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7章 墓志銘 (2)

君卒于嘉靖三十四年某月日,享年六十有二。娶嚴氏,生子男女皆五人:男,用賓、用卿、用才、用享、用文;女嫁某、某。孫男女幾人。而君之昆弟亦五人,翔、翀、翎,皆弟也;翔無子,以用享為后。于是翹來請銘,曰:「兄字吾如子,衣食教訓之四十年,翹無以報。兄歿時,會倭犯嘉定,又大疫,兄日未出,即出診視人疫,侵染以死圍城中。而翹方走西南湖上,至死不相聞,以是為終身痛。」蓋來請銘三年矣。銘曰:世載虛華,本實為尻。海瀕椎樸,士風亦澆。尚有古人,抱術以槁。吁嗟孝友,有墳其高。

蔣原獻墓志銘君諱杲,字原獻,宋尚書禮部侍郎堂之后。其先宜興人;禮部知蘇州,徙家焉,因世居長洲之鄧巷里。曾祖達卿,祖諱集,父諱淮。而君之配馬孺人,亦長洲之望族,家在甫里。君不幸早世,既葬矣。其后十有八年,而馬孺人卒。又十有三年,祔于其夫之兆,禮也。

其子煉來請銘,曰:「煉也少,先人之葬事不備,無以列諸幽。今獲葬吾母,嘗所聞于吾母及先人之游者,得其一二。先人養其二親,晨夕之饋,不以溷諸兄弟。官有浚河之役,族貧者,為之代出力。諸所行事,洽于閨門,而及于鄉人。坦懷待物,尤為人所敬愛。而吾母寡居十有八年,代吾先人上事父母,下撫諸幼,吾先人為不亡也。皆不可以無志。」

煉又以其家所得當代名公表志數十,若陳、劉二祭酒,徐武功伯、李文正公、吳文定公論次君之先世,往往孝友及文學發科,或為循吏。而其居鄉者,大率長厚,能以愛利及人,恤人之急,如恐不及,賑貸或至千石。其疾病也,鄉人禱于神,以千計。歿而哭其喪,相屬于道。蓋數世如出一轍。而文定公論之。以為「是豈有爵位在上,其勢足以安養乎民,而得此耶?彼為一郡一邑,有愧是多矣」。蓋蔣氏之行誼著于鄉里者如此。

考其世,自洪熙至于弘治,六七十年間,適國家休明之運。天下承平,累世熙洽,鄉邑之老,安其里居,富厚生殖,以醇德惠利庇蔭一方者,往往而是。蔣氏乃其著者。至于君之世,有可慨者矣。然觀煉之所稱述,其行事猶有先世之遺風焉。君卒于嘉靖元年月日,年若干,葬以某年月日。孺人卒于嘉靖十八年某月曰,年六十九,葬以嘉靖三十二年某月日,墓在王巷先塋之次。子男三,炎、煉、爕。女三。孫男五。炎已先卒,故葬與請銘者,煉也。銘曰:青丘之旁,吳淞之汭。爰有君子,克昌其裔。不嗇其施,民之攸塈。鄉人父兄,笑語泄泄,朋酒斯饗,樂我豐歲。于惟帝力,伊誰之致?年往化徂,日月其逝。我銘斯藏,思爾之世。

潘用中墓志銘君姓潘氏,諱干,字用中,嘉定人。祖諱煦,繇冶城遷東練祁之滸所謂羅店者,有生產畜聚。考諱廉,以無訾省傾其貲,及君之世,靡遺焉。君年尚少,遭父喪,羸然臥苫?中。責逋滿門,左支右吾,恬不為驚,事以辨飭。由是三十余年,清刻自將。掇拾奇羨,今年作寢,明年作堂,又明年治田廬,期于恢大其業,不促速為之。羅店,嘉定巨鎮,商賈之湊,人多機利,君存心忠恕,恒以牟漁暴積為戒,人亦不見其乏,卒又饒給云。

