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三尋穴

  • 針灸易學
  • 李守先
  • 12348字
  • 2015-12-26 17:49:41

尋穴歌

金針奧妙素稱奇,按經詳推夫何疑。十二經中十五絡,金水木火土不移。奇經八脈陽陰蹺,虛用補法指里轉,實行瀉法指外馳。或補真陽元氣復,或瀉余邪病即離。誠能曉得個中妙,天下歸仁稱上醫。

井滎俞原經合橫圖(聚英)

井滎俞原經合橫圖一井滎俞原經合橫圖二五臟包絡無原穴,六腑有原穴。五臟包絡木、火、土、金、水,六腑金、水、木、火、土。生我者母也,我生者子也。本經如虛宜補其母,本經如實宜瀉其子,十二經皆然。

滑氏曰:諸井肌肉淺薄,瀉井當瀉榮,補井當補合。

〔十二經〕穴目

后穴下有八,有十一、十二者,言火在八章、十一、十二章也。余皆如此。

肺經:少商(八)魚際太淵經渠列缺孔最尺澤俠白天府云門中府大腸:商陽(十一)二間三間合谷陽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曲池肘(十二)五里臂肩巨骨天鼎扶突禾迎香脾經:隱白(十四)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十五)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胸鄉周榮大包胃經:厲兌(二十)內庭陷谷沖陽解豐隆下巨墟條口上巨墟三里犢鼻關門梁門承滿不容乳根乳中膺窗屋翳庫房(十八)氣戶缺盆氣舍水突人迎大迎地倉巨四白承泣頰車下關頭維(十七)心經:少沖(二十一)少府神門陰通里靈道少海青靈極泉小腸:少澤(二十三)前谷后腕骨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聽宮腎經:涌泉(二十五)然谷太大鐘水泉照海復溜交信(二十六)筑賓陰谷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步廊神封靈墟(二十七)神藏中俞府膀胱:至陰通谷束骨京骨金門申脈仆參昆侖跗陽飛揚承山承筋陽委中委陽浮殷門承扶(三十一)秩邊胞肓志室肓門胃倉意舍陽綱魂門膈關噫嘻神堂魄戶膏肓附分會陽下中(三十)次上白環俞中膂俞膀胱俞小腸俞關元俞大腸俞氣海俞腎俞三焦俞胃俞脾俞(二十九)膽俞肝俞膈俞督俞心俞厥陰俞肺俞風門大杼天柱玉枕(二十八)絡卻通天五處承光曲差眉沖攢竹睛明包絡:中沖(三十五)勞宮大陵內關間使門曲澤天泉天池三焦: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會肩天天牖翳風(三十七)脈顱息角孫絲竹空和耳門肝經:大敦(三十九)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五里陰廉章門期門膽經:竅陰(四十三)俠地五會臨泣丘墟懸鐘陽輔光明外丘陽交陽陵泉陽關中瀆(四十二)風市環跳居維道五樞帶脈京門日月輒筋淵液肩井風池腦空(四十二)承靈(四十一)正營目窗臨泣陽白本神完骨竅陰浮白天沖率谷曲鬢懸厘懸顱頷厭客主人聽會瞳子(四十一)

奇經八脈

督脈:齦交兌端水溝素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后頂強間腦戶府啞門大椎陶道身柱神道靈臺至陽筋縮脊中懸樞命門陽關腰俞任脈:承漿(四十七)廉泉天突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中庭鳩尾巨闕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闕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曲骨會陰沖脈:幽門(四十八)通谷陰都石關商曲肓俞中注四滿氣穴大赫橫帶脈:帶脈五樞維道陽蹺:申脈仆參附陽居肩巨骨俞地倉巨承泣陰蹺:照海交信陽維:金門陽交俞會天肩井陽白本神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日月風府啞門陰維:筑賓腹哀大橫府舍期門天突廉泉

經外奇穴

內迎香(四十九)鼻準耳尖聚泉金津玉液海泉魚腰太陽大骨空中魁八小骨空印堂子宮蘭門百蟲窠

十二經圖十二經穴十二經補瀉八法圖

手太陰肺經穴手太陰肺經穴圖一手太陰肺經穴圖二中府:云門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去胸中行各六寸。肺之募,(募猶結募也,言經氣聚此。)手足太陰二經之會。針三分,灸五壯。

