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痤疹
〔丹〕發斑屬風熱。風熱挾痰而作,自里而發于外,通圣散中消息,當以微汗散之,下之非理。
(防風通圣散方見顛癇門。)〔羅〕時毒疙瘩,漏蘆散治臟腑積熱,發為腫毒,時疫疙瘩,頭面洪腫,咽嗌堵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惡疫癘。
漏蘆 升麻 大黃 黃芩(各一兩) 藍葉 玄參(各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腫熱甚,加芒硝二錢半。
消毒丸治時毒疙瘩惡癥。
大黃 牡蠣(燒) 白僵蠶(炒。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新水化下一丸。無時,內加桔梗、鼠粘子湯尤妙。
〔丹〕治丹發疼痛。扁竹汁服一升二合,立瘥。若未瘥,再服效。(《外臺秘要》扁竹即 蓄。)內傷斑者,胃氣極虛,一身之火游行于外所致,宜補以降之。嘗治一中年男子,癰潰后發熱干嘔,背發丹 ,用諸般敷貼丹 藥,及用刀于個個丹頭出血,丹皆不退,后以半、陳、生姜加補劑治嘔,不效。遂純用參半兩,歸、術各錢半,濃煎一帖,嘔止。二三帖,丹漸緩,熱漸減。約五十余帖,熱始除,神氣始復。
運氣丹 皆屬火。經云∶少陽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及為丹 是也。
〔無〕治諸腫丹毒。伏龍肝不拘多少為末,用雞子白和敷之,日三次,甚妙。
〔涓〕治一切丹毒,金花散。
郁金 黃芩 甘草 山梔 大黃 黃連 糯米上七味等分,生為末,用蜜和水調服。
〔《本》〕治煙火丹。發從背起,或兩脅及兩足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兩,搗和如泥,涂之。
又方 治螢火丹從頭起。慎火草搗,和苦酒涂之。
〔丹〕丹毒。藍淀敷熱即易。(《子母秘錄》)〔《肘》〕丹者,惡毒之瘡,五色無常。苧根三斤,水三斗煮汁,每日涂之。
〔世〕治赤丹。用黃瓜種中穣水,去子,以器貯之。用時以水涂患處。
又方 用臘雪貯器中,久化為水,以水涂赤游,妙。
〔丹〕諸丹毒腫。蚯蚓矢,水和敷之。(《圣惠方》,《外臺》同。)〔《千》〕療丹癮疹方。酪和鹽煮,以摩之手,下消。
〔丹〕治赤游風腫。蕎麥苦酒調敷。(《兵部手集》)〔楊〕治熱赤游丹毒。栝蔞末二大兩,釅醋調涂之。
〔《外》〕凡丹走皮中浸淫,名火丹。本方取蠐螬敷之。(先刺破,敷之良。)〔《肘》〕丹者,惡毒之瘡,五色無常。治之,煮栗皮有刺者,洗之佳。
〔《?!贰持谓鸾z瘡,一云紅絲瘡。其狀如線,或如繩,巨細不一,《經》謂丹毒是也。但比煙毒不甚廣闊,人患此,頭上有之,下行至心則死;下有之,上行者亦然。可于瘡頭截經刺之出血,后嚼萍草根涂之,自安。
〔無〕丹毒自腹內生出四肢者,則易愈;自四肢入腹者,則難治。
〔丹〕人有病面上忽見紅點者,多死。
丹痤疹
丹毒風丹(痛者為丹毒,癢者為風丹)
賈宅小娘風癢,黃精丸四十粒,與∶白術(七分) 枳實(炒) 黃芩(四錢)上分八帖下之,食前。
遍身風癢癮疹,凌霄花細末,酒下一錢,立止。
鮑允中,年五十歲,風丹癢甚,腹微疼,咽不利,面身微腫,五六日不退,兩寸脈滑大實,右浮大、左浮弦小。以炒芩、炒連、歸、芎、芍、地、桔、草、黍粘、紫葳各一錢,防風、黃各半錢。凡五六帖而安。
〔世〕河間神佑丸。(治風丹愈而復發,或隔一月發,或隔半年一年發者,神佑丸下之,百發百中。方見水脹門。)〔丹〕一人患風丹,遍身癢,因酒得者。
