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1章

《文說》一卷(永樂大典本)

元陳繹曾撰。繹曾字伯敷。《元史》附見《儒學傳》,作處州人。而《吳興續志》亦載其名,蓋家本括蒼,而僑居苕水者也。至順中,官至國子監助教。嘗從學於戴表元,而與陳旅友善。師友淵源,具有所自,故所學頗見根柢。是書乃因延祐復行科舉,為程試之式而作。書中分列八條,論行文之法。時《五經》皆以宋儒傳注為主,懸為功令,莫敢異趨。故是書大旨皆折衷於朱子。《吳興續志》稱繹曾嘗著《文筌》、《譜論》、《科舉天階》,使學者知所向方,人爭傳錄。

焦竑《經籍志》又載繹曾《古今文矜式》二卷。今考繹曾所著《文筌》八卷,附《詩小譜》二卷,元時麻沙坊刻,附列於《策學統宗》之首,今尚有傳本,其文與此編迥殊。惟《科舉天階》與《古今文矜式》今未之見。疑此編即二書之一,但名目錯互,莫能證定。今姑仍《永樂大典》舊題,以《文說》著錄,用闕所疑。

卷首所稱陳文靖公,蓋即元翰林學士東平陳儼,亦以文名。至其自稱先尚書者,則已失其世系,無可考矣。

《修辭鑒衡》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王構編。構字肯堂,東平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謚文肅,事跡具《元史》本傳。據至順四年王理序,是編乃構官濟南總管時以授其門人劉氏,而理為刻於集慶路者。舊本殘蠹,闕其前頁,其劉氏之名則不可考矣。上卷論詩,下卷論文,皆采宋人詩話及文集、說部為之。構所附論者,惟下卷結語一條而已。所錄雖多習見之語,而去取頗為精核。《元史》稱構弱冠以詞賦中選,至元十一年為翰林國史院編修,草《伐宋詔書》,為世祖所賞。又稱構練習臺閣故事,凡祖宗謚議冊文皆所撰定。又稱其子士熙、士點皆能以文學世其家。則構在當時,實以文章名世,宜是編所錄具有鑒裁矣。其中所引如《詩文發源》、《詩憲》、《蒲氏漫齋錄》之類,今皆亡佚不傳,賴此書存其一二。又世傳《呂氏童蒙訓》非其全帙。

此書所采凡三十一條,皆今本所未載,亦頗足以資考證。較《詩話總龜》之類浩博而傷猥雜者,實為勝之,固談藝家之指南也。此書久無刊本,傳寫多訛,而卷中不著書名者凡十條。又上卷佚其第五頁,序文僅存末頁,中亦時有闕字。今檢其可考者補之,其無可考者則姑仍原本,以存其舊焉。

《金石例》十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元潘昂霄撰。昂霄有《河源記》,已著錄。是書一卷至五卷述銘志之始,於品級、塋墓、羊虎、德政、神道、家廟、賜碑之制,一一詳考。六卷至八卷述唐韓愈所撰碑志,以為括例,於家世、宗族、職名、妻子、死葬日月之類,咸條列其文,標為程式。九卷則雜論文體。十卷則史院凡例。然昂霄是書,以《金石例》為名,所述宜止於碑志,而泛及雜文之格,與起居注之式,似乎不倫。又雜文之中,其目載有郝伯常先生編《類金石》八例,蒼崖先生十五例二條,皆有錄無書。

九卷之末有跋云:“右先生《金石例》,皆取《韓文類輯》以為例,大約與徐秋山括例相去不遠。若再備錄,似為重復,故止記其目於此。”然則最后二卷,其始必別自為編,附之《金石例》后。后人刊版,乃并為一書。又知六卷至八卷所謂《韓文括例》者,皆全采徐氏之書,非昂霄所自撰矣。其書敘述古制,頗為典核。雖所載括例但舉韓愈之文,未免舉一而廢百。然明以來金石之文,往往不考古法,漫無矩度,得是書以為依據,亦可謂尚有典型,愈於率意妄撰者多矣。書在元代,版凡三刻。此本乃其子詡至正五年刊於鄱陽者也。

