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8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52字
  • 2015-12-26 18:09:16

《圣惠》又方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銼) 黃連(去須。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豉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又方葵子 車前葉 甘草(炙) 川樸硝(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上用牛蒡根洗去土,搗,絞取汁一中盞,入生蜜一合,相和令勻。每服半合,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上取蒲黃末,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車前葉(半斤,搗,絞取汁) 沙糖(一兩)上件藥,相和令勻。每服半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上以生地黃汁,每服暖一合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茅先生治小兒小便下血方。

生地黃汁(小半盞) 輕粉(半錢匕)上作一服,用井花水下。

張渙車前散 治熱盛積于小腸,甚則尿血方。

牡蠣(半兩,燒為粉) 車前子 甘草(炙微赤,銼) 川樸硝(以上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吉氏家傳》尿血地黃散方綠豆粉 滑石(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上末,此病小兒是心臟積熱,并脾臟、肝臟積熱。如大人脾臟受病傳腎,有三陰三陽之脈,小兒八歲以下只有三陽之脈,無三陰脈。所以心、脾、肝三臟受病,不傳腎臟傳小腸,小腸風熱之極,所以尿血。每服半錢,新汲水下二錢,二服止。忌熱食、酸、咸。

《千金》灸法∶尿血,灸第七椎兩旁各五寸,隨年壯。

大便不通第六

《巢氏病源》小兒大便不通候∶小兒大便不通者,腑臟有熱,乘于大腸故也。脾胃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為血氣,其糟粕行于大腸。若三焦五臟不調和,熱氣歸于大腸,熱實,故大便燥澀不通也。

《外臺》∶《千金》紫雙丸 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或驚悸寒熱,惟此丸治之,不瘥,復可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藥,數用神驗。《千金》不傳方。

巴豆(去皮心,熬) 蕤核仁(各十八銖,別搗) 麥門冬(十銖,去心) 甘草(五銖,炙) 甘遂 真朱(各二銖) 牡蠣(熬) 臘(各八銖)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以新布絞去油。別搗甘遂、甘草、牡蠣、麥門冬,細篩畢;搗巴豆、蕤仁令極熟,乃納諸藥散,更搗三千杵。如藥燥,入少蜜。足之半歲兒可服如荏子一雙;一、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作一雙;三歲兒服如麻子一枚作一雙;四歲兒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兒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八歲兒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兒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飲熱粥汁數合即下,丸皆雙出也。下甚者,飲冷粥止之。

《外臺》∶《必效》療小兒大便不通方。

上用豬苓一兩,以水少許,煮雞屎白一錢匕與服,立瘥。

《圣惠》治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便不通。大黃散方川大黃(銼,微炒) 紅雪(各一兩) 犀角(屑) 川升麻(各半兩) 當歸 甘草(炙微赤,銼) 赤芍藥(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三、四歲溫服一合。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日三、四服,以利為度。

《圣惠》治小兒大便不通,腹脅妨悶。芎黃散方芎 (半兩) 川大黃(銼,微炒)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各三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溫水半盞調服。量兒大小以意分減,以利為度。張渙兼治大小便不通。

《圣惠》又方甘草(炙微赤,銼) 陳橘皮(湯浸,去皮瓤,焙。各一分) 牽牛子(微炒) 川大黃(銼,微炒。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煎蔥白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日三、兩服,以效為度。

《圣惠》治小兒大便不通,心神煩熱,臥忽多驚,腹脅妨悶。丹砂丸方丹砂(半兩,研細,水飛過) 續隨子(三分) 膩粉(一錢)上件藥都細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張渙兼治大小便不通。

《圣惠》治小兒大便不通,心腹壅悶,臥即煩喘。通中丸方巴豆霜(二分) 皂莢(不 者去皮、子,燒令焦黑) 川大黃(銼,微炒。各一兩)上件藥大黃、皂莢搗羅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四、五歲兒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臟腑壅滯,腹脅妨悶,大便不通。犀角丸方犀角(屑) 當歸(銼,炒) 丹砂(細研,水飛過。各半兩) 巴豆(十粒,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川大黃(一兩,銼,炒)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丹砂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大便不通,心腹壅悶。大黃丸方川大黃(一兩,銼、炒) 枳殼(麩炒) 梔子仁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各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熟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大便不通,臍腹妨悶,宜用桃葉湯方桃葉(一握) 木通(二兩) 燈心(五大束) 川樸硝(一兩) 蔥白(七莖)上件藥細銼,用醋漿水三大碗,煎十余沸,去滓,傾向盆中,稍溫,便坐兒在盆內。將滓以手帕裹熨于臍下,冷即出之,后吃地黃稀粥半盞,良久便通。