浮萍(半兩) 防風 黃 羌活(三錢) 當歸(二錢) 干葛 麻黃(一錢) 生甘草(半錢)〔世〕治冷丹風。
防風 甘草 白僵蠶 蟬蛻 川芎 白芷 茯苓 人參 陳皮 濃樸 蒼耳子 荊芥上為末,豆淋酒調二錢。
〔世〕丹癢者,用韭葉摻些鹽與香油,以手摩熱,于丹上揩之,立愈。(出小兒門。)治風丹。
穿山甲洗去腥,于瓦上炒過,存性。每一兩,入甘草三錢為末,米飲調服。治血風疙瘩瘡、 瘡。
浮萍取自然汁,豆淋酒下。四物浸酒下亦得。
〔丹〕用羊蹄菜根,于生鐵上以好醋磨,旋旋刮取涂患處。未瘥,更入硫黃少許,磨涂之。
(《圣惠方》)
丹痤疹
痤
痤,小癤,世謂之熱癤是也。王注云∶大如酸棗,或如豆,色赤而內有膿血也。
〔?!澈钩鲆姖?,乃生痤痱,痱為瘡癤也。
勞汗當風,寒薄為 ,郁乃痤。痤色赤, 內有膿血。
旋復花丸旋復花(三兩) 防風 白芷 甘菊 南星 半夏 石膏 川芎 陳皮 白附子(各半兩)蝎梢 僵蠶(炒。各三錢)上細末,姜糊丸桐子大。姜湯下三五十丸,食后。
丹痤疹
疹
疹似傷寒,暴發暴消,世訛為 子者是也。疥似疹而延歲月,或干濕癢痛不一,經所謂癮疹是也。癬亦延歲月,干而不濕,癢而不痛是也。
〔丹〕疹屬熱,與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疹在表者,消毒飲子、防風通圣散;在里者,大柴胡湯、四順飲子;虛者,補中益氣湯,皆同傷寒施治也。
〔《圣》〕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舌干燥。用蔓青子三兩為末,每服溫酒下一錢匕。
運氣疹者有二∶一曰熱。經云∶火郁之發,民病瘍痱。又云∶歲木不及,燥乃大行,復則炎暑,流火、瘡瘍、痱疹。又云∶少陰之復,民病痱疹是也。
二曰風。經云∶歲水不及,濕乃大行,復則大風暴發,肌肉疹發是也。
丹痤疹
疥
〔河〕防風通圣散 治風熱瘡疥久不愈。(方見癇門。)〔丹〕朱院君,三十余,久患癮疹,身痹而紫色,可與防風通圣散加牛蒡子,為極細末。每二錢,水盞半,入姜汁令辣煎,食前熱飲之。
麻黃飲治上體生瘡,或癢或痛,黃水浸淫,結痂堆起,延蔓于三陽之分,根窠小,帶紅腫,此是濕熱癥。
麻黃(半兩,去根留節) 防風(半兩) 羌活 石膏(六錢半, ) 黃芩(四錢) 滑石(一兩)陳皮 紫萍(各七錢半) 鼠粘子(七錢半) 縮砂(二錢半) 蒼耳草(三錢半) 蒼術(半兩)生甘草(三錢半) 薄荷葉(一錢半) 荊芥(二錢半)上 咀,每六錢重,水一鐘半,猛火煎取六分,入好酒四五滴,去渣,熱服。須得通身有汗,其瘡自安。甚者,服至百服之后,看汗出到何處,若自上而下出過腳 ,其瘡自愈。
〔《局》〕消毒散(丹溪云∶消毒散氣,表藥也。)防風(一兩) 甘草(二兩) 荊芥穗(三兩) 黍粘子(四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溫服。
〔初虞世〕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二服。
〔丹〕何小官生瘡,小便黃,用通圣散一錢半煎,下黃精丸。
楊三哥女生瘡,午后發熱,日間惡寒,形削食少。
白術(二錢) 連翹(一錢) 煎下黃精丸三十粒。
〔垣〕每風瘡、大風病相似。好桑葉洗蒸一宿,日干,末,湯下二錢匕。(《經驗方》)〔《圣》〕治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用白僵蠶少許,焙黃細研為末,酒服立瘥。
