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云∶凡使,勿用鴨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凡修事,采得后,刀刮上黃赤皮了,細銼,用二、三重絹作袋盛,陰干。臨使以蜜浸夜,至明漉出用。爾雅曰杜若,土鹵,香草也。
沙參
沙參沙參二味苦,微寒,無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久服利人。名知母,名苦心,名志取,名虎須,名白參,名識美,名文希。生河內川谷及冤句、般陽續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惡防己,反藜蘆。)陶隱居云∶今出近道。叢生,葉似枸杞,根白實者佳。此沙參并人參是為五參,其形不盡相類,而主療頗同,故皆有參名。又有紫參,正名牡蒙,在中品。唐本注云∶紫參、牡蒙,各是物,非異名也。今沙參出華州為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花白色,根若葵根。
藥性論云∶沙參,臣。能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日華子云∶補虛,止驚煩,益心肺,并切惡瘡疥癬及身癢,排膿,消腫毒。
圖經曰∶沙參,生河內川谷及冤句、般陽續山,今出淄、齊、潞、隨州,而江、淮、荊、湖州郡或有之。苗長、二尺以來,叢生崖壁間,葉似枸杞而有叉牙。七月開紫花,根如葵根,箸許大,赤黃色,中正白實者佳。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南土生者,葉有細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膠,此為小異。古方亦單用。葛洪卒得諸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自汗出欲死者。搗篩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白兔藿
味苦,平,無毒。主蛇虺、蜂蠆、 狗、菜肉、蠱毒,鬼疰,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著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飲之即解。名白葛。生交州山谷。
陶隱居云∶此藥療毒,莫之與敵,而人不復用,殊不可解,都不聞有識之者,想當似葛爾,須別廣訪,交州人未得委悉。唐本注云∶此草荊、襄間山谷大有,苗似蘿摩,葉圓濃,莖俱有白毛,與眾草異。蔓生,山南俗謂之白葛。用療毒有效。而交、廣又有白花藤,生葉似女貞,莖葉俱無毛,花白,根似野葛,云大療毒,而交州用根不用苗,則非藿也。用葉苗者,真矣。二物療治,并如《經》說,各自物,下條載白花藤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蔓生,葉圓若 ,今襄州北、汝州南崗上有。五月、六月采苗,日干。
海藥云∶主風邪熱極,宜煮白兔藿飲之。干則搗末,敷諸毒妙。
徐長卿
徐長卿味辛,溫,無毒。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益氣延年。名鬼督郵。生泰山山谷及隴西。三月采。
陶隱居云∶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
今狗脊散用鬼督郵,當取其強悍宜腰腳,所以知是徐長卿,而非鬼箭、赤箭。唐本注云∶此藥葉似柳,兩葉相當,有光潤,所在川澤有之。根如細辛,微粗長,而有臊(昔刀切)氣。今俗用代鬼督郵,非也。鬼督郵別有本條在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苗似小麥,兩葉相對,三月苗青,七月、八月著子,似蘿摩子而小,九月苗黃,十月凋。生下濕川澤之間,今所在有之。八月采,日干。
圖經曰∶徐長卿,生泰山山巖谷及隴西,今淄、齊、淮、泗間亦有之。三月生青苗,葉似小桑,兩兩相當,而有光潤。七、八月著子,似蘿摩而小。九月苗黃,十月而枯,根黃色,似細辛微粗長,有臊氣。三月、四月采,名別仙蹤。
雷公云∶凡采得,粗杵,拌少蜜令遍,用磁器盛,蒸三伏時,日干用。
石龍芻
