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宋楊至質撰。至質字休文,號勿齋,閣皂山道士。淳祐中敕賜高士、右街鑒儀,主管教門公事。是集皆四六書啟,多與一時當事酬答之作。其《兼領旌德觀都監謝京尹趙節齋啟》云:“觀以道名,境隨人重。知章有學,始專鑒曲之煙霞。

清老能詩,故奉金陵之香火。倘酒甕飯囊之輩,徒齋鐘粥鼓之羞”云云。蓋亦以文學自負,不屑等於黃冠者流。第二卷中大抵代人之作。當由嫻於詞翰,故士大夫假手者多也。宋末啟劄之文,多喜配合經史成語,湊泊生硬,又喜參文句,往往冗長萎弱,唐以前舊格蕩然。至質所作,雖邊幅少狹,而對偶工緻,吐屬雅潔,猶有樊南《甲乙集》之遺,正未可以方外輕之矣。

《巽齋文集》二十七卷(大學士程景伊家藏本)

宋歐陽守道撰。守道字公權,初名巽,字迂父,吉州人。淳祐元年進士,授雩都主簿,調贛州司戶,入為秘書正字。累遷秘書郎,罷歸。咸淳三年以少傅呂文德薦,添差通判建昌軍,遷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說書,兼權都官郎中。終於著作郎。事跡具《宋史》本傳。是編分甲、乙、丙、丁、戊五集。中如《復劉學士書》,辨李習之以守其中為慎獨,非《中庸》本旨。《答丁教授書》,辨劉景云中心為忠,如心為恕之說,本之王安石字說,非六書本義。凡此之類,持論咸有根柢,非茍立異同。《史》稱守道少孤貧無師,自力於學。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為鄉郡儒宗。蓋崛起特立,不由依托門戶而來,故所見皆出自得也。《史》又稱江萬里作白鷺洲書院,首致守道,為諸生講說。湖南轉運副使吳子良又聘為岳麓書院山長。后萬里為國子祭酒,復薦守道充史館檢閱。萬里殉節忠臣。子良得葉適之傳,其《林下偶談》,妙解文章肯綮。觀於所主,可以知其氣類。《吉州人文紀略》又稱,文天祥、劉辰翁皆守道門人,即守道益可知矣。然則讀是集者又烏可與諸家語錄等類齊觀乎?

《雪坡文集》五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姚勉撰。勉字述之,一字成一,高安人。寶祐元年以詞賦擢第,廷對萬言策第一。除校書郎,兼太子舍人。《宋史》無傳,是集《藝文志》亦失載。此本為其從子龍起所編,凡奏對箋策七卷、講義二卷、賦一卷、詩十一卷、雜文二十九卷。勉受業於樂雷發,詩法頗有淵源,雖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氣。文亦頗媕雅可觀,無宋末語錄之俚詞。外間傳本頗稀,訛闕特甚。今以《永樂大典》所載,各為校補。其《永樂大典》不載者,則仍其舊。集首有《文及翁序》,稱其磊落有奇節,官僅校黃本,書備青宮寀。又有《方逢辰序》,亦稱為瑞之奇士。觀其所上封事奏劄以及廷對諸篇,論時政之謬,辨宰相之奸,皆侃侃不阿。惟二十二卷載《賀丞相賈秋壑》一啟,題下注庚申五月十六日。考《宋史》理宗開慶元年十二月,賈似道奏鄂州圍解。景定元年正月,詔獎賈似道功。四月,詔赴闕。庚申即景定元年,啟蓋作於是時。與其攻丁大全封事若出兩手,殊為白璧微瑕。然啟末多進規之語,猶有曲終奏雅之意。固視劉克莊、王柏之諛頌,差有間矣。

《文山集》二十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文天祥撰。天祥事跡具《宋史》本傳。天祥平生大節,照耀今古。而著作亦極雄贍,如長江大河,浩瀚無際。其廷試對策及上理宗諸書,持論剴直,尤不愧肝膽如鐵石之目。故長谷真逸《農田馀話》曰:“宋南渡后,文體破碎,詩體卑弱。惟范石湖、陸放翁為平正。至晦庵諸子,始欲一變時習,模仿古作,故有神頭鬼面之論。時人漸染既久,莫之或改。及文天祥留意杜詩,所作頓去當時之凡陋,觀《指南前后錄》可見。不獨忠義貫於一時,亦斯文間氣之發見也。生平有《文山隨筆》數十大冊,常以自隨,遭難后盡失之。元貞、大德間,其鄉人搜訪,編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世稱道體堂刻本。”考天祥有《文山道體堂觀大水記》,稱“自文山門入,過障東橋,為道體堂”云云。則是堂本其里中名勝,而鄉人以為刊版之地者也。書中《原跋》九條,并詳載本事,頗可以資考證。明初其本散佚,尹鳳岐從內閣得之,重加編次為詩文十七卷。起寶祐乙卯,迄咸淳甲戌,皆通籍后及贛州以前之作。江西副使陳價、廬陵處士張祥先后刻之,附以《指南前錄》一卷、《后錄》二卷,則自德祐丙子天祥奉使入元營,間道浮海,誓師閩、粵,羈留燕邸,患難中手自編定者。《吟嘯集》則當時書肆所刊行,與《指南錄》頗相復出。《紀年錄》一卷,亦天祥在獄時所自述,后人復集眾說以益之。惟《集杜詩》以世久單行,未經收入。今各著於錄。至原本所載序記、碑銘之類,乃其家子孫所綴錄,冗雜頗甚,今并從刪削焉。

