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6章 墓志銘 (1)

  • 震川先生集
  • 歸有光
  • 4790字
  • 2015-12-26 17:55:22

趙汝淵墓志銘宋熙陵九王子,其八為周恭肅王元儼。恭肅王生定王允良;定王生安康郡王宗絳;安康郡王生南陽侯仲礦;南陽侯生處州兵馬鈴轄士翮,士翮始遷嚴陵;士翮生保義郎不玷,又自嚴陵徙浦江;不玷生三觀使武經郎善近;善近生武翼郎汝??口工?;汝??口工?生崇溪。自定王以后,至崇傒始失其官,為士庶。崇傒生必俊;必俊生良仁,始自浦江徙吳,今長洲之金莊也。良仁生友端;友端生季永;季永生同芳;同芳生瓛;瓛生四子,濂、潛、深、濱。潛者,汝淵諱也。

汝淵于兄弟次在二,授室于昆山真義里未氏。汝淵年六十有六,卒嘉靖四十二年十二月某日;朱孺人年五十五,卒嘉靖三十八年正月某日。生子男一人,世貞。孫男四人:和平、和順、和德,皆夭;最后生和敬。孫女一人。其葬以隆慶二年十二月某日,墓在長洲之某鄉。

宋自青城之難,王子三千余人,盡為北俘。其散處四方,僅僅有存者。若周王之后,以詩書世某家,故譜系頗可考。其在長洲,同魯其賢者也。同魯于汝淵,為再從父。汝淵夫婦孝敬,修士人之行。世貞方將以進士起其家。世貞于予先妻魏氏,內外兄弟也。故屬予銘。銘曰:

宋失維城,宗淪于朔。哀鼓重昏,鼎折覆餗。不仁之殃,迨其九族。存者孑遺,逃竇而延。惟恭肅王,當世稱賢。宜其孫子,百葉以傳。宜君宜王,今為士庶。亦修于家,魚菽以祭。曷以銘之?不媿其世。

金君守齋墓志銘

余少聞嘉定之漳浦有君子口沭齋先生,未及見而先生早世。后識其子于魏恭簡公之門。及居安亭,安亭去漳浦十里,與賢者之居相近,其芬馨若將可挹。而先生之從子太學生喬從余游,得時時語其家事。喬父守齋君于是葬有日,來請銘。

按狀:金氏自縣之南翔徙漳浦,五世而至處士,諱鑒。鑒生囗囗洍,囗囗洍生三子,長諱洲,是為沭齋先生,其仲諱瀚,即君也。金氏耕漳浦十七世,世益大,沭齋先生遂邁志為儒者,與海內諸名士廣東湛甘泉、浙右蔡我齋、山東王純甫、江西夏敦夫,及恭簡公游。君為力田治生,以資其宦學。先生舉進士,調永康令,尋改國子助教,復為高邑令,所至清廉,無絲毫取于民。衣服器用,君悉從其家送至官所。自永康入覲。唯須知冊役官夫四人。事畢,所存冊笥架亦還其縣。其在京師,終日杜門,一書不予人。平生食無兼味。或曰:「先生非有待于其弟者也。」人以是兩賢之。

君與兄少同學,其師欲笞君,兄即悲泣,師每為之止。其為兄所愛如此。父可田翁性嚴,有所不樂,君即長跪終日,雖風雪僵凍,不敢移膝。翁晚年有所愛庶子,君即自構別業于祖居之北。千金之產,甘于遜讓。或疑其不能無憾,而君歡如也。

初,子喬未生,即以沭齋先生之季子為嗣,名之曰巖。撫愛如己子,有巖亦不知其非君出也。居常對人語,其感兄之德,稱兄之賢,至不容口。世道淪斁,為善者兢兢懼不能免。況先生之卓行,君不惟不艱阻之,又成遂之,可不謂之賢矣乎?

