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先生∶小兒生下,中遍身忽發寒候,遍身黃腫,小便赤黃,體微蒸熱。此候本因胎熱,又因哭后母愛惜,將奶與吃,不消化,遂為奶積。所治者,先用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天竺黃散(方見實熱門中)、調中飲(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三個藥與服即愈。如見黃色入睛,眼目視,氣喘魚口,手握拳,惡候不治。
錢乙論∶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下之。
《嬰童寶鑒》∶小兒奶癖者,謂小兒未會吃食,唯飲其乳,其乳擁猛。或其母當煩之次,便乳其子,子飲乳擁結不消,又夾頑涎結成痞塊在腹內,或動不動,有時腹痛是也。
《玉訣》小兒奶癖積傷候歌∶奶脾痞結積因傷,腹脹筋青面色黃,熱發有時或渴飲,疳傷脾熱口生瘡。
此患先解利,后取積,次調胃氣無誤矣。
又一本云∶先用惺惺丸取,次銀白散調氣。(二方并見本門。)《圣惠》治小兒乳癖結實,或有滯惡停積不散,令兒日漸羸瘦,面色痿黃,春夏多發,不欲飲食,京三棱散方京三棱(微煨,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檳榔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赤茯苓(各半兩) 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惡物為效。
《圣惠》治小兒乳癖,壯熱體瘦,宜服朱砂丸方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雄黃(細研,一錢半) 寒水石 龍腦(各細研) 膩粉檳榔(末。各一錢)上件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二歲兒以生姜湯下三丸,日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手腳心熱,面色青黃,不下乳食,日漸羸瘦。人參丸方人參(去蘆頭) 生姜(切,干炒) 桂心 赤茯苓 白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 當歸(銼,微炒) 檳榔 京三棱(微煨,銼)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兒以粥飲化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嘔吐,腹脹,寒熱,枳殼丸方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 赤茯苓(各半兩) 人參(去蘆頭) 柴胡(去苗。各三分) 桂心(一分)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化破三丸服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乳癖,面色黃悴,食乳微細,日漸羸瘦。鱉甲丸方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京三棱(微煨,銼) 檳榔(各半兩)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白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木香 當歸(銼,微炒) 桂心(各一分)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研下三丸,日再服,以利為度。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脅下堅硬,大便難,小便赤。大黃丸方川大黃(銼碎,微炒) 訶梨勒皮(各半兩) 烏梅肉(微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各一分)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川樸硝(各三分) 桔梗(一分,去蘆頭)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一歲兒每服以粥飲研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乳癖結塊,久不消化,諸藥無效。宜服化癖丸方巴豆霜(半兩) 膩粉 朱砂(細研。各一錢) 黃鷹糞(一分) 砂 雄雀糞(各一字)上件藥都研如粉,用糯米飲和丸如黍米粒大。一歲兒每服空心煎皂莢仁湯下二丸,取下惡物為度。
《圣惠》治小兒乳癖不消,心腹脹滿。木香丸方木香 京三棱(微煨,銼) 檳榔 人參(去蘆頭)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各一分) 牽牛子(微炒) 草豆蔻(去皮。各半兩)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上藥搗,羅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乳癖,脅下結塊不消。膩粉丸方膩粉(一錢) 雄雀糞(一分,微炒)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棗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汲水下一丸,取下粘滯惡物為效。量兒虛實、大小以意加減。
《譚氏殊圣》治奶癖。
訶子(五個,磨去兩尖) 密陀僧(三錢) 硫黃 輕粉 白丁香 黑丁香 粉霜 硼砂(各一錢)上件八味為末。每服半錢,男兒患,用女兒奶汁化服;女兒患,用男兒乳汁化下。