《圣惠》治小兒大便不通,連腰滿悶,氣急困重,宜用走馬煎方羊膽(一枚) 蜜(一合) 鹽花(半兩)上件藥同煎如餳,捻如箸粗,可長一寸,內下部中,須臾即通。

《圣惠》治小兒大便不通,心中煩熱。牛黃丸方牛黃(一錢,細研) 川大黃(三錢,銼,微炒,搗、羅為末)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以利為度。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大便五、六日不通,心腹煩滿,宜用此方。

上取青顆鹽末于臍中,以手摩良久即通。大人用之亦得。《嬰孺》方同,止內下部中,手熱摩之。

《圣惠》治小兒卒大便不通蜂房散方上用蜂房一枚,炙令微焦,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葛氏肘后》、《嬰孺》方同。《嬰孺》以酒調少許。

茅先生治小兒大便不通方。

樸硝(三錢) 大黃(一兩,生用)上為末,周歲一錢半,水五分,煎四分,溫服。

茅先生治小兒大便不通,目赤,瘡癤癰腫,熱毒心熱,宜服之,大人加用。

大黃(一分) 黑牽牛(半分) 檳榔(一錢半) 樸硝(二錢)上為末。每服,一字半錢,用蜜熟水調下。

《嬰孺》治小兒大便不得方。

上用半夏一分,炒黃為末,以蜜為丸黍米大。乳服一丸,日再服。此方頻救垂困,功效不可具言。

《嬰孺》治小兒大便不通方。

上杵白花調葵子為末,煮汁服之。

《嬰孺》又方上用豬脂一斤,水煮,取一升,服五合,日三服,兒小量之。

《嬰孺》又方上煎蜜,令可索索之,捻如匕柄,內下部中二寸許,立通。

《嬰孺》又方上取羊膽汁灌下部中,須臾通。

《嬰孺》治小兒大便不通,腹滿。丹參湯方丹參 硝石 甘草(炙。各等分,并杵為末)上以水二升,煮棗三個,三沸,去滓,下末三方寸匕,又煮三沸,去滓。五歲兒服五合,不瘥,再服。

《嬰孺》治小兒腹大鳴,及內熱堅不得大便,更衣大黃丸方大黃(七分) 葶藶(四分,炒) 牛黃(三分) 人參 濃樸(炙) 芫花(炒。各二分) 桂心 黃芩(各一分)上為末,蜜丸小豆大,飲下三丸,不知加之。

《嬰孺》治小兒胃中熱,更衣起黃赤而難,或四、五日乃大便難乃方。

大黃 甘草(炙) 栝蔞(各三分) 大棗(三十個)上以水二升半,煮一升。每服一雞子許,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調中利大便牛黃丸方牛黃 大黃 麝香上三味,等分為末,蜜丸如小豆大。飲下二丸,日再,以利為度。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大腸秘不通兼血痢金花散方皂子仁(一分,炒) 檳榔(一個,生) 甘草(一錢,炙)上為末。每服一字半錢,沙糖,熟水調下。

張銳《雞峰方》治大便秘結不通方。

上用麻子以水研汁飲之。

《莊氏家傳》治小兒大腸風熱盛不通方。

大黃(一兩) 防風(一兩) 樸硝(二兩)上件為末,用蜜湯或蔥湯調下。

《孔氏家傳》治小兒大便不通,于硝風散中入鷹條一、二寸遂通。蓋庸醫見小兒大便不通,多服涼藥與疏轉藥,積于中涼轉藥一并發,則其人困矣,此方最佳。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大便不通方。

大黃(二分,銼碎,炒) 陳皮(一分,去瓤,慢炒)上二味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量大小加減服。

《外臺》灸法∶療小兒大便不通,灸口兩吻各一壯。

小便不通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小便不通利候∶小便不通利者,腎與膀胱熱故也。此二經為表里,俱主水,水行于小腸,入胞為小便,熱氣在其臟腑,水氣則澀,故小便不通利也。