君春秋六十有三,以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六日終。夫人顏氏。二子,即巖、喬。孫六人:應鵬、應龍、應鷺、應元、應麟、七郎。孫女一。其后七年,葬于漳浦西之新阡,為嘉靖三十四年三月一日云。銘曰:均為同氣,孰嚙冰雪以居耶?孰混污萊以塈耶?孰于于以閑安耶?孰龂龂以疲瘁耶?孰波馳以啜其精耶?孰坎止以食其糲耶?孰將百年之計耶?孰將千古之慮耶?吾不能知,知是墳者先生之弟耶!

王邦獻墓志銘王君以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四日卒,享年六十有八。其明年十二月七日,權厝于度城之先塋,而以某年月日葬。予與王氏有姻好,其孤繼忠,又予友也。來請銘,予辭不獲,乃序而銘之。序曰:君姓王氏,諱瑭,字邦獻。其先居昆山之淀山湖,二百余年矣。有壽峯者,元季兵亂,播流六合;吳平之后,復返其居。壽峯生福,福生子昭,子昭生安,安生瓛,瓛生鄉進士鑒,鑒生漳,君之考也。初,進士君拓落有大志,生平以經世自許,嘗大書忠孝二字于堂壁。故王氏忠孝堂,鄉里至今傳稱之。進士君一上春官,以病卒于京邸。君弱冠,補博士弟子,已自感慨思繼其祖之志。正德、嘉靖之間,東南之民因于糧役,蹙耗盡矣。自儒者皆躬自執役。君一任其僮奴,至于不自給,終不以廢學。凡六試于南都,而卒不第。君少有筋骨之疾,晚而加劇。年且六十矣,從諸生謁御史,跰囗囗鮮行也。眾庭拜,獨伏地不起;御史使兩生挾以行。然其氣不為衰止,久之而后謝去。則時時視其祖壁間書,泫然流涕。

嗚呼!上之所欲求于下者,忠孝而已,而未必得也;下之所欲事于上者,忠孝而已,而未必遇也。王氏在沮澤之間,父子祖孫以此相命,至于白首不遂,闇闇以沒世,可悲也已!君為人仁恕,多所施予;人或負之,而不以為懟。其形病而貌甚和。予與之處,可謂有意乎其為人者也。

君母沈氏,城武知縣存之女。娶任氏,無子。同母弟杲生二子,繼忠、繼孝,君撫教之如一,而以繼忠為嗣。繼忠娶張氏,生二孫,文昌、文光。初,進士君用詩舉,君治易。而二子今以春秋為博士弟子。銘曰:

牧之良,奧生囗囗羊。田之頻,突生鶉。維忠與孝后有馮,三世儒生今其興。

李惟善墓志銘李瀚以嘉靖二十九年月日,葬其父李君。先期為狀,來請銘。曰:君姓李氏,諱元,字惟善。高祖諱保,曾祖諱虎,祖諱宗,父諱英,縣學生;母袁氏。君以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卒,年六十有九。配張氏,子男三:澈、瀚、囗囗渠囗鳥。澈、囗囗渠囗鳥皆前死;瀚,縣學生。孫男二:一鵬、一鸞。女一,適宜應楫,縣學生。曾孫男一,紹先。李氏世居嘉定守信鄉,君以贅故,居新涇。涇四十年前為荒野,今起為市,商賈湊焉。瀚卜葬,去其居若干步,望張墓。狀如是。

余昔嘗志張翁,言翁淳樸無世俗機,得壻李君任家督,日飲醇酒,無所問。李君之才,能豐其業。而取張氏族子潮為己子。己生三子,皆姓張氏。而囗囗渠囗鳥復為潮子。聚是二姓,歡無間嫌。及翁年老,乃以潮后張氏,而歸其三子之姓。其始潮在諸子列也,今謂為舅。「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李君之謂矣。春秋樂道人之善,是宜書之不一而足。銘曰:

吳淞東流練水出,岸昡大海沃赤日。土岡陁靡聚千室,樹成吉具雜黍稷。有美丈夫從孟姞,新涇之原生攸宅。考終卜藏惟墨食,左為翁阡森郁郁,兩丘相望無愧色,載詞于石永不泐。

張克明墓志銘嘉定張君卒于嘉靖十九年月日,年七十有九。初娶孔氏,卒于弘治某年月日,年若干。再娶秦氏,卒先君一年,年七十有八。葬于其居之新涇。嘉靖二十年月日,孔孺人先葬在倪家浜,遷以祔。