《譚氏殊圣》治月里孩兒奶癖方。
紫河車 人參上各等分為末。用好醋調,拍成餅子如大錢子大。如左畔有奶脾者,藥貼左畔腳心,用緋帛子扎,干后見效。左右一般使藥。
《譚氏殊圣》治小兒奶癖方。
白丁香 黑丁香(各十二個) 石燕子 舶上硫黃 寒水石 密陀僧(各三錢) 膩粉(兩個)上件為末。每服一錢,用第二遍米泔水調下,服即取下病來,如末,更一服。
《譚氏殊圣》又方密陀僧 訶子 丁香 草蔻 木香(等分)上研,羅為細末,入膩粉少許再研。每服一錢半,米飲下。如不動,來日再服立效。
《譚氏殊圣》又方。
黑丁香(二十個) 舶上硫黃 密陀僧(各半兩) 白丁香(五個)上生用,為細末。如一歲者,只一字,臨臥服;如三、兩歲者,便服半錢,用奶汁下。
《養生必用》治小兒奶癖,羸瘦危困,脅下硬有形即是。
青礞石(末,半兩) 汞粉(半錢) 寒食面(一錢半)上研令勻,以乳汁和,分為二十餅子,熨斗上以慢火爆干。一餅子分為四處,隨飲食化服四分之一,隔日一次服,八服取效。未吃得飲食,化如糊,抿在兒口內。
張渙三棱散 治小兒乳癖結實不瘥方。
京三棱(炮,銼碎) 赤茯苓 當歸(洗,焙干)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各一兩) 白術枳殼(麩炒,去瓤) 木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七片,煎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嬰童寶鑒》治小兒奶癖軟銀丸方水銀(結成砂子) 白丁香(末) 膩粉(各一錢) 鷹條(末。各一錢匕) 巴豆(二十一個,去膜研,略去油) 續隨子(四十九個,去殼)上件同研勻,棗肉為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溫水下。
《玉訣》惺惺丸 治小兒虛積,及實積乳癖方。
陽起石(一分) 黃鷹條(秤二錢) 白丁香 朱砂(各一錢) 輕粉(一錢半) 麝(少許,末之) 砂(一字,醋化) 石燕子(五個,醋淬, 七次)黃連(七錢) 續隨子(一百個,去殼,去油)上浸蒸餅,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大小兒加減。炮皂子并蔥煎湯,臨睡吞下。
《玉訣》銀白散 生胃氣,取下后宜服此方。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白術(麥面炒) 白扁豆(去皮) 藿香葉上各等分,末一錢,紫蘇湯調下。
《張氏家傳》治小兒奶脾方。
上用芫花一兩(醋浸三日,凈洗),大黃半兩,為末,入蒜一斤研,同藥末研爛勻。男左女右,用藥涂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時聞患人口中,如聞得藥氣,實時取了,立效。
《董氏家傳》治小兒奶癖、脾極效方。
紫河車(二兩) 寒食面(三兩)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匙許,水調涂足心,病在左涂左;病在右涂右。涂于紅帛上縛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甚多矣。大便盡洗去。
《莊氏家傳》治小兒奶脾,疳瘦盡,青皮丸方上用青皮不計多少,去白,干用,為細末,豬膽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任意,湯下,日進三服。
《孔氏家傳》治小兒奶脾方。
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極細。以大蒜自然汁調,稀稠得所,涂于有奶脾處。據其大小周遍,又不可涂之太過。須臾,候兒口中有蒜氣息,即是藥透。仔細以手揉之,覺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便用溫漿水洗去。
切須則度,不可令消盡,恐藥毒損氣也。如未消,藥先干,即別使溫水潤之。
《王氏手集》治小兒奶癖方。
白芥子 蕓苔子(各等分)上二味為末,水調攤紙上,貼奶癖。又用醋面餅子蓋之立效。少頃急去,如不去即成瘡。
《趙氏家傳》治小兒奶癖,發寒熱,肌瘦,可思飲食,漸漸黃瘦,欲成疳氣。如圣丸方大丁香(二十一個) 密陀僧(半兩) 粉霜(一字半) 舶上硫黃(二錢半) 砂(一錢) 白丁香(四十個全者)上為末。每服半錢,冷面湯調下,日一服,正午時見效。三歲以上每服半錢,三歲以下每服一字。
《吉氏家傳》治奶癖積熱,發疳,水銀丸方水銀(結砂,一錢) 砂 白丁香(各半錢) 輕粉 腦子(各少許) 香墨 鷹條 巴豆(醋煮令干) 青黛(羅過) 黃明膠(用蚌粉炒黃色) 百草霜(各一錢)上末,滴水丸如綠豆大。用薄荷湯下三、五丸,看兒大小加減妙。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奶癖方。
上用紫河車不以多少,為末。每用一錢,冷水調貼癖痛硬處。
《莊氏集》俞穴灸法∶乳癖,用粗線兩條,各量兩乳頭中間闊狹,于兩乳頭上垂下,照令端直方停,對兩乳于左右肋上各灸七壯,炷如麥粒大。
氣第五
《圣惠》論∶小兒 氣者,由飲食不調,生冷過度,與臟氣相搏,結聚之所成也。其狀臍脅兩旁上下有物弦直,大者如臂,小者如指旋起急痛,故名 氣也。
茅先生論∶小兒生下五個月日,上至七歲,有結癖在腹成塊,如梅核大,來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者,亦分數類。在左脅下痛者為 氣,下蓬莪術散(方見本門中)夾健脾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與服即愈。如見面黑眼視,瀉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進食,死。