云門:巨骨下,俠氣戶旁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去胸中行各六寸。針七分、三分,灸五壯。

天府: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動脈中,用鼻尖點墨,到處是穴。針四分。

俠白: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中。針三分,灸五壯。

尺澤:肘中約紋上,動脈中,屈肘橫紋,筋骨罅陷中。肺水穴也,肺實瀉之。針三分,灸五壯。

孔最:去腕上七寸,側取之。針二分,灸五壯。

列缺:肺絡別走陽明。去腕側上一寸五分,以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罅中。針二分,灸七壯。

經渠:寸口動脈陷中,肺金穴也。針二分。

太淵:掌后內側橫紋頭,動脈中,肺土穴也,肺虛補之。《難經》曰:脈會太淵。疏曰:脈病治此。灸三壯,針二分。

魚際:大指本節后,內側白肉際陷中。又云:散脈中。肺火穴也。針二分。

少商: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肺木穴也。宜以三棱針刺之,微出血,泄五臟熱。

唐刺臟熱也。

手陽明大腸經穴手陽明大腸經穴圖一手陽明大腸經穴圖二商陽: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大腸金穴也。灸三壯,針一分。

二間: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大腸水穴也,大腸實瀉之。三分,三壯。

三間:食指本節后內側陷中,大腸木穴也。三分,三壯。東垣曰:氣在于臂取之。先去血脈,后深取手陽明之榮、俞,二間,三間。

合谷: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大腸原穴也。虛實皆拔之。三分,三壯。婦人妊娠,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詳見足太陰脾,三陰交下。

陽: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大腸火穴也。三分、三壯。

偏歷:腕中后三寸,大腸脈別走太陰。三分,三壯。實瀉虛補。

溫溜:在腕后五寸六寸間。三分,三壯。

下廉:輔骨下,去上廉一寸,輔銳肉分外斜。針五分,灸三壯。

上廉:三里下一寸,陽明之會,外斜。針五分,灸三壯。

三里: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針三分,一壯。

曲池: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大腸土穴也。針七分,得氣先瀉后補,三壯。

肘:大骨外廉,陷中。三壯,三分。

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十壯。

臂:肘上七寸,肉端,肩下一寸,兩筋兩骨罅陷宛宛中,舉臂取之。手陽明之絡,手足太陽、陽維之會。三壯,三分。

肩:膊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間陷中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手陽明、陽蹺之會。七壯、一寸。又云六分。唐·魯州刺史庫狄風痹,不能挽弓,甄權針肩,針進可射。

巨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手陽明、陽蹺之會。五壯,一寸半,瀉之勿補。

天鼎:頸缺盆上,直扶突后一寸。四分,三壯。

扶突:氣舍上一寸五分,在頸當曲頰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三壯,三分禾:鼻孔下,挾水溝旁五分。針三分,禁灸。

迎香:禾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陽明之會。針三分,禁灸。

足太陰脾經穴足太陰脾經穴圖一足太陰脾經穴圖二隱白:足大趾端內側,去爪甲角如葉,脾木穴也。三壯,三分。

大都:足大趾本節后,內側陷中,骨縫赤白肉際,脾火穴也,脾虛補之。三壯、三分。

太白:足大趾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脾土穴也。三壯、三分。

公孫:足大趾本節后一寸,內踝前。足太陰絡脈,別走陽明胃經。三壯,三分。

商丘:足內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脾金穴也,脾實瀉之。

三壯,三分。

三陰交: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陰、少陰、厥陰之會。三壯,三分。

漏谷: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三分。

地機:膝下五寸,膝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足太陰,別走,上一寸,有空。三壯,三分。

