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吐血

某 天下無倒行之水,因風而方倒行,人身無逆行之血,因火而即逆上。濕熱有余,肝陽偏亢,肺胃之絡。為陽氣所觸,遂致絡損不固,吐血頻來,時易汗出,陽氣發泄太過,不言可喻。脈象弦,兩關微滑,亦屬火氣有余之象。清養肺胃益水之上源,方可不涉呆滯而助濕生痰,特王道無近功耳。

金石斛 茜草炭 女貞子 茯苓神 黑豆衣 北沙參 牡蠣(鹽水炒) 炒白薇 川貝某 吐血時止時來,胸脘作痛,時易火升。此由努力任重,傷損肺胃之絡。繆仲醇謂宜降氣不宜降火,宜行血不宜止血,旨哉言乎。

磨郁金 側柏炭 丹皮炭 磨三七 茜草炭 栝蔞炭 黑山梔 代赭石 生赤芍 醋炒當歸炭 鮮藕煎湯代水。

此癥經陳蓮舫治過,用止血藥,故案有隱射語。(正蒙附志)曹(左) 內傷營絡,吐血盈碗者再。涌溢之際,血難驟出,以致瘀血散入肺中,肺之降令不行。咳嗽氣逆,將入損途。

旋復花(二錢包) 延胡索(一錢五分酒炒) 赤芍(一錢五分炒) 紅花(四分酒炒) 錦紋大黃(一錢五分酒炙成炭) 桃仁泥(二錢) 川郁金(一錢五分) 桂枝尖(二分) 土鱉蟲(三枚去頭足炙)又 咳嗽稍減,氣升略定。大便解出帶黑,瘀從下行之征。然猛藥不能頻進,再降肺化痰。

旋復花(三錢包) 桃仁泥(二錢) 炒蘇子(三錢炒研) 紫丹參(二錢) 冬瓜子(三錢) 局猩絳(五分)川郁金(一錢五分切) 白茯苓(四錢) 紅花(四分酒炒) 枇杷葉(去毛炙四片)汪(右) 幼時曾有血癥,血膜已有破綻。去秋燥氣加臨,咳嗽不已,金氣暗傷,不能制木,當一陽來復之際,厥陽從而上逆,失血滿碗而來。數月之中或涌或夾帶,竟無全止之時,胸中隱隱掣痛。脈象細弦,右部兼滑。良以厥陽逆沖,肺胃之絡,為之激損,一時絡難扃固,所以夾雜而不能凈盡也。若不急急圖治,深恐絡之損處日甚,而致暴涌,不可不慎。

釘頭赭石(四錢 ) 郁金(五分磨沖) 川貝母(二錢) 百草霜(二分包) 茜草炭(一錢) 丹皮炭(二錢)金石斛(四錢) 桑葉(一錢三分) 栝蔞霜(四錢) 降真香(一錢劈) 竹茹(一錢五分鹽水炒) 蘇子(三錢炒研)鮮藕節(一兩煎湯代水)俞(左) 吐血四日不止,昨晚胸悶惡心,有似痧穢之象,非痧也,木旺而清肅不行,肺肝氣逆故也。人身之津液,流布者即為清津,凝滯者即為痰濕,痰濕內阻,升降之機,不循常度,氣火上逆,載血逆行,是失血之因于胃中寒濕,原屬至理。特寒濕而致阻塞升降,甚至失血盈碗,則是非尋常之濕矣。可疑者,初無痞滿等象,而此時轉覺氣阻脘痞,呃忒頻頻,連宵不寐。脈象細數不調,而右關獨見弦滑。良由肝升太過,胃府之氣,為之聳涌,不能通降,所以血之出于胃者,愈出愈多,濁之聚于胃者,愈聚愈滿。自覺胸中有物窒塞,大便不行,九竅不和,皆屬胃病。經云、六腑以通為補。前方專主通降者為此。擬方如左,以急降其胃氣,總期呃止血止,方可續商。

