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柱寧化人,洪武初,從大軍渡江,討陳友諒,繼奉命取云南諸路,累功授武略將軍,除青州右護衛指揮僉事,累升福建都指揮使,賜名玉柱。子賜授福寧衛中所副千戶、希彥討騎舍人。
黃萬里字希鵬,連城人。洪武間,以國子生授監察御史,有異政,太祖褒嘉之。巡按荊襄,貞度肅僚,權奸斂跡。尋卒于官。
張顯宗字明遠,寧化人。洪武辛未進士及第第二人,授翰院編修,奉勅撰述、文字編錄經史,隨侍親王,往秦、晉、燕、周、齊諸國。時國子祭酒宋訥卒,繼者多不稱旨。顯宗以年少署監事,旋升祭酒。建文末年,以工部侍郎奉命往江西,招丁壯,募民出粟,以御靖難師。事敗,謫戍興州。旋起交趾左布政使,卒于官。或云,顯宗因靖難募兵,被召,仰藥發疽死。
吳禧字君受,連城人,以鄉薦授戶部主事。奉勅督課,蠲租拯災,擢禮部儀制司郎中。詔舉皇太孫六禮,禮成,賜幣。值內艱歸。
李元祥連城人,少敦孝友,清苦自勵。時掛坑障賊犯境,元祥倡鄉人捍御,民賴以全。后任瑞州經歷,平華林劇寇。棄官歸養,瑞人德之,從祀宋文文山祠。
張永隆字世昌,清流人。永樂甲申進士,任魯府紀善。楊士奇稱其寅畏小心,輔導以正。正統末,沙寇掠邑,永隆在南極山為賊所獲,脅從不屈,且諭以禍福,戒其無妄殺、毋焚掠。賊加敬禮,肩輿載之歸。
劉隆字守庸,武平人。永樂甲申進士,擢南昌推官,升河南道御史。時太監黃金肆虐,青田民潘孟古聚眾殺之。事聞,將屠其邑。隆奏誅首惡、宥其余。民立石頌德。居家置義倉,以贍宗族。
伍志厚寧化人,永樂庚子舉人。未娶而妻喪明,妻父愿休婚,志厚不可,卒娶之。甲辰上乙榜。時詔翰林學士試國子生有學行者,拔吳信等二十人,志厚與焉。授戶科給事中。洪熙間,侍皇太子謁鳳陽陵,卒于路,年二十九。
陳詳上杭人,永樂辛丑進士,拜山西道御史。有剛介聲。巡浙江,兼按銀場,詳條具得宜,課比足而民咸便之。時云南車里酋長搆釁爭地,勅詳往勘正之。酋悔服,貢白象、方物于朝。賜勞有加,后致仕歸。
官謙長汀人,永樂戊子舉人,知汝州。恭慎慈愛,為政知緩急。先是,民多流亡,謙四出招撫,貸種免役,民歡趨之,歸者日以千數。廟學傾圮,捐俸修治。秩滿去,吏民思之。
余瑤清流人,永樂間,由恩貢授青田縣。以廉能清慎著。興學校,重農桑,設桔槔以救荒旱,罷場坑以甦民困。卒于官,民祠祀之。
張榮清流人,永樂間,以監生任衛輝府通判,廉能考最。張秋河決,承檄供事,賴以成功,擢工部郎中。于謙稱其“果愨之才,足當方面”。
伍宗源字本澄,寧化人。永樂乙未進士,授御史,巡按交南。時交阯官吏多貪婪,軍民疑貳。黎利黨乘間布浮言,以圖興復。宗源至,宣諭上德,糾墨吏數十輩,人乃帖服。洪熙即位,賜嘉宴。宣德元年,遷浙江參議,便道省親。值邑人大旱,宗源徒跣祈禱,雨大注,因感疾卒。
李綸字仕彌,上杭人。永樂乙未進士,歷任廣東道御史。負氣英果,遇事敢言,凡所指陳,皆詳明剴切。巡按河南,疏劾藩府違法事,坐忤權要,出為江西按察司副使。致政歸。
周弘字友毅,上杭人,永樂辛丑進士。初知柘城縣,寬恕廉謹,邑有“治官如家,愛民如子”之頌。斷獄一以平恕為務,每決囚,數日后猶忽忽不樂,飲食或因之廢。嘗語人曰:“我豈不知犯者當死,特此心惻然,自不容遏耳。”尋擢廣西道御史。