味苦,微寒,微溫,無毒。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鬼疰惡毒,補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殺鬼疰惡毒瓦斯。久服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名龍須,名草續斷,名龍珠,名龍華,名懸莞,名草毒。九節多味者良,生梁州山谷濕地。五月、七月采莖,曝干。
陶隱居云∶莖青細相連,實赤,今出近道水石處,似東陽龍須以作席者,但多節爾。唐本注云∶《別錄》云,名方賓。主療蛔蟲及不消食爾。今按別本注云∶《別錄》云微溫,今之服用能除熱,蓋不溫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莖如 ,叢生,俗名龍須草。今人以為席者,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根,曝干。陳藏器云∶按龍須作席,彌敗有垢者,取方尺煮汁服之。主淋及小便卒不通。今出汾州,亦處處有之。
薇銜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痹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痿癰腫,暴癥,逐水,療痿蹶。久服輕身明目。名糜銜,名承膏,名承肌,名無心,名無顛。生漢中川澤及冤句、邯鄲。七月采莖、葉,陰干。(得秦皮良。)陶隱居云∶俗用亦少。唐本注云∶此草叢生,似茺蔚及白頭翁,其葉有毛,莖赤。療賊風大效。南人謂之吳風草,名鹿銜草,言鹿有疾,銜此草瘥。又有大小二種,楚人猶謂大者為大吳風草,小者為小吳風草也。今按陳藏器本草云∶婦人服之,絕產無子。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茺蔚,叢生,有毛,黃花,根赤黑也。
陳藏器云∶名無心草,非草無心者。南人名吳風草,方藥不用之。素問云黃帝曰∶有病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風。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后飯。
云實
云實味辛、苦,溫,無毒。主泄痢腸 ,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寒熱,消渴。
花 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殺精物,下水。燒之致鬼。久服輕身通神明,益壽。名陶隱居云∶今處處有。子細如葶藶子而小黑,其實亦類莨菪。燒之致鬼,未見其法術。
唐本注云∶云實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黃黑似豆,故名天豆。叢生澤旁,高五、六尺。葉如細槐,亦如苜蓿。枝間微刺。俗謂苗為草云母。陶云似葶藶,非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細槐,花黃白。其莢如大豆,實青黃色,大若麻子。今所在平澤中有。五月、六月采實。
圖經曰∶云實,生河間川谷。高五、六尺,葉如槐而狹長,枝上有刺。苗名臭草,又名羊石子草。花黃白色,實若麻子大,黃黑色,俗名馬豆。十月采,曝干用。今三月、四月采苗,五月、六月采實,實過時即枯落。治瘧藥中多用之。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粗搗,相對拌渾顆橡實,蒸日后出用。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味苦、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 乳,婦人難產。久服輕身,耐老增壽。生泰山山谷,二月、八月采。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人言是蓼子,亦不爾。葉似酸漿,子似菘子。而多入癰 方用之。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似菘藍等,花紅白色,子殼似酸漿,實圓黑似菘子,如黍粟。
今所在有之。三月收苗,五月收子,曬干。藥性論云∶王不留行能治風毒,通血脈。日華子云∶治發背游風、風疹,婦人血經不勻及難產。根、苗、花、子并通用,又名禁宮花,剪金花圖經曰∶王不留行,生泰山山谷,今江浙及并河近處皆有之。苗莖俱青,高七、八寸以來。
