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 圓照
- 3329字
- 2015-12-26 16:59:47
敕令禮部尚書晉國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彥伯等詳定入目施行。三藏自神龍二年已后更不譯經。唯精勤禮誦修諸福業。每于晨朝磨香為水涂浴佛像。后方飲食。從始至終此為恒業。衣缽之外隨得隨施。后于龍門山請置一寺。依外國法式制造。呼為天竺。己及門人同居此寺。精誠所感其數寔多。壽百余。以開元九年終于寺矣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第五出與北涼曇無讖四卷金光明同本長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畢沙門波侖惠表筆受)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第五出與姚秦羅什元魏流支陳真諦出者同本長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 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二卷(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第十一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譯今編入寶積當第十四會改名入胎藏會)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第二出與元魏瞿曇流支所出不必定入定入印經同本久視元年五月五日譯畢)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經二卷(第四出與陳笈多等出者同本但廣略有異神龍三年夏于大內佛光殿譯和帝親御法筵手自筆受) 彌勒下生成佛經一卷(第六出與羅什彌勒下生經等同本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二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一卷(第三出與舊諫王經及唐譯勝軍王經同本神龍元年七月十五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沙門玄傘筆受) 浴像功德經一卷(第二出與寶思惟出者同本景龍四年四月十五日于薦福寺翻經院譯) 數珠功德經一卷(第二出與寶思惟出者同本景龍四年四月十五日于薦福寺翻經院譯)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經一卷(第三出與實叉難陀寶思惟等出者同本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一卷(第四出與寶思惟出者同本長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 稱贊如來功德神咒經一卷(第二出與隋譯十二佛名神咒經同本景云二年閏六月二十三日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智積等筆受) 大孔雀咒王經三卷(第八出與梁僧伽婆羅等出者同本神龍元年于東都內道場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第五出與杜顗日照波利等出者同本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莊嚴王陀羅尼咒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香王菩薩陀羅尼咒經一卷(神龍元年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一卷(神龍元年七月十五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沙門玄傘筆受) 拔除罪障咒王經一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善夜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大乘流轉諸有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妙色王因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一卷(景云二年閏六月二十三日于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智積等筆受)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無著菩薩造景云二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智積等筆受)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三卷(無著菩薩頌世親菩薩釋景云二年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智積筆受)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大域龍樹菩薩造第二出與奘法師譯者同本景云二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智積筆受) 成唯識寶生論五卷(一名三十唯識論順釋論護法菩薩造景龍四年四月十五日于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智積筆受) 觀所緣論釋一卷(護法菩薩造景龍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智積等筆受) 掌中論一卷(陳那菩薩造第二出與解卷論同本長安二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 取因假設論一卷(陳那菩薩造長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沙門惠表筆受) 觀總相論頌一卷(陳那菩薩造景云二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智積等筆受) 止觀門論頌一卷(世親菩薩造景云二年于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等筆受) 手杖論一卷(尊者釋迦稱造景云二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等筆受)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無著菩薩本世親菩薩釋長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 五蘊皆空經一卷(出雜阿含經第二卷異譯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智積等筆受) 三轉法輪經一卷(出雜阿含經第一十五異譯景龍四年于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筆受) 無常經一卷(亦名三啟經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八無暇有暇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長爪梵志請問經一卷(久視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譬喻經一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等筆受) 略教誡經一卷(景龍二年閏六月二十三日于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智積筆受) 療痔病經一卷(亦云痔瘺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玄傘等筆受)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長安二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沙門波侖惠表等筆受)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二十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四十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卷(或八卷長安二年于西明寺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戒經一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長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五卷(尊者毗舍佉造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先在西域那爛陀寺譯出還刪正景龍年奏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攝頌一卷(景龍四年于薦福寺翻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卷(景龍四年于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二十卷(尊者勝支集或十四卷久視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東都大福先寺譯) 一百五十贊佛頌一卷(尊者摩咥里制吒造于中印度那爛陀寺譯至景云二年于薦福寺重更回綴)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一卷(第三出與舊勸發諸王要偈等同本于東印度耽摩立底國譯至都重綴)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從西國還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歸) 大唐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從西國還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歸) 別說罪要行法一卷(或無別字)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或云要行法) 護命放生軌儀一卷(或云軌儀法) 法華論五卷(莫知造者單重未悉景云二年譯) 集量論四卷(景云二年譯已上多取奏行年月所以出曰多同)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二十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十卷(內欠二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五卷(內欠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隨意事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二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事一卷
右此上從藥事下七部共五十卷。并從大周證圣元年。至大唐景云二年。以來兩京翻譯未入開元釋教錄。今搜撿乞入貞元目錄。于內由欠三卷為訪本未獲。旦附闕本錄中收。切依前遣失。兼誤為別生。故重標于此耳。右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法華論下二部九卷失本)
又加七部五十卷。內元欠三卷
沙門釋義凈。齊州人。俗姓張。字文明。髫齔之年辭榮落彩。于是遍詢名匠廣采群籍。內外閑曉今古遍知。年十有五志游西域。仰法顯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風。加以勤無棄時手不釋卷。弱冠登具逾厲堅貞。咸享二年三十有七方協夙懷。遂之廣府初結誓同志數滿十人。洎乎泛舶余皆退罷。唯凈堅心轉熾。遂即孤行備歷艱難漸達印度。所至之境皆洞言音。凡遇王臣咸蒙禮重。鷲峰雞足并親登陟。祇園鹿苑咸悉周游。憩那蘭陀禮菩提樹遍師明匠學大小乘。所為事周還歸故里。凡所歷游三十余國。往來問道出二十年。以天后證圣之元乙未仲夏還至河洛。將梵本經律論近四百部合五十萬頌。金剛座真容一鋪。舍利三百粒。天后敬法重人。親迎于上東門外。洛陽緇侶備設幢幡兼陳鼓樂在前導引。佛授記寺安置所將梵本并令翻譯。初共于闐三藏實叉難陀翻華嚴經久視已后方自翻譯。即以久視元年庚子。至長安三年癸卯。于東都福先寺及西京西明寺。譯金光明最勝王。能斷金剛般若。入定不定印。彌勒成佛。一字咒王。莊嚴王陀羅尼。善夜。流轉諸有。妙色王因緣。無常。八無暇有暇。長爪梵志等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百一羯磨。及律攝等。掌中。取因假設。六門教授等論。及龍樹勸誡頌。已上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北印度沙門阿儞真那證梵文義。沙門波侖復禮慧表智積等筆受證文。沙門法寶法藏德感勝莊神英仁亮大儀慈訓等證義。成均大學助教許觀監護。繕寫進內
天后制新翻圣教序令標經首。暨和帝龍興神龍元年乙巳。于東都內道場譯孔雀王經。又于大福先寺譯勝光天子香王菩薩咒一切功德莊嚴王等經。上四部六卷沙門般度讀梵文。沙門玄傘筆受。沙門大儀證文。沙門勝莊利貞等證義。兵部侍郎崔湜給事中盧粲等潤文正字。秘書大監駙馬都尉觀國公揚慎交監護
和帝心崇釋典制序褒揚號為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
帝御洛城西門。宣示群品凈所新翻。并令標引。二年景午隨駕歸京
敕于大薦福寺別置翻經院處之。三年丁未帝召入內。并同翻經沙門九旬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