君為人溫良隱默,外內皆稱為誠長者。初為縣學弟子員,及其子士英亦為弟子員,父子相隨之學宮。久之,君竟謝去。士英嘗病,君抱持哺飲食,夜渴,以津嗽之,愛之如此也。君患風痹,猶營家事。士英請少息,君曰:「恐汝廢學,吾生一日,為汝治家一日也。」如是五六年,以至于卒。

士英在學,每御史至試之,嘗為首選,而未第。然士英不戚戚,而以不及古人為恥。從師問學,嘗出百里之外。因是可以知君之志意矣。

君卒于嘉靖十九年六月十有二日,春秋五十有六。明年十二月初九日,葬于腳襪涇之原。配沈氏;男,士英、士賢;女三人,嫁某、某。孫男二人。予辱與士英游,為之銘。銘曰:

與乎不自繇,其居畜也;泊乎若無求,其干祿也;敷澤其由,賁厥木也;安于此丘,惟君之谷也。

震川先生集卷之二十一墓志銘

陳處士妻王孺人墓志銘孺人姓王氏,陳處士諱可樂之妻。父諱士高,以歲貢入太學。三娶無子。元配某氏,生女子子一人。故處士受室,成禮于王氏之廟。太學君落魄不事生業,家徒壁立,獨喜飲酒,孺人治女紅以資其費。即賓至,酒禮羞膳,無不得所欲。太學君卒,乃歸于陳。未幾,處士病瘵,生一子,周歲矣。且死,顧謂孺人曰:「伯兄無子,可以兒與之。」孺人曰:「養老字孤,吾事也。」因泣下,截發以自誓。時庚午之歲,大侵,道殣相望。孺人抱一歲兒哭其夫,且汲飪以承迎二親,甚艱難也。卒以孝養終二親之世,而喪葬之。命其子事其兄公,如夫之教。內外相依倚為命,以迄于有成。

居無一畝之宮,在阛阓中,人罕見其面。尼媼往來富貴家,與婦人交雜膜唄,尤數從寡婦人游,孺人一切謝絕之。晚年,目蝸睆蒙朦然,甚不自得。醫至,卻之,曰:「吾手不能與人診視也。」蓋年二十四而喪處士,六十有二而卒。時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也。于是嫠居幾四十年矣。

初,處士之曾祖諱翊,中乙榜進士,授膠洲學正,歷應山王府教授,嘗為會試同考官。昆山之士以易學登第,自應山君始。家世讀書清貧,節行可慕尚也。孺人子一人,唐,縣學生。孫二人,王道,縣學生;次王政。葬以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在白馬涇隨字圩之新塋。其辭曰:

兩儀奠位,自初有民。陰陽會合,男女貞行。圣人因之,秩為典常:法則天地,垂象咸、恒。王道陵遲,關雎【雎 原刻誤作「睢」,依詩經校改。】刺興。鄭、衛靡靡。禮俗以傾。會齊于禚,天宇晦暝。孰知千載,是心猶明。懿矣淑婉,居然性靈。爭芬昧谷,競節高冥。有赫管彤。于昭汗青。子政作傳,元凱翼經。無微不顯,靡幽不呈。鐫辭于石,以紹前人。

太學生陳君妻郭孺人墓志銘孺人姓郭氏,長洲人,封鴻臚寺丞諱某之曾孫,處士諱某之孫,太學生諱受益之子;歸陳氏,工部都水司郎中諱天貴之子婦,太學生大雅之妻也。年四十有四,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卒。太學君為治葬事,遣其子良謨來請銘。

初,孺人始歸陳氏,太學日游庠舍,不能治生產,幾無以自贍。孺人父母家在吳淞江上,田肥美,歲多收。為捐嫁時衣被財物,買田廬。每歲之冬,即往收獲。苦寒迨春,而面嘗皸瘃。凡賓祭補紉饎爨,一任其勞苦。時節縮而用其仂,纖麗之服,珍華之飾,屏去不御。親黨有邀為宴會者,曰:「飲酒非婦人事。」輒謝之。辛勤二十余年,家用可以給。而夫君以年貲貢入太學,滿次謁選,當為州縣官,不日有祿養。而教育其子為進士業,亦既有成矣。一旦構危疾,自知其不起,為其子女從容敘述生平。言始為婦以至于今,其勤勞如此。若操舟渡江,舟中之人僅已登岸,而操舟者沒焉。因唏噓不自已。家人度為櫬須若干直,孺人聞之,即曰:「吾不須此木,當若干直可也。」又曰:「吾生自謂盡瘁于爾家。然不欲費,但得片石,求能文者志吾墓足矣。」