黃色如薺根。葉尖如小匙頭,亦有似槐葉者。四月開花,黃紫色,隨莖而生,如松子狀,又似豬藍花。五月內采苗莖,曬干用。俗間亦謂之剪金草。河北生者,葉圓花紅,與此小別。
張仲景治金瘡,八物王不留行散,小瘡粉其中,大瘡但服之,產婦亦服。《正元廣利方》療諸風痙,有王不留行湯最效。
雷公云∶凡采得拌渾蒸,從巳至未,出,卻下漿水浸宿,至明出,焙干用之。梅師方∶治
鬼督郵
味辛、苦,平,無毒。主鬼疰、卒忤中惡,心腹邪氣,百精毒,溫瘧疫疾,強腰腳,益膂力。名獨搖草。
唐本注云∶苗唯莖,葉生莖端若傘(音傘),根如牛膝而細黑。所在有之。有必叢生,今人以徐長卿代之,非也。(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徐長卿、赤箭之類。亦名為鬼督郵,但主治不同,宜審用也。又《圖經》云∶莖似細箭桿,高二尺以下。葉生莖端狀傘。蓋根橫而不生須,花生葉心,黃白色。二月、八月采根,所在皆有。
雷公云∶凡采并細銼了,搗,用生甘草水煮伏時,漉出用也。
白花藤
味苦,寒,無毒。主解諸藥、菜、肉中毒。酒漬服之,主虛勞風熱。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
唐本注云∶苗似野葛而白花。根皮濃,肉白,其骨柔于野葛。(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葉有細毛,蔓生,花白。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濃。味苦,用根不用苗,凌冬不凋。
雷公云∶凡使,勿用菜花藤,緣真似白花藤,只是味不同。菜花藤酸澀,不堪用。其白花藤五種唐本余
留軍待
味辛,溫,無毒。主肢節風痛,筋脈不遂,折傷瘀血,五緩攣痛。生劍州山谷,其葉似楠木而細長。采無時。
地不容
地不容味苦,大寒,無毒。主解蠱毒,止煩熱,辟瘴癘,利喉閉及痰毒。名解毒子。生山西谷。采無時。
圖經曰∶地不容,生戎州。味苦,大寒,無毒。蔓生,葉青,如杏葉而大,濃硬,凌冬不凋無花實。根黃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連,如藥實而圓大。采無時。能解蠱毒,辟瘴氣,治咽喉閉塞,鄉大亦呼為解毒子。
獨用將軍
味辛,無毒。主治毒腫奶癰,解毒,破惡血。生林野,采無時,節節穿葉心生苗,其葉似楠,根并采用。
山胡椒
味辛,大熱,無毒。主心腹痛,中冷,破滯。所在有之。似胡椒,顆粒大如黑豆,其色黑,俗用有效。
燈籠草
味苦,大寒,無毒。主上氣咳嗽,風熱,明目。所在有之。八月采。枝干高三、四尺,有花紅色,狀若燈籠。內有子,紅色可愛。根、莖、花、實并入藥使。
十種陳藏器余
人肝藤
主解諸毒藥,腫游風,腳手軟痹。并研服之,亦煮服之,亦敷病上。生嶺南。葉三椏,花紫色。名承露仙。又有伏雞子,亦名承靈仙,葉圓,與此名同物異。
海藥云《廣志》云∶生嶺南山石間,引蔓而生。主蟲毒及手腳不遂等風。生研服。楊氏產
越王余算
味咸,平,無毒。主下水,破結氣。生南海水中,如竹算子,長尺許。《異苑》曰∶晉安有越王余算,葉白者似骨,黑者似角。云是越王行海作籌有余,棄水中而生。
海藥云∶謹按《異苑記》云∶昔晉安越王,因渡南海,將黑角白骨算籌所余棄水中,故生此
石
味甘,平,無毒。下水,利小便。生南海中水石上。《南越志》云∶似紫菜,色青。
《臨海異物志》曰∶附石生也。
海藥云∶主風秘不通,五鬲氣,并小便不利,臍下結氣,宜煮汁飲之。胡人多用治耳疾。
海根
味苦,小溫,無毒。主霍亂中惡,心腹痛,鬼氣注忤,飛尸,喉痹,蠱毒,癰疽惡腫,赤白游疹,蛇咬犬毒。酒及水磨服,敷之亦佳。生會稽海畔山谷,莖赤,葉似馬蓼,根似菝而小也。海人極用之。
海藥云∶胡人采得,蒸而用之,余并同。
寡婦薦
主小兒吐痢,霍亂。取二七莖,煮飲之。
自經死繩
主卒發癲狂,燒為末,服三指撮。三年陳蒲煮服之,亦佳。
刺蜜
味甘,無毒。主骨熱,痰嗽,痢暴下血,開胃,止渴除煩。生交河沙中,草頭有刺,上有毛,毛中生蜜,名草蜜。胡人呼為給 羅。
骨路支
味辛,平,無毒。主上氣浮腫,水氣嘔逆,婦人崩中,余血癥瘕,殺三蟲。生昆侖國,苗似凌霄藤,根如青木香。安南亦有,名飛滕。
長松
味甘,溫,無毒。主風血冷氣宿疾,溫中去風。草似松,葉上有脂。山人服之。生關內山谷中。
合子草
有小毒,子及葉主蠱毒螫咬,搗敷瘡上。 蔓生岸旁,葉尖花白,子中有兩片如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