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7章

元胡助撰。助字履信,一字古愚,婺州東陽人。始舉茂才。為建康路儒學學錄。歷美化書院山長、溫州路儒學教授。用薦再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秩滿授承信郎、太常博士,致仕歸。時至正五年也。是集乃助所自編,本三十卷。歷年既久,殘闕失次。明正德中,其六世孫淮掇拾散佚,重編此本。僅存賦一卷、詩十六卷、雜文三卷。又《附錄》當時投贈詩文二卷。仍以《純白齋類稿》為名,而卷帙已減三之一,非其舊本。虞集常跋其《上京紀行集》,稱其龍門以后詩尤佳,今已散入集中。鄧文原、吳澄嘗跋其《鑾坡小錄》及《升學祭器文》,此本不載。

則當在亡佚十卷中也。助詩文皆平易近人,無深湛奇警之思,而亦無支離破碎之病,要不失為中聲。吳澄稱其詩“如春蘭茁芽,夏竹含籜,露滋雨洗之馀,濯濯幽媚,娟娟靜好”。則形容過當,反不肖其品格矣。

《圭峰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盧琦撰。琦字希韓,號立齋,惠安人。圭峰其所居地。抄本或作《圭齋集》,傳寫誤也。至正二年進士。授州錄事,遷永春縣尹,改調寧德。歷官漕司提舉,除平陽州,命下而卒。事跡具《元史良吏傳》。徐<火勃>《筆精》曰:“《圭峰集》歲久弗傳,近歲惠安莊戶部徵甫蒐而梓之,誤入薩天錫詩六十馀首。”此本為元陳誠中所編,明萬歷初邑人朱一龍、福州董應舉序而刻之。在莊本之前,然已多竄入他作。如五言古詩《春日思遠游》,則在陳旅集中。又五言古詩中《過嶺至崇安》、《送吳甫至揚州》、《題焦山方丈壁》、《秋日池上》、《度閩關》、《宿臺山寺絕頂》、《早發黃河》等篇,七言古詩中《有事居庸關》、《走筆贈孟禮》、《樂陵臺望月》、《夜泊釣臺》、《江南樂》、《江南怨》、《雪山辭》、《崔鎮阻風》、《游吳山駝峰》、《紫陽菴》、《江上聞笛》、《別友》、《寒夜聞笛》、《黯淡灘歌》、《清湖曲》、《海棠曲》、《儒有薩氏子》等篇,七言律詩中《高郵城樓晚望》、《燕將軍出獵》、《寄鶴林長老》、《和王維學海南還韻》、《三衢守索題爛柯石橋》、《登鎮陽龍興寺閣》、《寄參政許可用》、《送僉憲王君實》、《金陵道中》、《再過鍾山萬壽寺》等篇,共三十二首,皆在薩都剌集中。至於薩都剌《溪行中秋玩月》一篇,《自序》稱“余乃薩氏子”云云,班班可考。此集乃改題曰《儒有薩氏子》,《序》末又刪其“至元丁丑仲秋書”一句。尤為顯然作偽。不得謂之誤收。蓋編緝之時,務盈卷帙,以夸蒐采之富,故真贗溷淆如此也。琦官雖不高,而列名良吏,可不藉詩而傳。即以詩論,其清詞雅韻,亦不在陳旅、薩都剌下。編錄者移甲為乙,亦非無因矣。集又載賦三篇、記六篇、志銘二篇、祭文一篇、啟三篇、雜著九篇,則確出琦作,非由假借。今刪其詩之妄錄者,并其文錄之,以存琦之真焉。

《蛻菴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元張翥撰。翥字仲舉,晉寧人。至元初,用隱逸薦,召為國子助教,分教上都。尋退居淮東。會修《宋》、《遼》、《金》三史,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累遷翰林學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給俸終身。事跡具《元史》本傳。