陰陵泉: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在膝橫紋頭下,脾水穴也。五分。

血海: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五分,三壯。

箕門:魚腹上越筋間。三壯。

沖門:府舍下一寸,橫骨兩端約中動脈,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壯,七分。

府舍:腹結下三寸,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壯,七分。

腹結:大橫下一寸三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壯,七分。

大橫:腹哀下三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壯,七分。

腹哀: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三分。

食竇:天下一寸六分,去腹中行各六寸,舉臂取之。五壯,四分。

天:胸鄉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六寸,仰而取之。五壯,四分。

胸鄉:周榮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五壯,四分。

周榮:中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五壯,四分。

大包:淵液下三寸,脾之大絡,總統陰陽諸絡。三壯,三分。

足陽明胃經穴足陽明胃經穴圖一足陽明胃經穴圖二頭維:額角入發際,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旁四寸五分。足陽明、少陽之會。三分。

下關: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廉,合口有空,開口則閉,側臥閉口取之,足陽明、少陽之會。三分、三壯。

頰車:耳下八分,曲頰端,近前陷中,側臥開口有空取之。四分,得氣即瀉。七壯,炷如小麥大。

承泣: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足陽明、陽蹺脈、任脈之會。灸三壯。

四白:目下一寸,直瞳子,令病患正視取之。四分,七壯。

巨:俠鼻孔旁八分,直瞳子下,平水溝,手、足陽明、陽蹺脈之會。三分,得氣即瀉。七壯。

地倉:俠口吻旁四分,外延,下有動脈。手、足陽明、陽蹺脈之會。三分,得氣即瀉,二七壯。

大迎: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三分,三壯。

人迎:頸大動脈應手,俠結喉兩旁,一寸五分,仰而取之。四分。

水突: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三分,三壯。

氣舍:頸直人迎下,俠天突陷中。三壯、三分。

缺盆:肩下橫骨陷中。三壯,三分。

氣戶:巨骨下,俞府兩旁,各二寸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三分,五壯。

庫房: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五壯,三分。

屋翳: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四分,五壯。

膺窗: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四分,五壯。

乳中:當乳中是,微刺之。三分。

乳根:乳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五壯,三分。

不容:幽門旁,相去一寸五分,去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

承滿:不容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

梁門:承滿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

關門:梁門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五壯,三分。

太乙:關門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五壯,八分。

滑肉門:太乙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五壯,八分。

天樞:去肓俞一寸,俠臍中,兩旁各二寸。百壯,五分。

外陵:天樞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五壯,三分。

大巨:外陵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五壯,五分。

水道:大巨下三寸,去中行各二寸。五壯,三分。

歸來:水道下二寸,去中行各二寸。五壯,五分。

氣沖:歸來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動脈應手,宛宛中,沖脈所起。七壯,炷如大麥,禁針。

髀關:伏兔后交紋中。三壯,六分。

伏兔: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而取之。以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狀,因以此名。五分。

陰市: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三分,禁灸。

梁丘:膝上二寸,兩筋間。三壯,三分。

犢鼻:膝臏下,骨上,俠解大筋陷中。三壯,三分。

三里:膝下三寸,骨外廉,大筋宛宛中,兩筋分肉間,舉足取之,極重按之,則跗上動脈止矣,胃土穴也。三壯,一寸。

上廉:三里下三寸,兩筋骨罅中,舉足取之。三壯,三分。甄權隨年為壯。

條口: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三壯,五分。

下廉:上廉下三寸,兩筋骨中,蹲地舉足取之。三壯,八分。

豐隆:外踝上八寸,下外廉陷中,足陽明絡別走太陰。三壯,三分。

解:沖陽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足大趾、次趾直上,跗上陷者宛宛中,胃火穴也。

三壯、五分,補之。

沖陽:足跗上五寸,去陷谷二寸,骨間動脈,胃原穴也。胃虛、實皆拔之,三壯,五分陷谷:足大趾、次趾外間,本節后陷中,去內庭二寸,木穴也。三壯,三分。

內庭:足大趾、次趾外間陷中,胃水穴也。三壯、三分。

厲兌: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胃金穴也。胃實瀉之,一壯、一分。

手少陰心經穴手少陰心經穴圖一手少陰心經穴圖二極泉:臂內腋下筋間動脈入胸。七壯,三分。

青靈: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七壯。

少海:肘內廉節后,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頭得之,心水穴也。三壯,三分。

靈道:掌后一寸五分,心金穴也。三壯,三分。

通里:掌后一寸陷中,手少陰心脈之絡。三壯,三分。

陰:掌后脈中,去腕五分。七壯,三分。

神門:掌后銳骨端陷中,心土穴也。瀉之,七壯,三分。

少府:手小指本節后,骨縫陷中,心火穴也。七壯,二分。

少沖:手小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心木穴也。三壯,一分,補之。

手陽明大腸經穴手陽明大腸經穴圖一手陽明大腸經穴圖二少澤:手小指端外側,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小腸金穴也。三壯,一分。

