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 要藥分劑
  • 沈金鰲
  • 3988字
  • 2015-12-26 17:10:52

重劑

徐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鐵粉之屬是也。 張從正曰。重者。鎮墜之謂也。怯則氣浮。

形羸

沉香

味辛苦。性微溫。無毒。稟陽氣以生。兼得雨露之精氣而結。可升可降。陽也。

【主治】主風水毒腫。去惡氣。(別錄) 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氣。(李 ) 調中膚上熱【歸經】入脾胃腎三經。兼入心肝二經。為下氣補陽之品。(兼宣劑)【前論】仲淳曰。諸木皆浮。沉香獨沉。故能下氣而墜痰涎。能降亦能升。香氣入脾。

故能【禁忌】經疏曰。治冷氣逆氣氣郁結。殊為要藥。然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之。心經有實【炮制】雷公曰。須要不枯。色黑。沉水下者為上。半沉者次之。不可見火。 時珍曰。

入寒,無毒。稟水氣以生。降也。陽中之陰也。

【主治】主磨涂惡毒風毒。(別錄) 刮末。敷金瘡。止血止痛。療淋。(弘景) 醋磨。

敷一【歸經】入肝經。為和血之品。(血分要藥)【前論】虞摶曰。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

血分鰲按、紫檀能散產后惡露未盡。凝結為病。本草未曾載及。巳丑七月。余曾治一婦人。

年二日強病勢現寸因謂其家。且停藥一日。俟明日辰刻再診定局。次早。脈與隔晚第三次同。遂批案作方云。

肝部服破故食不得進也。兩尺細數。產后本象。兩寸洪數。宜其發熱無休。且口渴咽痛。然其病只在兩關。病之名曰惡敲打破裂一般。

結所患之癥。

他癥頭痛不爾也身、阿膠珠各安睡。熱亦減結。而語意竟方。后加紫檀服五六劑。且腫痛。竟加之丸藥一料。精以上重劑木部

金箔

味辛。性平。有毒。稟西方剛利之氣而生。降也。陰中陽也。

【主治】主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本經) 療小兒驚傷五臟。風癇失志。

鎮心。

(李【歸經】入心肝二經。為鎮驚安神之品。(通治肝膽經病金制木重鎮怯)【前論】徐用誠曰。肝經風熱。則為驚癇失志。魂魄飛揚。肝屬木而畏金。與心為子母。

故【禁忌】海藏曰。金性堅剛重墜。與血肉之體不相宜。故往往服之致死。 經疏曰。凡病止蓋惟

銀箔

味辛。性平。有毒。

【主治】主堅骨。鎮心。明目。去風熱癲癇。入丸散用。(李 )【歸經】入心肝二經。為鎮驚定怯之品。

【前論】好古曰。白銀屬肺。本草言生銀無毒。銀屑有毒。生銀乃其天真。故無毒。熔者投其

自然銅

味辛。性平。有毒。稟土金之氣而生。生出銅處。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

【主治】主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開寶) 消瘀血。排膿。續筋骨。治產后血邪。

安心。

【歸經】入肝經。為散瘀破積之品。(續筋接骨神藥 入血行血傷科要藥)【前論】丹溪曰。自然銅世以為接骨之藥。然此等方盡多。大抵宜補氣補血補胃。俗工迎合骨之佐以【禁忌】經疏曰。凡使。中病即已。切不可過服。以其有火金之毒。走散太甚。

