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頭(微炒存性,一兩,即蒼耳子) 砂(三錢半) 雄黃(三錢) 蟾酥(以多為妙)上將瘡四圍刺破,以少油調藥末,置于瘡內,緋帛封之,數日疔自出。如瘡入腹嘔逆者,將蒼耳搗汁飲之。(一方但用 砂、雄黃等分,研細,用蜜調,先破瘡頭去血,入藥豆大,在瘡口內,紙花貼之,亦效。)〔無〕蒼耳散治一切疔腫神效。
用蒼耳草根莖苗子,但取一色便可用。燒灰存性研細,用好米醋、米泔澄淀和如泥,隨瘡大小涂上,濃二分,干即易之,不過十度,即拔根出。須針破涂之。(更加雄黃尤妙。)〔世〕蒼耳與白梅研爛,貼疔上拔去根。
〔《濟》〕蟾酥丹治疔瘡。
取蟾酥,以白面、黃丹搜作劑,丸如麥粒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取蟾酥法,用癩 ,破眉棱上,以手捻出酥于油紙或桑葉上,用竹篦刮下,然后插在背陰處自干,用之。)〔《衍》〕苦苣搗汁,敷疔瘡殊驗。青苗陰干,以備冬月為末水調敷。(本草云∶取苦苣莖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又,取汁滴癰上立潰。)〔丹〕治疔用磁石為末,苦酒和敷封之,根出立瘥。(《秘要》)疔瘡用白蘞為末,水調敷之。(《圣惠方》)〔世〕治疔瘡。用麻內蛀蟲一條,研敷瘡上,卻用膏藥粘貼,一飯時去膏藥,其疔自出。
治疔瘡最有功效。用蟬蛻、僵蠶為末,酸醋調涂四圍,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后拔去,再用藥涂瘡。海藏方,單用僵蠶為末,津調涂亦佳。
〔《保》〕治疔瘡,奪命散。
烏頭尖 附子底 蝎梢 雌黃 雄黃(各一錢) 蜈蚣(一兩) 砂 粉霜 輕粉(各五分)砒(二錢半) 腦子(少許) 麝香(少許)上為細末,先破瘡,出惡血,以草杖頭用紙帶藥末插入于內,以深為度。
〔丹〕日本三藏敷疔瘡方。江子肉十粒,半夏一大顆研末,附子半枚,蜣螂一枚,各為末,四味,臭(麝香也)相和,看瘡大小,以紙繩子圍瘡口,以藥泥上,又用絹帛貼敷,時換新藥,以可為度,此方活人甚多。
〔《圣》〕治疔瘡甚者,用附子末,醋和涂之,干即再涂。(《千金方》同)〔丹〕琥珀膏(方見癰疽下雜方條。)又方 用針刀旋破疔頭,以蟾酥敷之,后用野菊花、莎草根、紅菜頭葉擂細,以無灰酒盡量調服之,酒醒,疔化水,即痛定。如熱除,不必去疔,亦自愈也。
〔世〕治疔瘡。
獨腳茅 防風 細辛 甘草節 白僵蠶 青皮 黃連 羌活 獨活 蟬蛻 赤芍藥(各等分)上 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加澤蘭葉少許,姜一兩同擂爛,熱酒和服,然后酒水各半盞,姜三片煎服,此方神效。
〔無〕治十三種疔,皆以此法治之。
以緋帛一片,裹藥取匝為限,先用亂發雞子大,攤布帛上,牛黃如桐子大,又以棘刺針二十一枚,赤小豆七粒為末,并布發上,卷緋綿作團,外以發作繩,十字縛之,置熨斗中,急火燒灰研細,以枸杞或子或根皮枝葉隨得為末,用枸杞末二匕,緋帛灰一匕,共成三匕,研勻分二服,空心溫酒調下。
〔世〕奪命丹治疔瘡發惡心,及諸惡瘡。
蟾酥(半錢) 朱砂(水飛,三分) 輕粉 枯礬 寒水石(水飛。各一錢) 銅綠(一字麝香(一字) 海羊(二十個,研,即蝸牛也)上件為細末,將海羊另研為泥,和藥一處,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加好酒成之。病輕者一丸二丸,重者三丸,未效再服。服時嚼蔥白一大口極爛,置手心,放藥丸于蔥內裹合,以熱酒送下,暖處臥,取汗出為效。忌冰水。
〔《瑞》〕返魂丹治十三種疔。
