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 宋朝事實類苑
- 江少虞
- 6275字
- 2015-12-26 17:31:25
衣冠盛事
呂文靖
慶歷二年十二月,詔拜呂文靖公司空平章軍國重事。元佑三年四月,正獻公又以司空平章軍國事,父子繼以三公平章軍國,古所未有也。
澠水燕談。】
竇尚書
晉公言:竇儀尚書,本燕人,為性嚴重,家法整肅。尚書每對客坐,即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皆侍立焉。
晉公談錄。】
王相國
先公嘗言,同年相國王溥,二十六歲狀元及第。后六年拜相,時年三十二。又四年加守司空,時年三十六,一品。罷相,守太子太傅,時年四十二,歸班,在具慶下。每先太傅見客,公以前宰相兢兢侍側(cè),略無惰容,客以不安席,引去者甚眾。當時搢紳之士,無不以為美談云。在相府時,恩門少保猶在,公以機務少暇,每遇沐浴,方得候謁,申門人之敬乎
明抄本作『于』。】少保。嘗有詩寄相國云:『一戰(zhàn)文場拔趙旗,便調(diào)金鼎佐無為。白麻驟降恩何極,黃發(fā)初聞喜可知。跋勑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馬歸遲,立班始得遙相見,親洽爭如未遇時。』
春明退朝錄。】
陳諫議
諫議大夫陳省華,三子皆登進士第,而伯仲為天下第一。晚年與燕國夫人馮氏俱康寧,長子堯叟知樞密院事,次子堯佐直史館,少子堯咨知制誥。每對客,三子列侍,客不自安,求去。省華曰:『學生輩立侍,常也。』士大夫以陳氏為榮。
張文孝
張文孝公觀,以真宗幸亳歲狀元及第,仕至樞密副使,而其父尚無恙。父名居業(yè),周易學究及第,滯選調(diào)三十余年,年六十余,始轉(zhuǎn)京秩,以主客員外郎致仕。見其子入踐樞府,受大府卿,壽九十余卒。未逾年,張公亦捐館,故謚文孝,乃知張公貴達,皆其父慶福所致。
并澠水燕談。】
宋太師
宋渥,后唐明宗之外孫,漢太祖之駙馬。歷累鎮(zhèn)節(jié)度檢校太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有女十五人,開寶皇后最居長,韓樞密崇訓、寇萊公、王武恭公,皆其婿也,多享國封。
春明退朝錄。】
王文正
王文貞公旦釋褐,知臨江縣時,獄有合死囚,公一夜不寐,思以計活之。方五鼓,空中人唱直更速起,相公將出廳,果斯須開堂門,升廳,急呼死囚出問。公之父中令晉公佑嘗曰:『此兒異日必為三公。』因手植三槐于庭以待之,有作詩紀其事者甚多。晉國知制誥二十余年,最號淹遲。文貞知制誥,與父相去不十年,入西掖,墻壁間其父翰墨手澤猶在,坐臥不易處。長城錢公若水,風鑒最高,與公同直史館,謂人曰:『王子明既貴且壽,吾進用雖在其先,皆所不及也。』果長城公裁四十卒。
湘山野錄。】
國朝歷三公三師者
國朝歷三公三師者,太祖即位,天雄節(jié)度、符魏王彥卿,自守太尉為太師。定難節(jié)度、西平王李中令彝興自
明抄本作『與相』。】守太傅為太尉。荊南節(jié)度、南平王高中令保融自守太保為太傅。
國朝宰樞為仆射者
國朝宰相為仆射,魏公仁浦、趙令、薛文惠、沈恭惠、宋惠安、李文正、呂文穆、呂文惠、
原作『慧』,據(jù)明抄本改。】李文靖、張司空、王文正、向文簡、王冀公、寇萊公、呂許公、王沂公、賈魏公、陳恭公、韓魏公、文潞公、富鄭公、曾魯公二十二人。樞相為仆射,陳文忠、曹襄悼、張榮僖、王康靖四人。樞密使為仆射,石元懿一人。
