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彌勒當來下生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錄中失譯)今附西晉錄 第一譯 彌勒作佛時事經一卷(祐錄無事字出寶唱錄八紙今附東晉錄第二譯失譯) 彌勒下生經一卷梁天竺三藏真諦譯 第五譯
右三經同本前后六譯三存三闕 諸法勇王經一卷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出法上錄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三譯。二存一闕 權方便經一卷吳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第一譯 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卷(一名大乘瓔珞莊嚴經亦名轉女身菩薩)宋沙門法海譯 第四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四譯。二存二闕(法護譯順權方便經二卷又譯隨權女經二卷其順權方便經下又法云亦名順權女經今以隨權順權二義相似故僧祐錄隨權女經別錄所載安錄中無故知即順權經是名諸家造錄名差誤耳隨權女經今刪不定) 睒本起經一卷(一名睒經出六度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兼六度本經前后四譯。三存一闕 無字寶篋經一卷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四譯。三存一闕 失利越經一卷(僧祐錄云安公錄中失譯經今附西晉錄第二譯)
右一經與月光童子經等同本前后四譯。三存一闕 長者子誓經一卷(曹魏失譯第二譯) 菩薩誓經一卷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第五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五譯。三存二闕 犢牛經一卷(一云犢子經)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第三譯 浮光經一卷(或作乳光)東晉西域三藏只多蜜譯第四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四譯。二存二闕 不莊校女經一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腹中女聽經一卷蕭齊沙門釋法化誦出 第五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五譯三存二闕 十二因緣經一卷(亦云聞城十二因緣)后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闕城十二因緣經一卷后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第二譯 十二因緣經一卷(亦云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四譯 十二因緣經一卷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第五譯
右四經同本前后六譯。四存二闕(其聞城經藏中雖有文即與貝多樹下經同又有十二緣經一卷乃出增一阿含第四十六卷故此二經不寫入藏別求異本) 異了本生死經一卷(僧祐錄云安錄中失譯今附西晉錄)
右一經前后三譯。二存一闕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一卷東晉西域三藏只多蜜譯 第三譯
右一經前后三譯。二存一闕 八吉祥經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三譯
右一經前后五譯。四存一闕 不空罥索咒心經一卷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出大周錄 第三譯
右一經新舊廣略總四譯。三存一闕 大孔雀王神咒經一卷東晉西域三藏帛尸梨蜜多羅譯 第一譯 孔雀王雜神咒經一卷東晉西域三藏帛尸梨蜜多羅譯 第二譯 孔雀王咒經一卷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第三譯
右三經同本前后八譯。五存三闕(前六本略后二本甚廣其尸梨密再出雜神咒經應是異本既未睹其經難為揩定) 無端底持經一卷(舊錄云總持)魏吳失譯 第二譯 阿難目佉經一卷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第三譯 無量破魔陀羅尼經一卷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前后十一譯。八存三闕 無厓際持法門經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三譯。二存一闕 陀羅尼章句經一卷(祐無章字)東晉失譯 第三譯
右一經與持句神咒經等同本。前后四譯。三存一闕 離垢凈光陀羅尼經一卷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新編入錄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請觀世音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內藏經一卷(或云內藏百品經或云內藏百寶經)后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溫室洗浴眾僧經一卷(或云溫室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又須賴經一卷(或無又字)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一譯 須賴經一卷(或名須賴菩薩經)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譯 貧子須賴經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前后四譯。一存三闕 道樹三昧經二卷(安錄云一卷即應私呵昧經是)失譯出支敏度錄今附東晉錄 第二譯
右一經與私呵昧經同本前后兩譯一存一闕(又長房錄吳代康僧會注道樹經一卷今以僧會注者即是支謙所翻此是注經不可為翻譯之數) 菩薩所生地經一卷(一名摩竭所問)乞伏沙門釋圣堅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大周入藏錄有今尋求未獲) 四不可得經一卷(或無可字)后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梵女首意經一卷 宋沙門釋勇公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光明三昧經一卷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出僧祐錄 第一譯