朱砂 膽礬(各一兩半) 血竭 銅綠 蝸牛(生用。各一兩) 雄黃 枯白礬(各一兩)輕粉 沒藥 蟾酥(各半兩) 麝香(少許)上將蝸牛蟾酥研爛,余藥為細末,同研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嚼蔥白三寸放在手心,將藥丸裹在蔥白內,用熱酒一盞吞下。如重車行五里許,有汗出即瘥。如不能嚼,蔥研爛裹下極效。
治疔瘡毒瓦斯入腹,多嘔吐欲死者,即服內托香粉散。滴乳半兩,另研真綠豆粉一兩,為細末,煎生甘草湯調三錢,時時飲之,常令灌潤胸膈。(一方,用雄黃、綠豆粉、乳香等分為末,水調服。)〔世〕疔瘡入腹嘔者,煎道人頭濃汁飲之。
治疔瘡毒瓦斯入腹,昏悶不食。
紫花地丁 蟬蛻 貫仲(各一兩) 丁香 乳香(各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紫花地丁,麥熟時有之,開紫花,質甚脆,如蒲公英狀,但蒲公英開黃花,地丁開紫花。)〔《瑞》〕治疔危篤者,二服即愈,輕者一服立效。
土蜂房(一小窠全。本草云∶土蜂房有毒,利大小便) 蛇蛻(一條,全)上作一處,器皿中盛,用黃泥封固,火 存性,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好酒調服。少頃腹中大痛,痛止,其瘡已化黃水矣。仍服五圣散。
大黃(一兩) 生姜(二兩) 栝蔞(一個) 皂角針(二兩) 甘草(一兩) 金銀花(二兩)上 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時服。
〔羅〕破棺丹(一方有當歸、赤芍、連翹、牡蠣、金銀花、紫花地丁,宜選用之。)山梔 牽牛末 大黃(各一兩) 甘草 京三棱(炮。各七錢)上煉蜜丸,如彈子大。酒化服之。
〔世〕治疔瘡最驗。用蒼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搗爛,新汲水或順流水調服一碗,瀉下黑水即愈。
〔丹〕追毒丸海浮石(燒赤,醋 七次,半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巴豆(四十九粒) 川烏(一兩)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若患二三日服十丸,五六日服十四丸,隨病上下服之。先吃冷酒半盞或一盞,又用冷酒吞下。如嘔,吞之不妨出藥,根據上服之。病患大便不動,再用三丸。如疔看得端的,爪破,用頭垢留患處,后服藥。
〔海〕《肘后》犯疔腫垂死。菊花葉一握,搗絞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驗。亦用其根。(丹溪云∶根莖葉花皆可。紫梗者佳。)〔孟〕疔腫困重。生搗蒼耳根葉,和小兒尿絞汁,冷服一升,日三服,甚驗。
〔世〕疔瘡于所屬經絡各瀉之。疔瘡者,必發于手足之間,生黃 ,其中或紫黑色,有一條如紅線直上,倉卒之際,急宜以針于紅線所至處刺出毒血,然后以蟾酥乳香膏等藥于正瘡上涂之。針時以病者知痛出血為好,否則紅線入腹攻心,必致危困矣。
〔《百一》〕治疔腫。以針刺四畔,用石榴皮末著瘡上,調面圍四畔,灸痛為度,調末敷上,急裹經宿,連根自出。
〔禹錫〕患疔腫,中風疼痛者, 驢馬糞熨瘡滿五十遍,極效。
〔無〕一曰麻子疔,其狀肉上起,頭大如黍米,色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忌食麻子及衣布,并入麻田中行。二曰石疔,其狀皮肉相連,色如黑豆甚硬,刺之不入肉內,陰陰微痛。忌瓦爍磚石之屬。三曰雄疔,其狀 頭黑 ,四畔仰, 漿起有水出色黃,大如錢孔形。忌房事。
