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7章 醫案(13)

診斷 此伏氣觸發于外,感而成溫,因腎臟虛損而竄入少陰也?!秲冉洝分^:“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此言冬時所受之寒甚輕,不能實時成為傷寒,恒伏于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氣化之升降,暗生內熱,至春陽萌動之時,其所生之熱恒激發于春陽而成溫。然此等溫病未必入少陰也?!秲冉洝酚种^:“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此言冬不藏精之人,因陰虛多生內熱,至春令陽回其內熱必益加增,略為外感激發,即可成溫病。而此等溫病亦未必入少陰也。惟其人冬傷于寒又兼冬不藏精,其所傷之寒伏于三焦,隨春陽而化熱,恒因其素不藏精乘虛而竄入少陰,此等證若未至春令即化熱竄入少陰,則為少陰傷寒,即傷寒少陰證二三日以上,宜用黃連阿膠湯者也。若已至春令始化熱竄入少陰,當可名為少陰溫病,即溫病中內有實熱,脈轉微細者也。誠以脈生于心,必腎陰上潮與心陽相濟,而后其跳動始有力。蓋此證因溫邪竄入少陰,俾心腎不能相濟,是以內雖蘊有實熱,而脈轉微細,其咽喉疼者,因少陰之脈上通咽喉,其熱邪循經上逆也。其唇裂舌干而縮者,腎中真陰為邪熱遏抑不能上潮,而心中之亢陽益妄動上升以鑠耗其津液也。至于心中發熱且發干,以及大便燥結小便赤澀,亦無非陰虧陽亢之所致。為其腎陰心陽不能相濟為功,是以精神昏憒,閉目蜷臥,煩人言語,此乃熱邪深陷氣化隔閡之候,在溫病中最為險證。正不可因其脈象無火,身不甚熱,而視為易治之證也。愚向擬有坎離互根湯可為治此病的方,今將其方略為加減俾與病候相宜。

處方 生石膏(三兩軋細) 野臺參(四錢) 生懷地黃(一兩) 生懷山藥(八錢)玄參(五錢) 遼沙參(五錢) 甘草(三錢) 鮮茅根(五錢)藥共八味,先將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鮮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三盅,分三次溫服下,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此方若無鮮茅根,可用干茅根兩半,水煮數沸,取其湯代水煎藥。

方解 溫病之實熱,非生石膏莫解,輔以人參并能解邪實正虛之熱,再輔以地黃、山藥諸滋陰之品,更能解腎虧陰虛之熱。且人參與滋陰之品同用,又能助腎陰上潮以解上焦之燥熱。用雞子黃者,化學家謂雞子黃中含有副腎髓質之分泌素,為滋補腎臟最要之品也。用茅根者,其涼而能散,用之作引,能使深入下陷之邪熱上出外散以消解無余也。

復診 將藥三次服完,周身之熱度增高,脈象較前有力,似近洪滑,諸病皆見輕減,精神已振。

惟心中仍覺有余熱,大便猶未通下,宜再以大劑涼潤之藥清之,而少佐以補氣之品。

處方 生石膏(一兩軋細) 大潞參(三錢) 生懷地黃(一兩) 玄參(八錢)遼沙參(八錢) 大甘枸杞(六錢) 甘草(二錢) 鮮茅根(四錢)藥共八味,先將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茅根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兩大盅,分兩次溫服下,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 將藥連服兩劑,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幫助 此證之脈象沉細,是腎氣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腎不交也。

迨服藥之后,脈近洪滑,是腎氣已能上潮于心而心腎相交也。為其心腎相交,是以諸病皆見輕減,非若尋常溫病其脈洪大為增劇也。

5.溫病結胸

天津張姓叟,年近五旬,于季夏得溫熱結胸證。

病因 心有忿怒,繼復飽食,夜眠又當窗受風,晨起遂覺頭疼發熱,心下痞悶,服藥數次病益進。

證候 初但心下痞悶,繼則胸膈之間亦甚痞塞,且甚煩熱,其脈左部沉弦,右部沉牢。

診斷 寒溫下早成結胸,若表有外感,里有瘀積,不知表散藥與消積藥并用,而專事開破以消其積,則外感乘虛而入亦可成結胸。審證察脈,其病屬結胸無疑,然其結之非劇,本陷胸湯之義而通變治之可也。