前谷: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小腸水穴也。一壯,一分。

后:手小指外側,本節后陷中,握拳取之,小腸木穴也。一壯,一分,補之。

腕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小腸原穴也。三壯,二分。

陽谷:手外側腕中,銳骨下陷中,小腸火穴也。三壯,二分。

養老:踝骨前上,后一寸陷中,手太陽,二壯,三分。

支正:腕后五寸,手太陽絡。三壯,三分。

小海: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頭取之,小腸土穴也。三壯,三分,瀉之。

肩貞:曲胛下,兩骨解間,后陷中。三壯,五分。

俞:俠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舉臂取之。三壯,八分。

天宗:秉風后,大骨下陷中。三壯,五分。

秉風:天外,肩上,小后,舉臂有空。五壯,五分。

曲垣:肩中央,曲胛陷中。三壯,五分。

肩外俞: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三壯,六分。

肩中俞: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中。三壯,六分。

天窗:頸大筋間,前曲頰下,扶突后,動脈應手,陷中。三壯,三分。

天容:耳下曲頰后。三壯,一寸。

顴:面骨下廉,銳骨端陷中。二分。

聽宮: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三壯,三分。

足少陰腎經穴足少陰腎經穴圖一足少陰腎經穴圖二涌泉:足心陷中,屈足卷趾宛宛中,白肉際,跪取。腎木穴也。三壯,五分,瀉之。

然谷: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腎火穴也。三壯,三分。

太:足內踝后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腎土穴也。三壯,三分。

大鐘:足跟后踵中,大骨上,兩筋間,足少陰絡。三壯,二分。

水泉:太下一寸,內踝下,少陰囗。五壯,四分。

照海:足內踝下四分,前后有筋,陰蹺脈生。三壯,四分。

復溜: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腎金穴也。五壯,三分,補之。

交信:足內踝骨上二寸。三壯,四分。

筑賓:內踝上分中。五壯,三分。

陰谷:膝內輔骨后,大筋下,小筋上,屈膝乃得,腎水穴也。三壯,四分。

橫骨:大赫下一寸,陰上橫骨中。三壯。

大赫:氣穴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壯,三分。

氣穴:四滿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壯,三分。

四滿:中注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三壯,三分。

中注:肓俞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壯,一寸。

肓俞:商曲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壯,一寸。

商曲:石關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分。五壯,一寸。

石關:陰都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分。三壯,一寸。

陰都:通谷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分。三壯,三分。

通谷:幽門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五分。五壯,五分。

幽門:俠巨闕兩旁一寸五分,陷中。五壯,五分。

步廊: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二寸,仰取。五壯,三分。

神封: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二寸,仰取。五壯,三分。

靈墟: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二寸,仰取。五壯,三分。

神藏: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二寸,仰取。五壯,四分。

中:俞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二寸,仰取。五壯,四分。

俞府:氣舍下璇璣旁二寸陷中,仰取。三壯,四分。

足太陽膀胱經穴足太陽膀胱經穴圖一足太陽膀胱經穴圖二睛明:目內頭外一分,宛宛中,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蹺,五脈之會。一分半攢竹:兩眉頭陷中。三壯,二分。