四曰雌疔,其狀瘡頭稍黃向里, 亦似灸瘡,四面 漿起,心凹,色赤大如錢孔。忌房事。五曰火疔,其狀如湯火燒灼,瘡頭黑 ,四邊有 漿起如赤粟米。忌火灸爍。六曰爛疔,其狀色稍黑,有白瘢,瘡中潰,潰有濃水流出,瘡形大小如匙面。忌沸熱食爛帛物。七曰三十六疔,其狀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二,后日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能治,俗名黑 ,忌嗔怒蓄積愁恨。八曰蛇眼疔,其狀瘡頭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狀,似蛇眼大,體硬。忌惡眼看,并嫉妒人見之及毒藥。九曰鹽膚疔,其狀大如匙面,四畔皆赤,有黑粟粒起。大忌食咸物。十曰水洗疔,其狀大如錢形,或如錢孔,瘡頭白,里黑 ,汁出,中硬。忌飲漿水、水洗、渡河。十一曰刀鐮疔,其狀闊狹如薤葉大,長一寸,左側肉黑如燒爍。忌刺及刀鐮切割鐵刃所傷,可以藥治,不可亂攻。十二曰浮漚疔,其狀瘡體圓曲,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黃外黑,黑處刺不痛,黃處刺則痛。十三曰牛拘疔,其狀肉起,掐不破。
此十三種,初發必先癢后痛,先寒后熱,熱定則寒,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者難治。其麻子疔一種,始末唯癢,所最忌者,不得觸犯,犯即難治。其浮漚疔、牛拘疔兩種無忌,縱不治,亦不殺人。欲知犯觸,但看脊強瘡痛極甚不可忍者,是犯禁也。( ,步孝切。)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石癰
〔丹〕治石癰如石,不治。腫者,生商陸根搗擦之,燥則易之,取軟為度。(張文仲。)癰未潰,以苦苣白汁滴之,立潰。本草云∶亦出疔根。
〔《保》〕木香散 治瘡難消,不能作膿,痛不止,酒調下三錢。(方見痘癰。)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諸腫
〔丹〕卒腫起大痛,芫青根大者杵之,和苦酒如泥煮三沸,帛上包之。(葛氏)風毒腫三年,苦酒濃煎蔥白,以布包熨腫上。(《外臺秘要》)治一切熱毒腫,商陸根和鹽少許敷之,日再易。
(《孫真人食忌》)治一切毒腫,疼痛不可忍者,搗蓖麻仁,敷之立瘥。(《肘后方》)治腫。蒺藜子一升,炒黃杵細,以香油和如泥,再炒令焦,以舊布如腫之大小攤之貼腫上,勿開頭 上。(《外臺秘要》)治惡刺及狐貍刺毒腫。
取蒲公英草根白汁敷之,多涂立瘥。余七月十五日夜,左手中指背揩著庭木,痛不可忍,十日后瘡日深,漸高碩,痛欲死,用此而安。(孫方)〔《經》〕患熱腫,水研山豆根濃汁涂,干再涂。
〔《衍》〕臘月中,以新瓦罐滿注熱水,用樸硝二升投湯中,攪散,掛北檐下,俟硝滲出罐外,卻收之,以人乳汁調半盞。掃一切風熱毒瓦斯攻注目瞼,及發頭面四肢腫痛,應手神效。
〔《山》〕腫毒或疼痛處,以赤小豆為末,水調敷,頻換。或用香白芷水調敷,尤妙。又方,白芙蓉葉曬干,同皂角為末,水調敷。
〔丹〕治諸處皮里面痛。何首烏末,姜汁調膏,以帛裹于痛處,用火炙皮鞋底熨之妙。(《經驗方》)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瘰馬刀
結核連續者,為瘰 。形長如蛤者,為馬刀。
〔羅〕曲陽縣劉禪師,善治瘡瘍瘰 ,其效更捷,授予四方,太乙膏、玉燭散、克效散、翠玉膏,用之每每見效。
太乙膏治 子瘡神效。
沒藥(四錢) 清油(一斤) 黃丹(五兩) 腦子(研,一錢) 麝香(三錢) 輕粉 乳香(各二錢)上以清油黃丹熬成膏,用柳枝攪,又用憨蔥七枝旋旋加下,蔥盡為度,下火不住手攪,至滴水不散,卻入沒、乳、腦、麝、輕粉等味攪勻,瓷器內盛用。
