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0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3372字
  • 2015-12-26 18:09:16

《嬰孺》治小兒渴不止,痢不住。冬瓜湯方冬瓜(切,十合) 栝蔞(十二分) 茯苓 知母(各八分) 麥門冬(五分,去心) 粟米(二合半)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絞去滓,量兒與之。

張渙建胃散方 治泄瀉,身熱煩渴。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制,炙香熟) 川黃連 肉豆蔻(各一兩) 縮砂仁 干姜(炮) 白術(炮) 木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碧香丹方 治小兒吐利后,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則成疳。

天竺黃 龍骨 不灰木(燒赤,放冷) 赤石脂以上各一兩,為末,次用∶鐵粉 定粉 白霜 細蛤粉(各一兩。并細研)上件通拌勻,入麝香半兩,同研勻,滴水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用 螺兒兩個,研細,沸湯浸水,沉極冷化下,大渴即與服,神驗。

《嬰童寶鑒》治小兒渴瀉竹茹丸方黃連(一兩,好者,銼作塊子,一一相似,茱萸一兩,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黃赤色,去了茱萸)上件為末,薄糊為丸如蘿卜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飯飲吞下。

《惠眼觀證》調中散 治渴,止瀉方。

肉桂(去皮,不得見火) 人參 陳皮 甘草(炙。各半兩) 白術 香附子(炮,去毛,炒。各一錢) 零陵香(三錢)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棗半個,煎至三分服。

《惠眼觀證》香連丸 治渴瀉方。

硫黃(細研) 牡蠣(火 。各一分) 木香(一錢)上三味為末,以爛飯為丸,或糊如此○大。每服十五丸,以井華水下。

《劉氏家傳》小兒熱渴,瀉渴不止方。

川烏(大者一個) 龍骨(重與川烏等) 定粉(半兩) 黃丹(桃二錢,刀上燒)上末之,水浸,蒸餅心,和作餅子此○大。陳米飲化下。

《王氏手集》人參白扁豆散方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吐瀉,渴水,及小兒虛熱煩躁,悉皆治療。

人參 白扁豆(去皮,炒熟) 白術 茯苓(各一兩) 罌粟子 甘草(炙) 山藥(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中盞入生姜二片、棗半個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蘇煎;小兒虛熱,加薄荷同煎。

《吉氏家傳》治五痢,吃湯不徹,肚脹不食方。

訶子皮 桑白皮(各六錢)上以水二升煎至三合,服之立瘥。

《吉氏家傳》治疳瀉,渴飲無度。六神丸方木香 丁香 豆蔻(以面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為度) 使君子(去殼,秤) 訶子(去核。各半兩) 蘆薈(一兩)上件為末,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吞下。

《胡氏家傳》治小兒冷熱不調,作瀉疳熱發渴不定,不思飲食。白術散方白術(炮) 人參 藿香葉 甘草 青橘皮(去瓤。各一兩) 肉豆蔻(一個,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丁香(二十一粒)上為末。每服半錢,粥飲調下,一日二服,不拘時。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痢渴不止,壯熱腹痛,黃芩丸方黃芩 栝摟根 黃連(去毛) 當歸 訶子 臭樗樹皮(各半兩) 烏梅肉(五個)上件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七丸。

下利腹痛第十三

(瀉痢同)《圣惠》治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羸弱不欲飲食。黃連散方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干姜(炮裂,銼) 木香 艾葉(微炒) 龍骨(各半兩) 當歸(銼,微炒) 黃牛角 (燒灰。各三分) 烏梅肉(一分,微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腹脹 痛。黃柏丸方黃柏(微炙,銼) 當歸(銼,微炒。各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煨大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腹脅疼痛。木香散方木香 訶黎勒(煨,用皮) 臭樗樹皮(微炙) 木賊 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久赤白痢,腹內 痛,全不思食,漸至困羸。肉豆蔻散方肉豆蔻(三分,去殼)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黃牛角 (炙令微焦) 當歸 地榆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 干姜(一分,炮裂,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龍骨丸方白龍骨 黃連(去須,微炒) 黃柏(微炙,銼) 木香 訶黎勒(煨,用皮。各一分) 胡粉(三錢,炒微黃)白礬(燒令汁盡) 干姜(炮裂,銼)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又方赤石脂(半兩) 鹿角(屑) 蕪荑仁(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黃連(去須,微炒) 地榆(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嬰孺》治小兒寒痢泄,腹痛,嘔逆。附子丸方附子(炮裂,去皮臍) 干姜(各二分) 黃連 龍骨 海蛤 云實(炒。各一分)上為末,蜜丸。四、五十日兒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夜二服;一歲兒小豆大二丸,量之與服。

錢乙小香連丸 治冷熱腹痛,水谷利,滑腸方。

木香 訶子肉(各一分) 黃連(半兩,炒)上為細末,飯和丸綠豆大。米飲下十丸至三、五十丸,頻服之,食前。

張渙順胃丹方,治泄利,蟲煩腹痛。

高良姜 干漆 肉桂(各一兩) 白術(炮) 肉豆蔻仁(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建中丹方 治泄注不止,腹痛多啼。