賴世隆字德受,清流人。宣德庚戌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有才略。時沙寇鄧茂七作亂。世隆疏請擇帥征討,陳山川險易、進兵方略。朝命寧陽侯懋統師征之,因命世隆為導引官,招撫延、建。世隆先領兵千人回汀,擒賊首陳美九、蔡田等,招集延、汀散亡十余萬人。后以事忤權貴,竟掩前功,時論惜之。
陳璉字廷器,連城人,以貢授湖口縣。筑城、建學、救災、御寇,中賊矢而卒。邑人祀之。
馬馴字德良,長汀人,正統乙丑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奉勅總督宣府糧芻,悉心區畫,省遠輸費三之一。升四川參政。時蜀寇作亂,馴核已征未用糧,得百萬斛以供軍士。賜文綺嘉勞,尋升本司右布政使。乙未,播州用兵剿寇,馴出庫錢糴米供餉。寇平,勅書褒異,升本省左布政使。時松藩蠻叛,邊將議用兵。馴謂宜以德懷撫,力爭不從。后兵興無功,糜費不可勝計,人服其遠識。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值關中饑民流食荊、襄間,設策賑恤,全活甚眾。湘、湖尋亦災傷,奏減歲入賦。貴州守臣欲請征苗蠻,征兵餉于湖南。馴上書力止之。在湖、湘七年,務持大體,不事小察。未幾謝歸,卒年七十六。賜葬祭。
吳文旭字景陽,連城人,以貢授安遠訓導。啟迪生徒,教規丕振。會寇作,當道委其剿捕。文旭直抵賊巢,諭以大義,賊皆感服。事聞,遷銅鼓衛學教授,丁內艱歸。文旭少從吳與弼游,生平以敬義自持,家居二十余年,絕跡公門。年八十余卒。
胡璟字廷輝,長汀人,由貢生歷任交趾、陽朔、龍泉三縣。除強寇,減稅緡,捐俸賑饑,累有善政。
吳昺長汀人。父廷輔,令高要,以事遣戍廣西馴象衛。昺從父于邊,多知謀,善武藝,都御史韓雍召置幕中,征伐有功,歷升本衛指揮僉事。子瑺襲職。
邱弘字寬叔,上杭人。天順甲申進士,除戶部給事中。成化二年,淮楊大饑。弘奏賑恤之,陳時政十二條,曰:“畏天戒,容直言,精選法,抑僭奢,通錢法,息紛爭,廣儲蓄,憫窮民,革弊政,敦風俗,公賞罰,飭邊備。”皆見嘉納,遷都給事中。三年夏,地震。條上修德弭災七事。四年,因嬖幸求莊田,具奏禁絕之。復劾奏張真人不法狀。尋奉命使琉球,未出境卒。
周璇字元吉,長汀人。成化丙戌進士,授南兵科都給事中。奉勅提督軍務操江,帶管五軍都督府,掌兵部事,忠鯁有聲。先是,汀解南糧轉輸艱苦,璇表上地圖,悉陳隘險嶺峻、運解艱難狀,遂得免。汀人至今賴之。
葉元玉字廷璽,清流人。成化辛丑進士,授戶部郎。能詩,與李夢陽同舍相倡和。出守潮州,以道義示潮士。潮有少卿吳一貫者,元玉同年友也,以澳田請。澳田為番倭賊船依棲之穴,每開耕必有劫殺,為潮人害。元玉貽書切責之。少卿得書大怒。元玉坐是罷官。
童璽字信之,連城人。成化庚子舉人,授全州同知,遷高州,改廣州。力罷佛山鐵課,以計靖增城獗寇。遷刑部郎,疏請筑連邑城,未報。適以公事歸省,捐資倡筑。尋遷澄江府,建城、筑堤、遷學,改治、平猺、弭寇。澄人德之,為立祠,題碑曰:“墜淚”。居家年七十余,而九旬老母尚在焉。
