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 大黃 樸硝(各一兩) 虻蟲(半兩,炒黑)上四味為末,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內,慢火煎取一升五合,下大黃、桃仁、虻蟲等,不住手攪,良久出之,丸如梧子大。前一日,不晚食,五更初,溫酒吞下五丸,日午取下如赤豆汁,或如雞肝蝦蟆衣狀。未下再作,如見鮮血即止。續以調血氣藥補之。此方出《千金》。(此方不可妄用。)上四方,治污血小便不利。前三方輕劑可用,后一方峻劑,須認得分曉用之。
〔丹〕呂仲年六十六歲,病傷寒得汗,熱退后,脈尚洪,此洪脈作虛脈論,與人參、黃 、白術、炙甘草、當歸、芍藥、陳皮,數日其脈仍大,未收斂,又小便不通,小腹下妨悶,頗為所苦,但仰臥則點滴而出。予曰∶補藥服之未至,前藥倍加黃 、人參,大劑與服,兩日小便方利。
小腹痛脹如覆碗為實。其法有二∶氣壅塞于下者,用吐法以提之,血污于下者,用桃仁之類以破之。(二方并見血氣條。)〔世〕治小便 。用大田螺生去殼,搗細,封臍上即通。治傷寒后,小便不通,用生姜八九塊,杵碎,水十余碗,麻布五六尺同煎數沸,用桶盛,至候通手,以布頻熨小腹良久,恰用紅豆末一匕,江茶二匕,井花水調服,神效,小便如注。
〔《本》〕治小便難,小腹脹滿。不急治,殺人。用蔥白一斤,細銼,炒令熱,以帕子裹,分作兩處,更替熨臍下,即通。
〔《玄》〕陰陽關格,前后不通,利大便,小水自行。中有轉胞之證,諸藥不效,無救,則脹滿悶亂而死。
予曾以甘遂末,水調敷臍下,內以甘草節湯飲之,藥汁至臍,二藥相反,而胞自轉矣,小水來如涌泉,此救急之良法也。
〔《圣》〕治小便難,腹滿悶,不急療之,殺人。用秦艽一兩去苗,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去渣,每于食前,作兩服瘥。
〔世〕治小便不通,用大杏仁二十一枚,研,水調分作二服效。(杏仁、紫菀利小水解肺郁,郁解則氣自降而小便去矣。)〔《千》〕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用紫菀末,以井花水,服三撮便通。小便血,五撮立止。
〔《外》〕若小便不通,數病而微腫,方取陳筆頭一枚,燒為灰,和水服之。(此方未詳。)經云∶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小腸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液出焉,是屬膀胱,乃腎之府也。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由是言之,膀胱藏水,三焦出水。治小便不利,故刺灸法,但取三焦穴,不取膀胱也。小腸屬腎肺,故東垣用清肺飲子、滋腎丸,利小便是也。
運氣 小便不利有三∶其一屬濕邪攻三焦。經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小腹痛腫,不得小便。又云∶水不及曰涸流,涸流之紀,上宮與正宮同,其病癃閉是也。
其二屬風邪攻脾。經云∶厥陰司天,風淫所勝,病溏瘕泄水閉是也。
其三屬燥熱。經云∶陽明司天之政,天氣急,地氣明,民病癃閉。初之氣,其病小便黃赤,甚則淋。又云∶少陰司天之政,地氣肅,天氣明,二之氣,其病淋是也。
《內經》刺灸小便不利法有五∶其一取肝。經云∶肝足厥陰之脈,所生病者癃閉。又云∶小腹滿,身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又云∶癃取陰蹺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是也。
其二取三焦。經云∶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丸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流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足太陽少陽之間,亦見于脈,取委陽。又云∶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太陽大絡,(大絡,委陽。)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當有取之二字。)是也。
其三取腎絡。經云∶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后繞跟,別走太陽。其病實則癃閉,取之所別也。
其四取脾。經云∶足太陰之脈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閉,視虛實寒熱陷下,而施補瀉疾留灸也。
