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3440字
- 2015-12-26 16:11:54
神宗命詳定郊廟禮文,佃實主其議。今集中所載諸篇是也。其他文字,勘以史傳所紀,亦皆相符。惟《元豐大裘議》,集稱佃為集賢校理。史乃稱同列皆侍從,佃獨以光祿丞居其間。當為《宋史》之訛。又佃紹圣初落職知泰州,故到任謝表有“海陵善地,淮甸近州”語。史乃稱知秦州,亦為字誤。殆修《宋史》時其集已不甚顯歟!佃所著有《禮象》諸書,當時以知禮名。集中若《元豐大裘議》諸篇,大抵宗王而黜鄭。理有可通,不妨各伸其說。惟其中自出新意,穿鑿附會者。
如以特牲饋食禮饎爨在西壁,主婦視饎爨於西堂下,為在廟外。引《爾雅》門側之堂謂之塾,饎爨在廟門外之西堂下,今以《儀禮》考之,《燕禮》曰:“小臣師一人在東堂下。”《大射儀》曰:“賓之弓矢與中籌豐皆止於東堂下。
賓之矢則以授矢人於西堂下?!薄豆炒蠓蚨Y》曰:“小臣東堂下。”《士喪禮》曰:“饌於東堂下?!薄都认ΧY》曰:“設棜於東堂下?!薄渡倮勿伿扯Y》曰:“司宮溉豆籩勺爵觚觶幾洗於東堂下。”凡此諸條,俱未有以東西堂為東西塾之堂者。《士冠禮》曰:“具饋于西塾。”《聘禮》曰:“擯者退負東塾而立?!?
又曰:“擯者退負東塾?!庇衷唬骸俺鲩T西面於東塾南?!薄妒繂识Y》曰:“卜人及執燋者在塾西?!薄妒坑荻Y》曰:“七俎在西塾之西。”《特牲饋食禮》曰:“筮人取俎於西塾。”凡此諸條,俱未有稱東西塾為東西堂者。又《士冠禮》曰:“適東壁。”《士昏禮》曰:“退適東壁?!币酂o以為在廟門外者。佃之說殊為牽合。佃又謂北堂有北壁??肌洞笊鋬x》:“工人士與梓人升下自北階。”注曰:“位在北堂下?!奔扔斜彪A,明知其無北壁。佃弗及考詳,而輕詆賈疏,亦為未允。至謂“裼襲”之“襲”從“龍”,“龍衣為襲”,則又附和《字說》而為之。
尤無足深詰矣。方回《瀛奎律髓》稱胡宿與佃詩格相似。宿詩傳者稍多,佃詩則不概見。惟《詩林萬選》載其《送人之潤州》一首,《瀛奎律髓》載其《贈別吳興太守中父學士》一首,《能改齋漫錄》載其《韓子華挽詩》一聯而已。今考《永樂大典》所載,篇什頗夥。大抵與宿并以七言近體見長,故回云然。厥后佃之孫游以詩鳴於南宋,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并稱。雖得法於茶山曾幾,然亦喜作近體。家學淵源,殆亦有所自來矣。
《倚松老人集》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饒節撰。節字德操,撫州人。嘗為曾布客。后與布書論新法不合,乃祝發為浮屠。更名如璧,掛錫靈隱。晚主襄陽之天寧寺。嘗作偈云:“閑攜經卷倚松立,試問客從何處來?”遂號倚松道人。集中詩大半為僧后所作。呂本中《紫微詩話》稱其蕭散似潘邠老。陸游《老學菴筆記》亦稱為當時詩僧第一?!端问匪囄闹尽份d《倚松集》十四卷。今止存抄本二卷,末有“慶元己未校官黃汝嘉重刊”一行。蓋猶沿宋刻之舊。又今所傳本與謝薖、韓駒二集行款相同。卷首標目下俱別題“江西詩派”四字,與他詩集不同?;蚣此稳怂帯督髟娕杉芬话偃呔韮戎N。舊本殘闕,后人析出單行歟?
