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瘡形嵌凹似巖穴也,不可治矣。若于始生之際,便能消釋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后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予族侄婦年十八歲時,曾得此,察其形脈稍實,但性躁急,伉儷自諧,所難者后姑耳。遂以單方青皮湯,間以加減四物湯行經絡之劑,兩月而安。此病多因濃味濕熱之痰,停蓄膈間,與滯乳相搏而成。又有滯乳,因兒口氣吹噓而成。又有拗怒氣激滯而生者, 石膏、燒樺皮、栝蔞子、甘草節、青皮,皆神效藥也。婦人此病,若早治之,便可立消。有月經時,悉是輕病,五六十后,無月經時,不可作輕易看也。乳癰青皮 栝蔞 橘葉 連翹 桃仁(留尖) 皂角刺 甘草節 破多,加參、 。
〔《精》〕神效栝蔞散治乳癰乳巖,神效。丹溪亦云∶妙捷。恐貧賤之家,未能辦集者,用后蒲公英草尤妙。
栝蔞(一個,去皮焙為末,子多者有力) 甘草(生) 當歸(酒浸,焙。各半兩) 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二錢半)上為末,用無灰酒三升,于銀石器內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作三服,食后良久服。如有奶巖,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如毒瓦斯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即于大小便中通利。如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度。
立效散與前方間服神妙,但于栝蔞散方,減去當歸,加紫色皂角刺一兩六錢是也。
〔《本》〕蒲公英草,味甘平無毒,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之及封之,立消。用酒煎更妙,渣敷患處。
〔丹〕蒲公英在處田間路側有之,三四月開黃花似菊,味甘,解毒散滯,意其可入陽明太陰經,洗凈細研,以忍冬藤濃煎湯,入少酒佐之,隨手便欲睡,睡覺已失之矣。
〔云〕張氏橘皮湯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神效。因小兒吹乳變成斯疾者,并皆治之。用陳皮一味,湯浸去白,曬干,面炒微黃,為細末,麝香研酒調二錢。初發覺赤腫疼痛,一服見效。
〔丹〕乳癰初發腫硬,一服瘥。真樺皮末,酒服方寸匕,睡省已失。(出《靈苑》)〔羅〕勝金丹治婦人吹乳,極有神效。
用百齒霜(即木梳上發垢)上一味,不拘多少,有無根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倒流水送下,食后,令病左乳者左臥,右乳者右臥,于溫處汗出愈。用新水傾于房上接之,乃倒流水也。
〔《圖》〕治婦人奶疼,痛不可忍。用穿山甲炙黃,木通各一兩,自然銅半兩生用,三味搗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簡》〕 婦人吹乳,獨勝散。
白丁香半兩。搗羅為末,每服一錢匕,溫酒調服無時。
〔云〕治婦人吹乳,皂角散。
歌曰∶婦人吹乳意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杯調一字,頃間揉散笑呵呵。
又方乳香(研,一錢) 栝蔞根末(一兩)上研令勻,溫酒調服二錢。
〔丹〕楊孺人乳腫痛。
青皮 石膏( ) 連翹 皂角刺(炒) 黃藥子 當歸頭 木通(各一錢) 甘草(生,三分)作一帖,入好酒些少,同煎飲之。又有別藥洗腫處。
義二孺人,平時乳內有結核,不為痛,忽乳邊又有一腫核,頗卻有些痛。
黃芩 川芎 木通 陳皮(各四錢) 人參(二錢) 芍藥(一錢) 大腹皮(三錢) 炙甘草生甘草(各一錢) 當歸頭(一錢)分二帖煎服。
〔丹〕二孺人,但經將行而乳腫,先兩日發口干而不渴,食少減,脈左弦帶數,右卻平。治用四物湯加陳皮、白術、茯苓,帶熱下。與點丸三十粒。
產后乳膨,調麥芽飲,自消。
〔云〕連翹湯治產后妒乳并癰。
連翹 升麻 芒硝(各一兩) 玄參 芍藥 白蘞 防己 射干(各八錢) 大黃(二錢)甘草(六錢)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上 咀,以水六升,煮二升,下大黃,次芒硝,分三服。
〔丹〕一婦人年六十,濃味郁氣而形實多妒,夏無汗而性急,忽左乳結一小核大如棋子,不痛,自覺神思不佳,不知食,味絕半月。以人參湯調青皮、甘草末,入生姜汁,細細呷,一日夜五六次,至五七日消矣。此乃乳巖之始。不早治,隱至五年十年以后發,不痛不癢,必于乳下潰一竅,如巖穴出膿,又或五七年十年,雖飲食如故,洞見五內,乃死。惟不得于夫者有之,婦人以夫為天,失于所天,乃能生此。謂之巖者,以其如穴之嵌岈,空洞而外無所見,故名曰巖。患此者,必經久淹延。惟此婦治之早,正消患于未形,余者皆死,凡十余人。又治一初嫁之婦,只以青皮、甘草與之安。