代赭石(四錢) 杏仁泥(三錢) 茯苓(五錢) 枳實(一錢) 上湘軍(一錢) 竹茹(一錢五分鹽水炒)栝蔞炭(六錢) 萊菔子(四錢) 西血珀(三分) 側柏炭(七分) 白蒺藜(去刺炒三錢)又 吐血之癥,或出于肺,或出于肝,各經不同。人身喉屬肺,主氣之出,咽屬胃,主氣之入,所以各經之血,其出于口也,莫不假道于胃,而溢于喉。今吐血九日不止,左脈并不浮露,病非肝腎而來。雖傾吐之時,足冷面赤,未始無龍相上越之象。然傾吐之時,氣血紊亂,雖有見象,難為定憑。多飲多溲,其肺氣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其病不由于肺可知。間有一二嗆咳,亦由肝火上爍,木叩之而金偶鳴耳。下不由于肝腎,上不由于心肺,推諸兩脅不舒。中脘自喜挫磨等象,則是病之由于肝胃,已可顯見。良由平素郁結,郁則傷肝,木為火母,陽明胃府居肝之上,為多氣多血之鄉,肝郁而氣火上浮,則陽明獨當其沖,胃絡損破,血即外溢。胃府以通為用,九日以來,所進實胃滯胃之品多,降胃通胃之物少,胃不降而獨欲其氣之與血皆從下行,不能也。于此而曰血無止法,醫無確見,遂曰天也命也。豈理也哉。曰、前論未及于心,而不關心肺。何所見而與心無涉哉。夫心為君主,凡血出于心,斷無成口之多,雖有不寐,則胃不和耳。世無伯樂,何必言馬,子誠真伯樂也,言者諄諄,未識聽者何如。

代赭石(四錢) 炒竹茹(一錢五分) 郁金(六分磨沖) 茯苓(六錢) 杏仁泥(三錢) 丹皮炭(一錢五分) 枳實(七分) 蘇子(鹽水炒三錢) 山梔(三錢) 側柏炭(四分) 降香(一錢五分劈)百草霜(三分) 湘軍(七分酒炒) 三七(三分磨沖)從來吐血三大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降氣不宜降火,宜養肝不宜伐肝,特此附識。

此先生自注于方后者也。先生于吐血一門,特有心得,故案語尤有獨到之處,可法可傳。(文涵志)胡(左) 痰帶血點,痰稠如膠,心中有難過莫名之狀。此本水虧于下,痰熱擾上,切勿以其勢微而忽之也。

海浮石(三錢) 決明(四錢) 川石斛(四錢) 丹皮炭(一錢五分) 藕節(二枚) 黑山梔(二錢)鉤鉤(三錢后入) 竹茹(一錢水炒) 栝蔞霜(三錢) 蛤黛散(四錢) 磁石(三錢)又 痰血已止,痰稠稍稀。的是肝火上撼心肺。再為清化。

海浮石(三錢) 煨決明(四錢) 川石斛(四錢) 丹皮炭(一錢五分) 栝蔞霜(三錢) 磁石(二錢) 川貝母(二錢) 海蛤粉(四錢) 茯神(辰砂拌三錢) 麥冬(一錢五分辰砂拌)又 血止而心陰未復,再平肝養陰。

朱茯神 楝麥冬(辰砂拌) 當歸炭 柏子仁 磁石( ) 金鈴子醋炒棗仁 丹參炭 龍骨 代赭石 香附(鹽水炒)某 濕熱熏蒸,面色油晦小溲渾赤,咯血鮮紅再淡以滲之,苦以泄之。

碧玉散 冬瓜子 生薏仁 郁金 鹽水炒竹茹 澤瀉丹皮炭 杏仁泥 赤白苓 川黃柏 枇杷葉某 心中似有氣沖,則咯吐全紅。今血雖止住,而氣沖未定。脈來弦大。肝火撼胃,胃氣逆,血因之而上矣。

代赭石 丹皮炭 竹茹 牛膝炭 藕節 枳實云苓 黑山梔 栝蔞炭 磨郁金祝(左) 血仍不止,頭脹少寐,吸氣短促。脈象左弦。無非陽氣上逆,載血妄行。還恐涌溢。

羚羊片 磨郁金 炒赤芍 代赭石 丹皮炭 墨汁旱蓮草磨三七 牛膝炭 百草霜 細生地 鮮藕(二兩煎湯代水)又 血雖漸少,而腹滿不舒。良由肝臟之氣不和,肝火不能藏蟄。前法參以調氣,氣降即火降也。

磨郁金 乳汁磨沉香 炒赤芍 太陰元精石 炒黑丹皮 黑山梔白蒺藜 墨汁旱蓮草 茜草炭 藕節顧(左) 風溫襲肺,由咳而致見紅,至今時來時止。脈象浮芤。恐其復涌。

丹皮(二錢) 栝蔞霜(三錢) 川貝(三錢) 石斛(四錢) 青黛(五分包) 山梔(三錢)生扁豆衣(四錢) 郁金(五分磨沖) 連翹(三錢) 竹茹(一錢五分鹽水炒) 藕節(二枚)左 本是風濕留絡,遍體酸楚。二旬以來,由咳而致痰紅。風傷陽絡,與水虧金損者有間也。

