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1章

《須溪集》十卷(永樂大典本)

宋劉辰翁撰。辰翁字會孟,廬陵人。須溪其所居地名也。少補太學生。景定壬戌,廷試入丙第。以親老,請濂溪書院山長。江萬里、陳宜中薦居史館,除太學博士,皆固辭。宋亡遂不復出。辰翁當賈似道當國,對策極言濟邸無后可慟,忠良殘害可傷,風節不競可憾。幾為似道所中,以是得鯁直名。文章亦見重於世。

其門生王夢應作祭文,至稱韓、歐后惟先生卓然秦、漢巨筆。然辰翁論詩評文,往往意取尖新,太傷佻巧,其所批點,如《杜甫集》、《世說新語》及《班馬異同》諸書,今尚有傳本。大率破碎纖仄,無裨來學。即其所作詩文,亦專以奇怪磊落為宗。務在艱澀其詞,甚或至於不可句讀,尤不免軼於繩墨之外。特其蹊徑本自蒙莊,故惝恍迷離,亦間有意趣,不盡墮牛鬼蛇神。且其於宗邦淪覆之后,睠懷麥秀,寄托遙深,忠愛之忱,往往形諸筆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固不必概以體格繩之矣。《須溪集》明人見者甚罕,即諸書亦多不載其卷數。韓敬選訂晚宋諸家之文,嘗以不得辰翁全集為恨。聞蘭溪胡應麟遺書中有其名,往求之,卒弗能獲,蓋其散失已久。世所傳者惟《須溪記鈔》及《須溪四景詩》二種,篇什寥寥。今檢《永樂大典》所錄,記序雜著詩馀尚多。謹采輯裒次,厘為十卷。

其《天下同文集》及《記鈔》所載,而不見於《永樂大典》者,亦別為抄補,以存其概。至《四景詩》則原屬單行之本,今仍各著於錄,故不復采入云。

《須溪四景詩集》四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劉辰翁撰。考晉、宋以前無以古人詩句為題者。沈約始有《江蘺生幽渚詩》,以陸機《塘上行》句為題,是齊、梁以后例也。沿及唐、宋科舉,始專以古句命題。其程試之作,唐莫詳於《文苑英華》,宋莫詳於《萬寶詩山》。大抵以刻畫為工,轉相傚仿。辰翁生於宋末,故是集各以四時寫景之句命題。《春景》凡六十三題,詩七十二首。《夏景》凡三十二題,詩三十五首。《秋景》凡四十題,詩四十四首。《冬景》十六題,詩如題數。所作皆氣韻生動,無堆排涂飾之習,在程試詩中,最為高格。末附《東桂堂賦》一篇,為劉端伯教子讀書而作。此集殆亦授劉之子,備科舉之用者歟。

《葦航漫游稿》四卷(永樂大典本)

宋胡仲弓撰。仲弓字希圣,清源人。其生平不少概見。惟集中《一第詩》,有“衣冠新進士,湖海舊詩人”之句,知嘗登第。《夜夢蒙仲作二象笏詩》,有“嗟余初筮令”之句,知嘗宰縣。《將之官越上留別諸友詩》,有“一官如許冷,況復是清貧。槐市風何古,蘭亭本卻真”之句,知官在會稽。《老母適至時已見黜詩》,有“千里迎奶,相見翻不樂。微祿期奉親,親至祿已奪”之句,知不久罷歸。《雪中雜興詩》,有“不被功名縛,江湖得散行”之句,知被斥以后,浪跡以終,故以《葦航漫游》名稿。其行事則不可考矣。仲弓詩名不甚著,惟陳起《江湖后集》錄所作頗夥。然校以《永樂大典》分列於各韻下者,起所選之外,遺佚尚多。今蒐采裒輯,編為四卷,雖未必盡睹其全,視起所編,則已增益者多矣。南宋末年,詩格日下。四靈一派,攄晚唐清巧之思。江湖一派,多五季衰颯之氣。故仲弓是編,及其兄仲參所作《竹莊小集》,均不出山林枯槁之調。如七言律中《旱湖》一首,當兇祲流離之時,絕無惻隱,乃云“但使孤山梅不死,其馀風物不關情”。尤宋季游士矯語高蹈之陋習。然吟詠既繁,性情各見。洪纖俱響,正變兼陳。茍非淫慝之音,即不在放斥之列。詩家有此一格,固不妨使之并存。亦錄唐詩者不遺周曇《詠史》之例也。《永樂大典》所載,別有《漫游集》一書。核其體例,蓋采宋、元兩代之作匯為總集。當時校讎未密,朱書標目,往往與此集混淆。今并考校姓名,刪除訛異,不使與此集相亂,庶幾不失其真焉。