《文信公集杜詩》四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一名《文山詩史》,宋文天祥撰。蓋被執赴燕后,於獄中所作。前有《自序》,題“歲上章執徐,月祝犁單閼,日上章協洽”。案上章執徐為庚辰歲,當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單閼當為己卯之月,上章協洽為庚未之日,於干支紀次不合。考是年正月癸卯朔,二月內當有三庚日、二未日,必傳寫者有所錯互。至以歲陽歲名紀日,本於吳國山碑中“日惟重光大淵獻”語。而并以紀月,則獨見於此序。又序后有跋,稱“壬午元日,則天祥授命之歲也”。詩凡二百篇,皆五言二韻,專集杜句而成。每篇之首,悉有標目次第,而題下敘次時事,於國家淪喪之由,生平閱歷之境,及忠臣義士之周旋患難者,一一詳志其實。顛末粲然,不愧“詩史”之目。吳之振《宋詩選》徒以裁割巧合評之,其所見抑亦末矣。《劉定之序》稱原書序跋中有闕文,指元之君臣、宋之叛逆,闕而不書,今皆補之為白字。又題姓某履善甫者,即《指南集》中所謂越蠡改陶朱之意。案今本序跋并無闕字,蓋即定之所補。而履善甫上已署天祥之名,則不知何人增入。

又定之稱分為四卷,而今本止一卷,殊失原第。今仍析為四卷,以存其舊焉。

《疊山集》五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謝枋得撰。枋得事跡具《宋史》本傳。所著《易詩書三傳》及《四書解》、雜著詩文原本六十四卷,歲久散佚。明嘉靖中,揭陽林光祖為廣信府知府,始以黃溥所校刊行世,僅分上、下二卷。萬歷中,御史吳某所輯《疊山集》,又刻之上饒。編次錯迕,未為精審。此本乃國朝康熙中弋陽知縣譚瑄所重訂,視舊本較為詳備。枋得忠孝大節,炳著史冊。《卻聘》一書,流傳不朽,雖鄉塾童孺,皆能誦而習之。而其他文章,亦博大昌明,具有法度,不愧有本之言。觀所輯文章軌范,多所闡發,可以知其非茍作矣。惟原本有《蔡氏宗譜》一首,末署至元二十五年。其詞氣不類枋得,確為偽托。又有《賀上帝生辰表》、《許旌陽飛升日賀表》,此類凡十馀篇,皆似道流青詞,非枋得所宜有,亦決非枋得所肯作。其為贗本誤收,亦無疑義。今并加刊削,不使其亂真焉。

《本堂集》九十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宋陳著撰。著字子微,號本堂,鄞縣人,寶祐四年進士,官著作郎,出知嘉興府,忤賈似道,改臨安通判。是集凡詩三十四卷、詞五卷、雜文五十五卷。據其原目,尚有《講義》二卷。此本有錄無書,蓋傳寫佚之矣。宋代著作獲存於今者,自周必大、樓鑰、朱子、陸游、楊萬里外,卷帙浩博,無如斯集。惟其詩多沿《擊壤集》派,文亦頗雜語錄之體,不及周、樓、陸、楊之淹雅。又獎借二氏,往往過當,尤不及朱子之純粹。然宋自元祐以后,講學家已以說理之文自辟門徑。

南渡后輾轉相沿,遂別為一格,不能竟廢。且真德秀作《文章正宗》,甄別最嚴;胡寅作《崇正辨》,攻駁尤力。而德秀《西山集》、寅《斐然集》為二氏操觚者不一而足,亦未可獨為著咎。披沙簡金,時有可采。宋人舊帙,固不妨存備一家也。

