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建文遜國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門失守,長吁,東西走,欲自

殺。翰林院編修程濟曰:“不如出亡。”少監王鉞跪進曰:“昔高帝升遐時,有遺篋,曰:‘臨大難,當發。’謹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齊言:“急出之!”俄而舁一紅篋至,四圍俱固以鐵,二鎖亦灌鐵。帝見而大慟,急命舉火焚大內。皇后馬氏赴火死。程濟碎篋,得度牒三張:一名應文,一名應能,一名應賢。袈裟、帽鞋、剃刀俱備,白金十錠。朱書篋內:“應文從鬼門出,余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于神樂觀之西房。”帝曰:“數也!”程濟即為帝祝。吳王教授楊應能愿祝隨亡。監察御史葉希賢毅然曰:“臣名賢,應賢無疑。”亦祝。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仆地,俱矢隨亡。帝曰:“多人不能無生得失。有等任事著名,勢必究詰;有等妻子在任,心必縈系,宜各從便。”御史曾鳳韶曰:“愿即以死報陛下!”帝麾諸臣,大慟,引去若干人。九人從帝至鬼門,而一舟艤岸,為神樂觀道士王升,見帝,叩頭稱萬歲,曰:“臣固知陛下之來也。疇昔高皇帝見夢,令臣至此耳!”乃乘舟至太平門,升導至觀,已薄暮矣。俄而楊應能、葉希賢等十三人同至。共二十二人:兵部侍郎廖平,襄陽人;刑部侍郎金焦,貴池人;編修趙天泰,三原人;檢討程亨,澤州人;按察使王良,祥符人;參政蔡運,南康人;刑部郎中梁田玉,定海人;監察御史葉希賢,松陽人;程濟,績溪人;中書舍人梁良玉、梁中節,俱定海人;宋和,臨川人;郭節,連州人;刑部司務馮學,黃巖人;所鎮撫牛景先,沅人;王資、楊應能、劉仲,俱杞縣人;翰林待詔鄭洽,浦江人;欽天監正王之臣,襄陽人;太監周恕,和州人;徐王府賓輔史彬,吳江人。帝曰:“今后但以師弟稱,不必拘主臣禮也。”諸臣泣諾。廖平曰:“諸人愿隨固也;但隨行不必多,更不可多。就中無家室累,并有膂力足捍衛者,多不過五人,余俱遙為應援可耳。”帝曰:“良是。”于是環坐于地,道士進夜饣善,約定左右不離者三人:楊應能、葉希賢俱稱比丘,程濟稱道人。往來道路,給運衣食者六人:馮時稱塞馬先生,時稱馮翁,時稱馬公,時稱馬二子;郭節時稱雪庵,后稱雪和尚;宋和時稱云門僧,時稱稽山主人,時稱槎主;趙天泰適衣葛,即稱衣葛翁,時稱天肖子;王之臣家世補鍋,欲以作生計,號老補鍋;牛景先號東湖樵夫,亦稱東湖主人。帝曰:“吾今往滇南,依西平侯。”史彬曰:“大家勢盛,耳目眾多;況新主意尚未釋,能無見告?不若往來名勝,東西南北,皆吾家也。臣等中有家給足備旦夕者,即駐錫于茲,有何不可?”帝曰:“良是。”于是更主七家:廖平、王良、鄭洽、郭節、王資、史彬、梁良玉。帝曰:“此可暫不可久,況郊壇所在,明旦必行,何所之?”眾擬浦江,而鄭亦巨族,且忠孝可居也。夜分,帝足脛痛,度不能行。微明,景先與彬步至中河橋,謀所以載者。有一艇,為吳人,急叩之,則彬家所遣,以偵彬吉兇者也。彬與景先亟迎帝,且至彬家。諸人聞之,且悲且喜。同載八人,為程、葉、楊、牛、馮、宋、史,余俱散走,期以月終更晤。取道溧陽,八月,始至吳江之黃溪史彬家。彬奉帝居所居之西偏,曰清遠軒,眾出拜,帝改題水月觀,親筆篆文。閱三日,諸臣至彬家相聚,五日,帝命歸省。成祖即位,編籍在任諸臣Т去者四百六十三人,俱命削籍。八月,命禮部行文州縣,追繳革除誥敕。至是,蘇州府遣吳江邑丞鞏德至史彬家追奪,且曰:“建文皇帝聞在君家。”彬曰:“無之。”微哂而去。次日,帝同兩比丘、一道人行,余俱星散,時八月十六日也。帝附舟至京口,過六合,陸行至襄陽。十月,至廖平家,適有讠其跡,遂決意往滇。

