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皇甫謐

按《晉書》本傳: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元晏先生,著禮樂圣真之論。后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究賓主之論,以解難者,名曰釋勸。曰:若黃帝創制于九經,岐伯剖腹以蠲腸,扁鵲造虢而尸起,文摯徇命于齊王,醫和顯術于秦晉,倉公發秘于漢皇,華佗存精于獨識,仲景垂妙于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故乞命訴乎明王。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并不應。太康三年卒,時年六十八。所著詩賦誄頌論難甚多。又撰《帝王世紀》、《年歷》、《高士》、《逸士》、《列女》等傳,元晏春秋,并重于世。

按謐自序《甲乙經》:按《黃帝內經》十八卷,今《針經》九卷,《素問》九卷,其義深奧;又有《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同歸,文多重復,錯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百日,方治要皆淺近,乃撰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去其重復,論其精要,至為十二卷。《易》曰:觀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見矣。況物理乎!事類相從,聚之義也。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游魂耳。若不精通于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無以濟之。此固圣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其本論其文有理,雖不切于近事,不甚刪也。若必精要,俟某閑暇,當撰核以為教經云爾。

按《古今醫統》:皇甫謐得風痹疾,因而學醫,集覽經方,手不釋卷,遂盡其妙。所著《甲乙經》及《針經》行世。

李子豫

按《搜神記》:李子豫,不知何許人,少善醫方,當代稱其通神。時許永為豫州刺史,其弟患心腹痛十余年,殆死。忽一日夜間,自屏風后有鬼謂腹中鬼曰,何不速殺之?明日,李子豫從此過,以赤丸殺汝,汝其死矣!腹中鬼對曰:我不畏之。于是使人候子豫。子豫至,未入門,患者自聞腹中有呻吟聲。及子豫入視,曰:鬼病也。遂出八毒赤丸與服。須臾,腹中雷鳴疏轉,大利數行,遂愈。今八毒赤丸是也。

程據

按《古今醫統》:程據,不知何郡人,志性沉毅,雅有度量,少以醫術知名,為太醫令。

張華

按《古今醫統》: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人。學業優博,辭藻溫麗,精于經方本草診論,工奇理療多效。

裴頠

按《晉書》裴秀傳:秀子頠,字逸民,宏雅有遠識,博學稽古,兼明醫術。荀勖之修律度也,檢得古尺,短世所用四分有余。頠上言宜改諸度量,若未能悉革,可先改太醫權衡,此若差違,遂失神農岐伯之正,藥物輕重,分兩乖互,所可傷夭,為害尤深。古壽考而今短折者,未必不由此也。卒不能用。

按《古今醫統》:裴頠,河東人,多學術,善醫經診處,通明方藥,精富于時,名臣碩學,咸敬服之。官至尚書仆射。

支法存 [支法存 查《千金》序言中無支法存之記載。按《千金》卷七風毒腳氣論風毒狀云: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度,衣纓士人多有遭者。嶺表江東有支法存、仰道人等,并留忘經方,俾善斯術,晉朝仕望,多獲全濟,莫不由此二公。]

按《千金方》序:支法存,嶺表僧人,少以聰慧入道,長以醫術擅名。自永嘉南渡,晉朝士夫,不習水土,所患皆軟腳之疾,染者無不斃踣,惟法存能拯濟之,天下知名。

阮偘

按《古今醫統》:阮侃,字德如,陳留尉氏人,以秀才為郎,博學方技,無不通會,于本草經方治療之法,尤所耽尚。官至河內太守。

張苗

按《古今醫統》:張苗,不知何郡人,雅好醫術,善消息診脈,為時所重。陳廩丘得疾,連服藥,特發汗不出。或曰汗不出者死。苗教以燒地加桃葉于上蒸之,即得大汗而愈。

于法開

按《紹興府志》:于法開,好仙釋,從支遁避居剡,更學醫,醫術明解。嘗旅行,暮投主人,其家妻臨產而兒積且不墮。法開曰:此易治耳。殺一肥羊,食十余臠而針之,須臾兒下,羊膋裹兄出。

蔡謨

按《古今醫統》:蔡謨,字道明,陳留考城人也。以儒道自達,吏治知名,有道風。性尚醫學,常覽本草方書,手不釋卷。授揚州刺史。

殷浩

按《醫學入門》:殷浩,妙解經脈,著方書。

范汪

按《古今醫統》:范汪,字元平,潁陽人。少孤,依外家新野庾氏,廬于園中,布衣蔬食,燃薪寫書,寫畢,誦讀亦遍,遂博通百家之言。性仁愛,善醫術,嘗以診恤為事,凡有疾,不以貴賤皆治之,所活十愈八九。撰方書百余卷。

