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8章 醫案(14)

惟性甚平和,非多用不能奏效。是以一劑重用至六兩,其涼散之力,能將臟腑經絡間之毒熱盡數排出(茅根能微汗利小便,皆其排出之道路),毒熱清肅,煩躁自除矣。愚臨證五十年,用白虎加人參湯時不知凡幾,約皆隨手奏效。今此證兩次用之無效,而竟以鮮白茅根收其功,此非愚所素知,乃因一時會悟后則屢次用之皆效,故特詳之以為治溫疹者開一法門也。若其脈象洪滑甚實者,仍須重用石膏清之,或石膏、茅根并用亦可。又按白茅根必須用鮮者,且必如此煎法方效。但根據之成功多用可至十兩,少用亦須至四兩,不然此證前兩方中皆有茅根四錢未見效驗,其宜多用可知矣。又藥局中若無鮮者,可自向洼中剖之,隨處皆有。若剖多不能一時皆用,以濕土埋之永久不壞。

11.溫病兼勞力過度

族弟××,年三十八歲,于孟夏來津于旅次得溫病。

病因 時天氣炎熱,途中自挽鹿車,辛苦過力,出汗受風,至津遂成溫病。

證候 表里俱覺甚熱,合目恒譫語,所言多勞力之事。舌苔白濃,大便三日未行,脈象左部弦硬,右部洪實而浮,數逾五至。

診斷 此證因長途炎熱勞碌,臟腑間先有積熱,又為外感所襲,則其熱陡發。其左脈弦硬者,勞力過度肝腎之陰分有傷也。右部洪實者,陽明之腑熱已實也。其洪實兼浮者,證猶連表也。擬治以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更輔以透表之藥以引熱外出。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 大潞參(四錢) 玄參(一兩) 生懷山藥(六錢)甘草(三錢) 西藥阿斯匹林(一瓦)將前五味共煎湯兩大盅,先溫服一盅,遲半點鐘將阿斯匹林用開水送下,俟汗出后再將所余一盅分兩次溫服下。

效果 將藥服一盅后,即不作譫語,須臾將阿斯匹林服下,遍體得汗,繼又將所余之湯藥徐徐服下,其病霍然全愈。

幫助 白虎湯中以石膏為主藥,重用至三兩,所以治右脈之洪實也;于白虎湯中加人參更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退熱之中大具滋陰之力(石膏、人參并用,能于溫寒大熱之際,立復真陰),所以治左脈之弦硬也。用藥如用兵,料敵詳審,步伍整齊,此所以戰則必勝也。至于脈象兼浮,知其表證未罷,猶可由汗而解,遂佐以阿斯匹林之善透表者以引之出汗,此所謂因其病機而利導之也。若無阿斯匹林之處,于方中加薄荷葉一錢,連翹二錢,亦能出汗。

12.溫病兼下痢

天津范姓媼,年過五旬,得溫病兼下痢證。

病因 家務勞心,恒動肝火,時當夏初,肝陽正旺,其熱下迫,遂患痢證。因夜間屢次入廁,又受感冒兼發生溫病。

證候 表里皆覺發熱,時或作渴,心中煩躁,腹中疼甚劇,恒作呻吟。晝夜下痢十余次,旬日之后系純白痢,其舌苔濃欲黃,屢次延醫服藥,但知治痢且用開降之品,致身體虛弱臥不能起,其脈左右皆弦而有力,重按不實,搏近五至。

診斷 此病因肝火甚盛,兼有外感之熱已入陽明,所以脈象弦而有力。其按之不實者,因從前服開降之藥過多也。其腹疼甚劇者,因弦原主疼,茲則弦而且有力,致腹中氣化不和故疼甚劇也。其煩躁者,因下久陰虛,腎氣不能上達與心相濟,遂不耐肝火溫熱之灼耗,故覺煩躁也。