案金明昌、承安間,亦有張翥,字曰仲揚。劉祁《歸潛志》記其“矮窗小戶寒不到,一爐香火四圍書”、“西風了卻黃花事,不管安仁兩鬢秋”諸句,稱其浮艷。

諸書援引,或誤為一人,非也。翥嘗從學於李存,傳陸九淵之說。詩法則受於仇遠,得其音律之奧。其詩清圓穩貼,格調頗高。近體長短句,極為當時所推。然其古體亦伉爽可誦,詞多諷諭,往往得元、白、張、王之遺,亦非茍作。王士禎《居易錄》曰:“蛻菴元末大家,古今詩皆有法度。無論子昂、伯庸輩,即范德機、揭曼碩未知伯仲何如?!逼湔摦斠印J贩Q翥遺稿不傳,傳者有律詩、樂府,僅三卷。王士禎則稱“《蛻菴集》四卷,明洪武三年錫山郎成抄本”。此本乃朱彝尊所藏,明初釋大杼手抄本,前后有來復、宗泐二人《序》《跋》。蓋大杼與翥為方外交,元末翥沒無嗣,大杼取其遺稿歸江南,別為選次而錄存之。考《元音》、《乾坤清氣集》、《玉山雅集》諸書,所錄翥詩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則亦非全本也。

《五峰集》六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李孝光撰。孝光字季和,樂清人。隱居教授白野,泰哈布哈嘗師事之。至正七年,詔徵隱士,以秘書監著作郎召。明年升文林郎、秘書監丞。所著詩文,歲久散佚。是編乃弘治甲子懷遠錢杲為樂清令,訪求遺稿,得全集於儒生周綸家,因俾綸編次刊版。杲自為之序,仍以《五峰集》為名。其詩文不分卷帙,但以各體分編。今定以樂府四言詩為一卷,五七言古詩為一卷,五言律詩為一卷,七言律詩為一卷,絕句為一卷,雜文為一卷。卷首別有逸文目四篇,曰《南村草堂記》,曰《郭翼遷善齋記》,曰《姚文煥書聲齋集記》,曰《孝善坊記》,皆有錄無書。

蓋傳寫復佚,今亦闕之。元詩綺靡者多,孝光獨風骨遒上,力欲排突古人。樂府古體皆刻意奮厲,不作庸音。近體五言疏秀有唐調。七言頗出入江西派中,而俊偉之氣自不可遏。中間如《贈潘九霞絕句》所云:“道士自稱潘九霞,身騎黃鶴大如車。借我北窗眠一夜,酒醒共吃白丹砂?!笔е肢E者,亦間有之,然不害其風格也。雜文凡二十首,皆矯矯無凡語。楊維楨作《陳樵集序》,舉元代作者四人,以孝光與姚燧、吳澄、虞集并稱,亦不虛矣。末附《題朱澤民畫》一首,蓋古樂府之末章,誤編於文集,今仍移附樂府末云。

《野處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元邵亨貞撰。亨貞字復孺。楊樞《淞故述》,載其本淳安人。至正間為松江訓導,占籍華亭。今考集中有《送族兄安仲還鄉序》云:“至元中,大父處縣君以弗終仕於宋,晦跡華亭別業,先子遂生華亭。至德間,大父歸葬故里,先子弗克舉家去,至今為華亭人?!眲t自其祖已占籍松江,樞所述猶未盡也。是編后有馮遷、汪稷二《跋》,謂其書本出上海陸深家,深之孫郯以授稷而刊行之。并所著《蛾述詩選》、《蛾術詞選》為十六卷。今詩詞二選世已無傳,惟此本獨存。

共雜文六十八首。亨貞終於儒官,足跡又不出鄉里,故無雄篇巨制以發其奇氣。

而文章大致清快,步伐井然,猶能守先民遺矩者。其詩詞世不多見。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所作《詠眉目沁園春詞》二首,雋永清麗,頗有可觀。蓋所長尤在於是,惜《詞選》今已久佚矣。

