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3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04字
  • 2015-12-26 18:09:16

《圣惠》治小兒熱痢,腹痛,壯熱心煩,不欲飲食,四肢瘦弱。子芩散方子芩(一兩) 知母 女萎(各三分) 黃柏(微炙,銼) 甘草(炙微赤,銼) 赤芍藥(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熱痢,但壯熱多渴,而痢不止。烏梅散方烏梅(二枚,微炒,去核) 黃連(去須,微炒) 藍葉(各一分) 犀角(屑)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壯熱吐乳。熊膽散方熊膽 蚺蛇膽(各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三分) 沒石子(一枚) 干馬齒菜 犀角(屑。各一兩)上件搗,細羅為散。一、二百日兒,每服用新汲水調(diào)下一字。二、三歲,每服用新汲水調(diào)下半錢。空心,午后各一服。

《圣惠》治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白頭翁散方白頭翁(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一兩半) 酸石榴皮(微赤,銼,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全不欲乳食,身體壯熱。熊膽散方熊膽(一分) 蘆薈(三分) 黃連(去須,微炒,半兩) 桔梗(三分) 黃芩(三分) 犀角(屑,五分)上件搗,細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用水調(diào)下一字,五、六歲兒,每服用新汲水調(diào)下一錢。空心,午后各一服。

《圣惠》治小兒熱痢,腹肚作痛,羸瘦,內(nèi)外蒸熱,毛發(fā)焦疏。柴胡散方柴胡(去蘆頭,五分) 地骨皮(一錢) 黃連(去須,酒炒,五分) 知母(三分,鹽、酒炒) 甘草(炙微赤,用二分) 女萎(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熱痢變成浮腫,多渴,不進飲食,小便黃澀。木通散方木通(五分) 黃芩(炒,五分) 滑石(三分) 赤芍藥(五分) 車前子(三分)上件藥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量大小分減服。

《圣惠》治小兒生熱下痢三味黃連湯方黃連(二分) 黃柏(五寸) 阿膠(指大)上以水三升煎及一升,下膠化盡,溫服一雞子大,日進三服。

《嬰孺》治小兒熱痢方。

黃連 赤石脂 龍骨 黃柏(各一兩) 人參 甘草 牡蠣( 。各半兩)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歲五丸,日進三服。大人梧桐子大,一服二十丸。

《嬰孺》治小兒熱痢不止梔子丸方黃梔子仁(三分) 大棗(炙) 礬石(燒。各四分) 黃連(五分)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五丸。日三,稍加之。

《嬰孺》治小兒若痢熱不食,傷飽不乳,及百病并傷寒。下大黃湯方大黃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一雞子大)上水二升煮一升,量兒歲與之服。

《圣惠》治小兒卒下痢,腹中挾熱。赤石脂湯方赤石脂(一兩) 黃連 石膏 甘草 龍骨 前胡 茯苓 肉桂(各一分) 芍藥(二分) 知母(四分) 棗(四個)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溫服二合,日四、五服,神效。勿冷服。

《三十六種》治赤痢訶子散方訶子(炮) 肉豆蔻(炮) 甘草(炙)上等分為末。每服半錢,飯飲下。

《三十六種》治赤痢干姜湯方干姜(炮,一分) 大棗 山梔子(各四個。并燒存性)上為末,粥飲調(diào)下半錢。

《四十八候》治赤痢開胃散方白術(shù) 茯苓 人參(各半錢) 石蓮子(去皮殼、心,十個)上為末,藿香湯下半錢。

《四十八候》治脾毒痢方。

陳黑米(一合) 石榴皮(半錢) 乳香(一塊) 阿魏(少許) 訶子(一錢) 龍骨(末,三錢匕)上嚼杏仁汁為丸麻子大,陳米飲下十丸。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犀角散 治小兒冷熱不調(diào),四肢煩熱,啼叫不休,可思飲食,或時熱痢方。