謝道字宗魯,寧化人。成化間,以貢授鳳翔、懷遠經歷,遷歸善令。時惠、潮間草賊剽殺,道變服雜行伍中,得要害,設伏,遣諜紿賊出,殲之。旋致仕歸。
林華字廷輝,連城人。成化丙午舉人,任臨海教諭。歷都察院、大理寺二司務,忤劉瑾,降蕪湖教諭。科道交薦其節。瑾誅,除宿虹知縣,廉惠有聲。尋升刑部員外郎中,襄府長史。
熊致諒字克信,長汀人。成化間以貢補揭陽尉。修學宮,辟射圃。攝篆程鄉,值蓬州寇發。致諒馳銳卒橫擊之,三戰皆捷。賊遁去。完繕城郭,撫綏士民,程邑安堵。尋以母老乞歸。
賴先字伯啟,永定人。弘治庚戌進士。以親老乞歸養。召拜戶部主事,齊邊餉,督鈔關,收京倉糧,清西蜀屯田,悉著賢聲。遷員外郎,引疾歸。起知常德府。時修建榮府,中官誅求甚峻,先痛加裁抑,民賴以甦。
梁喬字遷之,上杭人。弘治壬戌進士,授刑部主事。常與同官疏劾劉瑾不法狀,章數上,不報。喬獨面奏之。武宗怒,命下錦衣衛獄。喬大呼曰:“臣得寢閹豎逆謀,死且不惜,何況于獄。”乃命枷朝門外,久之始釋。遷兵部郎中,出守紹興,有善政。尋以母老乞歸養。歲丁丑,王守仁以剿寇駐兵上杭,題其堂曰:“愛日”。
鐘文俊字舜臣,長汀人。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轉吏部員外,升廣東參議、湖廣參政。廉謹寬厚,所至卓有賢聲。
周輅字文載,上杭人。弘治戊午舉人,知上饒縣。值歲祲,民多負逋。輅力請于朝,減常賦三之二。進邑諸生講《周易》,得其傳者甚眾。升惠州同知,未赴,以疾歸。
鐘文杰字邦臣,文俊弟。弘治壬戌進士,授戶部主事,轉工部員外郎,擢廣州知府,有政聲。時太監潘忠橫恣,每非禮相凌,文杰不少屈,忠亦愧服。卒于官。
郝鳳升字瑞卿,長汀人。年十三補弟子員,正德辛未進士,授大理評事,升右寺副。武宗幸榆林留駕,切諫忤旨。下錦衣獄,旋出之。未幾南巡,又與周敘等三十六人極諫,再下錦衣獄,廷杖,謫都察院照磨。世宗嗣位,擢嚴州知府,甫五月,多惠政。入覲至瓜州,以疾歸。
李元瑫字世玉,連城人。以貢授袁州司訓。知府徐璉命往祝寧庶人壽,禮畢登舟而宸濠叛,勒諸教官傳檄。元瑫不屈,裂冠袍躍入水,以救免。歸白郡守,舉兵應王守仁,成討賊功。
邱道隆字懋之,上杭人。正德甲戌進士,知順德縣。時值歲歉,立法賑饑。毀淫祠,新學舍。擢江南道御史,首請逐佛郎機入廣南、停浙江織造二事。及巡山西,督河東鹽課,疏請開濬古永豐渠,建鹽倉,處屯軍,補額課。言皆碩畫。時分守太監黃玉,怙恃逞威,道隆列罪狀劾之。再巡四川,又劾分守少監閻良。會有旨舉用人才,凡所疏薦,皆一時耆宿。以鯁直觸忌,出知南雄府。端方持大體,僚屬凜凜奉法。常大書“畏天憫人”四字以自警。以親老告歸。
邱道明道隆弟,由歲貢歷杭州府同知,有“四年清似水,九縣暖如春”之謠。弟道充,以貢判均州。時有獄久不決,道充齋宿祝天,忽有羊入訟庭上,于人叢中觸突一人,執而試之,其人駭服。民間呼為神君。
何濬上杭人,以貢判南康。鄱陽湖魚人九姓,積歲為盜,以例饋官,官弗問。濬至,有以千金饋者,峻卻之,嚴行捕緝,盜風遂絕。歸家,僅俸數金而已。