《蘭皋集》三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吳錫疇撰。錫疇字元倫,休寧人,廣南西路安撫使儆之從孫,處士垕之子也。錫疇四歲而孤,刻志於學,慕徐穉、茅容之為人。咸淳間,南康守葉閶聘主白鹿洞書院,辭不肯赴。蓋篤實潛修之士,不欲以聚徒講學,囂競浮名也。性喜藝蘭,自號曰蘭皋子,因以名集,殆亦寓無人自芳之意。其人品心術,可謂超然流俗之外矣。集所存詩不多,然皆晚年所自刪定,簡汰頗嚴。其《題林逋墓詩》“清風千載梅花共,說著梅花定說君”句,為呂午所賞;《春日詩》“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句,又為方岳所賞,并見於《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頗不乏,岳偶舉其一二耳。蓋其刻意清新,雖不免偶涉纖巧,而視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則尚能生面別開。以繼《竹洲集》后,亦云不愧其家學矣。

《云泉詩》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薛嵎撰。嵎字仲止,一字賓日,永嘉人,寶祐四年進士,官長溪簿。宋承五代之后,其詩數變,一變而西昆,再變而元祐,三變而江西。江西一派,由北宋以逮南宋,其行最久。久而弊生,於是永嘉一派以晚唐體矯之,而“四靈”出焉。然四靈名為晚唐,其所宗實止姚合一家,所謂“武功體”者是也。其法以新切為宗,而寫景細瑣,邊幅太狹,遂為宋末江湖之濫觴。葉適以鄉曲之故,初力推之,久而亦覺其偏,始稍異論。吳子良《林下偶談》述之頗悉。嵎之所作,皆出入四靈之間,不免局於門戶,然尚永嘉之初派,非永嘉之末派。錄之亦足備一格也。

《嘉禾百詠》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張堯同撰。堯同,秀水人,仕履未詳。詩中所詠會景亭,為潘師旦所筑,趙老園為趙袞歸隱之處。核其時代,蓋寧宗以后人也。宋世文人學士,歌詠其土風之勝者,往往以夸多斗靡為工。如阮閱《郴江百詠》、許尚《華亭百詠》、曾極《金陵百詠》,皆以百首為率。故堯同所詠嘉興山川古跡,亦以百篇概之。徐碩《至元嘉禾志》,已與陸蒙老所賦《嘉禾八詠》同采入“題詠門”內。后來作郡志者,亦頗散見其間,而掇拾均未全備。此乃其初出單行之本,每首之后皆有附考,不知何人所作。末有跋語,亦不載姓名年月。其詞雖不甚工,而自吳越以來,嘉興典故,頗可得其梗概。近時朱彝尊作《鴛鴦湖棹歌》一百首,蓋即踵前例而稍變其面目者。雖彝尊詩情溫麗,遠勝堯同,而堯同采掇名目,臚敘大凡,其於地志考據,要亦不為無助矣。

《柳塘外集》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釋道璨撰。道璨字無文,姓陶氏,南昌人,咸淳間嘗主饒州薦福寺。所著別有《語錄》,故此以《外集》為名。釋氏以佛典為內學,以儒書為外學也。其詩邊幅頗狹,未能脫蔬筍之氣。而短章絕句,善用其短者,亦時有清致。如《題水墨草蟲》、《陳了翁祠》、《和恕齋》、《濂溪書院》諸作,未嘗不楚楚可觀。

