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6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4072字
  • 2015-12-26 17:01:30

〔《本》〕人平居無疾,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啞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寤。此由汗過多,血少氣并于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宜白薇湯、倉公散。

白薇湯白薇 當歸(各一兩) 人參(半兩) 甘草(一分)上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溫服。

倉公散藜蘆 瓜蒂 雄黃 礬石( )上等分,為細末,少許吹入鼻中。

〔《脈》〕問曰∶婦人病經水適下,而發其汗,則郁冒不知人,何也?師曰∶經水下,故為里虛。而發其汗,則表亦虛。此為表里俱虛,故令郁冒也。

〔垣〕婦人半產誤用寒涼藥有損論治法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蓋因血暴亡。此有形血去之后,則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鹕蠠?,故令人昏冒。火乘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亡,不能鎮撫也。故血已虧損,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乃辛甘大寒之藥,能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乃陰虧瀉陽,使二者俱傷,反為不足。虛勞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此無形之熱,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上焦之病,悉屬于表,乃陰證也,汗之則愈。今反下之,幸免不死,暴虧氣血,生命豈能久活?又不知《內經》有云∶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瞑目合眼之病,悉屬于陰,宜汗不宜下。又不知傷寒郁冒,得汗則愈,是禁用寒涼藥也。分娩半產,本氣不病,是暴去有形之血,亡血補血,又何疑焉。

補血則神昌,常時血下降亡,今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則能養神不昏矣。血暴降下,是秋冬之令大旺,今舉而升之以助其陽,則目張神不昏迷矣。今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以全生活血湯主之。

全生活血湯諸陽既陷,何以知之,血下脫故也。

紅花 蔓荊子 細辛(各五分) 生地(夏月倍加) 熟地(各一錢) 本 川芎(各一錢五分)防風 羌活 獨活 甘草(炙) 柴胡 葛根 歸身(各二錢) 白芍藥 升麻(各三錢)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去渣,食前稍熱服。

當歸附子湯治臍下冷痛,赤白帶下。

當歸(二分) 炒鹽(三分) 蝎梢 升麻(各五錢) 甘草 柴胡(各七分) 黃柏(少許)附子 干姜 良姜(各一錢)上 咀,每服半兩,水煎去渣,稍熱服。或為細末,酒面糊丸亦可。

〔《斗》〕治婦人血風攻腦,痛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用喝起草取其嫩心,不限多少,陰干為末,以常酒服一大錢,不拘時候,其功大效。服之多達腦,蓋善通頂門,今蒼耳是也。

〔《大》〕治妊娠因外感風,如中風狀,不知人。用熟艾為末,醋炒令極熱,乘熱以絹帛裹熨臍下,良久開省。

奔豚氣上沖咽喉,發作亦似死狀,往來寒熱是也。(治見積聚。)卒中仆地,半身不遂者,為中風。(治見中風。)卒中仆地,口吐涎沫者,為癲癇。(治見癲癇。)運氣郁冒有二∶其一屬熱。經云∶少陰之復,郁冒不知人,惡寒振栗。又云∶少陽所至為瞀昧。又云∶諸熱瞀 ,皆屬于火。治以咸寒是也。

其二屬寒。經云∶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郁冒,蒙昧心痛。又太陽司天,與太陽之復,皆病善悲眩仆。又陽明司天之政,四之氣,寒雨降,病眩仆。治以甘熱是也。

〔《山》〕中惡客忤卒死者,灸臍中百壯,以皂角末搐鼻,或研韭汁灌耳中。

〔仲〕救卒死。

韭根 烏梅(二七個) 吳茱萸(半升炒)上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櫛內中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救卒死方雄雞冠割取血,以管吹納鼻中。豬脂如雞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雞肝及血涂面上,以灰圍四旁立起。大豆二七粒,以雞子白并酒和,盡吞之。

救卒死而壯熱者,方用礬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浸腳令沒踝。

〔世〕驚怖死者,以溫酒灌之。

〔丹〕痰中后,心下迷悶汪洋,食少倦怠。

白術(二錢半) 川芎(半錢) 蒼術 半夏 茯苓(各一錢) 姜(三片) 水煎服。

四六嫂,因食生菜青梅,痰發昏冒不知人,口渴脈滑,今已能言,但說心下痞痛乏力。

陳皮 白術(各一錢) 蒼術(半錢) 滑石(一錢半) 木香(三分) 甘草(炙,些少)半夏(七分半) 水煎服。

婦人三十余歲,因產后能食,半月后,忽頭暈仆不知人,醒后至今食少。

白術(二錢) 川芎 黃芩 茯苓(各一錢) 姜(三片)上煎取三之一,下保和丸三十粒。

〔《本》〕世言氣中者,雖不見于方書,然暴喜傷陽,暴怒傷陰,憂愁拂意,氣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覺涎潮昏塞,牙關緊急。若概作中風候用藥,非止不相當,多致殺人。元 庚午,母氏親遭此禍,至今飲恨。母氏平時食素,氣血羸弱,因先子捐館憂惱,忽一日氣厥,牙禁涎潮,一里醫便作中風,以大通丸三粒下之,大下數行,一夕卒,予嘗痛恨。每見此癥,急化蘇合香丸灌之便醒,然后隨其寒熱虛實而調理之,無不愈者。

經云∶無故而喑,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者為祟,滑者鬼疰,緊而急者遁尸。

〔《素》〕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大奇論)脈浮而散者為 仆。(王注云∶浮為虛,散為不足。脈要精微論)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于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藏雖不見,猶死也。(玉機真藏論)〔無〕中暑脈陽弱陰虛,微遲似芤。

