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贈送序 (3)

侯有通敏之才,于賦籍兵瑣,一覽悉記,獄訟大小,無不立決,而取舍操縱,皆合于情。故自士大夫至閭閻之小民,咸便安之。侯嘗令嘉祥矣,又倅淮陰矣。能以治兗者治淮,以治淮者治吳,風土習俗,夫豈盡同?其達乎人情一也。故嘗論牧民者,譬之父母之生子,為之擇乳母焉。其乳母或以他故去,而鄰母代為之乳,猶乳母也。又復為之別求乳母,則過矣。古之守令,有假,有守,有攝。然久之即真也??へ┏P锌h事、亦何不可哉?而必選令,此亦法之過也。

侯,河東儒者。每至庠舍都講,諸生服其經學。而其門人,多貴顯于朝者。先是數年間,昆山令缺,栗侯永祿、任侯環、李侯敏德、王侯如瓚,皆以別駕來署縣。惟王侯泰和人,而三公皆上黨同縣。昆山之人,并稱其賢。侯今繼之,又賢也。今太守王公,以盛德年少在任。公,陽曲人,而參佐以下大抵皆出山西,一時之盛,非偶然者。蓋平陽、蒲坂,先王遺教,其君子有深思焉。豈非吾吳民之福哉?而繼侯署縣者,別駕周侯,又絳州人也。

余固惜侯之去,喜昆山之人又得侯同官同地者。夫晉之君子,其施于吾民者遠矣。 【昆山本篇首刪去九十余字,今從常熟本。又按「兵瑣」字,出漢書丙吉傳:「使東曹按邊長吏,瑣科條其人?!箯堦淘唬骸脯崳浺??!怪^考按兵吏籍也。蘇子由文亦有考案邊瑣之語。兵瑣,謂兵籍也。常熟本不得其解,遂改作兵戎,非是。 】

送陽曲王公參政陜西序

陜西省治故長安,周、秦、漢、隋、唐之所都。昔人稱其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而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雖三河天下之中,王者之所更居,然古今建都之形勝,無逾關中者。太祖高皇帝初定天下,嘗幸汴幸洛,將幸關、陜,時以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之亂,戎馬蹂踐,所過皆空城,千里無行跡,而金陵廟祏已定,遂為帝都,亦其時與勢不得不然也。

永樂北遷,而萬世之業定矣。然以長安為大省,建布政司,則前代行省之官,蓋周之師保萬民,寄任不輕也。司有使,其貳為參政,即前代之參知政事,宰相之亞也。拊循教化數千里之也,非獨漢京兆、馮翊、扶風之任也。

今天子哀憫元元,作興吏治,未及三載考績之期,特行黜陟之典。于是陽曲王公,以按察司副使分司江南,遂晉是官。予素受教于公,輒附于古贈言之義,以贊公之行。

蓋王者以六合為家,其根本在生民,非必其行在所當軫念也。長安浩穰,稱為陸海。河山土地,無改于昔。今之蹙耗甚矣。豈非任岳牧者之責乎?昔鄭國渠、白渠兩渠之饒,衣食京師億萬之口。至唐杜佑,以為大歷初所溉田,比于漢減三萬八千頃。是時長安尚為京師,而佑言已如此。誠如杜氏計,復此兩渠。勸農置官,嚴修障塞,積谷繕兵,以收漠南之地,漢、唐之盛,豈不庶幾哉?昔宋慶歷初,是時天下全盛,范文正公請城東京,議者以為迂。其后乃思其言。先朝丘文莊公,亦以幽燕迫近胡虜【胡虜 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而漕河易噎。欲重山后之守,尋前元海運之法。今以關中百二之險,誠使膏壞千里,百姓殷富。而漢、唐河渭之漕,故在于此,以為國家之陪京,此萬世之慮也。

公蚤貴而好學,方有志于經世。而其治吳,寬靖文雅,清廉慈愛,吏民歌思之。余不容以頌述。獨以迂愚之說,贊公仰答天子之寵遇云。 送童子鳴序

越中人多往來吾吳中,以鬻書為業。異時童子鳴從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數年前,艤舟婁江,余過之。子鳴示余以其詩,已能出人。今年復來,吾友周維岳見余,為念其先人相與之舊,謂子鳴旅泊蕭然,恨無以恤之者。已而子鳴以詩來,益清俊可誦。然子鳴依依于余,有問學之意,余尤念之。

嘗見元人題其所刻之書云,自科舉廢而古書稍出,余蓋深嘆其言。夫今世進士之業滋盛,士不復知有書矣。以不讀書而為學,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惡。無怪乎其內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臨人之術,紛紛然日競于榮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鳴于書,蓋歷能誦之。余以是益奇子鳴。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與之居,其性靈必有能自開發者?!赣裨谏蕉菽緷櫍瑴Y生珠而崖不枯?!箷?,當有如金寶之氣,如卿云輪囷,覆護其上,被其潤者不枯矣。