眉沖:直眉頭上,神庭、曲差之間,三分。

曲差:神庭旁一寸五分,入發際。針二分,灸三壯。

五處:俠上星旁一寸五分。三壯,三分。

承光:五處后一寸五分,禁灸,三分。

通天:承光后一寸五分,三壯,三分。

絡卻:通天后一寸五分,三壯,三分。

玉枕:絡卻后一寸五分,俠腦戶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發際二寸。三壯,三分。

天柱:俠項后發際,大筋外廉陷中。七壯,五分。

大杼:項后第一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陷中,正坐取之。七壯,五分。

風門:二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五分。

肺俞:三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三分。

厥陰俞:四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七壯,三分。

心俞: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三分。

督俞:六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

膈俞:七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三分。

肝俞:九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三分。

膽俞:十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二壯,五分。

脾俞:十一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三分。

胃俞:十二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三分。

三焦俞:十三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三壯,五分。

腎俞:十四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前與臍平,正坐取之。三壯,三分。

氣海俞:十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三壯,三分。

大腸俞:十六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三壯,三分。

關元俞:十七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

小腸俞:十八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三壯,三分。

膀胱俞:十九椎下兩旁,去脊一寸五分,伏取。三壯,三分。

中膂俞:二十椎下兩旁,去脊一寸五分,伏取。三壯,三分。

白環俞:二十一椎下兩旁,去脊一寸五分,伏取。三壯,五分。

上:第一空腰踝下一寸,俠脊陷中。七壯,三分。

次:二空俠脊陷中。七壯,三分。

中:三空俠脊陷中。三壯,二分。

下:四空俠脊陷中。三壯,二分。

會陽:陰尾尻骨兩旁。五壯,八分。

附分: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五壯,三分。

魄戶:直附分下,三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七壯,五分。

膏肓俞: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去脊三寸。百壯至五百壯。

神堂:五椎下兩旁,去脊三寸陷中,正坐取之。五壯,三分。

噫嘻:肩膊內廉,俠六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六分,七壯至百壯。

膈關:七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開肩取之。三壯,五分。

魂門:九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三壯,五分。

陽綱:十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闊肩取之。三壯,五分。

意舍:十一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七壯,五分。

胃倉:十二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三十壯,五分。

肓門:十三椎下兩旁,去脊三寸,陷中,正坐取之。三十壯,五分。

志室:十四椎下兩旁,去脊三寸,正坐取之。三壯,九分。

胞肓:十九椎下兩旁,去脊三寸,伏取。七壯,五分。

秩邊:二十椎下兩旁,去脊三寸,伏取。三壯,三分。

承扶:尻臀下,陰股上紋中。三壯,七分。

殷門:浮下三寸。七分。

浮:委陽上一寸,展膝取之。三壯,五分。

委陽:承扶下六寸。三壯,七分。

委中:中央約紋動脈陷中,面伏地取之,膀胱土穴也。五分。

合陽:約紋下三寸。五壯,六分。

承筋:腸中央陷中,脛后從腳跟上七寸。三壯。

承山:銳腸下分肉間陷中。五壯,七分。

飛揚:外踝骨上七寸。三壯,三分。

附陽: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后。三壯,五分。

昆侖: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膀胱火穴也。三壯,三分。

仆參: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七壯,三分。

申脈:外踝下五分陷中。三壯,三分。

金門:外踝下少后,丘墟后。三壯,一分。

京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按而得之,膀胱原穴也。七壯,三分。

束骨:足小趾外側本節后,赤白肉際陷中,膀胱木穴也。三壯,三分,瀉之。

通谷:足小趾外側,本節前陷中,膀胱水穴也。三壯,二分。

至陰:足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膀胱金穴也。三壯,二分,補之。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手厥陰心包絡經穴圖一手厥陰心包絡經穴圖二天池:腋下三寸,乳后一寸,著脅直腋撅肋間。三壯,三分。

天泉: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三壯,六分。

曲澤:肘內廉陷中,大筋內側橫紋中動脈是也。包絡水穴也。三壯,三分。

門:掌后去腕五寸。五壯,三分。

間使:掌后三寸兩筋間陷中,包絡金穴也。五壯,三分。

內關:掌后去腕二寸兩筋間。三壯,五分。

大陵:掌后骨下兩筋間陷中,包絡土穴也。三壯,五分,瀉之。

勞宮:掌中央動脈,屈中指無名指兩間取,包絡火穴也。三壯,三分。

中沖: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包絡木穴也。一壯,一分,補之。

手少陽三焦經穴手少陽三焦經穴圖一手少陽三焦經穴圖二關沖:手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三焦金穴也。一壯,一分。