宜治以清溫涼肝之品,而以滋陰補正之藥輔之。

處方 生杭芍(一兩) 滑石(一兩) 生懷山藥(一兩) 天花粉(五錢)山楂片(四錢) 連翹(三錢) 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將藥煎服一劑,溫熱已愈強半,下痢腹疼皆愈,脈象亦見和緩,擬再用涼潤滋陰之劑,以清其余熱。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杭芍(六錢) 天花粉(五錢) 生懷地黃(五錢)玄參(五錢) 山楂片(三錢) 連翹(二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病遂全愈。惟口中津液短少,恒作渴,運動乏力,俾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茶湯,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日兩次,浹辰之間當即可撤消矣。蓋山藥原善滋陰,而其補益之力又能培養氣化之虛耗。惟其性微溫,恐與病后有余熱者稍有不宜,借鮮梨自然汁之涼潤以相濟為用,則為益多矣。

13.溫病兼腦膜炎

天津侯姓幼男,年八歲,得熱病兼腦膜炎。

病因 蒙學暑假乍放,幼童貪玩,群在烈日中HT 戲,出汗受風,遂得斯證。

證候 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周身灼熱無汗,其脈洪滑而長,兩寸尤盛。其母言病已三日,昨日猶省人事,惟言心中發熱,至夜間即昏無知覺。然以水灌之猶知下咽,問其大便三日未行。

診斷 此溫熱之病,陽明腑熱已實,其熱循經上升兼發生腦膜炎也。腦藏神明主知覺,神經因熱受傷,是以知覺全無,宜投以大劑白虎湯以清胃腑之熱,而復佐以輕清之品,以引藥之涼力上行,則腦中之熱與胃腑之熱全清,神識自明了矣。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 知母(八錢) 連翹(三錢) 茵陳(錢半)甘草(三錢) 粳米(五錢)煎至米熟其湯即成。取清汁三茶杯,徐徐分三次溫服,病愈無須盡劑。

效果 服至兩次已明了能言,自言心中猶發熱,將藥服完,其熱遂盡消,霍然全愈。

14.溫熱泄瀉

天津錢姓幼男,年四歲,于孟秋得溫熱兼泄瀉,病久不愈。

病因 季夏感受暑溫,服藥失宜,熱留陽明之腑,久則灼耗胃陰,嗜涼且多嗜飲水,延至孟秋,上熱未清,而下焦又添泄瀉。

證候 形狀瘦弱已極,周身灼熱,飲食少許則惡心欲嘔吐。小便不利,大便一晝夜十余次,多系稀水,臥不能動,哭泣無聲,脈數十至且無力(四歲時,當以七至為正脈),指紋現淡紅色,已透氣關。

診斷 此因外感之熱久留耗陰,氣化傷損,是以上焦發熱懶食,下焦小便不利而大便泄瀉也。宜治以滋陰、清熱、利小便兼固大便之劑。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五錢) 滑石(一兩) 生杭芍(六錢) 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數次徐徐溫服下。

方解 此方即拙擬滋陰清燥湯也。原方生山藥是一兩,今用兩半者,因此幼童瘦弱已極,氣化太虛也。方中之義,山藥與滑石同用,一利小便,一固大便,一滋陰以退虛熱,一瀉火以除實熱。芍藥與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參,能補益氣化之虛損。而芍藥又善滋肝腎以利小便,甘草又善調脾胃以固大便,是以匯集而為一方也。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熱退瀉止,小便亦利,可進飲食,惟身體羸瘦不能遽復。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許,煮作粥,調以白糖,作點心服之。且每次送西藥百布圣一瓦,如此將養月余始胖壯。

15.溫病兼虛熱

山西高××,年二十八歲,客居天津,于仲秋得溫病。

病因 朋友招飲,飲酒過度,又多喝熱茶,周身出汗,出外受風。

證候 周身骨節作疼,身熱39.4℃,心中熱而且渴,舌苔薄而微黃。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時或干嗽,身體酸軟殊甚,動則弦暈,脈數逾五至,浮弦無力。自始病至此已四十日矣,屢次延醫服藥無效。

