驚,實則叫哭發熱,飲水而搐,虛則臥而悸動不安。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呵欠項急頓悶;虛則切牙多欠,氣熱則外生,氣溫則內生。脾主困,實則困睡,身熱飲水;虛則吐瀉生風。肺主喘,實則悶亂喘促,有飲水者,有不飲水者;虛則哽氣,長出氣。腎主虛,無實也。惟瘡疹腎實則變黑陷,更當別虛實證。假如肺病又見肝證,切牙多呵欠者易治,肝虛不能勝肺故也。若目直,大叫哭,項急頓悶者難治。蓋肺久病則虛冷,肝強實而反勝肺也。視病之新久虛實,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錢乙論五臟病∶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頓悶項急。心病,多叫哭驚悸,手足動搖,發熱飲水。脾病,困睡泄瀉,不思飲食。
肺病,悶亂哽氣,長出氣,氣短急喘。腎病,無精光,畏明,體骨重。
錢乙論肝病勝肺∶肝病秋見(一作日哺。)肝強勝肺,肺怯不能勝肝,當補脾肺治肝。益脾者,母能令子實故也。補脾,益黃散。治肝,瀉青丸主之。(益黃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瀉青丸見驚熱門中。)錢乙論肺病勝肝∶肺病春見(一作早晨),肺勝肝,當補腎肝治肺臟。肝怯者,受病也。補肝腎,地黃丸。治肺,瀉白散主之。(地黃丸方見虛寒門中,瀉白散方見喘咳上氣門中。)錢乙論五臟相勝輕重∶肝臟病見秋,木旺肝強勝肺也,宜補肺瀉肝。輕者肝病退;重者唇白而死。肺臟病見春,金旺肺勝肝,當瀉肺。輕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發驚。更有赤者當搐,為肝怯。當目淡青色也。心臟病見冬,火旺心強勝腎,當補腎治心。輕者病退;重者下竄不語。腎怯虛也。腎臟病見夏,水勝火,腎勝心也,當治腎。輕者病退;重者悸動當搐也。脾臟病見四旁,皆仿此治之。順者易治;逆者難治。脾怯當面目赤黃。五臟相反,隨證治之。
《惠眼觀證》論五臟之氣各有所主∶心主于脈,其性動而榮于面,惡于熱。因熱所傷則脈濁。肺主于皮,其性堅而榮于毛,惡于寒。因寒所傷則皮澀毛立。脾主于肉,其性濃而榮于唇,惡于濕。因濕所傷則唇枯肉腫。肝主于筋,其性曲直而榮于爪,惡于風。凡驚風搐搦,本因風氣激肝,至令筋動發搐而指爪青黑。此爪者,筋之余氣。腎主于骨,其性流潤而榮于發,惡于燥。凡疳勞久瀉,下虛上盛,夢中咬齒,須發焦枯。此齒者,骨之余氣,而發亦腦之髓海。
《惠眼觀證》論五臟受病∶心之受病,既見于面黃臉赤,而又胸膈煩躁,口鼻干粗及患面瘡,或瀉、驚、膿,與夫喘息聲粗,見水驚怕。肝之受病,既見于搖頭揉眼,而又遍身澀癢,毛焦發立,覆地而臥,及眼生斑瘡,或腹中氣癖,與夫夜睡多汗。肺之受病,既見于臉白,喘粗氣急,而又憎寒壯熱,大腸冷滑,及鼻下常爛,咯唾膿血,與夫咳喘虛脹。
脾之受病,既見于腹上多筋,吃食難化,好吃泥土,糞中蟲出,及瀉痢頻,并多睡,與夫拈眉咬甲。腎之受病,既見于牙齦患瘡,而又胸膈焦渴,小便濁水及下部開張,夜中狂叫,與夫弩咽多黑。
五臟病相生刑克第二
漢東王先生《家寶》論五臟相生刑克∶肝屬東方木,木生火,金能克之,旺在春三個月,能克于土,見秋而衰。以脾為婦,木為陽。脾為陰也。