莊渠先生嘗為余言:廣東陳元誠,少未嘗識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書終日拜之,忽能識字。以此知書之神也。非書之能為神也,古人雖亡,而其神者未嘗不存。今人雖去古之遠,而其神者未嘗不與之遇。此書之所以可貴也。雖然,今之學者,直以為土梗已耳。

送狄承式青田教諭序

予與承式同舉于鄉,試于禮部,皆不第。而承式獨以祿養為急,徘徊都下。送予出崇文門外,謂當得官浙中,因約余游錢塘西湖,遠則在天臺、鴈蕩之間,欲為東道主人,然又數不果。今年,始得處之青田。青田在萬山中,足以讀書談道,優游自適。而浙東學者,近歲浸被陽明之教,為致良知之學。承式為人敦樸斂約,不喜論說,而中有自得者。今為人師,不容默默,亦將出其所有,以考論其同不同何如也。

浙東道學之盛,蓋自宋之季世。何文定公得黃勉齋之傳,其后有王會之、金吉父、許益之,世稱為婺之四先生。益之弟子為黃晉卿,而宋景濂、王子充,皆出晉卿之門。高皇帝初定健康,青田劉文成公,實與景濂及麗水葉景淵、龍泉章三益四人,首先應聘而至。當是時,居禮賢館,日與密議。浙東儒者皆在。蓋國家興禮樂,定制度,建學養士科舉之法,一出于宋儒。其淵源之所自如此。

近歲以來,處之科第,至闔郡不見一人。或者遂目為深山荒絕之區。而不知假令縣歲貢數十輩,豈盡謂之才賢得人耶?以甌粵區區二百年,有文成公為帝者師,不可謂之乏人也矣。天下承平日久,士大夫不知兵,一旦邊圉有警,束手無策,徒望之勇猛強力之人。如此,則古所謂合射獻馘于學宮者,何事耶?文成以書生,當方谷珍起海上,毅然建剿滅之策。佐石抹元師擒殄山寇,卒以保障鄉里,挈全城以歸興王之運。其文武大略,且未可以一鄉一國之士概之矣。

承武入公之里,而與其子弟游,能無慨然有感矣乎!夫山川之氣,積二百年,當有發者。況以先王之道,六經孔、孟之語訓廸之。將見括蒼之士,必有文武忠孝出而為國家之用者矣。 【昆山本與抄本同,今從之。常熟刻小異,當是初本?!?

送熊分司之任滇南序

嘉靖四十一年秋,熊公以河南按察司副使太倉兵備,擢云南布政司右參政。州學生張端復,其先大夫思南守,與公雅善,公嘗厚恤其家,且以受知于公久,以州人之懷公也,屬余為贈行之序。

夫官與民。利害相系久矣。其官制簡者,其民必靜;其官制繁者,其民必擾。而法嘗自簡而趨于繁。人情非好為自用以訾毀前古,而必以己之所為為是。特出于因循變易,不覺日與古異趨,至其聞古之道,未嘗不慨慕而欲追復之也。漢置郡太守,其屬有都尉典兵,禁備盜賊,亦時省罷,并職太守。其后頗設刺史監之?;蚺R遣光祿大夫博士,循行天下,然不常有。而郡國寇盜,所遣大將亦絕少。今制州郡之上,命使日增,以故職司不能有所展。往往監臨無慮數人。皆不過代郡行事而已。江南為畿輔,近年以來,復以省司來制內部,非祖宗之舊,蓋權時之宜云。

公初以進士守太倉,適有倭夷之寇,廷議以公寬仁直諒,遠邇畏愛,可當東南之寄。稍遷郡丞,遂以按察司臨制諸郡。議者以為官制雖變古,而公以一人歷數官,皆民事兵馬之職,而終始不離太倉之境。如漢加魏尚為云中太守,龔舍為泰山,祝良為九真,而張喬為交趾刺史之比。自公居官任職,島夷不再侵,瀕海清宴。此前代刺史郡守之明效也。于是公在吳十有二年,始有滇南之擢吳。吳民咨嗟,以不能復留為恨。余意廟堂以公資望既高,姑藉此以為召入內臺之地,即滇南不可久矣。抑今制常以部院大臣循行天下。吳民望公再駕,如往時周文襄、夏忠靖二公,吾知滇之民,不能與吾吳民爭公也。

今天子二三大臣維新庶政,必因民所宜。雖官制不必盡合于古,而如前日之任公者,可謂得古之遺意矣。滇南雖去京萬里,而公楚人也,自巴、黔以西,無隔滇道者。今其地風土清淑,四時景候如春。而花草妍麗,中州無有。百姓安樂,葉榆、西洱之間,無犬吠之警。直臥以治之而己矣。詩曰:「君子來朝,何钖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衣?公及黼。」又曰:「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游哉,亦是戾矣?!褂嗳找酝诠??!九f刻刪篇首七十四字,今從抄本補之?!?