其五雜取。經云∶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 骨上,以長針,氣逆則取其太陰、陽明、厥陰,甚則取少陰、陽明,動者之經也。
〔《經》〕治小便淋瀝,或有血。以赤根樓蔥,近根截一寸許,安臍中,上以艾灸七壯。
〔羅〕治小便淋澀不通。用鹽不以多少,炒熱填滿病患臍中,卻用艾如箸頭大,灸七壯,其小便自出。
〔《摘》〕(內陰谷出《密語》)關元(八分,令病患覺淋瀝三五次為度,便揉小腹,卻取下穴。)三陰交(三分即透。)陰谷〔《撮》〕小便閉數不通∶陰谷(一寸五分,灸。)陰陵泉(瀉之。)〔《標》〕又法 偏歷〔《集》〕小便閉不通∶陰陵泉 陰谷 三陰交 氣海 關元(灸三十壯,刺二寸五分。)不已,取下穴∶太溪 陰交〔東〕熱淋,小便黃,腹滿∶陰陵泉 關元(各二寸。) 氣沖(二七壯。)石淋不得小便∶關元(三七壯。) 氣門 大敦(各二七壯。)血淋∶氣海 丹田(各刺灸三七壯。)小便熱痛,目赤尿如血∶列缺(沿皮一寸。) 大陵 承漿(各五分。)又法∶曲骨(灸二七壯。)陰陽二陵泉(各二寸五分。)〔《甲》〕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足五里取之。溺難,痛,白濁,卒疝,少腹腫,咳逆嘔吐,卒陰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熱,腹中 滿,身熱厥痛,行間主之。
癃遺溺,鼠鼷痛,小便難而白,期門主之。陰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筋急身熱,少腹堅腫,少腹時滿,小便難,尻股寒,髀樞痛,外引季脅,內控八 ,委中主之。癃,中主之。胸滿膨膨然,實則癃閉,腋下腫,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陽主之。小腹脹急,小便不利,厥氣上頭巔,滿谷主之。勞痹小便赤難,前谷主之。氣癃溺黃,關元及陰陵泉主之。(《千金》云∶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俯仰。)氣癃,小便黃,氣虛則遺溺,石門主之。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會陰主之。
閉癃遺溺
閉癃分二病
〔丹〕朱郎小便淋痛,脈左大右澀,此為勞傷經血,勿作淋治,可補血行肝經滯血,自愈。
生地 當歸 赤芍(各一錢) 川芎(三分) 條芩(三分) 甘梢(三分) 陳皮(五分) 木通(五分) 黃柏(二分,炒) 紅花(豆大) 杜牛膝(一錢)上桃仁泥研滑石同煎,待淋病去,退滑石、桃仁、杜牛膝、木通,入川牛膝代木通,分兩倍之。
金華申明叔,年逾七十,因壯年踏冷患腎氣疝痛,常食蒼術、烏、附等藥。二十余年,疝氣少止,卻患小便淋痛。又十三年,其間又服樸、硝、大黃治諸淋之藥,百方俱試,并無一效。至是年春,頸項帶右邊發一疽,延及缺盆,可尺許,不能食,淋痛愈加,必須叫號,其瘡淫潰,膿血淋漓,精神困憊。時正六月,診其脈,兩手澀短,左微是弦狀,輕重皆近五至。予謂此瘡,皆前烏、附等藥積毒所發,此淋亦因燥烈之藥,凝積滯血滿膀胱,況澀脈為敗血,短脈為血耗。遂令于溺后視之,有物出如敗膿者否?視之果然。因思之,忍痛則傷血,叫則傷氣。遂先治淋,令取杜牛膝根莖葉同煎取濃汁,卻煎四物湯,作大料與服,三日后,痛漸減。前所謂敗膿者,至是漸少,五七日,淋病全安。此時瘡亦定,蓋四物能生血也。但飲食減少,瘡未收斂耳。遂用參、 、當歸、白術四藥大劑,于瓦器熬為膏,以陳皮、半夏、縮砂、木香,煎取清汁,調膏藥飲,遂能食。又一月而瘡安。
一方名血余散 治血淋內崩,吐血,舌上出血,便血。
用亂發以皂角水洗浮,曬干燒灰,為末,每服二錢,以茅根、車前葉煎湯調下。
〔《斗》〕治五種淋。用苧麻根兩莖打碎,水一碗半,煎半碗,頓服即通,大妙。(丹溪云∶苧根補陰行滯血。)〔《博》〕治五淋。赤芍藥一兩,檳榔一個,面裹煨為末。每一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服。
氣虛淋。八物湯加杜牛膝、黃芩汁,煎服。老人氣虛亦能淋,參、術中加木通、山梔。
仁八侄淋病,脈沉而大,此主勞苦傷血,下焦蘊結。
人參 歸尾 白芍 香附(五錢) 條芩 木通(三錢) 山梔(炒,三錢半) 黃 (五分) 生甘草梢(五分)分六帖,杜牛膝湯兩盞煎取一盞,食前,熱飲之。
胡云六朝奉,七十余,因 后誤與荊芥、大黃等藥傷正氣,以致惡血結聚。今則小便如淋,中滿食少,以此治之。
生 (三錢) 人參(二錢) 歸頭 白術 陳皮(一錢)作一帖煎服。
又,生氣藥。
縮砂(三錢) 海金沙 紅曲(二錢) 檀香(二錢) 木香 白豆蔻 丁香(一錢)分六帖,研桃仁十四枚,入生氣散。
死血作淋,牛膝膏妙。但虛人能損胃,不宜食。
〔《本》〕治婦人諸般淋。苦杖根,俗呼杜牛膝,多取洗凈碎之,以一合用水五盞,煎至一盞,去渣,入麝香、乳香少許,研調下。
鄞縣武尉耿夢得,其內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砂石,剝剝有聲,百方不效,偶有此方啜之,一夕而愈,目所見也。
