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十二紙永昌元年于魏國東寺譯見大周錄初出與后實叉難陀譯不思議境界經同)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大乘造像功德經二卷(或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智炬陀羅尼經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天授二年月十四日于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錄)
右六部七卷其本并在
沙門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闐國人。學通大小智兼真俗。咒術禪門悉皆諳曉。以天后永昌元年來屆于此。即以其年謁
帝于洛
敕于魏國東寺(后改為大周東寺)翻經。以永昌元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總出經六部。沙門威陀惠智等譯語。沙門處一等筆受。沙門復禮等綴文。沙門德威慧儼法明弘景等證義 贊觀世音菩薩頌一卷(見大周錄)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慧智。父中印度人也。婆羅門種。因使游此而生于智。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
天皇時因長年婆羅門僧。奉敕度為弟子。本既梵人。善閑天竺書語。又生唐國。復練此土言音。三藏地婆訶羅提云。若那寶思惟等所有翻譯。皆召智為證義令度語。智以
天后長壽二年癸巳。于東都佛授記寺。自譯贊觀世音菩薩頌一部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
右一部十五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明佺。東都佛授記寺僧也。尤精律學兼閑經論
天后天冊萬歲元年乙未
敕刊定經目。佺首末條錄編此次序。與翻經大德二十余人同共參定。雖云刊定繁穢尤多。雖見流行實難憑準。中有乖舛如別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第二出東晉覺賢譯者同本證圣元年三月十四日于東都大內大遍空寺譯天后親受筆削至圣歷二年十月八日于佛授記寺功畢) 文殊師利授記經三卷(于清禪寺譯第三出與文殊佛土嚴凈經等同本今編入寶積當第十五會)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可思議經一卷(于東都佛授記寺譯第四出與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等同本)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第三出與提云般若所出境界分同本)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第四出與宋功德賢等出者同本久視元年五月五日于東都三陽宮內初出至長安四年正月五日繕寫畢)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一卷(初出與寶思惟等出者同本) 妙臂印幢陀羅尼經一卷(第二出與勝幢印陀羅尼經同本) 百千印陀羅尼經一卷 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一卷 右繞佛塔功德經一卷(亦云繞塔功德經) 大乘四法經一卷(與前日照三藏出名字雖同經體全異) 十善業道經一卷 大乘起信論二卷(第二出與真諦譯者同本) 摩訶般若隨心經一卷 大方廣不生不滅經一卷 大方廣如來難思議境界經一卷 離垢凈光陀羅尼經一卷(初出與彌陀出譯者同本) 菩薩出生四法經一卷
右一十九部一百七卷(起信論上一十四部一百二卷見在摩訶般若隨心經下五部五卷闕本)
沙門實叉難陀。唐云喜學。于闐國人。智度弘曠利物為心。善大小乘兼異學論
天后明揚佛日敬重大乘。以華嚴舊經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斯梵本發使求訪。并請譯人。實叉與經同臻帝闕。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于東都大內大遍空寺譯華嚴經
天后親臨法座煥發序文。自運仙毫首題名品。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沙門義凈同宣梵本。后附沙門復禮法藏等于佛授記寺譯。至圣歷二年己亥功畢。又至久視元年庚子于三陽宮內譯大乘入楞伽經。及于西京清禪寺東都授記寺譯文殊授記等經。前后總譯一十九部。沙門波侖玄范等筆受。沙門復禮等綴文。沙門法寶弘景等證義。太子中舍人賈膺福監護。至長安四年實叉緣母年老請歸覲省。表書再上方蒙免許
敕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闐。后和帝龍興重暉佛日
敕再征召方屆帝城。以景龍二年達于茲土。帝屈萬乘之尊親迎于開遠門外。京城緇侶備諸幢幡逆路導引。仍裝飾青象令乘入城敕于大薦福寺安置。未遑翻譯遘疾彌留。以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脅壘足終于大薦福寺。春秋有五十九。緇徒悲噎。嘆法梁之遽摧。俗侶哀號。恨群生之失導。有
詔聽依外國法葬。以十一月十二日。于開遠門外古然燈臺焚之。薪盡火滅其舌猶存。斯是弘法之嘉瑞也。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本國門人悲智
敕使哥舒道元。送其余骸及斯靈舌。還歸于闐起塔供養。后人復于焚尸之所。起七層塔焉 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一卷(一名普門此有一十六品是梵本經抄沙門波侖制序第二出與寶思惟譯三卷者同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婆羅門李無諂。北印度嵐波國人。識量聰敏內外該通。唐梵二言洞曉無滯。三藏阿儞真那菩提流志等翻譯眾經。并無諂度語。于
天后代圣歷三年庚子三月。有新羅國僧明曉。遠觀唐化將欲旋途。于總持門先所留意。遂殷勤固請譯此真言。使彼邊維同聞秘教。遂于佛授記寺翻經院。為譯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一部。沙門波侖筆受。至久視元年八月將所譯經。更于罽賓重勘梵本。方寫流布 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一卷(第二出與實叉難陀離垢凈光陀羅尼同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彌陀山。唐言淑友。睹貨邏國人也。幼少出家游諸印度遍學經論。于楞伽俱舍最為精妙。志弘像法無吝鄉邦。杖錫而游來臻皇闕。于天皇代共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后于天后末年共沙門法藏等譯無垢凈光陀羅尼經一部。譯畢進內辭帝歸邦
天后厚遺任歸本國 甄正論三卷
右一部。三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玄嶷。俗姓杜。名乂。是黃冠。為東都大弘道觀主。游心七籍妙善三玄。黃宗之中此為綱領
天后心崇大法弘闡釋宗。又遂歸心請求剃落
詔許度之。住佛授記寺。后為寺都兼預翻譯。悉彼宗之虛誕。知正教之可憑。遂造甄正論一部。指陳虛偽。主客問答極為省要 不空罥索陀羅尼自在王咒經三卷(亦名不空罥索心咒王經長壽二年十月于東都佛授記寺譯沙門德感筆受初出與李無諂出一卷者同本) 浴像功德經一卷(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婆羅門李無諂譯語初出與后義凈出者同本) 挍量數珠功德經一卷(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大福先寺譯李無諂譯語初出與義凈出者同本) 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一卷(第二出與實叉難陀等出者同本)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一卷(長安二年于天宮寺譯沙門惠智等證梵文婆羅門李無諂譯語直中書李無礙筆受初出與后義凈出者同本)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經一卷(神龍元年于大福先寺譯李無諂譯語)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一卷(亦云所得見大周錄長壽二年于東天官寺譯罽賓沙門尸利難陀設等證梵文李無諂譯語李無礎筆受)
右七部九卷其本見在
沙門阿儞真那。唐云寶思惟。北印度迦濕蜜羅國人。剎帝利種。彼王之華胄。幼而舍家禪誦為業。進具之后專精律品。復慧解超群學兼真俗。乾文咒術尤功其妙。加以化導為心無戀鄉國。以
天后長壽二年癸巳屆于洛都。敕于天官寺安置。即以
天后長壽二年癸巳。至中宗神龍二年景午。于授記天宮福先寺。譯不空罥索陀羅尼經等七部。后至睿宗太極元年壬子四月。太子洗馬張齊賢等繕寫進內。至延和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