克效散斑蝥(四十九個,不去翅足,炒) 官桂(半錢) 粳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四十九粒)砂(半錢)上五味,研為細末,初服一字,次服半錢,次服三字,又次服四字,煎樟柳根湯送下,空心服。以小便淋瀝,并作澀為效。惡心嘔吐黃水無妨,其瘰 日日自消矣。
玉燭散治瘰 自消,和血通經。
當歸 芍藥 大黃 甘草 熟地 芒硝 黃芩 川芎(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日進一服,七八日效。
翠玉膏(方見 瘡。)〔《楊氏家藏》〕治瘰 方。
荊芥 白僵蠶 黑牽牛(各二錢) 斑蝥(二十八個,去頭翅足,用大米炒)上為末,臨臥時先將滑石末一錢用米飲調服,半夜時又一服,五更初卻用溫酒調藥一錢或二三錢,量強弱用。服訖,如小便無惡物行,次日早再進一服。又不行,第三日五更初,先進白糯米稀粥湯,再進前藥一服,更以燈心湯下,調琥珀末一錢,重服。以小便內利去惡毒為愈。如小便痛,用青黛一錢,以甘草湯調送下即止。
〔嚴〕三圣丸治瘰 。
丁香(五十粒) 斑蝥(十個) 麝香(另研,一錢)上為末,用鹽豉五十粒,湯浸研爛如泥,和前藥令勻,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溫酒送下,日進三服。五七日外覺小便淋瀝,是藥之效,或便下如青筋膜之狀,是病之根也。忌濕面毒食。
〔《保》〕連翹湯連翹(一斤) 瞿麥(一斤) 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上銼,每服一兩,水二碗,煎至一盞半,早食后巳時服。在項兩邊屬足少陽經,服藥十余日后,可于臨泣穴灸二七壯,服藥不可住,至五六十日方效。一方,加大黃、木通、貝母(一作知母。)各五兩,雄黃七分,檳榔半兩,減甘草不用,同前藥為細末,熟水調下三五錢。
〔無〕必勝丸治瘰 不以年深月近,及腦后兩邊有小結塊,連復數個,兼癆瘵腹內有塊。
鯽魚(一個,去腸并子) 雄黃(一粒,雞子大) 砂(一錢。以上二味并入在鯽魚腹內仰安,魚于炭火燒,煙盡取出) 蜈蚣(全者,一條) 蓬術(半兩) 梔子(五個) 皂角(二挺。
以上四味并燒存性) 蓖麻子(五個,去皮,燈上燒) 黃明膠(三文)上為末,另用皂角二挺,去皮捶碎,以水三碗,揉去滓,煮精羊肉四兩爛軟,入輕粉五匣。
男子,乳汁半兩,同研成膏,和藥末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溫酒浸,晨下十丸,一服。至晚看肉疙瘩子,若項有五個,則以五服藥取之,視其所生多少,以為服數,既可,更進數服。
白花蛇散治久漏瘰 ,發于頂腋間,憎寒發熱,或痛或不痛。
白花蛇(酒浸,軟去皮骨,焙干,二兩) 犀角(鎊,半兩) 黑牽牛(半兩,半生半炒)青皮(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加膩粉半錢,研勻,五更糯米飲調下。巳時利下惡物,乃瘡之根也。更候十余日,再進一服。忌發風壅熱物。如已成瘡,一月可效,神驗。
〔世〕小犀角丸常服除去根本,截其源流,應效如神,諸 并宜服之。
犀角 青皮 陳皮(各一兩) 黑牽牛(一兩,半生半炒) 連翹(半兩)上為細末,用皂角二條,去皮弦子,炮捶以布絞取汁一碗許,又用新薄荷二斤,研取汁,同熬成膏,以前藥末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連翹煎湯食后服,間以薄荷茶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