【炮制】雷公曰。凡使。火 醋淬七次。研細。水飛用。

針砂

味咸。性平。無毒。

【主治】主安心神。除百病。體健能食。(開寶) 化痰。抑肝氣。消積聚腫滿。黃膽。

散癭【歸經】入脾大腸二經。為除濕消積之品。

【前論】虞摶曰。針砂醋炒。入豬脂、生地龍各三錢。搗蔥汁和敷臍中約一寸濃。縛之。

青鉛

一名黑錫。味甘。性寒。無毒。稟先天壬癸之氣以生。降也。陰也。

【主治】主鎮心安神。傷寒毒瓦斯。反胃嘔吐。(大明) 療癭瘤。鬼氣疰忤。(藏器) 明目。

末等(久積【歸經】入肝經。兼入腎經。為墜痰解毒之品。(大能平肝)【前論】好古曰。鎮墜之劑。有反正之功。但性帶陰毒。不可多服。恐傷人心胃。鉛性又能此皆丹入

黃丹

味辛。性微寒。無毒。

【主治】主吐逆反胃。驚癇癲疾。除熱。下氣。(本經) 止小便利。除毒熱。臍攣。

金瘡溢殺蟲。除【歸經】入肝脾兩經。為消積解毒之品。(專入血分外科要藥)【前論】無己曰。仲景龍骨牡蠣湯中用黃丹。乃收斂神氣以鎮驚也。臍攣者。小兒臍風也。

密陀僧

味辛。性平。有小毒。

【主治】主久痢五痔。金瘡。(開寶) 反胃。瘧疾。下痢。止血。殺蟲。消積。治諸瘡。

消【歸經】入肝經。為鎮怯之品。

【前論】洪邁曰。驚氣入心絡。喑不能言語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調服即愈。蓋驚則氣亂【禁忌】經疏曰。密陀僧大都可外敷。不可內服。此藥無真者。銷銀爐底。乃鉛銅之氣所結以上重劑金部

朱砂

味甘。性微寒。無毒。稟地二之火氣以生。兼得天七之氣以成。降也。陽中陰也。惡磁石。畏咸水。忌一切血。

【主治】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

(肉。并【歸經】入心經。為安神定魄之品。(兼瀉劑心經血分主藥)【前論】東垣曰。丹砂純陰。納浮溜之火而安神明。凡心熱者。非此不能除。 海藏曰。

同脾。同南星、川烏等祛風。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發汗。隨佐使而見功。

【禁忌】寇氏曰。朱砂但宜生使。火煉則有毒。若餌服。常殺人。

雄黃

味辛苦。性溫。微毒。稟火金之性。得正陽之氣以成。升也。陽也。

【主治】主寒熱鼠 。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本經) 療疥蟲 。

瘡。

毒。(別錄)瘧疾寒熱。

主惡瘡。殺蟲嗽。血氣蟲積。

【歸經】入肝胃二經。為解毒殺蟲之品。(肝經氣分藥能化血為水)【前論】保升曰。治病則二黃之功亦仿佛。大要皆取其溫中搜肝。殺蟲解毒祛邪焉耳。 雌黃法土故色黃而主脾。

【禁忌】經疏曰。雄黃性熱有毒。外用易見長。內服難免害。凡服之中病即止。無過劑也。

石膏

味甘辛。性寒。無毒。稟金水之正。得天地至清至寒之氣以生。可升可降。陰中陽也。雞子為使。惡巴豆。畏鐵。

【主治】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

腹脹。

行熱狂。頭風旋眩。下乳。揩齒益齒。(大明) 除胃止陽明經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大渴引飲。中【歸經】入胃經兼入肺三焦二經。為瀉熱解肌之品。(三經氣分藥)【前論】河間曰。石膏能發汗。又能止汗。 潔古曰。此乃陽明經大寒之藥。善治本經頭疼牙痛。中暑潮熱。消渴。然能寒胃。令人不熱。非腹有極熱者。不宜輕用。又有血虛發熱象東垣曰。此足陽明藥。仲景治傷寒陽明癥身熱目痛鼻干不得眠。身以前胃之經也。胸前肺之室也。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氣。所以有白虎之名。又治三焦皮膚大熱。入手少陽也。凡病脈數不退者宜用。胃弱者不可用。 宗 曰。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石膏入二經為發斑發疹之要品。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斑重疹輕。要皆由于胃熱。然分陰陽二癥。陽癥宜用石膏。若內傷陰癥見斑疹者。微紅而稀少。此胃氣極虛。逼其無根之火游行于外。當補益氣血。使中有主。則氣不外游。血不外散。若作熱治而用石膏。生死反掌。無己曰。風陽邪。喜傷陽。寒陰邪。喜傷陰。營衛陰陽。為風寒所傷。則非輕劑能散。必用重劑獨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去。營衛之氣俱和。是以大青龍湯以石膏為使。石膏乃重劑。而又專達肌表也。又熱淫所勝。佐以苦甘。知母、石膏之苦甘。可以散熱。 庵曰。傷寒有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二癥。至為難辨。蓋陰盛極而格陽于外。外熱而內寒。陽盛極而格陰于外。外冷而內熱。經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重寒則熱。重熱則寒是也。當于小便分之。便清者外雖燥熱而中實寒。便赤者外雖厥冷而內實熱也。再看口中之燥潤。及舌苔之淺深。苔黃黑者為熱。宜白虎湯。然亦有苔黑屬寒者。舌無芒刺。口有津液也。急宜溫之。誤投寒劑。則立死矣。