沙中金屑,固亦不容捐棄矣。雜文中《送一侍者序》一首,乃為日本僧作。考《宋史外國傳》所載,自太宗時奝然入朝后,屢有倭僧奉貢。迄南渡不復見,僅紀其國舟飄至內境數事。至嘉泰三年以后,遂絕不復書。此《序》作於淳祐戊申,稱其去國六年,一日東歸,計其來日,當在淳祐三年。殆求法東來,非充貢使,故《史》不得而載之,非漏略也。集凡詩一卷,銘記一卷,序文、疏書一卷,塔銘、墓志、壙志、祭文一卷。宋以來諸家書目皆未著錄。國朝康熙甲寅,釋大雷始訪得舊本,釋元宏、燈岱因為校正鋟版。書雖晚出,而核其格意,確為宋末江湖之體,不緣贗造。考吳師道《禮部詩話》,已載其《題蘇堂竹》一首,則宋代實有其人。疑當時名不甚著,僅彼教自相傳錄,故閱數百年始見於世云。

《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永樂大典本)

宋馬廷鸞撰。廷鸞字翔仲,樂平人,淳祐七年進士,歷官右丞相,兼樞密使,事跡具《宋史》本傳。《史》稱其罷相歸后,又十七年而卒。考廷鸞之罷在度宗咸淳八年壬申,其歿當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己丑。今集中《老學道院記》,稱著雍困敦之歲,余年六十有七,則作是文時,去其病歿已不遠。似集為其子端臨所編矣。其曰“碧梧玩芳”者,廷鸞家有碧梧精舍,晚年又自號“玩芳病叟”,因以為名也。自明以來,外間絕無傳本。惟《永樂大典》所收,頗存梗概。大抵駢體最工。理宗末年,又居兩制,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其他詩文亦皆典贍秀潤,盎然有卷軸之味。端臨承藉世業,撰為《文獻通考》,至今為藝林寶重,即廷鸞所學可知也。其集《宋史》不著錄,原編卷數已不可考。謹以今所存者裒輯排比,分為二十三卷。廷鸞又嘗仿呂祖謙《大事記》之例,作《讀史旬編》,以十年為一旬,起帝堯元載甲辰,迄周顯德七年庚申,為三十八帙。今全書雖佚,而《緒論》尚散見《永樂大典》中,并裒為一卷,附於文后,共為二十四卷。《宋史》稱廷鸞所著又有《六經集傳》、《語孟會編》、《楚辭補記》、《洙泗裔編》、《讀莊筆記》諸書,今并不傳。又稱其召試館職時,即以彊君德,重相權,收直臣,防近習為對。為將作少監時,論貢舉三事,又言宜蠲除被災州縣租賦。為起居舍人時,言太史當謹書災異,又言翕受敷施,以壯人才之精神;虛心容納,以植人言之骨幹,念邦本而以公滅私,嚴邊備而思患預防。同知樞密院時,言培命脈,植根本,崇寬大,行忠厚,又言恢大度以優容,虛圣心而延佇,推內恕以假借,忍難行而聽納,則情無不達,理無不盡云云。其文今皆不見於集中。或奏疏別為一編,故此集皆不見收歟。

《四明文獻集》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王應麟撰。應麟有《周易鄭氏注》,已著錄。所著《深寧集》,本一百卷,然《宋志》已不著錄,焦竑《國史經籍志》亦不載其名,則散佚久矣。此本乃明鄞縣鄭真、陳朝輔所輯《四明文獻》之一種。故一人之作,冒總集之名也。通一百七十馀篇,制誥居十之七。蓋捃拾殘賸,非其真矣。應麟以詞科起家,其《玉海》、《詞學指南》諸書,賸馥殘膏,尚多所沾溉。故所自作,無不典雅溫麗,有承平館閣之遺,且所載事跡,多足與史傳相證。如《宋史》應麟本傳謂度宗即位,應麟草百官表,循舊制請聽政四表,已上。一夕入臨,宰臣諭旨增撰三表。

