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9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26字
  • 2015-12-26 18:09:16

《圣惠》又方冬葵子 滑石 海蛤 蒲黃(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蔥白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小腹妨悶方。

上用蔥白一斤,連須細切,煮令熟,以綿裹,于臍下熨之立通。

《圣惠》又方上用桑螵蛸十枚,炙令黃,搗羅為末。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小便不通,肚痛,漿水蔥白粥方粟米(二合) 蔥白(三七莖,去須細切)上件以漿水煮作稀粥,臨熟投蔥白攪令勻,溫溫食之。

《譚氏殊圣》治小兒小便不通方。

上芥菜子爛研,以紙花貼臍下,相次通妙。

茅先生治小兒小便不通方。

山梔子 滑石(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半錢,濃煎,燈心湯調下。

《嬰孺》治小兒小便不通通草湯方通草 甘草 滑石(各二兩) 葵子上以水三升,煮六合。二百日兒服半合,日三,夜一服。

《嬰孺》治小兒小便不通瞿麥湯方瞿麥 石韋(去毛。各一兩) 滑石(二兩) 小麥(二合)上以水三升,煮一升,服一合,日四服,夜再服。

《嬰孺》治小兒暴不得小便桃仁湯方上用桃仁二十個,去皮尖,以酒一升,煮三沸,去滓,量兒與之。

《嬰孺》治小兒小便不通滑石散方滑石(杵末,以水二升和如薄米泔石末,澄取上汁二停) 榆白皮(各一兩) 葵子(二兩)上切取滑石上汁煮二味,四沸,絞去滓,調水中滑石服之,水中澄得者滑石也。

《嬰孺》治小兒小便不下,熱發腹滿。麻黃浴湯方麻黃 苦參 石膏(各一把) 滑石(一升) 大黃(五兩) 雷丸(四個) 秦皮(一兩)上用水二斗煮一斗,去滓,放溫浴兒妙,先自臍淋之。

《嬰孺》治小兒小便不通泥臍方。

上用滑石一升,末,以車前草汁和泥泥臍,方廣四、五寸,小覺干即除之,別上新泥。冬月無車前草汁,只以水和。

《嬰孺》治小兒小便不通方。

葵莖(半升) 葵子(一升)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下滑石末一分,研。服半合,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熱病,小便赤澀不通,尿輒啼呼?;瘻交ㄊ郑?子芩(十四分) 冬瓜子(八分) 車前子(一升) 通草(十二分) 茯苓(五分)上以水四升半,煮一升二合。一二歲為三服,百日一合。

錢乙捻頭散 治小便不通方。

延胡索 川苦楝(各等分)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捻頭湯調多少,量下與之。如無捻頭湯,即湯中滴油數點,食前。

張渙葵石散方 治小便不通悶亂。

葵根(一握) 滑石 木通(各一兩) 牽牛子(半兩,炒)上件搗為粗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大盞,入燈心蔥白各少許,煎六分,去滓,放溫服,乳食前。

張銳《雞峰方》治小便不通方。

上用大蒜不以多少,研爛,攤在紙上,臍下貼之。

《聚寶方》治小便不通。

獨顆大蒜(一枚,用豆) 鹽花(少許) 山梔子(三七枚)上用味爛搗,攤紙花子上,貼臍良久通。末間,更涂陰囊上,立通。

《莊氏家傳》治小兒小便不通方。

上用白礬為末。每服一錢,溫漿水調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石韋散 治小兒小便不通方石韋(去皮) 瞿麥 滑石 甘草(各一兩) 燈心(一把)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小麥一百粒。同煎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大小便不通利第八

《巢氏病源》小兒大小便不利候∶小兒大小便皆不利者,臟腑冷熱不調,大小腸有游氣,氣壅在大小腸,不得宣散,故大小便壅澀不流利也。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大小便秘澀者為何?答曰∶乳食失度,使之四大不調,滋味有貪,遂乃五臟受病,甘甜聚食,咸酸滯涎,食滯留結于胃腸,風壅漬癖于心肺,氣脈不順,水谷不行。雖不逆于不焦,即秘結于下部。小兒不知疼痛,莫說因由,驚啼叫以頻頻,但怒脹而不乳,不知孩兒痛刺連臍,則面色青黃,但按脈息與治,若不見病源,只根據外變用藥,必克安效。

《千金》治小兒大小便不通方。

上搗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之。

《千金》又方上末雞屎白服一錢匕。

《外臺》∶《必效》主小兒大小便不通妨悶方。

上用白蜜一合,以鐺中煎為丸,內下部中即通。小便不通嚼生蔥,以綿裹少許納小便道中,即通。

《子母秘錄》治小兒大小便不通方。

上用峰房燒末,酒服一錢,日再服。

錢乙郁李仁丸 治襁褓小兒大小便不通,驚熱痰實,欲得溏動者方。

郁李仁(去皮) 川大黃(去粗皮,取實者,銼,酒浸半日控干,炒為細末。各一兩) 滑石(半兩,研細)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黃、滑石丸如黍米大。量大小與之,以乳汁或薄荷湯下,食前服。

