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太上九真明科
- 佚名
- 2184字
- 2015-12-26 16:19:02
玄都上品第一篇曰:《大洞真經(jīng)》、《雌一寶經(jīng)》、《太上素靈大有妙經(jīng)》,三奇之章,高上玉皇寶篇,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太玄靈臺玉房之中。上皇之初舊科,經(jīng)萬劫一傳,三道正明,學(xué)真格典,高上正科,七千年內(nèi)聽得三傳。侍衛(wèi)玉童、玉女各七千人,執(zhí)香典靈。案科傳授之法,皆對告齋百日,分金鈕為盟,合玉童玉女,依四極科。不依科而傳,罪延七祖,幽魂充役,吞火食炭,負山運石,以填無極之源,己身抱風(fēng)刀之罰,身沒形殘,長閉地獄,萬不得仙。
玄都上品第二篇曰:傳《大洞真經(jīng)三十九章》於後學(xué)者,誓以上金十兩,銅二十五斤,金鈕五雙,金魚、玉龍各一枚,青絲一兩,纏鈕為盟。《雌一》,以上金五兩,五色文繒各五十尺,香一斤,金鈕三雙。《太上素靈洞真玄經(jīng)》,上金三兩,紫紋百尺,青繒二十七尺,赤絲五兩,香一斤,丹一兩。上皇以信誓心,不得有闕,闕則虧科。師犯則遷侍經(jīng)玉童玉女,還於本宮,不過三年,身被風(fēng)刀之考,自然失經(jīng)。受者不依明科,目皆失明,形殘,七祖、父母充北酆之責(zé),萬劫還生非人之道,學(xué)者慎之。
玄都上品第三篇曰:凡有金名東華,玉字上清,得受《太霄瑯書瓊文帝章》、《紫度炎光玄真變經(jīng)》、《上清變化七十四方》、《九真中經(jīng)》、《丹景道精隱地八術(shù)》、《解形遯變流景玉經(jīng)》、《七變儛天》,皆九天真王、元始天王、太上天帝君、中央黃老君,受於太空之中,九玄之內(nèi),虛無之高章也。皆祕在太上靈都之宮,紫房之內(nèi),三元君主,侍衛(wèi)玉童玉女皆三千人。元始之初,經(jīng)七千劫一傳,自三道立正之後,七千年內(nèi)聽三傳,七百年中有其人亦聽傳。皆對齋九十日,或三十日,或九日,告盟而授之,給玉童玉女,依四極科。若不依科而傳,罪延七祖、父母,充責(zé)鬼官,運濛山之石,填積夜之河,萬劫還生不人之道,己身被風(fēng)刀之考,自然失經(jīng),終不得仙,傳者慎之。
玄都上品第四篇曰:傳《瓊文帝章》,金魚、玉龍,青繒四十二尺,金鈕三雙之誓。《紫度炎光》,五色錦各五十尺,上金五兩,沉香五斤,真朱一斤,書刀一口,金珠七枚,絳文七十尺之誓。《上清變化七十四方》,青繒四十尺,上金十兩,金鈕六雙,好香一斤,金魚、玉龍之誓。《九真中經(jīng)》,具科截髮為盟,今以白絹九十尺準盟,法於九真之?dāng)?shù)。青絲一斤,絳繒二十四尺,此日暉之誓;碧繒二十四尺,月華之誓;金鐶三雙,無常童子圖變之信。《丹景道精隱地八術(shù)》、《解形遯變流景玉經(jīng)》,悉上金十兩,金魚、玉龍各一枚,青繒四十尺,紫紋四十尺,金鐶各三雙。《七變儛天》,上金五兩,朱一斤,青繒三十二尺之誓。信以質(zhì)心,不得有闕,闕則違科。師以天信投於山棲,以拯窮乏,餘以供營經(jīng)書之具,不得他散。師犯上科,奪玉童玉女,減筭奪紀,注名度還北酆。受者不依科,皆喪魂失神,風(fēng)刀之考,不出三年,自然失經(jīng),終不得仙。