則此七表者,先進前四表,次進后三表也。考之是集,則第一表至第二表乃景定五年十月上,第三表至第七表乃十一月上,與本傳互異。又《宋史度宗本紀》載賈似道罷都督予祠在德祐元年二月,徙居婺州,又徙建寧,俱在七月,而由揚州責歸紹興,實在是年五月四日,見於是集《責賈似道歸里制》,亦足以補《本紀》之闕。則雖零章斷簡,固不以殘闕棄矣。

《覆瓿集》六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趙必<王象>撰。必<王象>字玉淵,自號秋曉,太宗十世孫,居於東莞。咸淳元年,與父崇讠由同登進士。初任高要尉,攝四會令。再任南康丞。文天祥開府惠州,辟攝惠州軍事判官。入元后隱居溫塘村。是集詩二卷、長短句一卷、雜文二卷、附錄一卷。必<王象>治邑有惠政,屬宗邦淪喪,慷慨從軍,其志可取。滄桑以后,肥遯終身,其節亦不可及。詩文篇帙無多,在宋末諸家中未為穎脫,然體格清勁,不屑為靡靡之音。如“一雨鳴蛙亂深夜,數聲啼鳥怨斜陽”諸句,固未嘗不綽有情韻也。

《閬風集》十二卷(永樂大典本)

宋舒岳祥撰。岳祥字舜侯,寧海人,寶祐四年進士,官奉化尉,終承直郎,宋亡不仕,教授鄉里以終。《兩浙名賢錄》載所著有《史述》、《漢砭》、《補史》、《家錄》、《蓀墅稿》、《避地稿》、《篆畦稿》、《蝶軒稿》、《梧竹里稿》、《三史纂言》、《談藂》、《藂續》、《藂殘》、《藂傳》、《藂肄》、《昔游錄》、《深衣圖說》,凡二百二十卷,今多散佚。焦竑《國史經籍志》載岳祥《閬風集》二十卷,世亦無傳。檢《永樂大典》中所載岳祥詩文,間題《篆畦》、《蝶軒》、《蓀墅》諸集名,而題為《閬風集》者居十之八九,似當時諸稿,本分帙編次,而《閬風集》乃其總名。今原書卷第已為《永樂大典》所亂,無可辨別,謹依類裒輯釐為詩九卷、雜文三卷,仍其總名,以《閬風集》名之。

又集中有《百一老詩序》,蓋即所賦老漁、老獵之類,似原本亦別為一集,然所闕已多,不成卷帙,故亦不復分析焉。岳祥少時,以文見吳子良,子良即稱其異秉靈識如漢終、賈。晚逢鼎革,遯跡終身,乃益覃思於著作。其詩文類皆稱臆而談,不事彫繢。集中有《詩訣》一首云“欲自柳州參靖節,將邀東野適盧仝”。

又云“平原駿馬開黃霧,下水輕舟遇快風”。其宗旨所在,可以想見矣。

《北游集》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汪夢斗撰。夢斗號杏山,績溪人。景定間以明經發解,江東漕試。授承節郎,江東司制幹官。咸淳初,遷史館編校,與葉李等議,上書劾丞相賈似道。李等坐罪,夢斗亦遁歸。宋亡后,尚書謝昌言薦夢斗於元世祖,特召赴京,卒不受官,放還。是集乃其北游紀行之作。中有《見謝尚書詩》云“正須自愛不貲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五台县| 宜昌市| 芜湖市| 大悟县| 筠连县| 乾安县| 洪江市| 孟州市| 延津县| 广宁县| 大渡口区| 贡嘎县| 琼结县| 白朗县| 郧西县| 阿拉善右旗| 泰和县| 长葛市| 白山市| 五峰| 习水县| 岳阳市| 庐江县| 乌鲁木齐市| 平阳县| 南宫市| 台前县| 玛多县| 苏州市| 从江县| 五原县| 若尔盖县| 含山县| 新龙县| 靖宇县| 濮阳县| 天柱县| 改则县| 阳泉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