竇氏父子
先公嘗言,故右諫議大夫致仕竇禹鈞,薊人,累佐使府,頗著名府,有子五人,儀、儼、侃、偁、僖,俱以進士及第。洎禹鈞懸車,儀、儼已居華顯。瀛王馮中令嘗有詩贈禹鈞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儀終為翰林禮部尚書,儼終翰林學士禮部侍郎,侃終起居郎,即吾同年第十二也。偁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僖終左補闕。儀、儼以文學擅大名,自侃已下,亦有清望,俱不享壽考,惜哉!時人謂之竇氏五龍焉。
李相四美
先公嘗言,致政之明年正月十五夜,上御干元門樓觀燈,召公預焉。初夕樂作,酒三行,上起憑欄四顧,見燈燭士庶之盛,詔移先公近御座,別賜一榻,在丞相上。上自取御樽斟酒,并親賜果餌。因顧問先公晉漢朝舊事,久之,圣意甚歡。謂左右曰:『帝都人物,駢闐里閭,道途非復昔時之溢陋也。方之晉漢,則繁富百倍矣。此惟李卿宿舊尚可記耳。』上又目視先公,語侍臣曰:『李卿可謂善人君子矣,侍朕十年,兩在相位,未嘗有傷人害物之事,余可知也。』先公但俯伏拜謝,至中夜方退。先公歸舍,謂諸子曰:『吾策名仕版,僅五十年,內(nèi)省生平所為,雖不能建奇功異勛,以耀簡冊,然不蔽人之善,不忌人之進,度德守分,不媿屋漏。今圣君獎拔,兩至相位,又保全老朽,令退其身,顧眄恩意,甚厚于往昔。又對羣臣,目之為善人君子。惟四者有一,亦足為幸,吾何人哉?而享是四美。昔仲尼有言曰:「善人吾不得
『得』字據(jù)明抄本增。案論語述而作『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見之矣。」又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又稱季札曰,有吳延陵君子。是知善人君子,乃男子之極善美之稱耳。而金口崇
『崇』字據(jù)明抄本增。】獎訓諭,曲加于老臣,吾何以稱之?知己尚思殺身以報,況辱斯言哉?爾曹勉勵忠孝之節(jié),思圣君之所言,念吾身之所行,則無忝爾祖矣。』
并春明退朝錄。『退』字據(jù)活字本補。】
同甲會
文潞公保洛日,年七十八,同時有中散大夫程、朝議大夫司馬旦、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嘗為同甲會,各賦詩一首。潞公詩曰:『四人三百十二歲,況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園為賦客,合成商嶺采芝仙。清談亹亹風盈席,素發(fā)飄飄雪滿肩。此會從來誠未有,洛中應作畫圖傳。』
筆談。】
三學士兩閑人
少師趙公概,字叔平,天圣初,王堯臣下第三人及第。為人寬厚長者,留滯內(nèi)相十余年,晚始大用。參貳大政,治平中,退老睢陽。素與歐陽文忠公友善,時文忠退居東潁,即自睢陽乘興拏舟訪之,文忠公喜公之來,特為展宴,而潁守翰林呂公亦預會。文忠乃自為口號一聯(lián)云:『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閑人。』兩閑人,謂公與文忠也。
青箱雜紀。】
未五十登庸
國朝宰相趙令、盧相、文潞公四十三登庸,寇萊公四十四,王沂公四十五,賈魏公四十八。
未四十入兩府