診斷 此證乃薄受外感,并非難治之證。因治療失宜,已逾月而外表未解,內熱自不能清。病則懶食,又兼熱久耗陰,遂由外感之實熱,釀成內傷之虛熱,二熱相并,則愈難治矣。斯當以大滋真陰之藥為主,而以解表瀉熱之藥佐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 玄參(一兩) 沙參(六錢)生杭芍(六錢) 大甘枸杞(五錢) 天冬(五錢) 天花粉(五錢) 滑石(三錢) 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其初飲一次時,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藥阿斯匹林半瓦,然后服湯藥。

復診 初服藥一次后,周身得汗,骨節已不覺疼,二次三次繼續服完,熱退強半,小便通暢,脈已不浮弦,跳動稍有力,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 生懷地黃(八錢) 玄參(六錢) 沙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 天門冬(六錢) 滑石(三錢) 甘草(二錢) 真阿膠(三錢搗碎)藥共九味,先將前八味煎湯兩大盅,去渣入阿膠融化,分兩次溫服。其服初次時,仍先用白糖水送服阿斯匹林三分之一瓦。此方中加阿膠者,以其既善滋陰,又善潤大便之干燥也。

效果 將藥先服一次,周身又得微汗,繼將二分服下,口已不渴,其日大便亦通下,便下之后,頓覺精神清爽,灼熱全無,病遂從此愈矣。

幫助 方中重用大隊涼潤之品,滋真陰即以退虛熱,而復以阿斯匹林解肌、滑石利小便者,所以開實熱之出路也。至于服阿斯匹林半瓦,即遍身得汗者,因體虛者其汗易出,而心有燥熱之人,得涼藥之濡潤亦恒自出汗也。

16.溫病體虛

遼寧劉××幼子,年七歲,于暮春得溫病。

病因 因赴澡塘洗澡,汗出未竭,遽出冒風,遂成溫病。病初得時,醫者不知,用辛涼之藥解饑,而竟用溫熱之藥為發其汗,迨汗出遍體,而灼熱轉劇。又延他醫遽以承氣下之,病尤加劇,因其無可下之證而誤下也。從此不敢輕于服藥,遲延數日見病勢浸增,遂延愚為診視,其精神昏憒間作譫語,氣息微喘,肌膚灼熱。問其心中亦甚覺熱,唇干裂有凝血,其舌苔薄而黃,中心干黑,頻頻飲水不能濡潤。其脈弦而有力,搏近六至,按之不實,而左部尤不任重按,其大便自服藥下后未行。

診斷 此因誤汗誤下,傷其氣化,兼溫熱既久陰分虧耗,乃邪實正虛之候也。宜治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以白虎湯清其熱,以人參補其虛,再加滋陰之品數味,以滋補陰分之虧耗。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 知母(一兩) 野黨參(五錢) 大生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七錢) 玄參(四錢) 甘草(三錢)共煎湯三大盅,分三次溫飲下。病愈者勿須盡劑,熱退即停服。白虎加人參湯中無粳米者,因方中有生山藥可代粳米和胃也。

效果 三次將藥服完,溫熱大減,神已清爽。大使猶未通下,心中猶覺發熱,診其脈仍似有力,遂將原方去山藥仍煎三盅,俾徐徐溫飲下,服至兩盅大便通下,遂停藥勿服,病全愈。

17.溫熱腹疼兼下痢

天津張姓媼,年過五旬,先得溫病,腹疼即又下痢。

病因 因其夫與子相繼病,故屢次傷心,蘊有內熱,又當端陽節后,天氣干熱非常,遂得斯證。

證候 腹中攪疼,號呼輾轉不能安臥,周身溫熱,心中亦甚覺熱,為其臥不安枕,手足擾動,脈難細診,其大致總近熱象,其舌色紫而干,舌根微有黃苔,大便兩日未行。

診斷 此乃因日日傷心,身體虛損,始則因痛悼而臟腑生熱,繼則因熱久耗陰而更生虛熱,繼又因時令之燥熱內侵與內蘊之熱相并,激動肝火下迫腹中,是以作疼,火熱熾盛,是以表里俱覺發熱。此宜清其溫熱,平其肝火,理其腹疼,更宜防其腹疼成痢也。

