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6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3765字
  • 2015-12-26 18:09:16

肉豆蔻(三個) 枳殼(焙、三分) 茯苓 胡黃連(各半兩) 大黃 甘草(各一兩) 丁香 麝香(各二錢)上八味為末。每服一字,米飲下,日二服。久者五服,有效。

第二急疳∶小兒疳痢,下赤色膿血,下部脫肛。雖有精神,命在須臾。但服此沉香丸方。

沉香 人參 蝎 胡黃連 乳香(各一分) 龍骨 甘草(各一兩)上件棗肉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日二服。久患七服,見效。

第三風疳∶小兒手足拘拳,眼目不開,有時自笑;或嗔怒驚叫,手爪甲青,狀似鬼形,色似天 。須服此金箔茯苓散金箔(五片) 茯苓 牛膝 胡黃連(各一兩) 龍骨(一分,生) 木香 麝香(各一錢)上件為末。每服一字,米飲下,日二服。忌油膩。

第四肉疳∶眼目常痛,飲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漸羸瘦,服此調中丸。

鱉甲(醋炙) 當歸 黃 人參 附子(炮) 桂心 胡黃連(各一兩) 雄黃(少許)上為末,棗肉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湯下。忌魚、油物。

第五脊疳∶十指爪甲癢痛,頭發焦干,腹肚虛鳴,脊骨如鋸;時時下痢,狀如青淀,或膿或血,服此朱砂丸方天靈蓋(炙,一個) 柴胡(燒) 白術 麝香(各一錢) 檳榔(一個)上件蒸棗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棗湯下。

第六口疳漏失第七腦疳∶鼻下赤爛,身心煩躁,鼻內生瘡,頭發自落,日夜痛無休歇,狀似鬼形。服此安息丸方安息香 丁香 胡黃連 麝香 雄黃(各一兩) 肉豆蔻(二錢) 金銀箔(各五片)上件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

第八食疳∶小兒夜間壯熱,或時憎寒,手足或冷;兼生陰汗,漸加消瘦,多饒虛腫,往往下痢。鐵粉丸方鐵粉(此是熬鹽 子,凡要用,將燒紅或醋潑外,其鹽霜色起,刮,鐵粉也) 朱砂(各二錢) 木香桔梗(各半兩) 胡黃連(一錢) 青州蝎(五個)上件為末,白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

第九蛔疳∶小兒合地,面無顏色,啼聲乍高,狀似心痛。往往口干,發動有時。醫人不識,妄呼見祟。不知小兒曾吃生肉,肉化為蟲,此方大效。苦楝丸苦楝根 鶴虱 朱砂(各一兩) 檳榔(三個) 麝香(一錢)上件為末,面糊丸小豆大。每服三丸,白湯下。日可三服,忌毒物。

第十奶疳∶由乳母胃氣不足,小兒吃著冷奶,便生吐逆,漸成奶疳,宜急治。莫交腫毒,便身通黃,狀似橘皮。

宜服木香散方黃 人參 龍腦(各一分) 蝎 干姜 橘皮(去白。各一兩) 附子 甘草(各一兩)上件為末。每服一字,乳香湯調服,日進二服。重者不過七服。忌毒物。

第十一脾疳∶小兒常吃泥土,日久遍身通黃。人不識,或呼為陰黃。宜服虎睛丸方虎睛(一個) 牛黃(二錢) 桔梗 麝香 胡黃連(各一錢)上件為末,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前,米飲下。日二服。

第十二肺疳∶小兒多是吃著熱味食及病奶,損傷心肺,便生喘嗽。愚醫不辨冷熱,以藥攻之,變成黃腫,漸覺昏沉。服此杏仁散。

杏仁(二、七個) 甘草 款冬花(各二錢) 麝香 胡黃連(各一錢) 半夏(湯洗七度,半兩)上件為末。每服一字,棗湯調下。日進二服。

五疳出蟲第四

(諸疳蟲附)《圣惠》論∶夫小兒五疳之疾,皆由乳哺不調,寒溫失節之所致也。若久而不瘥,則腹內有蟲,肌體黃瘦,下痢不止。宜服藥出之,則疳氣漸退。其蟲狀如絲發,或如馬尾,多出于腹背及頭項上;若蟲色黃白芨赤者,可療;青色者,不可療也。