官泰

按《古今醫統》:宮泰,不知何郡人,好醫術,有一藝長于己者,必千里求之。善診諸病,療上氣尤奇異。制三物散方,治喘咳氣逆最效,世所貴云。

劉德

按《古今醫統》:劉德,彭城人,少以醫方自達,長以才術知名,切治眾疾,隨手而愈。官至太醫院校尉。

史脫

按《古今醫統》:史脫,不知何郡人,氣性沉毅,志行敦簡,善診候,明消息,多辨論,治疸證為最高。官拜太醫院校尉。

鄞邵

按《古今醫統》:鄞邵,不知何郡人,性聰明,有才術,本草經方,誦覽無不通究,裁方治療,有出眾見。制五百散、舉石散等方,晉朝士大夫,無不敬服。

殷仲堪

按《晉書》本傳:殷仲堪,陳郡人也。父師驃騎諮議參軍晉陵太守沙陽男。仲堪能清言,善屬文,每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其談理與韓伯康齊名,士咸愛慕之。父病積年,仲堪衣不解帶,躬學醫術,究其精妙,執藥揮淚,遂眇一目,居喪哀毀,以孝聞。服闋,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甚相親愛。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帝素聞之,而不知其人,至是從容問仲堪曰:患此者為誰?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退維谷。帝有愧焉,授仲堪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威將軍荊州刺史假節鎮江陵,后為桓元兵所逼,令自殺。仲堪少奉天師道,又精心事神,不吝財賄,而怠行仁義,嗇于周急,及元來攻,猶勤請禱,然善取人情,病者自為診脈分藥,而用計倚伏煩密,少于鑒略,以至于敗。

葛洪

按《晉書》本傳: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好神仙導養之法,從袓元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煉丹秘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后以師事南海太守上黨鮑元,元亦內學,逆占將來,見洪深重之。洪傳元業,兼綜練醫術。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贍。洪見天下已亂,禮辟皆不赴,以年老欲煉丹以祈遐壽,聞交址出丹,求為句漏令。帝以洪資高不許,洪曰:非欲為榮,以有丹耳。帝從之,洪遂將子侄俱行,乃止羅浮山煉丹。著《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后備急方》四卷。

按《古今醫統》:葛洪,字稚川,丹陽人,自號抱樸子。廣覽群書諸子百家之言,下至雜文,誦記萬卷。好神仙導引之法,煉丹以期遐年。所著有《神仙傳》,史集五經諸史百家之言,《金匱方》、《肘后方》百卷。年八十余,人言尸解仙去。

許遜

按《古今醫統》:許遜,字敬之,為旌陽縣令。時郡民患疫,十死八九,敬之以神方拯濟,符咒所及,皆登時愈。至于沉疴,亦無不愈者。傳聞于他郡,有疾者連路而求療,日以千計。敬之于是標竹于郭外十里之江,置符于中,令飲皆愈。老稚羸憊之不能至者,汲水歸以飲之,皆獲痊愈。積功成道,白日飛升。

徐熙

按《南史》張邵傳:東海徐熙,濮陽太守,好黃老,隱于秦望山。有道士過求飲,留一瓠(盧瓜)與之曰:君子孫宜以道術救世,當得二千石。熙開之,乃《扁鵲鏡經》一卷,因精心學之,遂名震海內。

蘇家

按《千金方》:中古巫妨《小兒顱顖經》。小兒方逮于晉宋江左,推諸蘇家,傳習有驗,流于人間。

徐秋夫

按《南史》張邵傳:徐熙生子秋夫,彌工其術,仕至射陽令。嘗夜有鬼呻聲,其凄愴,秋夫問何須?答言:姓某,家在東陽,患腰痛死,雖為鬼,痛猶難忍,請療之。秋夫曰:云何厝法?鬼請為芻人,按孔穴針之。秋夫如言,為灸四處,又針肩井三處,設祭埋之。明日,見一人謝恩,忽然不見。當世服其通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尼勒克县| 通州市| 宁津县| 大港区| 胶州市| 枞阳县| 铜梁县| 丽江市| 博白县| 津南区| 时尚| 青铜峡市| 衡山县| 无锡市| 牡丹江市| 元朗区| 新丰县| 雅江县| 新邵县| 南汇区| 怀集县| 易门县| 兴宁市| 绵竹市| 佛冈县| 上虞市| 莲花县| 金塔县| 邵阳市| 耒阳市| 绵竹市| 吕梁市| 根河市| 宾阳县| 武城县| 浦县| 阿巴嘎旗| 通山县| 海南省|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