處方 先用生杭芍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每次送服衛生防疫寶丹四十粒,約點半鐘服完兩次,腹已不疼。又俾用連翹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作三次溫服。每次送服拙擬離中丹三錢,囑約兩點鐘溫服一次。

復診 翌日晚三點鐘,復為診視,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其家人言,前日將藥服完里外之熱皆覺輕減,午前精神頗清爽,午后又漸發潮熱,病勢一時重于一時。前半點鐘呼之猶知答應,茲則大聲呼之亦不應矣。又自黎明時下膿血,至午后已十余次,今則將近兩點鐘未見下矣。診其脈左右皆似大而有力,重按不實,數近六至,知其身體本虛,又因屢次下痢,更兼外感實熱之灼耗,是以精神昏憒,分毫不能支持也。擬放膽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復即原方略為加減,俾與病機適宜。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 野臺參(五錢) 生杭芍(一兩) 生懷地黃(一兩)甘草(三錢) 生懷山藥(八錢)共煎湯三盅,分三次徐徐溫服下。

此方系以生地黃代原方中知母,生山藥代原方中粳米,而又加芍藥。以芍藥與方中甘草并用,即《傷寒論》中甘草芍藥湯,為仲圣復真陰之妙方。而用于此方之中,又善治后重腹疼,為治下痢之要藥也。

復診 將藥三次服完后,時過夜半,其人豁然省悟,其家人言自診脈疏方后,又下膿血數次,至將藥服完,即不復下膿血矣。再診其脈,大見和平,問其心中,仍微覺熱,且覺心中怔忡不安。擬再治以涼潤育陰之劑,以清余熱,而更加保合氣化之品,以治其心中怔忡。

處方 玄參(一兩) 生杭芍(六錢) 凈萸肉(六錢) 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 沙參(四錢) 酸棗仁(四錢炒搗) 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 將藥連服三劑,余熱全消,心中亦不復怔忡矣。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一兩弱,煮作茶湯少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后。

幫助 溫而兼痢之證,愚治之多矣,未有若此證之劇者。蓋此證腹疼至輾轉號呼不能診脈,不但因肝火下迫欲作痢也,實兼有外感毒癘之氣以相助為虐。故用芍藥以瀉肝之熱,甘草之緩肝之急,更用衛生防疫寶丹以驅逐外侵之邪氣。迨腹疼已愈,又恐其溫熱增劇,故又俾用連翹、甘草煎湯,送服離中丹以清其溫熱,是以其證翌日頭午頗見輕。若即其見輕時而早為之診脈服藥,原可免后此之昏沉,乃因翌日相延稍晚,竟使病勢危至極點,后幸用藥得宜,猶能挽回,然亦險矣。諺有“走馬看傷寒”,言其病勢更改之速也。至治溫病亦何獨不然哉。又此證過午所以如此加劇者,亦以其素本陰虛,又自黎明下痢膿血多次,則虛而益虛,再加以陰虧之虛熱,與外感之實熱相并,是以其精神即不能支持。所賴方中藥味無多,而舉凡虛熱實熱及下痢所生之熱,兼顧無遺,且又煎一大劑分三次溫飲下,使藥力前后相繼,此古人一煎三服之法。愚遵此法以挽回險證救人多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安市| 嘉祥县| 东源县| 遂溪县| 墨玉县| 驻马店市| 定兴县| 龙口市| 苍南县| 益阳市| 镇坪县| 土默特右旗| 泸溪县| 安西县| 安多县| 新密市| 翁源县| 潢川县| 保康县| 宜昌市| 金寨县| 乌兰浩特市| 呼伦贝尔市| 襄樊市| 阿拉善左旗| 通化市| 陆良县| 谷城县| 南京市| 承德县| 通江县| 潢川县| 合水县| 新建县| 和田市| 敖汉旗| 长垣县| 蕉岭县| 韶关市| 裕民县|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