液門:小、次指岐骨間陷中,握拳取,三焦水穴也。三壯,二分。

中渚:手小指次指本節后陷中,液門下一寸,三焦木穴也。三壯,二分,補之。

陽池:手表腕上陷中,三焦脈過為原。三壯,二分。

外關:腕后二寸兩骨間,與內關對,手少陽絡。三壯,三分。

支溝:腕后臂外三寸,兩骨間陷中,三焦火穴也。七壯,二分。

會宗:腕后三寸,空中一寸。七壯。

三陽絡: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七壯。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三壯,六分。

天井:肘外大骨后,肘上一寸,輔骨上兩筋叉骨中,屈肘拱胸取,三焦土穴也。三壯,二分,瀉之。

清冷淵: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三壯,二分。

消濼: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三壯,一分。

會: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五壯,五分。

肩:肩端上陷中,舉臂取。三壯,七分。

天:肩缺盆中,上臂骨際陷中,須缺盆陷處,上有空起肉上是穴。三壯,八分。

天牖: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二寸。

翳風: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先以錢二十文,令患人咬之尋穴。七壯,三分。

脈:耳本后雞足青絡脈。三壯,一分。

顱息:耳后間青絡脈中。七壯,一分。

角孫:耳廓中間,開口有空。三壯,八分。

絲竹空:眉后陷中。三分,五壯。

和:耳前銳發下橫動脈中是穴。三壯,七分。

耳門: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三壯,三分。

足厥陰肝經穴足厥陰肝經穴圖一足厥陰肝經穴圖二大敦: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肝木穴也。三壯,三分。

行間:足大趾縫間,動脈應手陷中,肝火穴也。三壯,三分,瀉之。

太沖:足大趾本節后二寸,內間動脈應手陷中,肝土穴也。三壯,三分。

中封:足內踝骨前一寸,筋里宛宛中,仰足取陷中,伸足得之,肝金穴。三壯,四分。

蠡溝:內踝上五寸。三壯,二分。

中都:內踝上七寸,骨中。五壯,三分。

膝關:犢鼻下二寸旁陷中。五壯。四分。

曲泉:膝股上內側,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橫紋頭取,肝水穴也。三壯、六分,補之。

陰包: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蜷足取。三壯,六分。

五里:氣沖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應手。五壯,六分。

陰廉:羊矢下,去氣沖二寸,動脈中。三壯,八分。

章門:大橫外,直季脅肋端,當臍上二寸,兩旁六寸,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

七壯,六分。

期門:直乳二肘端,不容旁一寸五分。五壯,四分。

足少陽膽經穴足少陽膽經穴圖一足少陽膽經穴圖二瞳子:目外去五分。三壯,三分。

聽會: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張口得之。五壯,三分。

客主人:耳前骨上,開口有空,張口取之。七壯,一分。

頷厭:曲周下顳上廉。三壯,七分。

懸顱:曲周下顳中廉。三壯,三分。

懸厘:曲周下顳下廉。三壯,三分。

曲鬢:在耳上發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七壯,三分。

率谷:耳上入發際寸半,陷者宛宛中,嚼取。三壯,三分。

天沖:耳后發際二寸,耳上如前三分。七壯,三分。

浮白:耳后入發際一寸。七壯,二分。

竅陰: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七壯,三分。

完骨:耳后入發際四分。七壯,三分。

本神:曲差旁一寸五分,直耳上入發際四分。七壯,三分。

陽白:眉上一寸,直瞳子。三壯,三分。

臨泣:目上直入發際五分陷中,令患人直瞳取穴。三分。

目窗:臨泣后寸半。五壯,三分。

正營:目窗后寸半。五壯,三分。

承靈:正營后一寸五分。三壯,五分。

腦空:承靈后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中。三壯、五分。

風池:耳后顳后,腦空下,發際陷中,按之引耳中。七壯,三分。

肩井: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五壯,五分。

淵液: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三分。

輒筋:腋下三寸,復前一寸,三肋端,橫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平直兩乳,側臥屈上足取。三壯,六分。