〔《千》〕用牛膝以酒煮服,治小便淋痛。《肘后方》用牛膝根莖葉,亦以酒煮服,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及治婦人血結堅痛如神。蓋牛膝治淋之圣藥也,但虛人當用補劑,監治之耳。
〔世〕茄樹散 治放尿有血帶血線。童子小便煎茄樹根汁,服之效。
〔羅〕琥珀散 治五淋瀝澀痛,小便有膿血出。
琥珀(研) 海金沙(研) 沒藥(研) 蒲黃(各一兩,研)上研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煎萱草根湯調下,日三服。
黃明之,小便澀,莖中痛不可忍,相引脅下痛制,以茯苓琥珀湯主之。
川楝子(去核,銼炒) 甘草(生。各一錢) 人參(五分) 玄胡索(七分) 茯苓(四分) 琥珀 澤瀉歸梢 柴胡(各三分)上 咀,都作一服,長流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數服大效。
〔《瑞》〕治諸般砂石淋。琥珀二錢,研細,空心用蔥白頭濃煎湯調下,無問諸般淋證,一二服立效。(丹溪云∶琥珀古今方用以利小便,若血少不利者,反受其滲急之苦耳。本草∶琥珀消污血極驗。)〔無〕鹿角霜丸 治膏淋。
鹿角霜 白茯苓 秋石(各等分)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圖》〕治石淋導水。用螻蛄一枚,鹽二兩,同于新瓦上,鋪蓋焙干,研末,溫酒調下一錢匕,服之即愈。
〔《靈苑》〕治五種淋疾,氣淋,熱淋,勞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透膈散,用硝石一兩,不夾泥士,雪白者,研為末,每服二錢。諸淋各根據湯使。如勞倦虛損,小便不出,小腹急痛,葵子煎湯下,通后更須服補虛丸散。血淋,小便不出,時下血疼痛,并用冷水調下。氣淋,小腹滿急,尿后常有余瀝,木通煎湯下。
石淋,莖內痛,尿不能出,內引小腹,膨脹急痛,尿下砂石,令人悶絕,將藥末先入銚子內,隔紙炒至紙焦為度,再研令細,用溫水調下。小便不通,小麥湯下。卒患諸淋,并以冷水調下,并空心,先調,使藥消散如水,即服之,更以湯使送下。服藥未效者,服此立愈。
〔子和〕百亭劉十三之子,年六歲,病砂石淋。戴人以苦劑三涌之,以益腎散三下之,立愈。
鹿邑一閥閱之家,有子二十三歲,病膏淋三年矣,鄉中醫不能治,往京師遍訪,多作虛損,補以溫燥,灼以針艾,無少減。聞戴人僑居 東,見戴人,曰∶惑蠱之疾也,亦曰白淫,實由少腹熱,非虛也,可以涌以泄。
其人以時暑,憚其法峻,不決者三日。浮屠一僧曰∶予亦有暑病,近覺頭痛。戴人曰∶亦可涌,愿與君同之,毋畏之。于是涌痰三升,色如黑礬汁,內有死血,并黃綠水,又瀉積穢數行,尋覺病去。方其來時,面無人色,及治畢,次日面如醉。戴人慮其暑月路遠,又處數方使歸,以自備云。
屈村張氏小兒,年十四歲,病約一年半矣,得之夏秋,發則小便大痛,至握其峻跳躍旋轉,號呼不已。小便數日不得下,下則成砂石,大便秘澀,肛門脫出一二寸。諸醫不能治,求治于戴人。戴人曰∶今日治,今日效,時日在辰巳間矣。以調胃承氣僅一兩,加牽牛頭末二錢,汲河水煎之,令作三五度咽之。又服苦末丸如芥子許,六十丸。日加晡,上涌下泄,一時齊出,有膿有血,涌泄既覺定,令飲新汲水一大盞,小溲已利一二次矣。是夜凡飲新水二三十遍,病去九分,止哭一次。明日困臥如醉,自晨至暮,猛然起走,索食于母,歌笑自得,頓釋所苦。繼以太白散、八正散等調理,一日大瘥。恐暑天失所養,留五日而歸。戴人曰∶此下焦約也,不吐不下,則下焦何以開?不令飲水,則小便何以利?大抵源清則流清也。(苦末丸未詳考。)〔丹〕諸淋皆屬于熱,余每用黃柏滋腎丸。每百丸,用四物湯加甘草梢、杜牛膝、木通、桃仁、滑石、木香煎湯,空心吞服。兼灸三陰交,如鼓應桴,累試累效者。
〔《保》〕淋 者,涼膈散加滑石四兩,茯苓一兩。(涼膈散方見治發熱。)〔羅〕石葦散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澀不宣,出少起數,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并皆治之。
木通 石葦 滑石(各二兩) 炙甘草 王不留行 當歸(各一兩) 白術 瞿麥 芍藥 葵子(各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小麥粥湯調下,空心服。一方加沉香、陳皮,無滑石、瞿麥、白術、木通。
〔《本》〕治心經熱,小便澀,及治五淋,火府丹。
生地 木通 黃芩 甘草上為細末,煉蜜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粒,木通煎湯下。此藥治淋澀,臍下滿痛。
上二方,解熱利小便兼補之劑。
〔無〕石燕丸治石淋,多因憂郁氣注下焦,結所食咸氣而成,令人小便磣痛不可忍,出砂石而后小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