〔子和〕穎皋韓吉卿,自髀至足生濕 ,大者如錢,小者如豆,癢則搔破,水到則浸淫,狀類蟲行 襪。愈而復生,瘢痕成凹,十余年不瘥。戴人哂之曰∶此濕 瘡也。由水濕而得,故多在足下。以舟車、浚川大下十余行,一去如掃。
〔《山》〕癮疹入腹,亦能殺人。用蠶砂濃煎湯,洗之。
〔《衍》〕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癢痛不可任,連腦脛臍腹及近隱處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以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水一升,揉濾取汁,銀石器熬成膏,和苦參為丸如桐子大。食后溫水服二十丸,次日便愈。
〔子和〕有樵夫來買苦參,欲治疥。不識藥性緩急,但聞人言可治,濃煎一碗服之。須臾大吐涎一盆,三二日疥作痂矣。
〔丹〕一上散治諸般疥瘡,或痛或癢,或喜湯火烘洗者。
蛇床子(一兩,略炒) 雄黃(一兩,另研) 硫黃(二錢半,另研) 白礬(半兩)黃連(半兩) 黑狗脊(一兩) 寒水石(一兩,另研) 斑蝥(十四個,去翅足) 吳茱萸(三錢)白膠香(一兩,銅銚溶過,傾干石頭上放冷,研)上為細末,香油調敷。治疥瘡,先用蒼耳草或羊不食草藤煎濃湯洗去瘡痂,然后用前藥敷,可一次愈。
小兒面瘡,通面爛無全膚,膿水流漓,百藥不效者,陳年臘豬油不入鹽者,敷之神效。(出小兒門。)又諸般疥癬加減法∶腫多,加白芷開郁。痛多,加白芷、方解石。癢多,加枯礬。陰囊瘡,加茱萸,濕多,香油調。干癢出血多,加大黃、黃連,豬脂調。蟲多,加蕪荑、錫灰、檳榔、藜蘆、斑蝥。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瘡在上,多服通圣散。在下,多以藏用丸下。腳腫出血,加血分濕熱藥。
膿胞瘡,治熱為主。
黃芩 黃連 大黃(各三錢) 蛇床子 寒水石(二錢) 黃丹(五分) 白礬(一錢) 輕粉白芷 無名異(各少許) 木香(少許,痛者加)上為細末,麻油調涂。
又 瘡藥 膿窠,治熱燥濕為主。蟲瘡如癬狀,退熱殺蟲為主。干疥瘡,開郁為主,加吳茱萸。
蕪荑 黑狗脊(殺蟲) 樟腦(一錢) 松香(頭上多加之) 白礬 雄黃 硫黃 水銀(殺蟲)黃連 方解石(一分) 蛇床子(定癢殺蟲)松皮灰(膿腫濕多加之)〔羅〕 茹散治疥經年不瘥。
水銀(一錢) 好茶(二錢) 茹(三錢) 輕粉(少許)上為細末,每用不拘多少,麻油調涂之。
〔世〕治疥癬。以臘月豬脂,不拘多少,同生白礬、杏仁,加輕粉,搗爛擦之。(陳無擇云∶杏仁、輕粉,最殺蟲,甚妙。)〔《本》〕治疥,不問新久方。
白蕪荑(一兩) 檳榔 吳茱萸(各半兩) 硫黃(二錢,另研)上為末,麻油調,抓破揩之。
〔丹〕砂瘡。殺蟲為主。
蕪荑(二錢) 剪草(一錢) 蛇床子(三錢) 白礬(一錢,飛) 明礬(一錢) 吳茱萸(一錢)蒼術 濃樸 雄黃(各半錢) 寒水石(二錢) 黃柏(二錢) 輕粉(十 )〔世〕治砂瘡。山蟻窠、黃荊葉、雉雞毛等分,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敷。
又方 用陳年船底灰,搗細篩過,桐油調敷立效。
又方 治砂瘡,用水萵苣燒灰存性,香油調敷,立愈。水多者干敷。(水萵苣如百合狀,生水邊,七八月結子,又如野蘇狀。)〔丹〕疥癩瘡。(春天發瘡疥,開郁為主,不宜抓破。)白礬 吳茱萸(各二錢) 樟腦(五分) 輕粉(十 ) 寒水石(二錢半) 蛇床子(二錢)黃柏 大黃(各二錢) 硫黃(一錢) 檳榔(一個)上為末,豬脂油調搽。