〔《脈》〕問曰∶婦人病如癲疾郁冒,一日二十余發,師脈之,反言帶下,皆如師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氣虛,血竭凝寒,陰陽不和,邪氣舍于榮衛。疾起年少時經水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經下血虛,百脈皆張,中極感陽動,微風激成寒,因虛舍榮衛,令積于丹田,發動上沖,奔在胸膈,津液掩口入,涎唾涌溢出,眩冒狀如厥,氣沖髀里熱,粗醫名為癲,灸之因大劇。問婦人病苦,氣上沖胸,眩冒,吐涎沫,髀里氣沖熱,師脈之,不名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沉而微,沉則胃氣伏,微則榮氣絕,陽伏則為疹,陰絕則為亡血,病當小便不利,津液閉塞。今反小便通,微汗出,沉變為寒,咳逆嘔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損經絡,因寒為血厥,手足苦痹,氣從丹田起,上至胸脅,沉寒怫郁于上,胸中窒塞,氣歷陽部,面翕翕如醉,形體似肥。此乃浮虛,醫反下之長針,復重虛榮衛,久發眩冒,故知為血厥也。

〔仲〕問曰∶寸口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此為卒厥,何謂也?師曰∶唇青身冷,為入臟即死,如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即愈。

〔《脈》〕人病尸厥,呼之不應,脈伏者死,脈大反小者死。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

卒中暴厥

五絕

〔丹〕治五絕,一自縊,二摧壓,三溺水,四魔魅,五產乳。用半夏一兩末,為丸豆大,納鼻中愈,心溫者,一日可治。(出《子母秘錄》)〔仲〕救自縊死,自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則難??执水斞躁帤馐⒐室?,然夏時夜短于晝,又熱,猶應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治之,當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挽其發,常令弦急,勿使縱緩。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摩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直,但漸漸強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頃,雖得氣從口出,呼吸眼開,仍引按莫置,亦勿勞之。須臾,可少與桂湯及粥清含與之,令喉潤,漸漸能咽乃止。更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此法最善,無不活者。

〔《山》〕自縊者,切不可割斷繩子,以膝蓋或用手濃裹衣物緊頂谷道,抱起解繩放下,揉其項痕,搐鼻及吹其兩耳,待其氣回,方可放手,若便泄氣,則不可救矣。

〔《肘》〕自縊死,安定心神,徐緩解之,慎勿割繩斷,抱取,心下猶溫者,刺雞冠血滴口中即活,男雌女雄。又方,雞屎白如棗大,酒半盞和灌及鼻中,尤妙?!肚Ы鸱健芬运{汁灌之,余法同上。

〔《山》〕卒墮 壓倒打死,心頭溫者皆可救。將本人如僧打坐,令一人將其頭發控放低,用半夏末吹入鼻內。如活,卻以生姜汁、香油打勻灌之。

〔仲〕救溺死方。取灶中灰兩石埋之,從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山》〕溺水者,放大凳上睡著,將腳后凳腳站起二磚,卻蘸鹽擦臍中,待其水自流出,切不可倒提出水,此數等,但心頭微熱者,皆可救治。

又方,溺水死一宿者尚活。搗皂角綿裹納下部,須臾出水,即活。

〔世〕治鬼魘不寤中惡者,皂角為末,如綠豆大許,吹入鼻中。得嚏即氣通。

〔《山》〕魘死不得近前喚,但痛咬其腳跟及唾其面。不省者,移動些少臥處,徐徐喚之。元有燈則存,無燈切不可點燈,及用皂角搐兩鼻。

〔《肘》〕臥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嚙大拇指甲際而唾其面則活,取韭搗汁吹鼻孔。

冬月用韭根取汁灌口中。

〔《集》〕治卒魘。雄黃搗末細篩,以管吹入鼻孔中。

卒中暴厥

暴死暴病

暴死,乃真死也。皆死于片晌半日,或一日二日。如非卒中,可再醒也。

〔《靈》〕黃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黃帝曰∶愿聞三虛?少師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為三虛。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帝曰∶愿聞三實?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歲露篇)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全文見診歲為病。)運氣暴死暴病有四∶一曰虛。經云∶六位之氣盈何如?岐伯曰∶大少異也。大者之至徐而常,少者之至暴而亡是也。蓋暴雖謂所至之氣,然病氣皆在其中也。

二曰火。經曰∶火郁之發,甚則悶,懊 ,善暴死。又云∶少陰所至為暴死。又云∶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暴死。又云∶陽明司天之政,二之氣,榮厲大至,民善暴死。又云∶少陽所至,為暴病是也。

三曰風火。經云∶少陽司天,火氣下臨,風行于地,其主暴速。又云∶厥陰司天,風氣下臨,其發機速,主所謂變化卒急,其為疾病,速在發機是也。

四曰金。經云∶金太過曰堅成,堅成之紀,其動暴折瘍疰是也。此金兼火化之氣,金主折,火主暴也。

〔《靈》〕雷公曰∶人不病而卒死,何以知之?黃帝曰∶火氣入于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赤色出兩顴,即脈訣所謂暴病如妝不久居者是也。

五色篇)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太陽為開。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余不足。瀆者,皮肉宛 而弱也。(根結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莞市| 波密县| 大庆市| 平江县| 大关县| 昌黎县| 根河市| 辛集市| 专栏| 桑日县| 青川县| 呼玛县| 思南县| 洪泽县| 敦煌市| 织金县| 宝清县| 湘潭市| 收藏| 乌兰县| 木兰县| 磐安县| 吉木萨尔县| 望城县| 类乌齐县| 平邑县| 台南县| 龙岩市| 天全县| 庆阳市| 巴林左旗| 绵阳市| 广元市| 南江县| 三河市| 德州市| 永仁县| 乌鲁木齐县| 虎林市| 深州市|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