《長興集》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宋沈括撰。括有《夢溪筆談》,已著錄。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括集四十一卷。南宋高布嘗合沈遼、沈遘二集刻於括蒼,題曰《吳興三沈集》。此本卷末題“從事郎處州司理參軍高布重校”一行。蓋即括蒼所刻本也。括博聞強記,一時罕有其匹。所作《筆談》,於天文、算數、音律、醫卜之術,皆能發明考證,洞悉源流。而在當時乃不甚以文章著。然學有根柢,所作亦宏贍淹雅,具有典則。
其四六表啟,尤凝重不佻,有古作者之遺范。惜流傳既久,篇帙脫佚。闕卷一至卷十二。又闕卷三十一。又闕卷三十三至四十一。共二十二卷。勘驗諸本,亦皆相同。知斷爛蠹蝕,已非一日?!端挝蔫b》及《侯鯖錄》諸書載括詩什頗多,而集中乃無一首。又史稱括為河北西路察訪使,條上三十一事,皆報可。其他建白甚眾,而集中亦無《奏劄》一門。蓋皆在闕卷之中矣。又案三沈之中以括集列遘集之后,實則行輩括為長?!稌浗忸}》曰:“括於文通為叔(案文通,沈遘之字也),而年少於文通。世傳文通常稱括叔。今四朝史本傳以為從弟者非也。
文通之父扶,扶之父同,括之父曰周,皆以進士起家,官皆至太常少卿。王荊公志周與文通墓,及文通弟遼志其伯父振之墓可考”云云。其辨證甚明。元修《宋史》,仍以括為遘之從弟,殊為乖誤。今據陳氏之說,附正其失。用以見《宋史》疏舛,不足盡為典據焉。
《西塘集》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鄭俠撰。俠字介夫,福清人。治平四年進士。神宗時調光州司法參軍,入京監安上門。以抗疏極論新法之害,發馬遞上《流民圖》。復劾呂惠卿奸狀。謫英州編管?;兆诔?,除監潭州南岳廟而卒。事跡具《宋史》本傳。其集本二十卷。
明季重刊,葉向高更為刪汰。存奏疏、雜文八卷,詩一卷。附本傳、謚議、祠記等為一卷。具見向高所作序中。蓋已刊除大半,非復宋本之舊。然如《景定建康志》載俠劾呂惠卿論西夏事,及上《君子小人事業圖》諸疏,今俱不存。則向高之去取亦未為至當矣。王士禎《居易錄》稱其文似石介,而無其怒張叫呶之習。
古詩在白居易、孟郊之間。今觀其集,良如所說,惜橫遭芟薙,舊帙遂亡,竟不得而全見之。是則前明隆、萬以來輕改古書之弊也。
《云巢編》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宋沈遼撰。遼字叡達,錢塘人。遘之弟也。用兄任監壽州酒稅。熙寧初為審官西院主簿。久之以太常寺奉禮郎攝華亭縣。坐事流永州。更徙池州,筑室齊山,自號云巢,遂不復起。事跡具《宋史》本傳。遼墓志稱所著《云巢編》二十卷。
今此本乃宋高布載入《吳興三沈集》者,所存只十卷。《文獻通考》所載卷數亦同。殆布??畷r,已有所合并歟?又集中《海天寥寥禾黍秋》一首,此本題曰《初聞鶴唳》。而徐碩《至元嘉禾志》乃作《題干山圓智寺》。又《門箴》一首,《至元嘉禾志》作《華亭縣門箴》,且有跋語兩行。均與此乖互不合?;虍敃r尚有別本,故所據互有異同也。遼文章豪放奇麗,無塵俗齷齪之氣,而尤長於歌詩。
王安石嘗贈以“風流謝安石,瀟灑陶淵明”之句。而安石子雱亦云“前日覽佳作,淵明知不如”。皆以柴桑格調為比,其傾倒可謂甚至。然遼詩實主於生峭,與陶詩蹊逕頗不相類。觀其生平,屢與黃庭堅酬和,而庭堅亦稱其“能轉古語為我家物”。知為豫章之別派,非彭澤之支流矣。
《景迂生集》二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晁說之撰。說之有《儒言》,已著錄。說之博極群籍,尤長經術。著書數十種,靖康中兵燹不存。其孫子健訪輯遺文,編為一十二卷,又續廣為二十卷。
前三卷為奏議。四卷至九卷為詩。十卷為《易元星紀譜》。十一卷為《易規》十一篇,又《堯典》、《中氣》、《中星》、《洪范》小傳各一篇,詩序論四篇。
十二卷為《中庸》傳及《讀史》數篇。十三卷即《儒言》。十四卷為雜著。十五卷為書。十六卷為記。十七卷為序。十八卷為后記。十九、二十卷為傳、墓表、志銘、祭文。其中辨證經史,多極精當?!缎羌o譜》乃取司馬光《元歷》、邵雍《元圖》而合譜之,以七十二候、六十四卦相配而成。蓋潛虛之流也。陳振孫《書錄解題》曰:“劉跂斯立墓志,景迂所撰,見《學易集》后?!贝思療o之,計其佚者多矣。此本當即陳氏所見,而訛誤頗甚?!逗榉丁沸骷笆呔硇蛭膬燃嬗忻摵啞S钟袆e本,題曰《嵩山集》,所錄詩文均與此本相合,訛闕之處亦同。
蓋一書而兩名,今附著於此,不復別存其目云。
《雞肋集》七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晁補之撰。補之字無咎,鉅野人。元豐間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元祐中除校書郎。紹圣末落職,監信州酒稅。大觀中起知泗州,卒於官。后入元祐黨籍。事跡具《宋史文苑傳》。初,蘇軾通判杭州,補之年甫十七。隨父端友宰杭州之新城。軾見所作《錢塘七述》,大為稱賞。由是知名。后與黃庭堅、張耒、秦觀聲價相埒。耒嘗言:“補之自少為文,即能追補屈、宋、班、揚,下逮韓愈、柳宗元之作。促駕力鞭,務與之齊而后已?!焙小盾嫦獫O隱叢話》亦稱:“余觀《雞肋集》,古樂府是其所長,辭格俊逸可喜?!苯裼^其集,古文波瀾壯闊,與蘇氏父子相馳驟。諸體詩俱風骨高騫,一往俊邁。并駕於張、秦之間,亦未知孰為先后。世傳蘇門六君子?!段拇狻穬H錄其文之體近程試者數十篇。
《避暑漫抄》僅稱其《芳儀曲》一篇。皆不足以盡補之也。此本為明崇禎乙亥蘇州顧凝遠依宋版重刊。前有元祐九年補之自序,后有紹興七年其弟謙之跋。序稱“裒而藏之,謂之《雞肋集》”。跋則稱“宣和以前,世莫敢傳。今所得者古賦、騷詞四十有三,古律詩六百三十有二,表啟、雜文六百九十有三。自捐館舍,迨今二十八年,始得編次為七十卷”云云。蓋其稿為元祐中補之自葺。雖有集名,尚非定本。后謙之乃裒合編次,續成此帙。故中有元祐以后所作,與補之原序年月多不相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