《圣惠》治小兒 氣急痛京三棱散方京三棱(微煨,銼)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大腹子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神曲(微炒) 訶梨勒皮 蓬莪術 麥 (炒令微黃)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黑三棱(半兩,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 氣,發即緊痛,不欲飲食,大黃散方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各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麝香(細研) 木香(各一分) 京三棱(微煨,銼) 檳榔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 氣,兩脅下緊痛,羸瘦。鱉甲丸方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京三棱(微煨,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 人參(去蘆頭) 干姜(炮裂,銼) 白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柴胡(去苗) 當歸(銼,微炒) 赤芍藥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七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 氣,不能下食,肌體瘦,防葵丸方防葵 當歸(去蘆頭) 桂心 訶梨勒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川大黃(銼碎,微炒)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桔梗(去蘆頭。各半兩)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附子(炮裂,去皮臍)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炒。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 氣,食不消化,四肢瘦弱,宜服此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銼碎,微炒) 京三棱(微煨,銼。各半兩)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芎 桔梗(去蘆頭) 赤茯苓 赤芍藥 干姜(炮裂,銼) 桂心(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圣惠》又方京三棱(一兩。微煨,銼) 鱉甲(三分。涂醋炙令黃,去裙 ) 川大黃(銼碎,微炒,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晚后再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又方鱉甲(一枚。涂醋炙令黃,去裙 )上搗,細羅為末。每服一錢,以童子小便一小盞,煎至五分。量兒大小分減服之,日三服。神效。
茅先生小兒 氣,一切氣疾。蓬莪術散蓬莪術 青橘皮(去白瓤) 益智(各半兩) 木香(一分) 糯米(一兩)上為末,每服一大錢。用陳米飲調下,日進四服。
痞結第六
《巢氏病源》小兒痞結候∶痞者塞也。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榮衛痞塞,不得宣通,其病腹內氣結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嬰童寶鑒》小兒痞結歌∶胸中熱兼實,榮衛不通徹,臟腑豈能和,經中號痞結。氣滿腹肚脹,時時變寒熱,何必問神祗,此是分明訣。
《葛氏肘后》若患腹中痞結,常壯熱者方。
大黃(炙使煙出) 龜甲(炙令黃) 茯苓(各三分)上搗為末,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看兒大小增減。
《千金》鱉甲丸 治少小腹中結堅,脅下有疹,手足煩熱方。
鱉甲(醋炙香熟) 芍藥 大黃(各三十銖) 茯苓 柴胡 干姜(炮 各二十四銖) 桂心(六銖) 蟲 蠐螬(各二十枚)上件末之,蜜和。服如梧子大七丸,漸漸加之,以知為度。
《千金》治小兒痞氣,脅下、腹中有積聚,堅痛。鱉頭丸方鱉頭(一枚) 虻蟲 桃仁 蟲(各十八銖) 甘皮(半兩)上五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黃十八銖,以知為度。《圣惠》方同,但用大黃無甘皮。
《千金》治小兒心下痞,淡癖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芫花丸方芫花 黃芩(各一兩) 大黃(二兩半。《嬰孺》用十銖) 雄黃(二兩半。《嬰孺》用十銖)上四味末之,蜜和,更搗一千杵,三歲兒至一歲以下,服如粟米大一丸。欲服丸,內兒喉中,令母與乳。
若長服消病者,當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
陳藏器治小兒痞滿方上用三白草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熱疾,亦主瘧及小兒痞滿。按此草初生無白,入夏葉端半白如粉,農人候之蒔田,三葉草白便秀,故謂之三白。
陳藏器又方上用甜藤葉搗,敷小兒腹,除痞滿閃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