右一經與成具光明定意經同本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寶網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菩薩緣身五十事經一卷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菩薩修行經一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菩薩修行經一卷(一名長長威施菩薩所問修行經一名長者修行經)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三譯。一存二闕 福田經一卷(一名諸德福田經)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一名佛藏方正經)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第一譯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三譯。一存二闕 佛語經一卷(周宇文代)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金色王經一卷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演道俗業經一卷(一本無業字)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百佛名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一名集華)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 現在佛名經三卷(一名華敷現在佛名)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三譯一存二闕(藏中一本合是元魏代譯中有晉言之字未詳所以) 須真天子經一卷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大摩耶經一卷(或無大字或二卷)后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除災患經一卷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孛本經二卷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孛經一卷乞伏秦沙門釋圣堅譯 第三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三譯。一存二闕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亦云觀世音授記)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觀世音授記經一卷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三譯。一存二闕 海龍王經四卷(或加新字)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首楞嚴經二卷(或三卷)后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方等首楞嚴經二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譯 蜀首楞嚴經二卷(似蜀土出曹魏失譯第二譯) 后出首楞嚴經二卷(曹魏失譯第二譯) 首楞嚴經二卷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五譯 勇伏定經二卷(安公云更出首楞嚴)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六譯(又僧祐長房等錄竺法護更有首楞嚴經二卷今以首楞嚴與勇伏定梵晉名異二經不殊故勇伏定經后記云元康元年四月九日燉惶菩薩支法護手執胡經口出首楞嚴三昧優婆塞聶承遠筆受以此證知首楞嚴經與勇伏定不合分二賢劫經亦然首楞嚴經今廢不立經后記言支法護者據其本姓耳) 首楞嚴經二卷西晉西域優婆塞竺叔蘭譯 第七譯 首楞嚴經二卷前涼月支優婆塞支施侖譯出首楞嚴后記第八譯 新編入錄
右八經同本前后九譯。第九本存。前八并闕(又按祐房等錄西晉惠帝代沙門支敏度合兩支兩竺四本經共為一部令傳譯正卷者既非梵本翻不合入數故不別存也) 普賢觀經一卷(一名觀普賢菩薩經)東晉西域三藏只多蜜譯 第一譯 觀普賢菩薩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前后三譯。一存二闕 藥王藥上菩薩觀經一卷后漢安息三藏世高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一卷(亦云無思議孩童經亦名無思議光經舊錄直云孩童)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十地斷結經八卷(或云十住或四卷)后漢天竺三藏竺法蘭于白馬寺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又長房等錄竺佛念復譯十地斷結十卷誤也即十住斷結經是地之與住其義大同但有一本今依祐錄為正) 諸佛要集經二卷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未曾有因緣經二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出法上緣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瓔珞經十二卷(一名現前報或十四卷)東晉西域三藏只多蜜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或直云超日明經)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 賢劫經七卷(亦名賢劫定意亦名賢劫三昧祐錄云新賢劫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一經前后兩譯。一存一闕(又長房等錄竺法護經中更有颰陀劫三昧經七卷今詳此名錄家誤也颰陀與賢梵晉異耳故賢劫經初云颰陀劫三昧經晉曰賢劫定意祐錄之中但有一本存為二經誤之甚也今故合為一也) 賢劫千佛名經一卷(后漢失譯房云唯有佛名與曇無蘭所出四諦經千佛名異)
右一佛名出賢劫經中。異譯闕本 凈度三昧經一卷宋沙門釋智嚴譯 第一譯 凈度三昧經一卷宋沙門釋寶云譯 第二譯 凈度三昧經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什譯 第三譯 凈度三昧經一卷元魏昭玄統譯曇曜譯 第四譯
右四經同本異譯并闕(大周入藏錄中有凈度三昧經三卷尋其文詞疏淺義理差違事涉人謀難為圣典故編疑錄別訪真經) 思意經一卷(亦云益經)后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第一譯 益意經一卷東晉三藏康道和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并闕(長房等錄并云蕭齊僧佉尼譯益意經二卷者多是錄家相傳誤也其南齊末年太學博士江泌女小而出家名為僧佉閉目誦出二十一部凡三十五卷于中有益意經三卷長房以為熏習有由編在正錄諸錄以非梵本傳譯置在偽中存此一經恐將乖也其名或云僧佉尼或云尼僧佉此之尼字或上或下故使然也祐是齊人錄中不載故知諸錄并誤周入藏中有益意經兩卷尋其文義亦沙人謀下卷初有一紙半許文與前卷文句全同其益意菩薩兩重受記名字國土各異不同諸經之中皆無此類故編疑品更訪真經) 照明三昧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照明三昧經一卷東晉西域三藏只多蜜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并闕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或無經字)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或無經字)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并闕 空凈天感應三昧經一卷(亦云空凈三昧經)后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空凈三昧經一卷(亦云空凈天感應三昧經)宋沙門釋勇公譯 第一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并闕 法滅盡經一卷(亦云空寂菩薩所問亦云法沒盡)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法沒盡經一卷(或云空寂菩薩所問或云法滅盡)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并闕
從蜀普曜經下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五十三卷除五大部外諸重譯經闕本
大乘經單譯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