錢乙犀角丸 治小兒風熱痰實、面赤,大小便秘澀,三焦邪熱,腑藏蘊毒,疏導極穩方。

生犀(末,一分) 人參(去須,切) 枳實(去瓤,炙) 檳榔(半兩) 黃連(一兩) 大黃(二兩,酒浸切片,以巴豆去皮一百個,貼在大黃上,紙裹,飯上蒸三次,切,炒令黃焦,去巴豆不用)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臨臥熟水下,末動加丸數。亦治大人,孕婦無損。

《惠眼觀證》芍藥散 治大小便下藥不通者方。

芍藥 大黃 甘草(炙) 當歸 樸硝(各一分)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瓦器中煎至半盞,去滓,服即通。

《吉氏家傳》治大小便不通方。

甘草節(炒) 槐花(洗。各一兩)上件末。每服一錢,茶半錢,點湯下。

吉氏又方滑石(一大錢) 燈心(一握)上以水二碗,煎至一盞,溫服。

《千金》灸法∶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兩口吻,各一壯。

大便失禁第九

《千金》治老人小兒大便失禁,灸兩腳大指去甲一寸,三壯。及灸大指奇間,各三壯。

小便數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小便數候∶小便數者,膀胱與腎俱有客熱乘之故也。腎與膀胱為表里,俱主水;腎氣下通于陰。此二經俱受客熱,則水行澀,故小便不快而起數也。

張渙雞腸散方 治因膀胱有熱,服冷藥過多,小便不能禁止,或遺尿病。

雞腸草(一兩) 牡蠣粉(三分) 龍骨 麥門冬(去心焙) 白茯苓 桑螵蛸(各半兩)上件藥搗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大便青第十一

《圣惠》∶夫小兒大便青者,因驚氣及脾氣不和,大腸虛冷,乳食不消,冷氣搏于糟粕,故令大便青色也。

《圣惠》治小兒大腸虛冷,乳食不消,大便青色。白術丸方白術 白芍藥 木香 當歸(銼,炒。各一分) 麝香(一錢,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研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內冷,腹脅妨悶,大便青色,不欲乳食。訶黎勒丸方訶黎勒(一兩) 白茯苓 當歸(銼,炒。各一分) 白術 白芍藥 陳皮(焙) 濃樸(去皮,姜汁炙令香熟)甘草(炙。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兒每服以粥飲研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內冷大便青,不欲食,皆是胎寒。陳皮丸方陳皮(湯浸,去白瓤,焙) 當歸(炒) 人參 白芍藥 芎 (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銼)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以溫粥飲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木香丸方木香 蓬莪術 白術 人參 當歸(銼,炒。以上各半兩) 麝香(細研) 白芍藥(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以溫粥飲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胎寒腹痛,大便青。芎 丸方芎 黃 (銼) 蟲(各三分) 牛黃(細研) 當歸(銼,炒。各半兩) 麝香(細研) 白芍藥(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大便青不欲食,皆是胎寒。當歸丸方當歸(銼,炒) 人參 白芍藥 芎 (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乳汁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吉氏家傳》治小兒驚瀉青屎方。

上用朱砂米粒大,細研,入輕粉少許,荊芥湯一茶腳調下。

小便白第十二

《莊氏家傳》小兒尿作白米泔狀,末必皆疳,乃膈熱所作方越桃一枚(即山梔子也)上同燈心二十莖,煎湯細呷,即尿清。

《吉氏家傳》治心藏熱,口瘡目赤,尿如米泔。金露散方郁金(半兩) 甘草(銼,二兩) 滑石(半錢)上細末。每服一字,冷,麥門冬熟水調下。

小便淋瀝第十三

《巢氏病源》小兒諸淋候∶小兒諸淋者,腎與膀胱熱也。膀胱與腎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腸下于胞,行于陰,為小便也。腎氣下通于陰,陰,水液之道路。膀胱,津液之腑。膀胱熱,津液內溢而流于澤,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積于胞,腎氣不通于陰。腎熱,其氣則澀,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瀝,故謂為淋。其狀∶小便出少起數,小腹急痛引臍是也。又有石淋、氣淋、熱淋、血淋、寒淋、諸淋,形證隨名,具說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謂諸淋也。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諸般淋瀝。砂石淋所出砂石,此腎中有客熱。冷淋,遺下白色,時時滴瀝,此下焦極冷。

熱淋,澀痛不出,此腎中有客風。血淋如血,此五臟甚熱,熱極之候。其所治前件諸淋,用滑石散夾羊灰散與服即愈(二方并見本門中)。如調理冷淋,要夾溫藥與服。如見面黑色,肚膨脹,不進食,惡叫唇縮,死候不治。