犀角(屑,瓦上焙,一分) 大黃(紙裹煨) 甘草(炙。各半兩) 樸硝(凈者一兩)上件為末。每服半錢或一字,薄荷湯下。如候急驚不退,濃磨犀角水同煎湯下。

冷熱痢第五

(亦名赤白痢)《巢氏病源》小兒冷熱痢候∶小兒先因飲食,有冷氣在腸胃之間,而復(fù)為熱氣所傷,而腸胃宿虛,故受于熱。

冷熱相交,而變下利,乍黃乍白,或水或谷,是為冷熱痢也。

《圣惠》∶夫小兒赤白痢者,由乳食不節(jié),腸胃虛弱,冷熱之氣入于腸間,變?yōu)榱∫病H欢喟渍撸菬岢擞谘獫B入腸內(nèi)則赤也。若冷氣搏于腸,津液凝滯則白也。冷熱相交,赤白相雜。重者狀如濃涕,而血雜之;輕者白膿上有赤脈薄血,狀如魚腦,亦謂之魚腦痢也。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內(nèi)赤白痢候歌∶鼻梁白色唇如玉,此患本來非臟毒。只是當時愛吃泥,(一云∶吃茶。)致使病成親手觸。(此兩句在《鳳體經(jīng)》即云∶初因臟腑冷熱多,致使脾胃不消谷。)臉白目胞垂青線,莫作常疾一般看。只看伊芳家手足心,點點深紅若斑爛。

此病先當生胃氣,次去其積,亦分水谷,定渴即止。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赤白痢歌∶赤白因積形如玉,鼻頭白色非常毒。下藥冷熱不根據(jù)方,致使大腸多結(jié)促。臉白眼胞如青線,若作常疾觀不足。定請看醫(yī)手足心,點點斑紅如血衄。

此候冷熱不調(diào),手腳心有點子,紅赤色,宜宣連丸(方見蠱痢門中。)《惠濟》小兒赤白痢候歌∶痢冷為青熱帶紅,料因有積更兼風(fēng)。初時患渴常身熱,飲食全妨痢愈膿。開胃但交調(diào)上膈,腹疼須與急交攻。重重?zé)峥薀o多日,為他脈息大浮洪。

《顱囟經(jīng)》治孩子赤白痢方。

阿膠 赤石脂 枳殼(麩炒) 龍骨 訶子(炮半熟,去核。各半兩) 白術(shù)(一分)上為末。一歲、二歲空心米飲下半錢。

《本草》治小兒赤白痢方∶上用乳腐,細切如豆面,拌醋漿水煮二十余沸,小兒患服之彌佳。

《外臺》∶《救急》療赤白痢,無問新舊,入口即斷方。

香豉心(豉心謂合豉,其中心者,熟而且好,不是去皮取心,勿浪用之)上一味爆令干香,搗為末。大者,一大升豉心為四服,服別以酒一大升。小兒,一小升豉心還根據(jù)劑為四服,和之即止下。兒更小,量氣力與之。

《外臺》∶《近效》赤白痢日數(shù)行,無問老小方。

上用甘草二兩,炙,切,以漿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外臺》∶崔氏治大人、小兒痢,無問冷熱、赤白、久新并疳溫。劉秘監(jiān)積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膠(二兩,一兩炙入藥,一兩消作清) 干姜(二兩) 吳黃連(一兩) 入黃無食子(二枚,久痢腸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上四味搗,篩為末,以醋溶膠清,頓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五日再漸加至三十丸。老小者以意斟酌。

忌如常法。一云∶冷痢以酒下,熱痢以粥飲下。

《外臺》∶《廣濟》療小兒赤白痢,腹痛方。

赤白石脂 龍骨 地榆 黃連(各四分) 濃樸(炙) 人參(各三分) 當歸 干姜(各二分)上八味搗散,以飲服半錢匕,日再服之;或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外臺》∶《必效》療小兒一歲以上,二歲以下赤白痢,久不瘥。雞子餅子雞子(二枚,取白) 胡粉(二錢,熬) 蠟(一棗許)上三味以銚中熬令消,下雞子、胡粉,候成餅。平明空腹與吃,可三頓,痢止。

《外臺》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上用油麻子一抄許,炒令香,搗末,以蜜作漿調(diào)與服,大人亦療之(《子母秘錄》用麻子妙,乃是大麻子。《圣惠》亦用藿麻子調(diào)蜜和作丸,蜜水化下。)《外臺》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黃柏(炙,半兩) 當歸(六分)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溫服之佳。