日月:期門下五分。五壯,七分。

京門:監骨下腰中,季肋本俠脊,腎之募。三壯,三分。

帶脈: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兩旁各七寸半。五壯,六分。

五樞:帶脈下三寸,水道旁五寸五分。五壯,一寸。

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三壯,八分。

居: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中。三壯,八分。

環跳: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五十壯,一寸。

風市:膝上外廉兩筋中,以手著腿,中指盡處是。五壯,五分。

中瀆: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五壯,五分。

陽關: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五分。

陽陵泉: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蹲坐取,膽土穴也。七壯,六分。

陽交: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之間。三壯,六分。

外丘:外踝上七寸。三壯,三分。

光明:外踝上五寸。三壯,三分。

陽輔: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上,去丘墟七寸,膽火穴也。三壯,五分,瀉之懸鐘: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摸尖骨是。五壯,六分。

邱墟:足外踝下從前陷中骨縫中,去臨泣三寸,膽原穴也。三壯,五分。

臨泣:足小趾、次趾本節后陷中,去俠一寸五分,膽木穴也。三壯,二分。

地五會:足小趾、次趾本節后陷中,去俠一寸。一分。

俠:足小趾、次趾岐骨間,本節前陷中,膽水穴也。三壯,三分,補之。

竅陰:足小趾、次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膽金穴也。三壯,一分。

奇經督任圖、奇經各穴

督脈經穴督脈經穴圖長強:脊骨端,計三分,伏地取。五壯,二分。

腰:二十一椎下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兩手重支額,縱四體乃取。七壯,八分。

陽關:十六椎下坐取。三壯,五分。

命門:十四椎下伏取。三壯,五分。

懸樞:十三椎下伏取。三壯,三分。

脊中:十一椎下俯取。五分。

筋縮:九椎下俯取。三壯,五分。

至陽:七椎下俯取。三壯,五分。

靈臺:六椎下俯取。火到便愈。

神道:五椎下俯取。七七壯。

身柱:三椎下俯取。七七壯,五分。

陶道:一椎下俯取。五壯,五分。

大椎:一椎上陷者宛宛中。以年為壯,五分。

啞門:項后入發際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禁灸,四分。

風府:項后入發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禁灸,三分。

腦戶:枕骨上,強間后一寸半,禁灸,三分。

強間:后頂后一寸半,禁灸,三分。

后頂:百會后一寸半,枕骨上。五壯,二分。

百會:前頂后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直兩耳尖。七壯,二分。

前頂:囟會后一寸半,骨間陷中。三壯,一分。

囟會:上星后一寸陷中。二七壯,二分。

上星:神庭后入發際一寸陷中。五壯,三分。

神庭:直鼻上入發際五分。二七壯。

素:鼻柱上端準頭,此穴諸方闕治。禁灸,一分。

水溝:鼻柱下,溝中央,近鼻孔陷中。三壯,二分。

兌端:唇上端。三壯,二分。

齦交:唇內齒上齦縫中。三壯,三分。

任脈經穴任脈經穴圖會陰: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三壯。

曲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七壯至七七壯,二寸。

子宮:中極兩旁,各開三寸,經至灸起,連三日止,可以受胎,驗過。

中極: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百壯,八分。

關元:臍下三寸。七壯,一寸二分。

石門:臍下二寸。七壯,八分。

氣海:臍下一寸半,宛宛中。七壯,八分。

陰交:臍下一寸,當膀胱上際。百壯,八分。

神闕:當臍中,三壯。

水分: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七七壯,五分。

下脘:建里下一寸,臍上二寸。二七壯,八分。

建里:中脘下一寸,臍上三寸。五壯,五分。

中脘: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二七壯,八分。

上脘: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二七壯,八分。

巨闕:鳩尾下一寸,心之募。七壯,六分。

鳩尾:在兩岐骨下一寸。三壯,六分。

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五壯,三分。

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橫量兩乳間,陷中,仰而取。七壯至二七壯。

玉堂: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五壯,三分。

紫宮: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五壯,三分。

華蓋:璇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五壯,三分。