處方 病者旬余輟工,家幾斷炊,愚憐其貧,為擬簡便之方,與以自制通徹丸(即牽牛軋取頭次末,水泛為小丸)五錢及自制離中丹兩半,俾先服通徹丸三錢,遲一點半鐘,若不覺藥力猛烈,再服下所余二錢,候須臾再服離中丹三錢,服后多飲開水,俾出汗。若痞塞開后,仍有余熱者,將所余離中丹分數次徐徐服之,每服后皆宜多飲開水取微汗。

效果 如法將兩種藥服下,痞塞與煩熱皆愈。

6.溫病結胸

天津趙××,年四十二歲,得溫病結胸證。

病因 季春下旬,因飯后有汗出受風,翌日頭疼,身熱無汗,心中發悶,醫者外散其表熱,內攻其發悶,服藥后表未汗解而熱與發悶轉加劇。醫者見服藥無效,再疏方時益將攻破之藥加重,下大便一次,遂至成結胸證。

證候 胸中滿悶異常,似覺有物填塞,壓其氣息不能上達,且發熱嗜飲水,小便不利,大便日溏瀉兩三次。其脈左部弦長,右部中分似洪而重按不實,一息五至強。

診斷 此證因下早而成結胸,又因小便不利而致溏瀉,即其證脈合參,此乃上實下虛外感之熱兼挾有陰虛之熱也。治之者宜上開其結,下止其瀉,兼清其內傷外感之熱庶可奏效。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五錢) 生萊菔子(一兩搗碎) 滑石(一兩) 生杭芍(六錢)甘草(三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服藥后上焦之結已愈強半,氣息頗形順適,灼熱亦減,已不感渴,大便仍溏,服藥后下一次,脈象較前平和仍微數,遂再即原方略加減之。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五錢) 生萊菔子(八錢搗碎) 滑石(八錢) 生杭芍(五錢) 甘草(三錢)先用白茅根(鮮者更好)、青竹茹各二兩,同煎數沸,取湯以之代水煎藥。

效果 將藥煎服后,諸病皆愈,惟大便仍不實,俾每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水調煮作茶湯,以之送服西藥百布圣五分,充作點心以善其后。

7.溫病

天津俞××,年過四旬,于孟夏得溫病。

病因 與人動氣爭鬧,頭面出汗為風所襲,遂成溫病。

證候 表里俱發熱,胸膈滿悶有似結胸,呼吸甚覺不利,夜不能寐,其脈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濃,大便三日未行。

診斷 此病系在太陽而連及陽明少陽也。為其病在太陽,所以脈??;為其連及陽明,所以按之有力;為其更連及少陽,是以脈浮有力而又兼弦也。其胸膈滿悶呼吸不利者,因其怒氣溢于胸中,挾風邪痰飲凝結于太陽部位也。宜外解太陽之表,內清陽明之熱,兼和解其少陽,更開蕩其胸膈,方為完全之策。

處方 生石膏(二兩搗細) 蔞仁(二兩炒搗) 生萊菔子(八錢搗碎) 天花粉(六錢)蘇子(三錢炒搗) 連翹(三錢) 薄荷葉(二錢) 茵陳(二錢) 龍膽草(二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后,復衾取微汗。

效果 服藥后閱一小時,遍身得汗,胸次豁然,溫熱全消,夜能安睡,脈已和平如常,惟大便猶未通下,俾但用西藥旃那葉一錢,開水浸服兩次,大便遂通下。

8.風溫

邑北境趙××,年近三旬,于孟秋得風溫病。

病因 孟秋下旬,農人忙甚,因勞力出汗過多,復在樹陰乘涼過度,遂得風溫病。

證候 胃熱氣逆,服藥多嘔吐。因此屢次延醫服藥,旬余無效。及愚診視,見其周身壯熱,心中亦甚覺熱,五六日間飲食分毫不進,大便數日未行。問何不少進飲食?自言有時亦思飲食,然一切食物聞之皆臭惡異常,強食之即嘔吐,所以不能食也。診其脈弦長有力,右部微有洪象,一息五至。