君諱杲,字克明,為人剛直無他腸。遇所不可,憤發怒;已,則歡然。鄉人爭來決曲直,至有所笞擊,而能不怨。日飲酒,微醺,輒睡去,了不以世事為意也。兩孺人皆有婦道。君少孤貧,常賴孔氏力生以自給。而秦氏恂恂無所忤,與君齊年,而俱享眉壽,人以為難,然竟無子。而孔孺人生一女,贅李元為壻。元始壯,能應家。君一以委之,遂至于豐殖。而君之弟某;有子曰潮,李元抱以為己子。元又自生子,曰澈,曰瀚,曰囗囗渠囗鳥,皆姓張氏。君既卒,瀚流涕喟然曰:「春秋書『莒人滅鄫』,為此也。吾為儒者,不可以不正。」于是言于元,卒以潮為后,而自別為李氏。瀚始呼潮兄也,今謂為舅。吾聞張氏之厚也,字其壻如子,教其外孫如孫。而李元之愛潮,猶子也。至瀚,裁之以禮,可謂變而得其中矣。銘曰:

有女以養;有壻以干蠱;有后以紹厥宗;有女之子以匡其禮:吁嗟乎,張君其有子!

陳君厚卿墓志銘

君姓陳氏,諱圢,字厚卿,世居嘉定之黃浦東海上。父諱廉,字汝界,寶源局大使。生君兄弟四人,而君最少。母黃氏,先亡,而父亦已老矣。同縣馬梁,其妻李氏,陳之出也。意憐之,抱以為己子。然馬翁自有子,而君娶張氏,生一子,殤,嘆曰:「翁,吾父也,必得翁孫以為子。」會馬翁子婦有脤,張孺人日候司之,乃生女。曰:「吾德翁,即男也,當子之。無用女也。」婦又有脤,生男。孺人寢處馬氏室中,男生彌月,即負以歸。夫婦愛之甚。冬月,嘗以身藉之,不令著席臥。比就外傅,僮奴悉遣隨,而身自桔槔。張孺人為人嚴毅,其子行步稍斜,必呼訓飭之;日督書課。而君性寬,常曰:「兒富貴有命,不當瑣瑣喋聒,令人不自怡。」然孺人中情深愛,每出一二里所,未嘗不垂涕也。

君平生好義,先世遺產,悉讓其兄。盡,復赒給之。外父母老而貧,養之終身。又撫育其孤孫二人。人有持官銀百兩,聞縣呼召亟去,遺旅舍中,君后至,獨留守,俟其人還而付之。為人乞貸,已而負之,君為代償。其后有求,復與之,終不言前負也。初,君以產讓其兄,后馬氏有分,復不受。自黃浦轉徙南翔,已又耕新涇之上,新涇近海,會颶風作,海水流漂,嘉定東門外彌【彌 原刻作「彌」。】

望波濤無際。君自南翔行至新涇,不識徑施,忽浮忽沉,遂病。數年,且死,呼其子,索筆書曰:「負某人物若干,又負某若干。吾死,汝必償之。」他人有負君者,不言也。取歷日指曰:「某日,吾當去。」命奠告于先。至日,整衣而逝。嘉靖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也。年六十有三。

張孺人后君十有四年而卒,實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初九日,年七十有五。卒之日,語其子曰:「昔汝父之亡,某人嘗侮汝。然此人,汝父故所善也。勿記其過。」又曰:「汝無忘馬氏所生。我死,當益厚事之。」蓋君夫婦之賢如此。非其子思彝來乞銘,予亦無由知焉。以此知世未嘗無卓行如古人者,獨其汨沒于閭里,而不暴見于世也。