予聞而傷之。孺人以女子,有志于名后世,夫豈為區區之名,即其平生之志,有不容沒沒者。予讀谷風之詩,蓋夫婦之變也。其稱所以為其夫者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無,黽勉水之。」至于旨畜以御冬,甚微細者,亦自言之亹亹不厭。千載而下,可以見為人婦者之心也。其亦可悲也已。孺人生子男二人:良謨,長洲縣學生;良策,尚幼。女子一人,適李春陽,吳縣學生。孫男女二人。其葬在武丘鄉,卒之明年正月二十四日也。銘曰:

郭世巨族,居差方里。大臚貤封,亦以貴起。來嬪陳宗,實相厥美。致其畜藏,勤毖自喜。悲彼褕衣,不能為婢。一世之志,迫于短晷。不承其享,貽后之祉。

顧孺人墓志銘嘉靖二十七年,沈君子善喪其配顧孺人。又明年,舉進士,官鄱陽,孺人尚在殯。尋以中憲之喪還家。明年治葬事,以孺人祔于昆山縣橫塘祖塋之次。寔三十二年某月日也。子善先期來請銘,其子堯俞從予游,每念其母,輒流涕,曰:「吾母賢,非夫子其誰宜銘?」

嗟夫!富貴壽夭,非所以論賢者,而賢者之志不在于此。然世恒以是為幸不幸,相與為悲喜,亦夫人之情哉!沈氏世以詩書名家。中憲趾美前武,三為二千石。而孺人之考給事兄弟起海上,一時同官黃門,并貴顯矣。孺人托于兩家,得子善以為之壻,孰不為喜?然孺人未及笄,屬給事捐館舍,哭泣悲衰,幾不能以生。后每追慕顧念,有終身之悲。而子善為諸生,悒悒不得意,孺人與共勞苦,有雞鳴警戒之志。及游兩京太學,遂魁畿甸多士。又再試不利。比及第,孺人幾及見之,而先以死。蓋富貴壽殀之數,雖父子夫婦,不能相及者,此其所以可悲也。

孺人生而敏慧,數歲,為給事制小冠,給事喜,為冠以出見客。常以格言教訓孺人,輒能記。其后每稱以勖其子。為人凝重,在父母側,不問不言,或竟日無一言。雖中憲嚴憚之。君所交游,以文字學業相過從,即喜,具食飲,令盡歡。茍非其人,雖杯【杯 原刻誤作「林」,依大全集校改。】茗不時至也。見其子夜讀書,輒紡績,與共燈火,用勸率之。事祖姑太宜人尤孝敬。中憲之官,太宜人老不能行。嘗謂中憲:「有賢孫婦,即汝面汝目在吾眼前矣。」其賢如此。蓋子善宦學之助為多焉。

給事諱濟,官刑科給事中。中憲諱大楠,官至惠州府知府。子善名紹慶,今為鄱陽縣知縣。孺人生于正德四年七月十四日,得年四十。男子子二人,堯愉、堯典。女子子二人,壻王炳衡、王伯稠。后出女子子一人,妾出男子子二人,堯欽、堯文。昔雍門子以哭見孟嘗君,孟嘗君為之增郗嗚唈,流涕不能自止。予銘孺人,蓋有傷心者。銘曰:嗟夫人之婉好,宜其壽考,胡遽以歿?其行獨,而不祿。嗟夫,造物者區區以此為仇,夫孰能知其由?