樞密副使,趙令三十九,寇萊公三十一,晏元獻公三十五,韓魏公三十六。參知政事,蘇侍郎易簡三十六,王沂公三十九。
少年掌詞翰
知制誥蘇侍郎二十六,王沂公二十七,盧相、楊文公、晏元獻公、宣獻公、今宣徽使王公拱辰,皆二十八,夏文莊三十。學士蘇侍郎三十八,晏元獻公、宣徽王公,皆三十,宣獻公三十五,王沂公、李邯鄲,皆三十六,楊文公、錢子飛皆三十三,盧相、今參政王禹玉,皆三十八。
父子掌誥
父子掌誥,自國初至熙寧元年,凡九家,李文正昌武、王兵部文正、王惠獻安簡、晁文元文莊、錢希白修懿、梁翰林莊肅、呂文靖仲裕、宣獻公敏求、蘇儀甫子容。
宰相三入
宰相三入者,趙中令,太祖朝初相,太宗朝兩入。呂文穆,太宗朝再相,真宗朝一入。呂許公、張鄧公,在仁宗朝皆三入。
學士三入
學士三入,李文正、劉中山、子儀。中山三入,玉堂集云:『三入朝
『朝』字各本均同。案文義似當作『翰』。】林皆待詔。』楊昭度宣召入院,其舉自代,皆宣獻公。
學士四入
宋景文、范景仁四入。
學士五入
李邯鄲五入,而一不拜。
侍中不珥貂
丁晉公、馮魏公位三公侍中,而未嘗冠貂蟬。
為相而冠貂
杜祁公相甫百日,當慶歷四年郊祠,貂冠公袞,又升輅,奉冊改謚諸后。
并春明退朝錄。】
為相具慶
國朝宰相最少
歸田有『年』字。】者,惟王溥。罷相時父母皆在,人以為榮。
宰相丁憂
富丞相弼入中書時,年五十二,太夫人在堂康強。后三年,太夫人薨,有司議贈恤之典云:『無見任宰相丁憂例。』是歲三月十七日春宴百司,已具,前一夕,有旨:富某母喪在殯,特罷宴。此事亦前世未有。
宰相侍立
宰相王溥父祚,少為太原掾?qū)伲圻w宿州防御使。既老,溥勸其退居洛陽,居常怏怏。及溥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學生勞賢者起避耶?』
此條今見澠水燕談錄卷二。】
同時學士相
『相』字據(jù)明抄本增】繼登二府
嘉佑八年上元夜,賜中書樞密院御筵于相國寺羅漢院。國朝之制,歲時賜宴多矣,自兩制已上皆與,惟上元一夕,祗賜中書樞密院,雖前兩府見任使相,皆不得與也。是歲昭文韓相、集賢曾公、樞密張?zhí)荆栽诩俨桓埃┯嗯c西廳趙侍郎概、樞密胡諫議宿、吳諫議奎
世代尚主
王丞衍尚秦國賢肅大長公主,至曾孫師約,又尚惠和大主,
『大主』明抄本作『大長公主』,澠錄作『公主』。】子殖又選尚惠囗
缺字澠錄作『國』。】公主。昔東漢竇氏,一門三公主,于時親戚功臣,莫與為比。唐薛儆與其子銹,相繼尚睿宗、明皇女,獨稱盛于唐代。氏而尚三主,
『獨稱盛于唐代氏而尚三主』,澠錄作『獨稱唐薛氏而尚三公主』。】又父子相繼者,唯王氏一門。
澠水燕談。】
不墜門閥
李宗諤昉之子卒年四十九,真宗甚悼之,謂宰相曰:『國朝將相家,能以身自立,不墜門閥者,惟昉與曹彬家耳。』又嘗謂曰:『聞卿至孝,家族頗多,長幼雍睦,朕嗣守二圣基業(yè),亦如卿輩之保守門戶也。』
范蜀公蒙求。】
子弟五人同日登科
慶歷五年,仁宗臨軒賜進士第,
澠錄有『審』字。】刑詳議官祝諫侍廷中,男唐中甲科,次男虞、弟諮、一婿
忘其姓名】皆擢第,季弟許得同出身。每唱一名,即稱謝。是日諫五拜殿下,仁宗以問近臣,對以皆子弟也,仁宗嘉賞之。
澠水燕談。】
父子狀元及第
祥符二年,真宗東封岱山,六月放梁固已下進士三十一人及第。四年祀后土于汾陰,十一月放張師德已下三十一人及第。固,雍熙二年狀元顥之子。師德,建隆二年狀元去華之子。兩家父子狀元,當時士大夫榮之。甘棠魏處士野聞而以詩賀之曰:『封禪汾陰連歲牓,狀元俱是狀元兒。』