學者皆言為后必同宗。然吾以為圣人之制,不獨任其天而已。不得已而有人為輔相之功,所以為相生養也。「慈母如母」,禮經略著其文,而古書亡,不能盡見,可類推也。若陳君之事,何其厚也!思彝生以此事之,死以此葬之而祭之,可矣。余為銘,成思彝之為子也。君始厝于新涇,今一兆于縣東南依仁鄉之蘆涇,而以孺人祔。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銘曰:厥德孔厚,而靡【靡 原刻作「縻」。】

孕字。天若靳之,人以力致。白鶂眸子,一氣相視。既慈既孝,有誠無貳。亦既有子,以視其隧。天實報之,庶固不墜。

陸子誠墓志銘君姓陸氏,諱意,字子誡。居太倉州之東鄉。贈文林郎塾之子,嚴郡推官愚之弟。娶龔氏。龔氏居昆山之廟涇;孺人,山東布政使理之曾孫,武岡知州震之子。武岡有三女:長適兵部右侍郎王公倬之子都事愔,次適吏部左侍郎葉文莊公之孫夢泗,其季不出適,武岡以聘君,而授館焉。陸氏世望族,故與諸家多有連。而武岡初倅閩之漳郡,攜子壻以行,及改調還,而君感南中瘴癘,至家而卒。時正德九年九月九日也。年二十有三。而孺人復從武岡之治所,居長沙、零陵之間數年。武岡沒,而后孺人以其子歸陸氏。蓋去君之世四十一年而后卒。時嘉靖三十三年月日也。年六十有九。

于是其子明謨傷先人之早世,而母寡居鞠養教誨之勤,將合葬于太倉州花浦長涇之東源,而思圖其不朽。明謨少不能識君之遺事,詹事府主簿王君世德,君甥也,為之狀。而王君時亦少。第言,聞君之昆季皆稱之,為陸氏之才子弟云爾,至述其從母,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無女子態,可以為賢矣。予之從祖母,與武岡君同祖,而諸姑多嫁東鄉,故能知兩家族姓之所自。明謨既壯,嘗慨古人風節,尤喜吟詩。而詹事家方貴盛,以清銜守南京故府,一日掛冠洪武門而歸,其中必有過人者,予以其言可征信焉,故為之銘。銘曰:適為夫婦,不永其終。四十一年,言歸其封。一世之違,千歲之同。

王君時舉墓志銘

君姓王氏,初名翱,后更諱羽,字時舉,世居海上,而以醫名家。少讀書論,必求其解;不解,不肯已。有能者,輒就問之。以故治人疾多愈;然不自以為功。或譽之,輒言吾所以為術,乃神農、黃帝之傳,神圣之道,顧非盡讀天下書,通于天地之化以參合于人,不可以為。今所為者,乃徒剽取億出以幸中者也。及人有酬謝與否,未嘗望之。性誠篤方嚴,終身不近非禮之色。居里中,恒見憚。往往諸少年相羣聚戲褻,君至,皆走匿,曰:「朱文公來矣。」一日出門,見童子泣于道。問之,曰:「朝入市,失所持物,恐歸而見笞。」問其直幾何,與之代償。已而童子挾所償來還,曰:「朝所失,已得之矣。」君亦遂不受,童子泣謝而去。嘗自恨不讀書,見儒生文士,必悚然卻立,意其中莫測也。其愛慕如此。

初,君之世父弟翹始數歲,世父將死,呼君屬曰:「儒學難為,不如授以汝術,易了,令可為生而已。」君后不用其言,教之儒,期年,翹以選為郡博士弟子員。雖不遇,然以文藝稱于士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巍山| 江都市| 桓台县| 武冈市| 福海县| 舟山市| 龙南县| 巴中市| 娄烦县| 龙海市| 洞头县| 古田县| 新乡县| 金溪县| 樟树市| 河曲县| 务川| 恭城| 娱乐| 朝阳区| 安国市| 易门县| 龙岩市| 连城县| 柯坪县| 慈溪市| 尼木县| 云龙县| 陆丰市| 镇雄县| 五河县| 玉林市| 昌江| 渑池县| 安西县| 旌德县| 寿阳县| 崇明县| 兰坪| 鸡西市| 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