《外臺》劉氏又方莨菪子 羊肉(切薄布上)上二味以綿裹,內(nèi)下部中,不過再瘥,量之可用,甚妙。

《食醫(yī)心鑒》治小兒赤白痢及水痢方。

上用云母粉研作粉,煮白粥調(diào)一錢,空腹食之。

《海藥》小兒赤白毒痢、蛇毒、癉、溪等毒,一切瘡腫方。

上并宜煎風(fēng)延,母服。只出南中,諸無所出也。

《子母秘錄》治小兒赤白痢多時,體弱不堪方。

上用宣連濃煎,和蜜服,日六、七服。量其大小,每煎三分水,減二分,頻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及大人赤白痢方。

上用新槲皮一斤,去黑皮,細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瘥。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內(nèi) 痛,羸弱不能飲食。白術(shù)散方白術(shù) 人參(去蘆頭) 黃連(去須,銼,炒) 當歸(銼,微炒) 地榆(銼) 木香 櫸株皮(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煩渴寒熱,腹痛羸瘦,不欲飲食。地榆散方地榆(炙,銼)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黃連(去須,銼,炒。各三分) 當歸(銼,炒) 酸石榴皮(銼,微炒) 黃 (銼) 烏梅肉(微炒。各半兩) 龍骨(燒赤) 赤石脂(燒赤。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脹疼痛,不欲飲食,四肢瘦弱。訶黎勒散方訶黎勒(煨,用皮,三分) 當歸(銼,微炒) 黃芩 龍骨 地榆(微炒,銼) 干姜(炮裂,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白術(shù) 甘草(微炒赤,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地榆(微炙,銼) 黃連(去須,微炒) 木香(各半兩) 當歸(銼,微炒,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不止地榆散方地榆(銼) 黃連(去須,微炒。各三分) 酸石榴皮(銼,微炒,半兩) 白龍骨 赤石脂(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不止鹿茸散方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 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不止三骨散方狗骨頭 羊骨 鹿骨(各一兩)上件藥并燒為灰,細研。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痛不止。當歸丸方當歸(銼,微炒,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 龍骨 人參(去蘆頭) 鹿角(灰) 豆豉(炒微焦。各一分)沒石子(微煨,二枚)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粥飲研下十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瘦弱腹痛,不欲飲食。詞黎勒丸方訶黎勒(煨,用皮) 地榆(微炙,銼) 赤石脂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黃連(去須,炒,三分) 吳茱萸(湯浸五遍,焙干,微炒,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腹痛,不欲乳食。鹿角丸方鹿角(屑) 蕪荑仁 附子(炮裂,去皮臍) 當歸(銼,微炒。各一分) 赤石脂 黃連(去須,銼,微炒。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努咽腸頭出。蚺蛇膽丸方蚺蛇膽(一分) 烏梅肉(微炒,七枚) 蕪荑(微炒) 黃連(去須,銼,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赤白痢香連丸方木香 訶黎勒(煨,用皮。各半兩) 黃連(去須,微炒,三分) 肉豆蔻(去殼,二枚) 丁香(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燒飯和丸如黍粒大。每服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黃連(去須,微炒,一兩) 莨菪子(水浮,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炒令黃黑色,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自死牛膽(一枚) 胡椒(五十粒)上將胡椒內(nèi)入牛膽中,寅日于堂屋后檐從東第七 懸之,至四十九日取,搗羅為末,用面糊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黃丹 黃連(去須) 白蕪荑(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和為一塊,用炭火 令煙盡,候冷細研,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又方川烏頭(炮裂,去皮臍,一兩) 香墨(半挺)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二宜湯下二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熱痢不止,腹痛,心神煩悶。犀角散方犀角(屑) 白術(shù) 黃連(去須,銼,微炒) 當歸(銼,微炒) 地榆(銼。各一兩) 木香(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冷熱痢,腹痛。訶黎勒散方訶黎勒(煨,用皮) 當歸(銼,微炒) 黃連(去須,銼,微炒。以上各一兩) 甘草(炙微赤,銼) 木香 干姜(炮裂,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澜沧| 濉溪县| 鲁山县| 同仁县| 满洲里市| 察雅县| 嘉峪关市| 乌鲁木齐县| 湖口县| 赤水市| 长寿区| 临沧市| 沙坪坝区| 寿阳县| 垦利县| 拉孜县| 海晏县| 汽车| 林口县| 德安县| 弋阳县| 湘西| 清新县| 禄丰县| 内乡县| 城市| 南宁市| 藁城市| 闽清县| 河东区| 射阳县| 奇台县| 浠水县| 湄潭县| 视频| 保靖县| 张家口市| 北海市| 九龙城区|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