〔丹〕用蒲公英草搗爛, 患處神妙。
〔云〕用天南星末,以溫酒調涂之。
〔《圣》〕治婦人乳痛成癰。以益母草為末,水調涂乳上,一宿自瘥。生搗爛用之亦得。
〔《山》〕婦人吹乳。用桑樹蛀屑,飯搗成膏貼之。
〔丹〕乳頭裂破。丁香末敷之。(《梅師方》)〔《怪穴》〕乳癰∶乳中穴(在乳下中,針入一分,沿皮向后一寸半,灸,瀉。)〔《甲》〕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膺窗主之。乳癰,凄素寒熱,痛不可按,乳根主之。
大驚乳痛,梁丘主之。乳癰有熱,三里主之。(乳癰諸藥不能止痛者,三里針入五分,立止。)女子乳癰驚,巨虛下廉主之。(《千金》云∶臂腫重,足蹈不收,跟痛。)乳癰,太沖及復溜主之。妒乳,太淵主之。婦人乳余疾,肓門主之。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囊癰陰頭癰
〔丹〕《外科精要》云∶癰疽入囊者死。囊為厥陰,今以死言之,將以為屬少陰腎經邪?予親見入囊者七八人,悉以濕熱入肝經施治,而用補陰藥佐之,雖膿潰皮脫,睪丸懸掛可畏者,皆不死。但未知下虛年老者如何耳?〔《千》〕治丈夫陰頭癰,師所不能醫。用鱉甲一枚,燒末,以雞子白和敷之良。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便毒
〔《精》〕治谷道前后生癰,謂之懸癰。用橫紋甘草一兩,四寸截斷,以長流水一碗,文武火慢慢蘸水炙,自早至午,炙令水盡,甘草中心見水潤為透,細銼。卻用無灰好酒二小杯,入甘草煎至一杯,溫服之,二三服便可保無虞。此病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十日后,始覺赤腫如桃子,即破。若破,難治。此藥雖不能消,過二十日后,必盡消矣。投兩服,亦無害。林判院嘗患此癰已破,服此藥兩服,瘡即合,甚妙。
〔丹〕騎馬癰。用大粉草帶節四兩,長流水一碗,以淬浸水盡,為末,入皂角灰少許,作四服,湯調,頓服立效。
〔垣〕青皮湯治便毒。
青皮 防風 當歸身 甘草梢(生。各等分)上 咀,分作四服,水一小碗,煎至八分,去渣,大溫服。空心,日進三服。
〔丹〕毒腫或著陰卵,或偏著一邊痛,牽引小腹,痛不可忍。(方見癰疽雜病痛牽引小腹條。)〔子和〕玉燭散(即四物湯、調胃承氣湯各半服之也。)〔世〕又方劉寄奴 王不留行 大黃 金銀花 木鱉子上等分,酒水煎,露一宿,五更服。
〔丹〕便毒初起。
射干(二寸) 生姜(如指大搗細)上取順流水,煎微沸,服之,以瀉為度。又用牛皮膠,醋煮涂患處。
已結成膿者。
大黃(半兩) 枳實(三分) 濃樸(三錢) 甘草節(一錢) 連翹(半錢) 桃仁泥(二十一枚)生姜(三片)上作一帖,煎服之,又,便毒。
青皮 白芷 柴胡 赤芍藥 檳榔 樸硝 烏藥 木瓜 大黃 連翹 栝蔞 生地黃甘草節 三棱 蓬術 黃芩 犀角 皂角刺上 咀,水三碗,煎至一碗,大饑服,以瀉為度。
〔《山》〕便毒。取大蜘蛛一個,研細,熱酒下。
〔丹〕又方用甘草節、白芷、黃連各等分。如破者,龍骨、白枯礬、赤石脂,并用鐵圍散。
癰疽腫毒亦治,用之效。
乳香 沒藥(各半兩) 大黃 黃連 黃柏 南星 半夏 防風 羌活 皂角刺 木鱉子栝蔞 甘草節 草烏尖 阿膠(另研)上為細末,醋調成膏,以石器內,火熬黑色,鵝翎敷之。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貼骨癰
〔《保》〕諸瘡大痛,不辨肉色,漫腫光色,名附骨癰,如神三生散。
露蜂房 蛇蛻 頭發(洗凈,等分)上燒灰存性,研細,酒下三錢。
〔丹〕附骨癰,熱在血分之極。初發時,以青皮、甘草治之,破后當養血。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內癰有三
〔《素》〕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王注云∶滿謂脈氣滿實,腫謂癰腫。)肺之癰,喘而兩 滿。(仲景云∶肺癰吐膿如米粥,咽燥振寒。)肝癰,兩 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腎癰,腳下至少腹滿。(大奇論 林億云∶腳下當作 下。《千金》云∶腸癰之為病,小腹腫強,按則痛,便數似淋。仲景云∶腸癰小腹痞堅,蓋小腹痛而痞堅者,腎癰也。小便數而似淋者,腸癰也。
即肺癰肝癰之屬。)胃脘癰,人迎脈逆而盛。(全文見后胃脘癰條。)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肺癰腸癰胃脘癰
〔丹〕癰疽發于內者,肺癰、肝癰、腎癰、腸癰、囊內癰、附骨癰,惟肺癰須先解表,令表而出之。
〔《千》〕咳唾膿血,其脈數實者,為肺癰。若口中咳即胸中隱痛,脈反滑數,此肺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