《汶陽端平詩雋》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周弼撰。弼字伯弜,汶陽人。所選《三體唐詩》,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載之,乃稱為新建人。洪武間以明經官訓導。考是編前有寶祐丁巳菏澤李龏《序》,稱與弼同庚生,同寓里,相與論詩三十馀年,嘗手刊《端平集》十二卷行於世。又稱弼十七八時即博聞強記,侍乃翁晉仙,已好吟詠。長而四十年間宦游吳、楚、江、漢。又稱弼“名振江湖,人皆爭先求市。但卷帙中有晚學未能曉者,多恐有不行之弊。茲摘其坦然者,兼集外所得者二百馀首,目曰《端平詩雋》。

俾續蕓陳君書塾,入梓流行。而末有伯弜平生心不下人,今隔九原,閱予此選,必不以予為謬”云云。然則寶祐丁巳以前,弼卒久矣。安得明初為學官。且與龏同里,亦不得為新建人。虞稷所云誤也。此本有“臨安府棚北大街陳解元書籍鋪印行”字,蓋猶自宋本錄出。其詩風格未高,不出宋末江湖一派。而時時出入晚唐,尚無當時粗獷之習。一邱一壑,亦頗有小小佳致也。

《鬳齋續集》三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林希逸撰。希逸有《考工記解》,已著錄。《宋史藝文志》載希逸有《鬳齋前集》六十卷,久佚不存。惟此《續集》謂之《竹溪十一稿》者,尚有傳本,即此三十卷也。凡詩五卷、雜著一卷、少作三卷、記二卷、序一卷、跋一卷、四六三卷、省題詩二卷、輓詩一卷、祭文一卷、墓志二卷、行狀二卷、學記四卷。其門人福清林式之所編,共十三類。而謂之《十一稿》,不詳其故,或十中存一之意歟。劉克莊嘗謂乾淳間林光朝始好深沉之思,為文極鍛煉。一傳為林亦之,再傳為陳藻,三傳為希逸。比其師,槁乾中見華滋,蕭散中見嚴密,窘狹中見紆徐,所以推許之者甚至。今觀其集,多應酬頌美之作。且以道學名一世,而《上賈似道啟》乃極口稱譽,至以趙普、文彥博比之。殆與楊時之從蔡京同一白璧之瑕。集末載《學記》,解《太玄經》者居其半。其詩亦多宗門語。王士禎《居易錄》所記,良不為誣。然南宋遺集,流傳日少。其詩文雖不盡如劉克莊所稱,而尚不失前人軌度。其《學記》中所論學問文藝之事,亦時有可取。節取一長,固亦無不可耳。前有咸淳庚午《林同序》,稱“戊辰九月上擢鬳齋長仙蓬,侍緝熙。明年春再入禁林,長詞翰。趨行之詔,聯翩而下。行有日,至是而《續集》之入梓者為卷三十”云云。則是集成於希逸內召時也。

《魯齋集》二十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宋王柏撰。柏有《書疑》,已著錄。柏好妄逞私臆,竄亂古經。《詩》三百篇,重為刪定。《書》之《周誥》、《殷盤》,皆昌言排擊,無所忌憚。殊不可以為訓。其詩文雖亦豪邁雄肆,然大旨乃一軌於理。《宋史儒林傳》稱其少慕諸葛亮之為人,自號長嘯。年逾三十,始知家學之原。(案柏之祖師愈,受業於楊時,其父瀚亦及朱子、呂祖謙之門,故史文云然。)與其友汪開之著《論語通旨》,至“居處恭,執事敬”,惕然嘆曰“長嘯非圣門持敬之道”。亟更以“魯齋”。蓋其天資卓犖,本一桀驁不馴之才。后雖折節學問,以镕煉其氣質。而好高務異之意,仍時時不能自遏。故當其挺而橫決,至於敢攻孔子手定之經。其詩文雖刻意收斂,務使比附於理。而強就繩尺,時露有心牽綴之跡。終不似濂溪諸儒深醇和粹,自然合道也。特其勇於淬礪,檢束客氣,使縱橫者一出於正,為足取耳。集中第一卷有《壽秋壑詩》,極稱其援鄂之功,諛頌備至,是亦白璧之瑕。

然核檢諸書,均不載其有依附權門之事,不知何以有此作。據正統八年《楊溥序》,此集乃其六世孫四川按察司僉事迪所自編,又不知何以載之集中,略無所諱,均不可解。疑以傳疑,存而不論可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襄城县| 南通市| 深水埗区| 施秉县| 安图县| 会泽县| 上饶县| 湘潭县| 林芝县| 永寿县| 阿图什市| 清远市| 禄丰县| 武定县| 平利县| 兴文县| 武冈市| 梅河口市| 新兴县| 昭通市| 海南省| 双峰县| 舞阳县| 乡宁县| 扶沟县| 长乐市| 兴国县| 永吉县| 固始县| 上饶县| 玉屏| 双牌县| 潜山县| 星座| 靖西县| 唐海县| 盐亭县| 阳高县| 湖南省|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