蜜炙桑葉 象貝母 丹皮炭 光杏仁 連翹殼 廣郁金荊芥穗 川貝母 炒蔞皮 紫菀肉 藕節顧(左) 咽痛過食甘寒,風熱內郁,激損肺絡,由嗆咳而致帶紅,痰稠而濃,顴紅火升,血來每在清晨。脈象數大。宜泄膈熱。

甘草(三分) 防風(七分) 薄荷(五分) 海蛤粉(三錢) 天花粉(一錢) 柿霜(一錢)桔梗(八分) 磨犀尖(二分) 貝母(一錢五分)顧(左) 咳經數月,漸至吐血盈盆,至今仍然夾帶。脈象細弦,舌紅少苔。陰虛木火上凌,營絡損破,而氣火仍然不平。還恐暴涌。

大生地(五錢) 大天冬(三錢) 側柏炭(三錢) 茜草炭(一錢五分) 藕汁(一杯) 竹茹(一錢五分水炒)生白芍(二錢) 丹皮炭(一錢五分) 蒲黃炭(八分) 阿膠珠(三錢)又 滋腎水以制木火,血已止住,而嗆咳仍然不減。金水并調,一定之理。

大生地(四錢) 川貝母(二錢) 蛤黛散(四錢包) 阿膠珠(二錢) 大天冬(三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茜草炭(二錢)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枇杷葉(去毛炙三錢) 都氣丸(四錢開水先服)王(右) 吐血大勢雖定,痰中仍然帶紅,氣沖嗆咳。脈細弦而數。陰虛木火凌金,沖氣從而上逆。擬育陰以制沖陽上逆之盛。

阿膠珠(二錢) 生甘草(三分)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茜草炭(一錢五分) 川石斛(三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川貝母(三錢) 蛤黛散(三錢) 生山藥(三錢) 藕節(三枚)二診 痰紅已止,咳亦略減。脈細弦數稍緩。沖陽稍平,肺腎陰傷不復。再金水雙調。

炙生地(四錢) 川貝母(二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茜草炭(一錢五分) 白茯苓(四錢) 北沙參(四錢) 蛤黛散(四錢) 生山藥(三錢) 冬瓜子(三錢) 藕節炭(三枚) 都氣丸(三錢先服)陳(左) 屢次失血,漸致嗆咳咽癢,氣從上升,而痰中時仍帶紅,痰稠而濃。脈細弦數。是腎水不足,木火上凌損肺,遂令絡血外溢,血去陰傷,氣不收攝,出納因而失常。恐入損門。

冬瓜子(四錢) 生薏仁(四錢) 炙桑皮(二錢) 車前子(三錢) 青蘆尖(一兩) 光杏仁(三錢)川貝母(二錢)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茜草炭(一錢五分) 都氣丸(五錢二次服)二診 血已止住,略能右臥然仍咽癢嗆咳,氣從上升。脈細弦數,氣口獨大。血去既多,腎陰安得不傷,然上焦定然未肅。再清其上。

冬瓜子(四錢打) 生薏仁(三錢) 絲瓜絡(一錢五分) 炒蔞仁(三錢) 鮮荷葉(三錢) 鮮桑葉絡(三錢)象貝母(二錢) 光杏仁(三錢打) 炒梔皮(三錢) 鮮枇杷葉(一兩去毛) 活水蘆根(一兩去節)三診 偏右能臥,氣升大退。然嗆咳不爽,痰不易出。肺氣不克清肅。再清其上。

栝蔞皮(三錢) 光杏仁(三錢) 炒蘇子(三錢) 象貝母(二錢) 冬瓜子(四錢) 鮮桑葉絡(三錢)生薏仁(四錢) 鹽水炒橘紅(一錢) 白茯苓(三錢) 青蘆尖(八錢) 枇杷葉露(一兩)四診 偏右雖能著臥,嗆咳氣升,減而不止,痰出不爽,日晡發熱。肺熱陰傷。再潤肺清金。

栝蔞仁(三錢) 炙桑葉(一錢五分) 生甘草(五分) 冬瓜子(四錢) 川貝母(二錢) 甜杏仁(三錢)生薏仁(三錢) 北沙參(三錢) 山梔皮(三錢) 青蘆尖(八錢) 肺露(一兩沖)五診 清金潤肺,暮夜嗆咳已定,而每晨咳甚,痰不爽出,色帶青綠,脈數內熱。血去過多,陰傷難復,陽升凌犯肺金。擬育陰以平陽氣之逆。