《顱囟經》治孩子疳痢,辨蟲顏色,定吉兇。朱砂丸方朱砂(半石蓮大) 阿魏(如朱砂大) 蝙蝠血(三兩滴) 眉酥(少許)上細,和少許口脂調,先桃柳枝煎湯浴兒,后看小兒大小,以綠豆大填兒臍中貼之,用青衣蓋兒。看蟲出來,黃色輕,青黑色重。

《圣惠》治小兒五疳及驚風出蟲,定生死。干蟾丸方干蟾(一枚,五月五日者良) 蛇蛻皮(一條,大者) 谷精草(二兩,與以上藥同入罐子內,以鹽泥固濟,曝干,燒令通赤,放冷,研) 胡黃連 瓜蒂母丁香(以上二味同研末) 牛黃 白龍腦 朱砂 雄黃 蘆薈 天竺黃 麝香(各細研。一分) 青黛(半兩)上件藥都入乳缽內,研令極細。用 豬膽汁煎面糊和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以溫米泔半合化下五丸。

服藥后,以桃柳湯浴兒。著青衣蓋,疳蟲當出衣上及眉毛鬢邊,如細麩片子;或如摻面塵。毒黑色者難治,黃白色易醫。仍宜粥飲下二丸,日三服。甚者半月內瘥。

《圣惠》治小兒五疳瘦弱,毛發干焦,口鼻多癢,有蟲。宜用麝香丸方麝香 蘆薈 粉霜 朱砂(細研。各一分) 蟾酥(一白豆許大) 皂莢(三寸,燒為灰) 蛇蛻皮(五寸,燒灰) 蝙蝠(三枚,取血拌入藥末)上件藥都細研,以油熔蠟和丸如小豆大。先以桃柳湯洗兒,后用藥一丸涂于臍中。上以醋面封之,良久即蟲出。黃白赤者易治,黑者難療。

《圣惠》治小兒五疳,四肢干瘦,腹脹氣粗,頻揉鼻眼,宜服出蟲蘆薈丸方蘆薈 牛黃(各細研) 蟬殼(各一分) 膩粉 粉霜 硫黃(細研) 麝香(細研。各一錢) 田父(一枚,燒,煙似絕便住) 青黛(半兩,細研)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蛇蛻皮(一條,燒灰)上件藥搗,羅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溫水下兩丸。良久,煎桃柳水浴兒,后以青衣蓋遍身,當有蟲出。白黃者可治,青黑色者難治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四肢黃瘦,腹脹氣粗,發干作穗,眼鼻多癢,精神昏悶,不欲乳食。宜服出蟲水銀丸方水銀(三分) 硫黃(二味結為砂子細研) 砒霜 朱砂(細研,水飛過) 蘆薈(細研。各半兩) 蛤蚧(一枚,涂酥炙令微黃) 烏驢蹄(灰) 蟾灰 雄黃 蟬殼(微炒) 天靈蓋(涂酥炙黃焦) 故皮巾子 白狗糞(灰。

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苦參半斤銼碎。用水五升,浸一宿,煮至一升,去苦參。后熬成膏,用和諸藥,丸如綠豆大。后入去卻汁 豬膽內盛,懸于舍東,陰七日,候干。以麝香蜜水下三丸。后便煎桃柳湯浴兒了,以青衣蓋,遍身蟲出,或泄惡氣,并瀉惡物,便是病源已出。小兒每三歲加一丸服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下痢羸瘦,鼻癢有蟲。田父散方田父(炙微黃) 胡黃連(各三分) 夜明砂(微炒) 蛇蛻皮(燒灰。各半兩) 白礬(灰) 莨菪子(水淘去凈者,炒令黃黑色。各一分) 牛黃 朱砂 麝香(各細研。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空心以熟水下三丸。服藥后用桃柳湯洗浴兒了,以青衣蓋覆良久,當有蟲子出。黃白赤者易治,黑色者難醫。量兒大小加減服。

《圣惠》治小兒五疳有蟲。定命天靈蓋丸方天靈蓋(灰) 汗襪(灰) 麝香 驢蹄護干(灰。各一分) 砒霜(半分) 蟾酥(一片,如柳葉大)上件藥都研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空心以溫水下二丸。后以桃柳湯浴兒了,澄浴水清,看盆內,當有蟲如蟻子。白即吉,黑即兇。更看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久不瘥,羸瘦極甚。出蟲丸方朱砂 麝香 牛黃 蝸牛子(炒微黃) 夜明砂(微炒) 熊膽(各一分) 蟾酥(半錢)上件藥都細研,以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更別以水研一丸,滴向鼻中,得嚏五七聲。良久當有蟲汗出,立效。