洛陽耆英會
富韓公,熙寧四年以司徒
澠錄作『空』。】歸洛陽,時年六十八。是時,
澠錄作『年』。】司馬端明不拜樞密副使,求判西臺,時年五十三。二公安閑沖默,不交世務。后十一年,當元豐五年,文潞公留守西都,慕唐白樂天九老會,于是悉聚洛中士大夫賢而以老自逸者于韓公第,置酒相樂,凡十二人。既又命鄭奐圖形妙覺僧舍,各賦一詩,時人目之曰:『洛陽耆英會』,而司馬公為之序。其相聚也,用洛中舊俗,尚齒不尚官。時韓公年七十九,潞公與司封郎中席汝言皆七十七,朝議大夫王尚恭七十六,太常卿趙丙、秘書監(jiān)劉幾、衛(wèi)州防御使馮行己,皆七十五,天章閣待制楚建中七十三,朝議大夫王慎言七十二,太中大夫張問、龍圖閣直學士張燾皆七十,司馬公七
澠錄作『六』。】十四。故潞公詩云:『當筵尚齒尤多幸,十二人中第二人。』韓公贈潞公詩云:『顧我年齡雖第一,在公勛德自無雙。』潞公再答曰:『惟公福壽并勛德,合是人間第一流。』是時宣徽使王拱辰公,年七十一,留守大名,貽書二公,愿預其數(shù),凡十三人也。
登第踐歷相繼
王文正公曾、李文定公迪,咸平、景德間,相繼狀元及第。其后更踐政府,及罷相鎮(zhèn)青,又為交承,故文正送文定移鎮(zhèn)兗海詩,有『錦標得俊曾相繼,金鼎調(diào)元亦踐更』之句。又云:『并土兒童君再見,會稽章紱我偏榮』,蓋文定再鎮(zhèn)兗,而青社,文正鄉(xiāng)里也。
并澠水燕談。】
入?yún)⒏冈?
參知政事,父見其進拜者,盧朱崖、吳正肅與尚書張公安道。樞府,陳堯叟、張文孝、吳文肅。由登用,而朝廷多峻加其父恩命。
春明退朝錄。】
科第爵位皆同
范質(zhì)初舉進士,時和凝知貢舉,凝常以宰輔自期。登第之日,名第十三人,及覽質(zhì)文,尤加賞嘆,即以第十三名處之。場屋間謂傳衣缽,若禪宗之相付授也。其后質(zhì)果繼凝登相位,亦以太子太傅封魯國公,縉紳以為美談。自從事未嘗釋卷,人或勉之,質(zhì)曰:『昔嘗有異人與吾言,他日必當大任。茍如其言,無學術,何以處之?』
澠水燕談。】
美事三者并集
和現(xiàn),字晦仁,父凝,晉宰相、太子太傅、魯國公。現(xiàn)生之年,會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貢舉。凝喜曰:『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我矣。』且名之曰『三美』。
范蜀公蒙求。】
禮闈之盛
嘉佑二年,余與端明韓子華、翰長王禹玉、侍讀范景仁、龍圖梅公儀,同知禮部貢舉,辟梅圣俞為小試官,凡鎻院五十日。六人者,相與唱和,為古律歌詩一百七十余篇,集為三卷。禹玉為余校理時,武成王廟
歸田作『日』。】所解進士也,至此新入翰林,與余同院,又同知貢舉。故禹玉贈余云:『十五年前出門下,最榮今日預東堂。』余答云:『昔時叨入武成宮,曾看揮毫氣吐虹。夢寐閑思十年事,笑談今日一樽同。喜君新賜黃金帶,顧我宜為白發(fā)翁』也。天圣中,余舉進士,國學南省皆忝第一人薦名。其后景仁相繼亦然,故景仁贈余云:『澹墨題名第一人,孤生何幸繼前塵』也。圣俞自天圣中,與
歸田有『余』字。】為詩友,余嘗贈
歸田有『以蟠桃詩有韓孟之戲故至此贈余』十四字。】云:『猶喜共量天下士,亦勝東野亦勝韓。』而子華筆力豪贍,公儀文思溫雅而敏捷,皆勍敵也。前此有南省囗