心屬南方火,火生土,水能克之,旺在夏三個月,能克于金,見冬而衰。脾為中宮土,土生金,木能克之,旺在四季月,四立前后各十八日,能克于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亦是旺也。肺屬西方金,金生水,火能克之,旺在秋三個月,見春而衰,能克于木。腎屬北方水,水生木,土能克之,旺在冬三個月,見夏而衰,能克于火。
所言肝屬木,肺屬金。肝卻見水沉,肺卻見水浮者何也?肝者,謂水所生,又行其陰道,被水土所蔭,故見水而沉,及至煮熟還其本性,卻又浮也;其肺屬金,所謂心之相近,又行其陽道,所以被火抽,見水灌虛浮,及至煮熟復還本性,而卻沉矣。
五臟病四時所不宜第三
茅先生論小兒心臟不宜夏∶久瀉變為痢,瀉血即難當。形瘦不行坐,心絕生口瘡。若逢如此病,端是應南方。若向其中得,何須更忖量。
小兒肝臟不宜春∶眼愛頻頻澀,渾身似醉人。時時貪睡臥,心煩美好嗔。唇白眼胞腫,狂言不欲聞。東方應春候,此病不宜春。
小兒脾臟不宜四季∶面愛常黃好,不可見相傳。體差增寒熱,行難少食餐。此病忌四季。腳面腫相連。朝來陰腫了,不久在人間。
小兒肺臟不宜秋∶行后氣常急,脹滿似懷身。項直時時喘,乳食口不侵。積聚成虛氣,驚多癖結成。秋問逢此候,一命定難生。
小兒腎臟不宜冬∶痰汗時時有,尿多夜夜驚。遍身生粟疥,手足冷如冰。口內蟲常出,面黑絕精神。應此北方候,冬得損其身。
胎中滋養第四
《圣濟經》原化篇·和調滋育章曰∶食氣于母,所以養其形;食味于母,所以養其精。形精滋育,氣味為本,豈無時數之宜哉!原四時之化,始于木也;十二經之養,始于肝也。肝之經,足厥陰之脈也。自厥陰次之至于太陽,自一月積乏至于十月,五行相生之氣,天地相合之數,舉在于是。然手少陰太陽之經,無所專養者,以君主之官無為而已,是皆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以養形者也。若夫胚膏之始,食必甘美,欲扶其柔脆,味必忌辛懼散。其凝聚既胎之后,食粳、稻、魚、雁于四月,以通水精之成血;食稻、麥、牛、羊于五月,以助火精之成氣,食猛鷙于六月,以強精之成筋;食秫、稻于七月,以堅木精之成骨;八月九月受土石之精,以成膚革皮毛,則形已備矣。飲醴、食甘輔其中和而已,是皆天地動植之產子之所賴以養精者也。氣味之養,和理鐘萃,深根固蒂,其道出焉。雖或氣有不調,藥石以攻而子不受弊者,養之有素故也。或者以妊娠母治,有傷胎破血之論。夫豈知邪氣暴戾,正氣衰微,茍執方無權,縱而勿藥,則母將羸弱,子安能保?上古圣人謂重身毒之,有故無殞,衰其大半而止。蓋藥之性味本以藥疾,誠能處以中庸,以疾適當,且知半而止之,亦何疑于攻治哉!又況胞胎所系,本于生氣之原,而食飲與藥入于口而聚于胃,胃分氣味散于五臟,茍非太毒快劑,豈能遞達于胞胎耶?以謂母治則過之矣。
胎中受病第五
《圣濟經》原化篇。氣質生成章曰∶具天地之性,集萬物之靈,水火平均,氣形丸備,咸其自爾。然而奇耦異數,有衍有耗,剛柔異用,或強或羸,血榮氣衛,不能逃乎消息。盈虛之理則稟貸之初,詎可一概論是?以附贅、垂疣,駢拇、枝指,侏儒、跛蹩,形氣所賦有如此者,瘡瘍、癰腫,聾盲、喑啞,瘦瘠、疲瘵,氣形之病有如此者。然則胚胎造化之始,精移氣變之后,保衛輔翼,固有道矣。