潘府君室沈孺人墓志銘予少善潘士英子實。子實自嘉定來昆山,居馬鞍山巖石之間。予亦時過子實,因獲拜潘府君,氣貌方壯盛也。喜飲酒,不屑事生產。而沈孺人者,清浦大族。清浦在縣東南海上黃浦之東,蓋俗謂之江東沈氏云。孺人去膏澤,攻勤苦,以佐其家。又以其余力為高樓夏屋以居,而子實得自恣游學。嘉靖某年月日,潘府君卒,其明年十二月,葬于腳襪涇之原,予嘗志其墓.府君亡,而孺人持門戶如其存時。子實益復聚縣中俊彥,日與講肄。某縣人往往取科名,貴顯于朝,或不幸因踣于時,亦以道義為鄉人所重,皆子實之與也。人以是愈稱孺人之賢。而幼子士賢,亦力學為諸生。

會倭奴犯境,子實家近海,最先被兵。遂奉孺人避居予安亭舍中,予家人皆得挹其慈范。明年,寇益深,子實去之淀山湖中。孺人命舟,益遠去,之檇李,入其郛中。淀山湖王氏,予姻家也。是時從孺人行者,皆獲免;不從孺人,留者皆被害:其倉卒明智如此。兵后,家悉毀。子實稍卜新居,始以不能具菽水養為憂。于是計偕留京師,選授處之龍泉博士。龍泉山縣,學宮皆傾圮,因留妻子侍養,先之官,除館舍,欲迎孺人,而孺人竟病卒。蓋子實非茍仕者,千里就微祿,以為親也,而竟不能致居官一日之養,豈不傷哉!

雖然,使子實早取科名,亦不肯趨時以為大官。雖為大官,亦必不藉此以為親榮。則今子實之所以事孺人者,蓋無憾也。予銘府君至是二十年,乃銘孺人。而予與子實亦已老矣。其又不能無感矣夫!其辭曰:

沈氏江東世名族,黃門柱后兩賢擢。孺人父肄王父輔,世稱孝子善慶渥。府君諱干用中字,士英、士賢二子續。女適金詡徐應元,張來之配先母覆。孫男女七曾孫二,胤嗣蟄蟄繁祉福。己未臘月日初五,七十有六齡非促。微文志墓襲前詞,明歲除日祔夫麓。

周子嘉室唐孺人墓志銘震澤東出為淞江,遶吳之境而南,故吳地多以江名。子嘉世居江南,唐氏居江北,皆昆山之鄙也。相去二十里,故孺人歸于子嘉。時參知公已登進士。子嘉以兄故諸生,時為廉吏,祿養不贍。賴國家恩澤,得以安其閭里,無呼召之擾。視先世雖以貲高里中,而數苦徭賦,今可以無事。遂與孺人耕田常數百畝。孺人日馌百余人,歲時伏臘賓親之費,不使子嘉有言,而悉自辦治。而事二大人極孝養。參知公宦游數千里外,有令兄弟,又有賢婦,得以無顧念。孺人產子,舅中憲公已步,聞之亦喜。

初,晏恭人卒,孺人哭之哀。又哭中憲公而病,尋卒。子嘉痛之,十七年而不葬,曰:「不敢薄吾妻也。」又曰:「始吾為生之難,今稍裕,而吾妻不及矣。」于是以某年月日,葬于千墩浦奈字圩之新阡。子嘉名大賓。男子子一人,之榮;女子子三人,適某、某、某。又男子子四人,女一人,繼趙出。孫男子一人。余與徐韜仲,皆子嘉之姑之子。故請韜仲為狀,而余為銘。子嘉謂皆外兄弟,可信其賢不誣也。銘曰:

孰為之昉,不既其養。自我為土,或居其上,其命也夫!今見子之長,黍稷禋祀,其永享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东海县| 营口市| 壤塘县| 都江堰市| 祥云县| 河曲县| 中山市| 南华县| 景宁| 湾仔区| 丹凤县| 连平县| 孟州市| 泽州县| 天水市| 潍坊市| 余干县| 洛隆县| 林周县| 娄烦县| 石林| 江永县| 肃南| 梁山县| 黄骅市| 诸城市| 河池市| 新竹县| 穆棱市| 安化县| 班戈县| 东乌| 罗甸县| 尚志市| 佛冈县| 浦北县| 太原市| 青州市| 如东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