《作義要訣》一卷(永樂大典本)

元倪士毅撰。士毅有《四書輯釋》,已著錄。是編皆當時經義之體例。自宋神宗熙寧四年始以經義試士,元太宗從耶律楚材之請,以三科選舉,經義亦居其一。至仁宗皇慶二年,酌議科舉條制,乃定蒙古、色目人第一場經問五條,漢人、南人第一場經、疑二問,限三百字以上,不拘格律。元統以后,蒙古、色目人亦增經義一道。明以來科舉之文,實因是而引伸者也。是書所論,雖規模淺狹,未究文章之本源。然如云:“第一要識得道理透徹,第二要識得經文本旨分曉,第三要識得古今治亂安危之大體。”又云:“長而轉換新意,不害其為長;短而曲折意盡,不害其為短。務高則多涉乎僻,欲新則類入乎怪。下字惡乎俗,而造作太過則語澀;立意惡乎同,而搜索太甚則理背。”皆后來制藝之龜鑒也。國家設科取士,仍以經義為先。我皇上圣訓諄諄,釐正文體,操觚之士皆知以先正為步趨。是書又在明前,法雖小異而理則相通。錄而存之,或亦先河后海之義歟?原序稱兼采謝氏、張氏之說,《永樂大典》注其說已載《舉業筌蹄》卷中,故不復錄。今是卷適佚,姑仍舊本闕之。然大旨則已具於此矣。

《墓銘舉例》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王行撰。行有《半軒集》,已著錄。行以墓志銘書法有例,其大要十有二事:曰諱,曰字,曰姓氏,曰鄉邑,曰族出,曰治行,曰履歷,曰卒日,曰壽年,曰妻,曰子,曰葬。其序次或有先后,要不越此十馀事而已。取唐韓愈、李翱、柳宗元,宋歐陽修、尹洙、曾鞏、王安石、蘇軾、朱子、陳師道、黃庭堅、陳瓘、晁補之、張耒、呂祖謙一十五家所作碑志,錄其目而舉其例,以補元潘昂霄《金石例》之遺。墓志之興,或云宋顏延之,或云晉王戎,或云魏繆襲,或云漢杜子夏,其源不可詳考。由齊、梁以至隋、唐諸家,文集傳者頗多,然詞皆駢偶,不為典要。惟韓愈始以史法作之,后之文士率祖其體。故是編所述以愈為始焉。

《懷麓堂詩話》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李東陽撰。東陽有《東祀錄》,已著錄。李、何未出以前,東陽實以臺閣耆宿主持文柄。其論詩主於法度音調,而極論剽竊摹擬之非,當時奉以為宗。至何、李既出,始變其體。然贗古之病,適中其所詆訶,故后人多抑彼而伸此。此編所論,多得古人之意。雖詩家三昧不盡於是,要亦深知甘苦之言矣。姚希孟《松癭集》有此書跋云:“李長沙詩以勻穩為主。其為古樂府,弇州譏其類小學、史斷,迺其談詩頗津津。是時詞林諸公多以詩為事,卷中所載如彭民望、謝方石輩,相與抨彈甚切。讀之猶想見前輩風致。”云云。核其詞意,似頗不滿於東陽。

然王世貞詆《西涯樂府》乃其少年盛氣之時,迨其晚年作《西涯樂府跋》,已自悔前論。希孟所引,殊不足為憑。惟好譽其子兆先,殆有王福畤之癖,是其一瑕耳。林炫《卮言馀錄》曰:“成化間,姑熟夏宏集句有《聯錦集》。《懷麓堂詩話》載其‘客醉已無言,秋蛩自相語’為高季迪詩,宏捏寫他人姓名。今考集中無之”云云。《聯錦集》今未見。然炫與東陽均正德間人,所見之本不應有異,或東陽偶誤記歟?近時鮑氏知不足齋刻此編,於浦源“云邊路繞巴山色,樹里河流漢水聲”句下注曰:“案二句《宋詩紀事》以為鬼詩。”今考《宋詩紀事》所載吳簡詩,誠有此聯,惟上句稍異一二字。然厲鶚所據乃《荊門紀略》,其書為康熙戊戌、己亥間胡作炳所撰。饾飣龐雜,頗無根據,似未可執以駁東陽。況浦源此事,都穆《南濠詩話》亦載之,知當時必有所據。安知非《荊門紀略》反摭源此聯偽撰鬼詩耶?是尤不當輕信新聞,遽疑舊記矣。