治 疥濕瘡,浸淫日久,癢不可忍,搔之黃水出,瘥后復發。取羊蹄根去皮,細切熟熬,以大酢和。先洗凈,敷上一時,再以冷水洗之,日一敷瘥。若為末敷,尤妙。(《千金翼》)治疥。取羊蹄根,和豬脂涂上,或著鹽少許即焦。(《外臺秘要》)治遍身風癢,生瘡疥,茵陳煎湯,濃洗立安。(《千金翼》)〔《衍》〕有人患遍身生熱毒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至頸而止,粘著衣被,曉夕不得睡,痛不可忍。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銼,日干之,舂羅為末,布席上,使病瘡人恣臥其間,仍以衣被覆之。既不粘衣被,又復得睡,不五七日,其瘡如失,應手神驗。
〔丹〕浸淫瘡痛不可忍者,發寒熱,刺薊末水調敷瘡上,干則易之。(《簡要濟眾》)治疥癬滿身作瘡不可治者,何首烏、艾等分,以水煎令濃,于盆內洗之,甚能解痛生肌。(《博濟》)〔《外》〕元希聲侍郎,治卒發疥秘驗方。鍛石隨多少和醋,漿水調涂,隨手即減。一法用鍛石炒紅,出火氣,香油調敷。
〔丹〕又方淋鍛石汁洗之。(《孫真人》)〔羅〕木香散治多時不斂一切惡瘡,此藥能生肌肉止痛。
木香 檳榔 黃連(各半兩) 白芷(三錢)以上同為細末,先洗凈,每日一遍,干貼。有水出勿怪.未效又貼。
又方同上,加地骨皮為細末。先于瘡口上,用溫漿水洗濕,挹干后,上藥治之,效不可述。
暨治下疳瘡,神效。
〔丹〕諸瘡癬久年者,千年韭根炒存性,末之,豬油調敷三次。(《經驗》)〔《兵部手集》〕多年惡瘡不瘥,或痛癢生舋爛,研馬糞并齒灰敷上,不過三兩遍效。武良相在蜀,足脛有瘡,痛不可忍,得此方,便瘥。
〔丹〕 風瘡久不瘥。燒菰蔣末以敷之。(按本草即野茭白。)〔《山》〕痱子。茨菰葉陰干為末,敷之。
〔《經》〕 患禿瘡。以水研山豆根,敷瘡上?;见煻沟券?,以水研山豆根,服少許。
〔丹〕 連痂癢痛。搗扁竹封,痂落即瘥。(《肘后方》)洗諸瘡疥,取冬瓜藤皮煎湯妙。
(日華子。)中風,犯毒霧,櫟木皮煎湯洗妙。(本草。)運氣 浸淫皆屬火。經云∶歲火太過,甚則身熱膚浸淫是也。
〔《玉》〕手疥∶勞宮(灸) 大陵(灸)〔世〕瘡疥頑癬∶絕骨 三里(各寸半,瀉) 間使 解溪(各五分) 血 (三寸,瀉)〔《集》〕渾身生瘡疥∶曲池 合谷 三里 絕骨 行間 委中〔《甲》〕癬疥∶陽溪主之。
少陰有余,病皮痹癮疹。(全文見諸癥。)〔仲〕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丹痤疹
癬
〔丹〕癬瘡。用防風通圣散去硝黃,加浮萍、皂角刺。
又方 治癬用。
浮萍(一兩) 蒼耳 蒼術(二兩) 苦參(一兩半) 黃芩(半兩) 香附(二兩半)上為末,酒調服,或酒糊丸。
〔羅〕苦參丸治肺毒邪熱生瘡、生癬疥,并宜服之。
以苦參一味,為細末,粟米飲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水飲湯送下。
〔《本》〕烏頭丸 治風癬妙。(方見紫白癜風。)〔羅〕何首烏散治脾肺風毒攻腫,遍身癬變成癮疹,搔之成瘡,或肩背拘急,肌肉頑痹,手足皴裂,風氣上攻,頭面生瘡,及治紫癜、白癜、頑麻等風。
荊芥穗 蔓荊子 威靈仙 何首烏 甘草(炙) 防風 蚵 草上件各等分,搗羅為末。每服一錢,食后溫酒調下。沸湯亦得。
〔丹〕癬在頸項間,后延上至耳成濕癬,他治不應。以蘆薈一兩研、甘草末半兩和勻。先用溫漿水洗癬,拭上敷之,神妙。(劉禹錫方。)癬瘡方槿樹皮不犯銅鐵每二兩,又蘆薈三錢,白芨三錢,細研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