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靈樞經

  • 唇口門
  • (清)陳夢雷
  • 1655字
  • 2015-12-26 16:27:09

邪氣臟腑病形篇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

【注膽病則膽氣不升,故太息以伸出之。口苦嘔宿汁者,膽汁也。心下淡淡恐人將捕之者,膽氣虛也。嗌中吤吤然數唾者,少陽之脈病也。】

經脈篇

大腸手陽明之脈,還出挾口,交人中。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也。

【注大腸傳導水谷,變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則津液竭而火熱盛,故為目黃、口干諸證也。】

胃足陽明之脈,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

【注胃為水谷之海,主生此榮血。故是主血所生病者,為狂、為溫瘧汗出者,胃氣熱而蒸發水液之汗也。鼽衄者,經氣熱也。口喎唇胗等者,皆陽明經脈之為病也。】

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肩舌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軟,肌肉軟則肉萎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篤乙死,木勝土也。

【注足太陰之氣生于脾。脾藏榮而外主肌肉,是以太陰氣絕則脈不榮于肌肉矣。脾開竅于口,主為衛使之迎糧,故唇舌為肌肉之本。脈不榮,則舌萎唇反,太陰之生氣絕于外也。甲篤乙死,脾臟之氣死于內矣。】

經水篇

足陽明之正,上循咽出于口,上額顱。

經筋篇

足陽明之筋,其直者上挾口,其病口僻。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皆僻。

【注足陽明之筋上挾口為目下綱,手太陽之筋結于頷屬月外眥。故二經之左筋急則僻于左,而當刺其左;右筋急則僻于右,而當刺其右。】

寒熱病篇

肌寒熱者,肌痛毛發焦而唇槁臘。

【注脈外之血氣,充膚熱肉,生毫毛。故病在肌,則肌肉痛而毛發焦也。脾主肌肉,開竅于口,故唇口槁臘。】

師傳篇

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兇。

【注脾乃轉運之官,故主為衛。吉兇者,臟安則吉,臟病則兇也。】

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

【注口乃脾之竅,小腸受盛脾胃之濁,而上屬于胃,故唇與人中以候小腸。】

逆順肥瘦篇

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廣肩腋、項肉薄、皮厚而黑色,唇臨臨然,其血黑以濁,其氣濇以遲,其為人也貪于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

【注此論形體之太過也。廣肩腋者,廣闊于四旁也。項乃太陽之所主,項肉薄而皮厚黑色者,太陽之水氣盛也。唇乃脾土之外候,臨臨然者,土氣厚大也。黑者水之色,血黑以濁者,精水之重濁也。氣濇以遲者,肌肉厚而氣道滯也。夫太過則能與,不及則貪取。貪于取與,皆不得中和之道者也。】

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氣清,易脫于氣,易損于血。刺此者淺而疾之。

【注此論形體之不及也。皮薄色少,秉天氣之不足。廉廉,瘦潔貌。肉廉廉然,薄唇輕言,秉地氣之不足。血清者,水清淺。氣清者,肌肉薄而氣道滑利也。】

本臟篇

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

衛氣失常篇

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

【注肌肉者,脾土之外合,土灌四臟,故觀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知衛氣之病在肌肉也。】

陰陽二十五人篇

足陽明之上,血氣皆少,則兩吻多畫。

【注血氣少,不能充皮膚,肥腠理。故兩吻多瘦文也。】

憂恚無言篇

口唇者,音聲之扇也。

熱病篇

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

【注此外熱不解,內傳少陰而為死證也。六經傳遍,七日來復,八日不解,又作再經矣。微細,少陰之脈也。少陰之上,君火主之。病者溲血,病足少陰之水臟也。口中干,病手少陰之君火也。一日半死者,死于一二日之間,陰陽水火之氣終也。夫脈始于腎而主于心,脈代者,已絕于下,故一日而死。】

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口干。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可治。

【注熱病不知所痛者,外因之熱入于內也。耳聾不能自收,口干者,腎臟之熱乘于上也。陽熱甚而陰頗有寒者,在內之熱交爭于外也。熱在髓者,外因之熱交爭于內也。此皆病深入于內,故死。】

五閱五使篇

口唇者,脾之官也。

【注脾開竅于口,故口為脾之官。】

腸胃篇

口廣二寸半。

口問篇

陽明氣至則嚙唇。

【注陽明之脈,俠口環唇,生氣厥逆于上,則嚙唇。】

脹論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云| 牡丹江市| 乾安县| 平阴县| 扶沟县| 南岸区| 英超| 宽城| 前郭尔| 滦南县| 巨鹿县| 吴桥县| 武乡县| 舞阳县| 汝州市| 庐江县| 浦东新区| 沅江市| 绍兴市| 肥乡县| 孟村| 文昌市| 贞丰县| 新津县| 定襄县| 筠连县| 瑞安市| 墨江| 法库县| 天水市| 汉源县| 无锡市| 监利县| 当雄县| 大洼县| 永定县| 巢湖市| 金乡县| 喀喇| 汤原县|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