玄都上品第五篇曰:《消魔智慧》、《玉清隱書》、《寶洞飛霄絕玄金章》、《紫鳳赤書八景晨圖》、《金真玉光》、《靈書紫文》、《金璫玉佩》、《金根上經(jīng)》、《三天正法》,皆太上大道君、元始天王、金闕帝君之寶章,祕在玉清之宮,金房紫戶之內(nèi),典衛(wèi)靈文玉童、玉女各三千人。元始之初,皆千劫一傳,自三天立正之後,七百年內(nèi)聽得三傳,百年中有其人聽一傳,給玉童玉女,依四極明科。授者對齋九十日,或三十日,或九日而傳。不依科而傳,罪延七玄之祖,長充鬼役,無有解脫,己身被風(fēng)刀之考,死充下鬼,萬不得仙。
玄都上品第六篇曰:傳《消魔智慧》、《寶洞飛霄絕玄金章》、《紫鳳赤書八景晨圖》,皆上金十兩,玉札一枚,金魚、玉龍各一枚,紫繒四十尺。《金根眾經(jīng)》、《靈書紫文》,上金五兩,金簡玉札各一枚,枚長一尺六寸,廣二寸四分,金魚、玉龍各一枚,紫繒百尺,青紋四十尺。《三天正法》,青繒三十尺,青布四十三尺,金環(huán)五雙,以為密誓。上金十兩,通神之信。《金真玉光》、《玉佩金璫》、《玉清隱書》,皆金魚、玉龍各一枚,以為誓信。依科不得有闕,闕之則師奪玉童、玉女,注名還度北酆。受者皆喪魂失神,考以風(fēng)刀,不出三年,自然失經(jīng),萬不得仙。
玄都上品第七篇曰:《七星移度》、《白羽黑翩飛行羽經(jīng)》、《飛步天綱躡行七元》、《太上隱書》、《靈飛六甲》,皆太上太帝君、太微天帝君登空之道,隱化之祕章,祕在太上瓊宮之上,紫房之內(nèi),侍衛(wèi)玉童、玉女皆三千人。依科七千年一傳,三天立正之後,改七百年內(nèi)聽三傳,若百年中有其人便傳。傳授告齋九十日,或三十日,給玉童玉女,依四極明科。不依科而傳,罪延七玄之祖,長充北酆鬼投,十苦八難,己身被風(fēng)刀之考,永沒幽源,萬不得仙。
玄都上品第八篇曰:傳《七星移度》,青紋三十二尺,絳繒三十尺,鳳紋之羅九十尺,金鈕一雙。《白羽黑翮飛行羽經(jīng)》,金二兩,青繒三十二尺,以代截髮嗡血之誓。《飛步天綱》,錦三十尺,金魚、玉龍之誓。《靈飛六甲》,白素六十尺,金環(huán)六雙,青絲六兩。天科以信質(zhì)心,不得有闕,闕則違玄科。師奪玉童玉女,除落青簿玉名,移還北酆。受者不依科,亡精喪神,罰以風(fēng)刀,不出三年,自然失經(jīng),終不得仙。
玄都上品第九篇曰:傳方丈震靈、豁落七元八天隱文、流金火鈴、金神虎符、消魔支幹夜照神燭、八術(shù)隱遁紫清玉符、五籍洞玄六甲上符、五行祕文玄都玉格諸符,凡有六百部。太上悉以其文,標於舊經(jīng)之內(nèi),以為立用。傳授明科,悉依經(jīng)科,傳受有闕,罪同上品。有經(jīng)無符,則天魔害人,有符無經(jīng),則思念無感,神真不絳。科云:皆不得單行,單行罪亦如之科。經(jīng)及符本同出於自然之氣,虛無之章旨,故不得獨脩也。無科脩道,萬不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