《夢觀集》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釋大圭撰。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晉江人。至正間,居泉州之紫云寺。其集本二十四卷。首為《夢法》一卷、《夢偈》一卷、《夢事》一卷,次為詩六卷,次為文十五卷。所謂夢法、夢偈、夢事者,皆宗門語錄,不當列之集中。其雜文亦多青詞、疏引,不出釋氏之本色,皆無可取。惟其詩氣骨磊落,無元代纖秾之習,亦無宋末江湖蔬筍之氣。吳鑒原序稱其華實相副,詞達而意到,不雕鏤而工,去纂組而麗,屏耘鋤而秀。雖朋友推獎之詞,然核以所作,亦不盡出於溢美。蓋石湖、劍南之馀風,猶存於方以外矣。今刪除其《夢法》等卷,并刪除其雜文,惟錄古今體詩編為五卷。沙礫既捐,精華斯露。取長棄短,期於不失雅音。其三乘宗旨,聽釋氏之徒自傳之,固不必為彼法計也。

《金臺集》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元乃賢撰。乃賢有《河朔訪古記》,已著錄。是集為危素所編。前有歐陽玄、李好文、貢師泰三《序》,作於至正壬辰。又有黃溍《題詞》,作於至正庚寅。

末有至正乙酉揭徯斯《跋》,至正辛卯程文《跋》、至正乙未楊彝《跋》、至正己丑泰哈布哈題字、至正戊子張起巖題詩。復有虞集詩一首,及危素一《跋》,均不著年月。《素跋》稱“易之《金臺前稿》,余既序之。及再至京師,又得《后稿》一卷。”則此集二卷乃合兩稿編之。故集中稱揭徯斯謚為“揭文安”,而集末乃有徯斯《跋》也。乃賢天才宏秀,去元好問為近。雖晚年內登翰林,外參戎幕,而仕進非所汲汲,惟以游覽唱酬為事。故氣格軒翥,無世俗猥瑣之態。

其名少亞薩都剌。核其所作,視薩都剌無不及也。

《子淵詩集》六卷(永樂大典本)

案《子淵詩集》散見《永樂大典》中,但題曰元人。《文淵閣書目》載之,亦不著撰人名氏??技杏小稓q盡詩》云:“照我鄉關夢,相隨到鄮城?!编幑食窃谯纯h東,唐時析鄮置鄞、慈、奉、鎮四邑,隸明州。元為慶元路。納新《金臺集》有《懷明州張子淵》七律一首,又有《依韻奉答子淵》七律二首。今倡和詩俱在集中,韻亦相符。則當為慶元路人。又《鐵釜中蓮詩》題下自注,敘同時并賦諸人,有“暨仲深”之語。則其名當為仲深。又有《懷兄子益在橫浦詩》。

以其兄字推之,則“子淵”當為其字矣。集久不傳。茲分體綴輯,得詩六卷,多與乃賢、楊維楨、張雨、危素、袁華、周煥文、韓性、烏本良、斯道兄弟唱和之作,而納新為尤夥。古詩沖澹,頗具陶、韋風格;律詩雖頗涉江湖末派,格意未高。然五言如“曉市魚蝦集,秋田筍蕨多”,“驛路隨江盡,湖云類海寬”,“地通江棧闊,天入海門低”,“明月孤城柝,秋風弱客心”,“枯萑晴似雪,獨鶴夜如人”。七言如“江村夜迥傳金鼓,池館秋深老芰荷”,“滿面炎塵依客帽,一川離思屬荷花”,“家僮解事故攜酒,野鳥避人低度墻”,“北風吹沙弓力勁,落日照海旌旂寒”,“林荒乏釀茶為酒,魚熟難賒米當錢”,“西江返照連虹影,南鎮殘山入雁行”,亦皆楚楚有致。其見重於當時名輩,亦有以也。

《午溪集》十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陳鎰撰。鎰字伯銖,麗水人。嘗官松陽教授。后筑室午溪上,遂以“午溪”名其集。卷首題“前進士曲阜孔旸編選,前進士青田劉基校正”。有黃溍、張翥、孫炎及旸、基五人《序》。《翥序》稱其學於外舅周衡。《炎序》又稱其學於翥。故其詩才地雖覺稍弱,而吐言清脫,不失風調。蓋淵源有所自來。前又載基、旸手柬各一通?;矸Q其“體制皆佳,而近日應酬之作去其一二則純矣”。

旸柬則稱其“篇篇合律而中呂,字字鏗金而鏘玉”。今觀其集,基言為是。《基序》稱《午溪集》一卷?!堆仔颉贩Q二卷?!稌D序》則稱四百馀篇。此本十卷,豈基所欲去者,旸仍為存之乎?