《顱囟經》治孩子小便不通方。

茯苓 通草 冬葵子 車前子(各等分)上水四合,藥半兩,煎一合半,作二服(忌油)。

《葛氏肘后》治卒不得溺方。

上取 灰二刀圭,以酒若米飲服。

《葛氏肘后》又方上發灰,以酒下之。又以少雞子白,亦佳。

《千金》治小兒小便不通方。

車前草(切) 小麥(各一升)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爛煮粥服,日三、四。

《千金》又方∶上冬葵子一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或入滑石末六錢。

《仙人水鑒》∶小兒百日內忽患陰風痰,多殺人,尿不利者,以熱治之,其疾轉甚也。何以知之?孩兒在胎中時,計父母之陰陽毒瓦斯或犯孩兒,生下百日而有斯疾。醫者不辨相源,必言是熱,用冷藥轉之不安,長大成人,遂患陰 之疾,蓋由此也。小兒因此招禍,不亦難乎。其疾,多尿澀及痛,一尿十余節是也。庸醫多作淋疾,遂與石草、犀角之類,全乖其志,宜須用此方。

附子燒灰使半枚 水精一分力難排 父母手煎添水蛭(一分) 功加須得土衣臺(土衣是瓦屋上所生瓦松,取向陽者燒灰用)上量兒大小,日數與服之,立見神效。

《外臺》劉氏療小兒忽不得小便急悶方。

蔥白(一握) 通草(一兩) 冬葵子(一合)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量服。

《外臺》∶《廣濟》療小兒熱極病,小便赤澀或不通,尿輒大啼呼。滑石湯方滑石(十六分) 子芩(十四分) 冬葵子(八分) 車前草(切,一升)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歲至四歲服一合,日每服,甚良。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心悶。赤芍藥散方赤芍藥 瞿麥 木通(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炒) 牽牛子(微炒) 冬葵子(以上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蔥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防悶,心神煩熱。梔子仁散方梔子仁(五枚) 茅根(銼) 冬葵根(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滑石(一兩半) 木通(銼) 川芒硝(各三分) 葵子(二合)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卒小便不通,小腹急悶。冬葵子散方冬葵子(一兩) 木通(半兩,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百日內小便不通,心神煩悶,臍下痞滿,宜服乳煎蔥白飲子方蔥白(一莖,切) 乳汁(三合)上二味,同煎至一合半,去滓,分溫為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以來,再服,以利為度。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宜用浸熨湯方木通(一兩) 生姜(二兩) 蔥白(七莖) 陳皮(一兩半) 川椒(半兩)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二大碗,煎五七沸,去滓,傾入盆內,看冷暖坐兒于盆中浸之,將滓于兒臍腹下熨之,立通。

《圣惠》治小兒小便三、兩日不通欲死者。葵根散方葵根(一握,銼) 壁魚(七枚,研)上以水一大盞煎葵根,取汁六分,后入壁魚同煎五、七沸,去滓,放溫。量兒大小,臨時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積熱,小便不通。地膚子散方地膚子 瞿麥 冬葵子 知母 黃芩 川升麻 木通(銼) 川大黃(銼,炒) 豬苓(去黑皮,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心腹滿悶,坐臥不安。滑石散方滑石(末) 川大黃(銼,微炒) 葵子(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蔥白三寸,燈心一束,煎至六分,去滓。三、四歲兒服一合。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堅滿喘急。木通散方木通(銼) 甘草(炙微赤,銼) 葵子(以上各一分) 川大黃(銼碎,微炒) 滑石 牽牛子(微炒。以上各半兩)上件藥都細搗,羅為散。每服煎蔥白燈心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以利為度。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急痛。車前散方石韋(去毛) 瞿麥(各半兩) 小麥(一兩)上件藥都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取汁一合,調下滑石末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越西县| 永修县| 武强县| 石家庄市| 醴陵市| 涟水县| 虞城县| 济南市| 高州市| 南川市| 大宁县| 临高县| 那坡县| 长沙市| 桐庐县| 兴和县| 福贡县| 绵竹市| 三原县| 望城县| 苗栗县| 民县| 疏附县| 边坝县| 扎鲁特旗| 长宁区| 家居| 庆云县| 平度市| 于都县| 政和县| 兴和县| 福安市| 铜鼓县| 辽阳市| 满洲里市| 屏山县| 东阳市| 林周县|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