《圣惠》治小兒五疳出蟲干蟾丸方干蟾(燒灰,一枚) 天靈蓋(燒灰,半兩) 麝香(細研,半分) 蟬殼(微炒,去足) 鱉甲(涂酥,炙黃焦,去裙 。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燒飯和丸如綠豆大。二歲以下以蛤粉湯下一丸,三歲以上至五歲二丸。服藥后續以桃柳湯浴兒,后用青衣蓋之,當有蟲子出。赤白者易治,黑者難醫。

《圣惠》治小兒五疳出蟲熊膽丸方熊膽 朱砂 麝香 蚺蛇膽(各細研) 蜣螂(微炒) 瓜蒂(以上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用 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先用桃柳湯浴兒了,用粥飲下三丸。

以青衣蓋,當有蟲出也。

《圣惠》治小兒五疳有蟲定命散方干蝦蟆(燒灰,一枚) 蛇蛻皮(炒令黃) 蟬殼(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末半錢,研勻。但是一切疳至午時后以暖水調下半錢,一、二歲即服一字。后煎桃柳湯放溫,浴兒了,便用青衣蓋。當有蟲出,即效。

《圣惠》治小兒五疳,手足干瘦,腹脹筋起,鼻癢,昏沉多睡,宜服出蟲蟾頭丸方蟾頭(涂酥炙黃焦,二枚) 青黛(細研) 皂莢(先于廁中浸七日,后以水洗凈,刮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 硫黃(細研,一分) 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出油,七枚) 麝香(細研,半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空心以粥飲下三丸,良久當有蟲出。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頰熱,干瘦;或渴不欲乳食。宜服出蟲蘆薈散方蘆薈(細研) 胡黃連 熊膽(研入) 朱砂(細研。各半兩) 雄黃(細研) 代赭(各一分) 麝香(細研,半分) 干蟾(一枚,涂酥炙焦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用桃柳湯浴兒,后以粥飲調下半錢。然后著青衣蓋覆,其蟲自出。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羸瘦,腹脹不欲乳食。宜服出蟲螳螂散方螳螂(炒令黃,三分) 蝸牛子(炒,令微黃) 蟬殼(微炙。各七枚) 丁香 地龍(微炒。各三分) 蟾酥(研入) 麝香 蛇蛻皮(灰。各一錢)上件藥搗,細羅都研為散。先以桃柳湯浴兒,后以粥飲調下半錢。便以青衣蓋覆,當有蟲子自出。赤白者易治,青黑者難治。

《圣惠》治小兒五疳,體熱干瘦,發立,鼻癢,有蟲,不欲乳食。青黛丸方青黛 蘆薈(各細研) 人中白(各半兩) 豬牙皂莢(生用) 蟬殼(微炒。各半分) 麝香(細研,一分) 胡黃連(三分) 蟾涎 人乳汁(各少許)上件藥搗,羅為末。取五月五日午時修合,以粽子內棗肉及蟾涎、乳汁和丸,如黍米大。先以桃柳湯浴兒,后以粥飲下三丸,后著熱青衣裹兒,看身上有蟲出。青黑者不堪,白黃赤者易瘥。

錢乙胡黃連麝香丸 治疳氣羸瘦,白蟲作方。

胡黃連 白蕪荑(去扇。各一兩半) 黃連 木香(各半兩) 辰砂(別研,一分) 麝香(別研、一錢)上為細末,面糊丸綠豆大。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丸。三五歲以上者,可十五丸、二十丸,無時。

錢乙榆仁丸 治疳熱瘦悴,有蟲,久服充肥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固阳县| 呼图壁县| 沾化县| 新余市| 繁峙县| 广南县| 固安县| 德钦县| 浏阳市| 厦门市| 正安县| 黄浦区| 溧水县| 章丘市| 安龙县| 玉屏| 阿拉善右旗| 镇原县| 上饶县| 石棉县| 武鸣县| 客服| 白山市| 苍山县| 武宁县| 城市| 信阳市| 新郑市| 塘沽区| 平泉县| 河曲县| 宁国市| 遵化市| 永清县| 钦州市| 遂昌县| 徐州市| 文昌市| 东明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