缺字明抄本作『圣』,歸田作『試』。】官者,多窘束條制,不少放懷。余六人者,歡然相得,羣居終日,長篇險韻,眾制交作,筆吏疲于寫錄,僮史
明抄本作『使』。】奔走往來。間以滑稽嘲謔,加于風刺,更相酬酢,往往哄堂絕倒。目謂一時盛事,前此未之有也。
榜首三人皆登兩府
自太宗崇獎儒學,驟擢高科,至輔弼者,多矣。蓋太平興國二年至天圣八年,二十三牓,由呂文穆公蒙正而下,大用者二十七人。而三人并登兩府,惟天圣五年一榜而已。是歲王文安公堯臣第一,今昭文相公韓仆射琦,西廳參政趙侍郎概,第二第三人也。余忝與
歸田有『二』字。】公同府,每見,語此以
歸田有『為』字。】科場盛事。自景佑元年已后,至今治平三年,三十余年,十二牓,五人已上,未有一人登兩府者,亦可怪也。
一榜之盛
咸平五年,陳恕知貢舉,選士最精,所解二
明抄本作『七』。】十二人,王沂公曾為第一。御試又落其半,而及第者三十八人,沂公又為第一。故京師為語曰:『南省解一百,依除殿前放五十。』省,陌也。是歲取人雖少,得士最多,宰相三人,乃沂公與王公隨、章公得象。參知政事一人,韓公億。侍讀學士一人,李仲容。御史中丞一人,王臻。
明抄本作『曾』。】知制誥一人,陳仲微。而注白青陽楷二人,雖不達,而皆以文學知名當世。
并廬陵歸田錄。】
閥閱之盛
慶歷中,一日,丞相將出,中書候午漏未上,因從容聚廳,屈指
湘錄作『閑話』。】評及本朝文武之家,箕裘嗣續(xù),閥閱之盛。諸公閑話,
湘錄作『屈指』。】若文臣,惟韓大參億之家,武臣惟夏宣徽守赟之家。堂吏馳白韓、夏二宅,以為美報。
湘山野錄。】
賜錢贖第
李謙溥,太祖朝名將也。在汾晉二十余年,大小百余戰(zhàn),未嘗小衂。每巡邊,老小望拜,呼以為父。晚治第于道德坊中,為小圃,植花木竹石,頗與朝士游。久之,以從弟謙升女適皇子陳王平,
澠錄作『貧無以資用』。】無資用,遂以所居之第質(zhì)于宋延偓。后子允正為通事舍人,侍太宗,問曰:『爾父邊陲三十年,止余一第,忍屬它姓耶?』允正具所以對,太宗即遣中使出內(nèi)府錢付延偓還之。
『還之』澠錄作『贖還』。】王禹偁作記,美其事,名二亭曰:『克家』、『肯堂』,
『堂』澠錄作『構』。】宰相畢士安而下及諸名公,賦詩紀述,自成一編。
澠水燕談。】
玉堂之盛
國朝自建隆初至天圣四年,入院凡四十七人。大拜者十人:李昉、盧多遜、呂蒙正、李沆、畢士安、王旦、王欽若、李迪、王曾、錢惟演。樞密使二人:王欽若、錢惟演。參政十五人:李昉、盧多遜、李穆、賈黃中、呂蒙正、李至、蘇易簡、李沆、張洎、王旦、王欽若、趙安仁、陳彭年、王曾、李迪。樞密副使六人:錢若水、宋湜、楊礪、錢惟演、王旦、晏殊。承旨六人:陶谷、李昉、宋白、晁逈、蘇易簡、利瓦伊。三入院一人:李昉。再入院七人:竇儀、李穆、宋白、錢惟演、楊億、劉筠、利瓦伊。父子入院一家:呂武父子。兄弟入院三家:二竇、二李、二錢。
弟拜相兄草麻
錢希白于予為從父兄也,天圣三年十二月,予忝鈞衡之命。時希白當制,世稱弟拜相,兄草麻,自古未有。惟座主拜相,門生草麻,前代記之矣。
并金坡遺事。】
賜宴觀御書
淳化元年八月一日,李至召右仆射李昉、吏部尚書宋琪、左散騎常侍徐鉉、及翰林學士、諸曹侍郎、給事、諫議、舍人等,詣閣觀御書圖畫。帝知之,即召內(nèi)品裴愈就賜御筵,出書籍令縱觀,盡醉而罷。二日,又詔權御史、中丞王化基,及三館學士縱觀,賜宴如前。
御書扇賜館閣學士
太宗每當暑月,御書團扇,賜館閣學士。
并蓬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