胡椒 蓬莪術 肉豆蔻(各半兩) 全蝎(一分)上件為細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

《九 衛生》固氣丸 療小兒脾胃虛怯,泄瀉腹痛方。

上用絕大肉豆蔻一枚,劈破,填滴乳香一塊,用酵面裹,慢火內煨,候面熟為度,去面不用。將肉豆蔻、乳香同為細末,曲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米飲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久痢腹痛,脫肛下血。圣餅子方神曲(一兩) 膩粉(一錢匕)上件二味拌合令勻,后以雞子清調拌上件藥,稀稠得所,捏作餅子如錢大小,于火上炙令黃熟。每服一餅,于早晨空心同油餅吃之,后進飲少許。

《吉氏家傳》紫霜丸 治小兒久積,胸高羸瘦,赤白痢疾,腹痛甚方。

丁頭大赭石(半兩,令 五遍,醋淬五遍) 杏仁(二七粒,取霜) 乳香 朱砂 木香(各一錢) 宣連(一分,去頭) 輕粉(半錢) 麝香(少許) 肉豆蔻(二個,面裹炮) 巴豆(十粒,取霜)上為細末,稀面糊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紫蘇、飯飲吞下。

下利羸瘦第十四

(瀉痢同)《巢氏病源》小兒利后虛羸候∶腸胃虛弱,受風冷則下利,利斷之后,脾胃尚虛,谷氣猶少,不能榮血氣,故虛羸也。

《圣惠》∶夫小兒久痢羸瘦者,由因乳食不節,臟腑夙挾疳氣,腸胃冷熱不調,變而為下痢。經久不瘥,則脾胃虛弱,谷氣減少,氣血不榮,故令肌體羸瘦也。

《外臺》劉氏療小兒痢后虛,手足心熱,痢縱未斷,亦可服之方。

橘皮 生姜(各三分)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溫服之。

《圣惠》治小兒久痢不斷,肌體羸瘦,食不消。桔梗丸方桔梗(去蘆頭) 神曲(微炒。各一兩) 麥 烏梅肉(微炒)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術人參(去蘆頭) 赤石脂 黃芩 龍骨 桂心 甘草(炙微赤。各半兩) 黃連(一兩半,去須,微炒) 黃雌雞骨(一具,凈洗,去肉,酒浸一宿,炙令黃)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久痢不瘥。羸瘦壯熱,毛發干焦,不能飲食。雄黃散方雄黃 蘆薈 青黛 朱砂 熊膽 麝香(各細研) 龍膽(去蘆頭) 黃連(去須,微炒) 黃柏(微炙,銼) 當歸(銼,微炒) 白芷 細辛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蚱蟬(七枚,去足) 干蝦蟆(一兩,涂酥炙,令黃焦)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每服以井華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下痢不止,瘦弱。雞子粥方雞子(一枚) 糯米(一合)上煮粥,臨熟破雞子相和攪勻,空腹,入少醋食之。

張渙龍骨湯方 治小兒痢久成疳,漸漸黃瘦。

龍骨 訶黎勒皮(炮) 赤石脂(各半兩) 醋石榴皮(炒黃) 木香 使君子仁(各一分)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字至一錢,點麝香湯調下。

下利浮腫第十五

(瀉痢同)《惠濟論》小兒痢瘥后遍身腫候歌(宜與塌氣散方在后∶)冷痢日久失醫治,遍身浮腫卻如吹,脈洪是氣化為水,沉實還因積有之,順氣腫消為上法,氣平兩日定多尿,莫交食飽還憂滯,此候原因積損脾。

《惠濟論》塌氣散方茴香 白牽牛 甘草(各炒) 木香(以上各一錢)上為末。每服半錢,紫蘇湯下。

《王氏手集》止渴圣效散 治小兒因吐利,氣虛津液減耗生疳,煩渴飲水不休,面腫腳浮,腹大頭細,小便利白,全不吃食方。

干葛 白芷(各二兩。一兩炒黃,一兩生用) 細墨(二兩,一兩火 過,一兩生用) 黃丹(二兩,一兩炒紫色,一兩生用)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倒流水調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临清市| 吉木萨尔县| 吉木乃县| 卓尼县| 庆城县| 旬阳县| 四子王旗| 克拉玛依市| 盱眙县| 宁明县| 元阳县| 曲靖市| 桂林市| 彭阳县| 白城市| 若羌县| 攀枝花市| 岚皋县| 饶河县| 五峰| 读书| 水城县| 徐州市| 增城市| 施秉县| 巩义市| 临猗县| 舟山市| 五华县| 柘城县| 华池县| 保定市| 喀喇沁旗| 衡水市| 望城县| 南木林县| 资兴市| 沾化县| 定日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