天有五氣,各有所湊;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湊有節適,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知戒慎。資物為養者,理宜然也。寢興以時,出處以節,可以高明,可以周密,使霧露風邪不得投間而入,因時為養者,理宜然也。以至調喜怒,寡嗜欲,作勞不忘,而氣血從之。皆所以保攝妊娠,使諸邪不得干焉。茍為不然,方授受之時一失調養,則內不足以為中之守,外不足以為身之強,氣形弗充而疾 因之。若食兔唇缺,食犬無聲,食雜魚而瘡癬之屬,皆以食物不戒之過也。
心氣大驚而癇疾,腎氣不足而解顱,脾胃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之屬,皆以氣血不調之過也。誠能于食飲知所戒,推而達之,五味無所傷;誠能于氣血知所調,推而達之,邪氣無所乘,茲乃生育相待而成者也。
故曰∶天不人不因。
《仙人水鑒》小兒在母胎中一十二候∶一者,母睡多是胎勞,陰氣衰弱。宜服此飲子∶遠志 人參 甘草(炙) 防風 鱉甲上各五分,為末,熬飲子服。
睡驚加少桂,且之客熱中,心臟逐驚也,有暈帶血風,須添防葵子,其疾立能攻。
二者,母多魘是胎癲風,宜服此方∶鐵粉最宜良,牛乳和相當,金箔三、兩片,入口病難傷。
三者,母多好閑靜處,不樂人鬧。此是血宮勞悶,子不安也。速須救療,免生不被風癇所臨方∶水精并鐵精,甘草少難任,犀角研百遍,作飲免疾生。但若如后急,加之白茯苓,麥門冬六分,回意更調停。
上研犀角水同五味藥煎作飲子,服之五臟立安。(水精 鐵器 甘草 茯苓 麥門冬)四者,母食了即饑,此胎中子已脾胃氣盛,母即胎熱。宜服桑白皮飲子∶人參更須入龍甲,大腹空皮最養神,梨葉入之三兩片,作飲須添竹葉真。
五者,母有胎入月后。見丈夫即怒,偏愛閑靜處,是胎氣陰盛,陽氣衰弱,生下是女即安,是兒即死,須宜治之方∶松葉及柏枝,香墨自論之,三般充散吃,不計女兼兒。
上松葉、柏枝、香墨并搗為末。
六者,臨產腹痛欲死,即生。宜速治之方∶凡人多愛使飛猩,(飛猩蟲如嚙發,頭上有角。)吃盡飛猩兒不生;欲免死時牛耳賽,拭取將來自能生。
上飛猩毛燒灰,冷水調一字。
七者,子于胎中,未生,又未足月,聞之作聲,兼及鳴言語者,凡人聞之皆是驚疑,無門可治,此是胎鳴,急須服此神方∶胎鳴及作聲,人間莫不驚,古鼠穴中土,含之立不鳴。
上取如彈子大一塊土含之,立不鳴。
八,子在母胎中未產,母若思胎漏,切須宜服此方∶烏牛角 牛糞上并為灰,乳調一字,入口即便取定也。
九,子在胎中有風,生下便死,蓋緣內風與外風相擊遂致兒死。此事最苦,何以驗之?仔細看之,母未產時,手指甲青及下至產門,如孩搐痛,此是候也。宜速治之,免喪生命矣。
專意須取八月荷,乳煎白蜜每相和,剪取母發三七數,燒灰入口去殘 。
又法∶八月池中蓮子枝,燒灰入盞乳調稀,入口似神拈卻痛,免生虛死女兼兒。
十,子在母胎中死活未分,憂母性命,庸醫不驗,虛喪生命,診候晚,莫知所療,是以說之后人細驗用之矣。
雀毛三七枚燒灰,牛乳煮粳糜;古錢煮一個,入口救孩兒。
又方∶冷宜用此方。
狗毛七握枚(燒灰),萵苣心七枝,冷水和搗汁,母吃救孩兒。
十一,子在胎中,母胎痛。子若熱則母手指甲青黃并渴。子若患冷,令母心煩痛,嘔逆。細看癥狀即知。
母病可療之,兼療子疾方∶藥味訛缺。
十二,子在胎中,旬日分娩不下,此為擊著外風。生下多疾,宜急治之。服此神效。走馬散子∶凡夏結冰寒水石,燈草七枚力相宜,赤龍將用三條尺,(赤馬尾也。)充散寒漿更莫疑。