楊昱字子晦,汀州衛人。正德己卯舉人,署龍南學事,尋令朝城。操履端嚴,補知都昌。減偏累民糧,歲旱,祈禱輒應。致仕歸,學者稱東溪先生。著有《師鑑》三卷、《牧鑑》十卷、《自驗錄》四十卷、《偶見錄》四卷、《崇文本議》四卷、《為學宗旨》四卷、《農圃須知》一卷。
周勛字良弼,上杭人。正德辛未進士,授蘭谿令。邑舊無城,勛捐俸倡筑之。修學課士,屢有惠政,遷徽州通判。致仕歸。
王瓊字良玉,武平人。以貢授南京兵馬司。有從戎功,擢兵部主事,奉勅參贊軍務。致政日,奏筑城遷學。邑人德之。
童世堅字克剛,連城人。正德間,應貢京師,嘆曰:“閹寺薰灼,道與世違,可以隱矣。”時王守仁倡道東南,世堅走謁請業歸,而沉潛體認,充然自得。結廬晝錦橋東。捐貲購學田以贍生徒。
鐘鴻字騰霄,武平人,以歲貢任上饒丞。時懸繩、掛坑寇亂,三省協攻。賊平后,良民多被誣,鴻挺身為辯,全活甚眾。年八十卒。
陳仁字體元,歸化人。嘗從湛若水學。嘉靖元年,由明經授廣西府通判。時粵地文教未辟。仁至,大為闡揚,激勵士類。蒞民有惠政。致仕歸,以講究性命為事,士林宗之。
李元泰字汝嚴,連城人,嘉靖間,以貢授太平訓導。值倭亂,當道延之參謀,遂致克捷,尋告歸。會饒賊逼城,元泰請推官劉宗彝鎮邑,偕其友謝魁竭力贊畫,捐資助餉。土寇羅三妹等與賊內通,設計擒之,隨用火攻平賊。又嶺后賊羅袍,擁眾萬余,逼城二十里而營。當道請元泰督剿,晝夜登陴,以勞致疾卒。
張僖號鳳山,永定人。嘉靖戊戌進士,授中書舍人。性清介。嚴嵩欲羅致之,使人諷以美官。僖不可,上疏劾嵩,遂拂袖歸。
揭鴻字子漸,歸化人。嘉靖己酉南京舉人,任潮州府通判。值饒平寇肆掠,鴻率兵直搗其巢,傷一矢,不為動,以計獲其子,遂蕩平之。升連州知州,致仕歸,后遷居將樂。
鄧向榮字元植,自清流徙居長汀。嘉靖甲辰進士,授戶部主事、監督淮運,杜絕諸弊。以直言忤時,謫六安同知,轉嘉定州甫二日,聞父病,遂棄官歸。舊業腴者悉推與弟。著有《正學準則》、《太極通書考》、《惜陰考》等書。
雷顯祚寧化人,少習制舉業。值倭寇警,乃潛心兵法。嘉靖丁巳,廣寇攻縣,身冒矢石,相持十有七日,后以曾軻計擒之。辛酉,程鄉賊攻縣,晝夜守御,經畫月余,上佛狼機于邑令陳添祥,賊乃遁。萬歷元年,徵拜勛府教習,多著軍功。
沈玉璋字九山,永定人。嘉靖間,以貢授海寧簿。寧無城郭,人鮮知兵。玉璋至,以職司邏捕,勤于訓練。后倭寇掠境,親率東倉兵捍御,民賴以全。
鐘天爵字良貴,武平人。由明經司理平樂。時猺(瑤)賊猖獗,桂、梧路梗。天爵上平蠻八議,設三堡輪軍戍守,又領兵破賊,屢有功。攝富、賀二縣篆,立屯保,練鄉兵,斬酋人之梗化者,昭州以寧。
沈銓字廷選,以貢授合浦縣。縣有珠池,閹人專利,民不聊生。銓令緩征以甦疲困,竟被中傷,改九江教諭歸。
康憲字章甫,長汀人。嘉靖庚子舉人,禮部司務,總職方。條陳四事,皆切時務。出為江西觀察使,持憲紀,絕趨承,有廉毅聲。
趙鉞號懷泉,長汀人。嘉靖丙午舉人,歷普寧、長寧二縣,筑城有績,升應天通判,理馬政。奉勅督造黃冊,有嚴明聲。擢戶部,出知武定府,補恩思。政持大體,漢夷帖服。致仕歸。時連邑以浮糧派汀屬各邑,力請得免,七邑賴以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