璇璣:天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五壯,三分。

天突:在頸結喉下一寸,宛宛中。五壯,一分。

廉泉:頸下結喉上中央,仰而取。三壯,三分。

承漿:唇棱下陷中,開口取。三壯,二分。

沖脈穴幽門:巨闕旁。通谷:上脘旁。陰都:通谷下。石關:陰都下。商曲:石關下肓俞:商曲下。中注:肓俞下。四滿:中注下。氣穴:四滿下。大赫:氣穴下。

橫骨:大赫下。

帶脈穴帶脈:季脅下一寸八分。五樞:帶脈下三寸。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

陽蹺穴申脈:外踝下。仆參:跟骨下。附陽:外跟下。居:章門下。肩:肩端。巨骨:肩端。俞:肩后甲骨上廉。地倉:口吻旁。巨:鼻兩旁。承泣:目下七分。

陰蹺穴照海:足內踝下。交信:內踝上。

陽維穴金門:足外踝下。陽交:外踝上。俞:肩后胛上。會:肩前廉。天:缺盆上正營:目窗后。承靈:正營后。腦空:承靈后。風池:腦空下。日月:期門下。

風府。啞門。

陰維穴筑賓:內踝上。腹哀:日月下。大橫:腹哀下。府舍:腹結下。期門:乳下。

天突:結喉下。廉泉:結喉上。

經外奇穴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準二穴: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棱針出血。

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壯。

聚泉一穴: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則于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為末,和于艾炷中灸之。灸畢以清茶連生姜細嚼咽下。又治舌苔,舌強亦可治,用小針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二穴: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煮三棱針,出血。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針出血。

魚腰二穴: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簾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

太陽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用三棱針出血,其出血之法,用上刺出血,極效。

大骨空二穴:在手大指中節上,屈指當骨節陷中是穴。治目久痛及生翳膜目障。可灸七壯。

中魁二穴:在中指第二節骨尖,屈指得之。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壯。

八邪八穴:在手五指岐骨間,左右手各四穴。

大都二穴:在次指虎口,赤白肉際,握拳取之。可灸七壯,針一分,可治頭風牙痛。

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節岐骨間,握拳取之。可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五壯。

中都二穴:在手無名指本節岐骨,名液門。主治同上。

下都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后岐骨間。主治亦同上。

八風八穴:在足趾岐骨間,兩足共八穴,故名八風。治腳背紅腫,針一分,灸五壯。

十宣十穴:在手指頭上,去爪甲角一分,每指各一穴,治乳蛾。以三棱針出血,或用絲線扎次節內側,以艾灸五壯。

五虎四穴:在手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骨尖,握拳得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

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治瘰囗,可灸七七壯。

肩柱骨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治瘰囗,灸七壯,治手不舉。

二白四穴:即門,在掌后橫紋中直上四寸,一手二穴,一在筋內間使后一寸;一在筋外,二穴相并,治痔脫肛。

獨陰二穴:在足第二指下橫紋中是穴。治小腸疝氣,又下死胎,胞衣不下。灸五壯。又女人干噦嘔吐,紅經不調。

內踝尖二穴:在足內踝骨尖。灸七壯,治下片牙痛,腳轉筋。

外踝尖:治香港腳寒,外廉轉筋,以三棱針出血。

鬼眼四穴:在手大指去爪甲如韭葉。用線將兩大指并縛,其間灸之,五癇正發時用。

中泉二穴:在手背腕中陽囗、陽池之間,陷中是穴。灸七壯,治心疼,腹中氣痛不可忍小骨空:在手小指第二節尖上。灸七壯,治手節疼、目疼。

印堂:在兩眉中陷處。針一子宮二穴: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寸,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蘭門二穴:在曲泉兩旁,各開三寸脈中。治膀胱七疝奔豚。

百蟲窠(即血海):在膝內廉上三寸。灸二七壯治下,部生瘡。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葫芦岛市| 丰都县| 金平| 锦州市| 军事| 晋江市| 延吉市| 拜泉县| 息烽县| 逊克县| 安顺市| 太原市| 高青县| 公主岭市| 宜昌市| 同仁县| 谷城县| 水富县| 当阳市| 斗六市| 滨州市| 琼海市| 金堂县| 同心县| 科技| 郓城县| 高雄县| 蕉岭县| 寻乌县| 宁都县| 富阳市| 乐安县| 油尖旺区| 陇西县| 鹤山市| 阿城市| 永修县| 沙河市| 确山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