張渙謹按∶小兒小便淋澀,與大人無異,亦由膀胱有熱所致。諸淋難澀,甚者,臍下妨悶,心神煩熱。

《嬰童寶鑒》∶小兒淋者,膀胱積熱,尿莖不通,乃淋澀痛也。

《嬰童寶鑒》∶小兒尿時啼哭,而尿少者,綠氣滯膀胱,莖中澀痛者,淋也。

《玉訣》小兒淋瀝候歌∶小便淋瀝膀胱熱,氣滯因風腸里結。聚積胞中砂石淋,熱極氣攻還變血。此候解熱,利下小腸風毒妙矣。

又一云∶此患利小便,去風毒,即無誤也。

又一《玉訣》小兒淋瀝候歌一同,云∶先與姜黃散,(方見血淋門,《鳳髓經》方同。)次與石韋散(方見本門)利小便,通心氣。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五種淋瀝候歌∶五淋之病熱相傳,一一須分病本源?;蚣唇刑渖e,忽然餐食在脾間。次后復還歸腎臟,至今淋瀝小便 。但觀眼尾紅筋見,(一云∶但看眼尾紅云見。)有血相和汗不干。(一云∶青筋垂至耳旁邊。)肚上青筋垂至腹,(《鳳髓經》云∶垂至伏,注云∶伏,乃陰囊也。定知砂石痛難安。雨唇干燥如皮退,(四十八候,此一句∶舌上如同粟米樣。)此是風淋定惡痊。下陰不腫氣不急,下陰才腫氣相煎。先與寬腸海金散,(《鳳髓經》云∶先與寬腸散子吃。)必能通達使安全。

此因膀胱熱使然也,或熱逼水聚結砂石,若肺經氣滯,使小腸不分,亦為淋疾。脾積而飲食不足,亦為此疾。治當去膀胱毒瓦斯,次寬胞,脹即愈也。(海金散方見本門。)《鳳髓經》歌括一同,有注云∶血淋宜與姜黃散(方見血淋門),熱淋宜與石韋散(方見本門玉訣方同。)《千金》地膚子湯 治小兒熱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則澀痛不出,出少如血,須臾復出方。

地膚子 瞿麥 知母 黃芩 枳實(麩炒) 升麻 葵子 豬苓(各六銖) 海藻 橘皮 通草(各三銖) 大黃(十八銖)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日至七日兒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兒,以此為準;五十日以上,七歲以下,以意加藥益水。

《千金》治小兒淋方。

上用車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千金》又方上煮冬葵子汁服之?!妒セ荨芬远訛樯?,水煎服。

《千金》又方上取蜂房、亂發燒灰,以水服一錢匕,日再。

《千金》治淋痛方。

上用豬脂酒服三合,日三。小兒服一合,臘月者。

《圣惠》∶煉臘月豬脂,去滓。每服一栗殼,暖酒一合,攪勻空心午間各一服。

陶隱居及《圖經》小兒淋閉方。

上以衣魚摩臍及小腹,即溺通也。

《圣惠》治小兒諸淋,臍下妨悶,心神煩熱。石燕丸方石燕(細研) 瞿麥 梔子仁 滑石(細研) 木通(銼) 葵子 海蛤(細研。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蔥白湯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諸淋澀,水道中痛,臍下痞滿。石韋散方石韋(去毛) 葵子 木通(銼) 赤茯苓 車前子 瞿麥 榆白皮(銼。以上各半兩) 滑石(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蔥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分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諸淋,及熱結赤澀不通。木通散方木通 桑根白皮(各銼) 冬葵子 川芒硝(各一分) 滑石(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蔥白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諸淋澀痛不利。石韋散方石韋(去毛) 赤芍藥 川大黃(銼,微炒)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微赤,銼) 川升麻 川樸硝(以上各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圣惠》治小兒諸淋澀,臍下連兩膀胱妨悶及大腸氣壅。牽牛子丸方牽牛子(微炒) 川大黃(銼,微炒) 川升麻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研入) 川樸硝(各半兩) 滑石 海蛤(各一兩。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溫水研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含山县| 赤壁市| 双桥区| 望城县| 禄丰县| 云梦县| 呼和浩特市| 闽清县| 延安市| 长治市| 银川市| 嵊泗县| 沂水县| 海阳市| 肇州县| 湘潭市| 辽源市| 新宾| 壶关县| 镇康县| 长垣县| 育儿| 察雅县| 浦县| 缙云县| 马龙县| 延寿县| 抚顺市| 丰顺县| 清水县| 德清县| 清徐县| 贺兰县| 桓台县| 皋兰县| 逊克县| 呼伦贝尔市| 平谷区| 平原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