【禁忌】經疏曰。傷寒中風。太陽癥未傳陽明者。及七八日。邪里結。有燥屎。往來寒熱。

或惡

陽起石

味咸。性微溫。無毒。稟純陽之氣以生。升也。陽也。桑螵蛸為使。惡桂、澤瀉、雷丸、蛇蛻。畏菟絲子。忌羊血。不入湯。

【主治】主崩漏。破子臟中血。陰痿不起。補不足。(本經) 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

令權【歸經】入命門經。為溫補之品。(兼補劑 本經氣分 藥專補本經不足)【前論】寇氏曰。男女下部虛冷。腎氣乏絕。子臟久寒者。須水飛用之。凡石藥冷熱皆有毒【禁忌】經疏曰。凡陰虛火旺。及陽痿屬于失志。以致火氣閉密不得發越而然。與崩漏由于【炮制】時珍曰。凡使。火 醋淬七次。研細水飛用。

磁石

味辛咸。性寒。無毒。得金水之氣以生。降也。陽中陰也。柴胡為使。惡丹皮。

【主治】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疼。除大熱煩滿。及耳聾。養腎氣。

(不利。(聰耳。

【歸經】入肝腎二經。為沖和之品。(兼補劑 能引肺金之氣入腎)【前論】時珍曰。一士病目漸生翳 。余以羌活勝濕湯加減。而以磁朱丸佐之。兩月愈。

蓋化滯出鰲按、黃婆。脾也。嬰兒。腎也。 女。心也。黃婆媒合嬰 云者。乃調養脾氣使心腎相交【禁忌】經疏曰。凡石藥皆有毒。獨磁石沖和。無悍猛之氣。又能補腎益精。然體重。

漬酒【炮制】時珍曰。凡使。火 醋淬。研末水飛。或醋煮三日夜用。

青礞石

味甘咸。性平。無毒。稟石中剛猛之性而生。降也。陰中陽也。

【主治】主食積不消。留滯臟腑。宿食癥塊不瘥。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癥。攻刺心腹【歸經】入肝經。為治驚消痰之品。(兼瀉劑)【前論】湯衡曰。吐痰在木上。以石末摻之。痰即隨木而下。其沉墜之性可知。然只可用之類。

【禁忌】經疏曰。凡積滯癥結。脾胃壯實者可用。虛弱者忌。小兒驚痰。食積實熱。初發者殊為稠粘為為之【炮制】時珍曰。須堅細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者。無星點者不入藥。 后則星點如麩金硝盡

代赭石

味苦甘。性寒。無毒。稟地中之陰氣以生。降也。陰也。干姜為使。畏天雄、附子。

【主治】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本經) 帶下百病。

(【歸經】入肝心包二經。為鎮虛逆養陰血之品。(肝經血分引藥二經血分藥)【前論】海藏曰。心肝二經。怯則氣浮。重所以鎮之。故仲景治傷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氣【禁忌】經疏曰。下部虛寒。及陽虛陰痿。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火 赤。醋淬三次或五七次。研水飛用。

以上重劑石部

伏龍肝

味辛咸。性溫。無毒。得火土之氣而成。

【主治】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血。醋調涂癰腫毒瓦斯。(別錄) 止鼻洪。腸風。

帶下。

舌。反【歸經】入肝經。為調中止血。燥濕消腫之品。(兼燥劑專去濕)【前論】思邈曰。產后嘔惡不止。研末。或二錢或三錢。益母草湯送下。立效。

【禁忌】經疏曰。陰虛吐血者忌用。以其中有火氣。癰腫腫盛者忌獨用。

以上重劑土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平邑县| 孙吴县| 东兴市| 祁东县| 布尔津县| 黄浦区| 和平县| 商城县| 永兴县| 仪陇县| 万州区| 洪雅县| 丰宁| 当雄县| 江口县| 景谷| 丹阳市| 河东区| 宜兴市| 化隆| 北流市| 托克托县| 锦州市| 庆云县| 许昌市| 眉山市| 宿松县| 河东区| 南澳县| 紫金县| 宾阳县| 赣州市| 库尔勒市| 永定县| 霸州市| 长沙县| 泌阳县| 开鲁县| 鹰潭市|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