上以上孩子十二候疾狀,具述神方,無不應驗矣。
《仙人水鑒》∶子倒生宜服此方∶滑石一分將為散,宜蛛二分倒懸蟲(蜘蛛一個,燒灰),童子小便調與服,須臾順產效難同。(切忌丈夫采藥。)《楊氏產乳方》∶妊娠不得食雞子、干鯉魚,合食則令兒患瘡。妊娠不得將雞肉與糯米合食,令兒多寸白。
《小兒形證》論產母忌食五物∶食蒜無筋,主生下渾身軟,或沖上損眼目。食鱉無鱗,主生下兒項短,及患蝦背龜胸。食獐無膽,主多驚風涎,獨腎疝氣。食兔無脾,主缺唇,或生六指,患脾疾氣。食野鴨無髓,主患雀目,鶴膝風得患。
《小兒形證論》∶胎內十二患小兒受胎在腹十月降生,母為食前五物受病,及忌八殺日行房(八節日是也),更忌天地交震日行房,每年七月十六日是也。如不慎,即胎內有十二般患如右。
盲 聾 喑啞膝軟 釣腎 蝦背龜胸 缺唇 巴指鼻 舌短 拳攣《五關貫真珠囊》小兒五般少病候∶舌長,知心氣盛。眼中瞳仁光輝,肝氣盛。肌膚肥潤,肺氣盛。唇紅,脾氣盛。耳大而豐,腎氣盛。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胎中帶下不治者疾候∶透鼻缺唇,因犯漏胎所致也。杜公兒,因有月信受胎也。頭縫解顱,胎氣不足故也。骨軟酸疼,父母酒醉交合受胎也。手足短小,側臥受胎。無鼻缺耳,亦側臥受胎。胎中聾啞,犯天聾地啞日受胎。眼盲,入月多食蒜。天閹石女,父母大小便俱急受胎。無糞門,多食毒物受胎。胎中無發,產前多病,服金石藥毒也。囟腫,胎氣不足。 鼻者,脈通于鼻,受風邪,其氣不和,津液停結也。胎中體赤,妊娠時其母取熱過度,熱氣入胎生,故赤猶在,雖能消,亦傷兒,輕者三日得消。胎中體黃,父母飽中受胎,生下體黃。
稟賦之殊第六
《圣濟經》原化篇·凝形殊稟章曰∶天地者,形之大也;陰陽者,氣之大也。惟形與氣相資而立,未始偏廢,男女合精,萬物化生,天地陰陽之形氣寓焉。語七八之數,七少陽也,八少陰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則以陰陽交合而兆始。語九十之數,九老陽也,十老陰也,相包而賦形。故陰窮于十,男能圍之;陽窮于九,女能方之,則以陰陽相生而成終故也。元氣孕育,皆始于子。自子推之,男左旋,積歲三十而至已;女右旋,積歲二十而至已。已為正陽,陰實從之。自已懷妊,男左旋十月,兒生于寅;女右旋十月而生于申。申為三陰,寅為三陽,而生育之時著矣。其稟賦也,體有剛柔,脈有強弱,氣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以至分野異域,則所產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則所夢各應其類。是故荊、揚薄壤多女,雍、翼濃壤多男。熊、羆為男子之祥,虺、蛇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胎化之法,有所謂轉女為男者,亦皆理之自然。如食牡雞,取陽精之全于天產者。帶雄黃,取陽精之全于地產者。操弓矢,籍斧斤,取剛物之見于人事者。氣類潛通,造化密移,必于三月兆形之先,蓋方儀則未具,陽可以勝陰,變女為男,理固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