成祖永樂元年春正月十三日,建文帝至云南永嘉寺。初,帝期從亡臣以三月復至廖平家,至是,留永嘉寺,頗安適,將以明年游天臺,而諸臣以帝舊約,俱集于襄陽廖平家。適馮自云南來,傳帝命止之,令諸臣無煩往來,各散去。

二年春正月,建文帝離云南,由重慶抵襄陽,六月入吳,八月八日復至史彬家。時天將暝,彬家已舉火矣。帝突至,彬及家人出拜,舉酒半酣,帝曰:“我明晨當即去。”彬云:“臣掃門而俟久矣,即有不肅,亦乞見原。欲留師數月,明晨何遽耶?”先是,帝命從亡者俱師弟稱,故彬等呼為師。帝泣曰:“彼方急圖我。昨于西安道中,見冠蓋來者,瞪目視我;此臣我自善之,彼必有以奏也。東南逋臣,屈指先汝,我去政為汝計。”對哭久之,且曰:“此近宮闕,不便。”彬曰:“亦無害。”視帝衣履敝甚,固留三日,命家人制布衣而去。帝為兩浙之游,杭州計游二十三日,天臺、雁蕩計游三十九日。會馬二子、稽山主人、金焦亦來石梁間,且云:“諸臣俱約至此,然終不見。”時天氣寒,帝返云南,固卻諸臣而去。

三年春二月,建文帝至重慶之大竹善慶里,有杜景賢筑室與居,尋舍之而去。嘗聞金陵諸臣慘死事,泫然曰:“我獲罪于神明矣!諸人皆為我也。”

四年夏四月,建文帝至西平侯沐晟家,留旬日。五月,結茆白龍山。五年冬十二月,建文帝祭死難諸人,自為文哭之。時朝廷偵帝甚密,戶科都給事胡氵熒訪求張三豐,蓋為帝也。帝知之,遂遁跡不

出。六年夏六月,白龍庵災,程濟出山募葺。七年春正月,命太監鄭和航海,通西南諸國。時胡氵熒、鄭和數往來云、貴間,蹤跡建文帝。帝東行,三月,至善慶里,五月,復

至襄陽。廖平家已徙蜀,帝還滇。八年春三月,建文帝復至庵。工部尚書嚴震使安南,密訪帝,

震忽與帝遇于云南道中,相對而泣。帝曰:“何以處我?”對曰:“上從便,臣自有處。”夜縊于驛亭中。帝復結庵于白龍山,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夏月患痢,因有戒心,不能出山覓膳,狼狽殊甚。適史彬、程亨、郭節訪至,帝相對大慟,隨問曰:“汝等攜有方物否?”各為獻。史彬獨有僮,而所獻豐,且當年職居禁近,知帝所好。帝遍嘗之,曰:“不食此已三年矣!”三人相留許久,帝遣之歸,別時痛哭失聲。帝屬曰:“今后勿再來。道路阻修,一難;關津盤詰,二難;況我安居,不必慮也。”彬等叩首頷命而去。后帝復舍白龍庵他去。

九年春,有司毀庵。夏四月,建文帝至浪穹鶴慶山,其地頗佳,因募建一庵,名大喜。十年春三月,應能卒,四月,希賢卒,建文帝因納一弟子,名

應慧。十一年夏五月,建文帝南行至甸,六月還。冬十二月,渡馬嶺,遇寇,適官軍至,僅免。十二年夏四月,遣程濟募糧。

秋九月,建文帝學《易》數。十三年秋八月,建文帝游衡山,冬十月還庵。十四年夏六月,建文帝足疾發,程濟乞藥于城西,三日乃反,帝飲獲愈。

冬十一月,帝命濟錄述從亡傳,藏之山巖中,帝自為敘。十五年春二月,史彬復至白龍故道,了不見庵,山旁詢一老婦,

則曰:“官司毀之矣。”問僧徒,曰:“不知所之。”至是,彬忽與帝遇于鶴慶之大喜庵,深林密樹,不下數里。先是,楊應能、葉希賢所建者,甫落成,而兩人死,即于庵東葬之。十一月,帝避囂東行,至衡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竹山县| 南京市| 辛集市| 广昌县| 荆门市| 宾川县| 四川省| 天台县| 玉龙| 青州市| 平武县| 临汾市| 铜梁县| 工布江达县| 海丰县| 班玛县| 盱眙县| 江门市| 台东市| 海淀区| 明星| 岳西县| 镇远县| 社旗县| 福州市| 清远市| 牙克石市| 宕昌县| 娄烦县| 边坝县| 沐川县| 通榆县| 左云县| 莱芜市| 从江县| 突泉县| 绥宁县| 克拉玛依市| 佛坪县|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