《藥房樵唱》三卷、《附錄》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吳景奎撰。景奎字文可,蘭溪人。年三十,海道萬戶劉貞為浙東憲府掾,嘗辟為從事。明年貞去,景奎亦歸。久之用部使者薦,署興化縣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至正十五年卒於家。黃溍為志其墓,深相惋惜。是集乃其子履與其門人黃琪所編。中間五言古體皆源出白居易,七言古體間似李賀。近體亦音節宏敞,豪放自喜。宋濂為作《集序》,亦極相推挹。特編次時失於簡汰。如《偶成詩》云:“挾才勝德世所薄,寧我負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茍如此,圣經賢傳將奚為。”

殆劉克莊所謂有韻語錄,殊不入格。其他應俗之作,亦多榛楛勿翦。是則履等輯錄之過。然其菁華自在,亦不以此相掩也。

《栲栳山人集》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岑安卿撰。安卿字靜能,馀姚人。所居近栲栳峰,故以自號。志行高潔,窮厄以終。其詩有云:“老成愧茍得,童稚羞無官?!庇衷疲骸叭擞^所為主,結交慎攀援。”足見其堅苦自立之意。集中次韓明善《題推篷圖詩》,稱“坡翁仙去二百春”。以蘇軾卒於建中靖國元年計之,蓋當元之中葉。故上得見厲元吉,下得見危素也。是集為安卿邑人宋禧編輯。禧初名元禧,洪武間召修《元史》,曾為安卿題像,述其生平。今亦附載於集中。其詩戛戛孤往,如其為人。惟七言古詩時雜李賀、溫庭筠之體。蓋有元一代風氣如斯。然氣骨本清,究亦不同纖媚秾冶之格。顧嗣立《元詩選》曰:“安卿嘗作《三哀詩》,吊宋遺民之在里中者。

寄托深遠,有俯仰今昔之思?!卑浮度г姟?,一曰厲元吉,宋末舉進士第,為烏程尉,入元不仕以終,安卿之師也;一曰高師魯,佚其名而為安卿家三世之交,總角時曾得見之;一曰李天錫,則其里之老儒,安卿未及相識者。詳其詞意,前二篇為追念故交,后一篇為表章潛德。其間雖有“新亭”、“黍離”諸語,乃追敘三人之遺事,非安卿自有是感,詩語甚明。嗣立遽以思宋為說,穿鑿殊甚。又集中《出門偶賦詩》有:“側聞朝廷遺逸徵,集賢著作空盈庭。中書堂上日羊飯,世祖山河如砥平。”則身見元政漸弛,文恬武嬉,方深以國事為憂,而望以無忘祖宗之創業。豈復睠睠於宋者乎?嗣立以詞害意,遂使安卿首鼠兩端。今謹訂正其誤,俾讀者無惑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天峻县| 甘泉县| 辉县市| 大方县| 丰台区| 遂昌县| 灵璧县| 贞丰县| 和硕县| 临夏县| 报价| 云霄县| 招远市| 和平县| 霍邱县| 二手房| 清涧县| 奉节县| 平果县| 济阳县| 台湾省| 大英县| 太仆寺旗| 图木舒克市| 阜城县| 阳信县| 昌平区| 汉寿县| 彭水| 龙川县| 吉木萨尔县| 胶南市| 湄潭县| 辽宁省| 宝兴县| 雷州市| 迁西县| 吴江市| 湖南省|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