診斷 即此證脈相參,知其陽明腑熱已實,又挾沖氣上沖,所以不能進食,服藥亦多嘔也。欲治此證當以清胃之藥為主,而以降沖之藥輔之。則沖氣不上沖,胃氣亦必隨之下降,而嘔吐能止即可以受藥進食矣。

處方 生石膏(三兩搗細) 生赭石(一兩軋細) 知母(八錢) 潞黨參(四錢)粳米(三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溫服下。

方解 此方乃白虎加人參湯又加赭石,為其胃腑熱實故用白虎湯,為其嘔吐已久故加人參,為其沖胃上逆故又加赭石也。

效果 將藥三次服完,嘔吐即止,次日減去赭石,又服一劑,大便通下,熱退強半。至第三日減去石膏一兩,加玄參六錢,服一劑,脈靜身涼,而仍分毫不能飲食,憎其臭味如前。愚曉其家人曰:此病已愈,無須用藥,所以仍不飲食者,其胃氣不開也。胃之食物莫如萊菔,可用鮮萊菔切絲香油炒半熟,而以蔥醬作湯勿過熟,少調以綠豆粉俾服之。至湯作熟時,病患仍不肯服,迫令嘗少許,始知香美,須臾服盡兩碗,從此飲食復常。病患謂其家人曰:吾從前服藥十余劑,病未見愈,今因服萊菔湯而霍然全愈,若早知萊菔湯能如此治病,則吾之病不早愈乎?其家人不覺失笑。

附記 曾記弱冠時,比鄰有病外感痰喘者,延邑中老醫皮××,投以小青龍湯一劑喘即愈,然覺胸中似有霧氣彌漫不能進食。皮××曰,此乃濕氣充盛,是以胃氣不開也,此當投以開胃之劑。為疏方,用《金匱》苓桂術甘湯,煎服后未半刻,陡覺胸中陰霾頓開,毫無障礙,遂能進食,見者皆驚其用藥之神奇。夫皮君能如此用藥,誠無愧名醫之目。而益嘆經方之神妙,誠有不可令人思議者矣。

此因一用萊菔,一用古方,均開胃于頃刻之間,故附志之。

9.風溫兼伏氣化熱

天津陳××,年四十六歲,得風溫兼伏氣化熱病。

病因 因有事乘京奉車北上時,當仲夏歸途受風,致成溫熱病。

證候 其得病之翌日,即延為診視,起居如常,惟覺咽喉之間有熱上沖,咳嗽吐痰音微啞,周身似拘束酸軟。脈象浮而微滑,右關重按甚實,知其證雖感風成溫,而其熱氣之上沖咽喉,實有伏氣化熱內動也。若投以拙擬寒解湯原可一汗而愈。然當此病之初起而遽投以石膏重劑,彼將疑而不肯服矣。遂遷就為之擬方。蓋醫以救人為目標,正不妨委曲以行其道也。

處方 薄荷葉(三錢) 青連翹(三錢) 蟬蛻(二錢) 知母(六錢)玄參(六錢) 天花粉(六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 翌日復延為診視,言服藥后周身得微汗,而表里反大熱,咳嗽音啞益甚,何以服如此涼藥而熱更增加,將毋不易治乎?言之若甚恐懼者。診其脈洪大而實,左右皆然,知非重用石膏不可。因謂之曰:此病乃伏氣化熱,又兼有新感之熱,雖在初得亦必須用石膏清之方能治愈。若果能用生石膏四兩,今日必愈,吾能保險也。問石膏四兩一次全服乎?答曰:非也。可分作數次服,病愈則停服耳。為出方,蓋因其有恐懼之心,故可使相信耳。