阿膠珠(二錢) 生甘草(五分) 蛤黛散(三錢) 悉尼膏(五錢) 炙生地(四錢) 川貝母(三錢)甜杏仁(三錢)六診 嗆咳時輕時重,氣火之升降也。頻渴欲飲,咳甚則嘔。肺胃陰傷難復,氣火凌上不平。從肺胃清養。

大天冬(三錢) 生甘草(五分) 炒蔞皮(三錢) 冬瓜子(三錢) 川石斛(三錢) 北沙參(四錢)川貝母(二錢) 黑山梔皮(三錢) 蛤黛散(四錢) 瓊玉膏(五錢沖)王(左) 水虧木旺,虛火上凌,咳嗽不已,吐血時止時來。沖陽逆上,咳甚則嘔,以沖脈在下,而布散于胸中也。癥入損門,何易言治。

大生地(四錢) 阿膠珠(三錢) 淡秋石(一錢五分) 牛膝炭(三錢) 丹皮炭(二錢) 大麥冬(三錢)生白芍(三錢) 青蛤散(三錢) 生山藥(三錢) 冬蟲夏草(二錢) 金石斛(三錢)二診 血未復來,咳嗽降序,嘔吐亦止,而腰府作酸。肺腎皆虧,顯然可見。藥既應手。姑守前意,再望轉機。

大生地 生甘草 阿膠珠 青蛤散 生山藥 大麥冬 生白芍 牛膝炭 川貝母 都氣丸三診 咳嗽大退,腰酸稍減,脈亦漸和。然肺腎皆虛,何能遽復,調理之計,非旦夕間事也。諸宜自衛。

清阿膠(溶化沖三錢) 大麥冬(三錢) 青蛤散(三錢) 懷牛膝(三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大生地(五錢) 川貝母(二錢) 濃杜仲(三錢) 茜根炭(一錢) 冬蟲夏草(一錢五分) 都氣丸(四錢二次服)四診 滋腎養肝保肺,咳嗽十退四五,血亦未來,惟根蒂不除。虛損之癥,本無遽復之理,仍從金水兩調主治。

大生地(四錢) 生山藥(二錢) 海蛤粉(三錢) 茯苓(三錢) 懷牛膝(三錢) 阿膠珠(三錢)川貝母(二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杜仲(三錢) 枇杷葉(去毛炙三錢) 瓊玉膏(五錢二次沖)五診 金水雙調,脈癥相安,惟胸次時覺窒悶。沖脈氣逆,亦屬陰虧所致。

大生地(四錢) 生白芍(三錢) 白茯苓(三錢) 川貝母(二錢) 甘杞子(三錢) 牛膝(鹽水炒三錢)炒萸肉(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 青蛤散(四錢) 枇杷葉(去毛蜜炙四錢)六診膏方 吐血之后,久咳不止,投滋腎養肝保肺,咳減大半。然血去之后,肺腎皆虛,安能遽復,所以咳嗽根蒂不除,損而未復。病情尚有出入,本難作簡便之計,然道遠往還非易,姑遷就擬定膏方,不用大劑以留出入地步。

大生地(四兩) 生白芍(一兩五錢) 川石斛(二錢) 懷牛膝(鹽水炒二兩) 川貝母(二兩) 白茯苓(二兩) 大熟地(三兩) 肥玉竹(二兩) 青蛤散(三兩) 天麥冬(各一兩五錢) 西洋參(一兩) 炒萸肉(一兩)當歸炭(一兩) 奎黨參(二兩) 生甘草(七錢) 生山藥(二兩) 冬瓜子(一兩五錢) 丹皮炭(一兩)炙紫菀(一兩) 阿膠(三兩) 龜板膠(一兩) 枇杷膏(二兩)三膠溶化收膏,晨服七八錢,午后饑時服五六錢。

金 類瘧之后,濕熱未清,蘊結膀胱。溲血兩次,咳戀不止,旋即咯吐見紅。今雖止住,咳嗽仍然未盡。脈濡微數。良由濕熱熏蒸肺胃,遂致絡損血溢。擬開肺氣以導濕熱下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海南省| 延津县| 霍邱县| 汝城县| 哈密市| 亳州市| 万荣县| 雷波县| 东城区| 双城市| 从化市| 阿拉善右旗| 昌宁县| 毕节市| 日喀则市| 万州区| 舞钢市| 德保县| 郑州市| 喀喇沁旗| 汝南县| 莱州市| 淮阳县| 临汾市| 武清区| 石嘴山市| 西乡县| 竹山县| 香港 | 措美县| 巨鹿县| 攀枝花市| 江北区| 图木舒克市| 宾阳县| 平乡县| 吉安县| 新龙县| 周至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