送計博士序

昔者先王以道術教天下。自周之盛時,詩、書、禮、樂以造士,蓋其來已久。而后孔子修而明之。所謂「博學于文」者,博此而已。博而「約之以禮」,所謂「一以貫之」者也,孔子平日教人以講學者,非能舍乎是,而別求所謂道也。其弟子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可謂彬彬乎其盛矣??鬃蛹葲],各以其所能教諸侯之國,世主亦知崇尚之。蓋于是時始有博士之官。

遭秦滅學,其官猶不廢。漢得以因之。武帝表章六經,置五經博士。其后世加增廣,迄于東都,遂有十四博士,太常總領之。當其盛時,石渠、白虎之會,天子親制臨決焉。蓋秦、漢之際,六學殆幾于絕,然猶僅存而復著。天之于斯文,若有陰翊于其間,而國家運祚,亦賴之以維持,其所關系豈小哉?

漢以后數百年間,朝廷之官,世有變更,而唯博士獨常置。賈、馬、王、鄭之學,大行于魏、晉之后,而梁之皇甫偘、褚仲都,周之熊安生、沉重,陳之沈文阿、周弘正、張譏,隋之何妥、二劉,皆以博士名當世。至貞觀正義之行,則前代諸家不復兼存,而其說始歸于一。學者徒誦習之以希世,而唐之儒林衰矣。

宋之大儒,始著書明孔、孟之絕學,以輔翼遺經。至于今,頒之學官,定為取士之格,可謂道德一而風俗同矣。然自太學以至郡縣學,學者徒攻為應試之文,而無講誦之功。夫古今取士之涂,未有如今之世專為一科者也。茍徒以應試之文,而未能明其所以然,吾恐國家之于士,其用之者甚重,而養之教之者猶未具也。夫茍習為應試之文,而徒以博一日之富貴,士之所以自為者亦輕矣。知其所以講誦而求自得之,則雖孔子之教,不出乎此。夫天下學者,欲明道德性命之精微,亦未有舍六藝而可以空言講論者也。

柳州計君之來教昆山,以寬仁化導學者。未一年,用高第入為國子博士。余嘆計君之 賢,庶乎有志于舉博士之職者,為序以贈之。 送蔣助教序

全州蔣先生教昆山六年,入為國子助教。昆山之學者四百余人,從兩先生祖道郭門外,而請予為文序之。

國家文治熙洽,宇內萬里,士無遐邇,皆通囗六學,彬彬然出為王國之用。故先生來自嶺表,司教圻甸,今又進陟天子之成均,以其教于一邑者推之天下可知矣。

古者十五入大學,學先圣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其有秀異者,移鄉學于庠序。庠序之秀異者,移國學于少學。諸侯歲貢少學之囗者于天子,學于大學,曰造士,而后爵命焉。今州縣之貢舉,近古遞升之法矣。而太學之官屬,亦取郡邑博士之高第,夫豈亦因其意而為之歟?三代教養之制,不可復詳。而遺囗之存者,猶可以知其一二。自宋之大儒,以戴記所載大學篇,為古大學教人之法。其說以古之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始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而后天下平。其為囗致之論,條理甚析。而近世之說,乃又有不然者。夫學于太學而不知其所以為教,則所以為治國平天下者,果何道也?天下之士,方讙然以爭矣,至以前之所為說者以應有司之囗,而以其所自為說者為私門傳授之奧旨,而有司者無與焉,豈不悖于建學立官之意哉?今世貢舉之格,要以為一定之說,徒習其辭而已。茍求其意,則六經圣人之言,有非一人之說所能定者矣。漢之儒者,號為專門。至于都授大會,異同紛紛,務求其是,而不主一偏,故有石渠、白虎之論。是乃所以一道德而同風俗也。

天子憲天稽古,數十年來,郊丘、宗廟、明堂之禮,多所裁定,而車駕親御太學者再矣。而予獨疑今之六館之條格,猶牽于選愞之議。而月書季考,非所以作成天下之人材,以仰體天子所以崇化厲賢之意,而徒得猥瑣流俗之徒習其辭者,以應有司之格焉;非所以興四方太平之原,制禮作樂,鎮撫四夷【原刻墨釘,依大全集校補?!恐咭?。予,太學弟子也。故于先生之行,而私以質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稻城县| 察哈| 怀来县| 延长县| 新营市| 醴陵市| 大悟县| 双江| 登封市| 清原| 定襄县| 荣成市| 兴宁市| 余庆县| 大厂| 镇巴县| 米脂县| 碌曲县| 绥阳县| 阳城县| 海伦市| 兴安盟| 河西区| 吉木萨尔县| 三都| 墨江| 墨脱县| 宁强县| 蕉岭县| 大石桥市| 泌阳县| 宁化县| 宾川县| 临海市| 蓬安县| 额尔古纳市| 鄂托克前旗| 德昌县| 隆尧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