處方 生石膏(四兩搗細) 粳米(六錢)共煎湯至米熟,取湯四盅,分四次徐徐溫飲下。病愈不必盡劑,飲至熱退而止。大便若有滑瀉,尤宜將藥急停服。

復診 翌日又延為診視,相迎而笑曰:我今熱果全消矣,惟喉間似微覺疼,先生可再為治之。問藥四盅全服乎?答曰:全服矣。當服至三盅后,心猶覺稍熱,是以全服,且服后并無大便滑瀉之病,石膏真良藥也。再診其脈已平和如常,原無須服藥,問其大便,三日猶未下行。為開滋陰潤便之方,謂服至大便通后,喉疼亦必自愈,即可停藥勿服矣。

10.溫病兼痧疹

天津舒××,年四十五歲,于仲夏得溫病兼痧疹。

病因 舒××原精醫術,當溫疹流行之時,屢次出門為人診病,受其傳染因得斯病。

證候 其前數日皆系自治,屢次服表疹清熱之藥,疹已遍身出齊而熱仍不退,因求愚為延醫。其表里俱覺發熱,且又煩躁異常,無片時寧靜,而其脈則微弱不起,舌苔薄而微黃,大便日行一次不干不溏,小便赤澀短少。

診斷 此證當先有伏氣化熱,因受外感之傳染而激發,緣三焦脂膜竄入少陰遏抑腎氣,不能上與心火相濟,是以舌苔已黃,小便短赤,陽明腑熱已實,而其脈仍然無力也。其煩躁異常者,亦因水火之氣不相交也。此雖溫病,實與少陰傷寒之熱者無異,故其脈亦與少陰傷寒之脈同。當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將原方少為變通,而再加托表疹毒之品輔之。

處方 生石膏(二兩搗細) 大潞參(四錢) 天花粉(八錢) 生懷山藥(八錢)鮮茅根(四錢) 甘草(二錢)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 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花粉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ǚ叟c知母,皆能清熱,而花粉于清熱之外又善解毒,山藥與粳米皆能和胃,而山藥于和胃之外又能滋腎。方中之義,用白虎湯以治外感實熱,如此變通則兼能清其虛熱解其疹毒,且又助以人參更可治證實脈虛之熱,引以鮮茅根并可治溫病下陷之熱也。

復診 將藥煎服一劑,熱退強半,煩躁亦大輕減,可安睡片時。至翌日過午,發熱煩躁又如舊,脈象仍然無力,因將生石膏改用三兩,潞參改用五錢,俾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每飲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服后其病亦見愈,旋又反復,且其大便一日兩次,知此寒涼之藥不可再服。乃此時愚恍然會悟,得治此證之的方矣。

處方 鮮白茅根(六兩切碎)添涼水五盅,在爐上煎一沸,即將藥罐離開爐眼,約隔三寸許,遲十分鐘再煎一沸,又離開爐眼,再遲十分鐘,視其茅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若茅根不沉水底,可再煎一沸,約可取清湯三盅,乘熱頓飲之以得微汗方佳。

效果 此方如法服兩劑,其病脫然愈矣。

幫助 按此證其伏氣之化熱,固在三焦,而毒菌之傳染,實先受于上焦,于斯毒熱相并隨上焦之如霧而彌漫于全身之臟腑經絡不分界限。茅根涼而能散,又能通達經絡臟腑無微不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高尔夫| 高阳县| 宜川县| 涟源市| 关岭| 广安市| 怀柔区| 四子王旗| 灵宝市| 宜宾市| 冕宁县| 富川| 徐闻县| 江西省| 香港 | 赤城县| 高要市| 瑞金市| 大田县| 新民市| 河北区| 石泉县| 湘潭市| 随州市| 铜陵市| 师宗县| 金华市| 德令哈市| 石渠县| 鹤山市| 兰坪| 阳城县| 曲麻莱县| 株洲县| 海晏县| 吕梁市| 彭山县| 中超| 全椒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