《頤山詩話》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安磐撰。磐字公石,頤山其號也,嘉定州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嘉靖初,以爭大禮廷杖除名。事跡具《明史》本傳。其論詩以嚴羽為宗。

其中如以海棠為杜甫母名,尚沿小說之誤。又以“朝扣富兒門”四句譏杜甫致君堯舜之妄,亦失之固。所載《譏陳循詩嘲裁傳奉官詩》,亦皆近乎小說,無關詩法。然其議莊“溪邊鳥共天機語,杖上梅花太極行”句,論梅堯臣“歌欲論長恨,人將問少君”句,及排周紫芝論林逋梅詩,則固公論也。磐亦能詩,王士禎《池北偶談》嘗載其數篇,深許其工。故其評論古人,多中窾會。蓋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天下事類如是也。

《詩話補遺》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楊慎撰。慎有《檀弓叢訓》,已著錄。此編乃其戍云南后所作,其門人曹命編次者也。慎在戍所,無文籍可稽,著書惟憑腹笥。中如稱宋本《杜甫集麗人行》中有“足下何所有?紅蕖羅襪穿鐙銀”二句之類,已為前人之所糾。至於稱渤海北海之地,今哈密、扶馀,中國之滄州、景州名渤海者,蓋僑稱以張休盛云云,不知哈密在西,扶馀在東,絕不相及,滄、景一帶,地皆瀕海,故又有瀛州、瀛海諸名。謂曰僑置,殊非事實。又香云、香雨并出王嘉《拾遺記》,而引李賀、元稹之詩。又以盧象“云氣杳流水”句誤為香字,如斯之類,亦引據疏舛。

然其賅博淵通,究在明人諸家之上。去瑕存瑜,可采者固不少也。

《藝圃擷馀》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卻金傳》,已著錄。是編雜論詩格,大旨宗其兄世貞之說,而成書在《藝苑卮言》之后。已稍覺摹古之流弊,故雖盛推何、李,而一則曰:“我朝越宋繼唐,正以豪杰數輩得使事三昧,第恐數十年后必有厭而掃除者,則其濫觴末弩為之也。”一則曰:“李于鱗七律,俊杰響亮,余兄推轂之。

海內為詩者爭事剽竊,紛紛刻鶩,至使人厭。”一則曰:“嘗謂作詩初命一題,神情不屬,便有一種供給應付之語。畏難怯思,即以充數。能破此一關,沉思忽至,種種真相見矣。”一則曰:“徐昌縠、高子業皆巧於用短。徐能以高韻勝,高能以深情勝。更千百年,李、何尚有興廢,二君必無絕響。”皆能不為黨同伐異之言。其論鄭繼之亦平允,未可與七子夸談同類而觀也。

《唐音癸簽》三十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胡震亨撰。震亨有《海鹽縣圖經》,已著錄。所撰《唐音統簽》凡十集,此其第十集也。九集皆錄唐詩,此集則錄唐詩話。舊無刊版,至國朝康熙戊戌,江寧書肆乃得鈔本刻行。為目有七:一曰體裁,凡一卷,論詩體。二曰法微,凡三卷,分二十四子目,自格律以及字句、聲調,無不備論。三曰評匯,凡七卷,集諸家之評論。四曰樂通,凡四卷,論樂府。五曰詁箋,凡九卷,訓釋名物典故。

六曰談叢,凡五卷,采擷逸事。七曰集錄,凡三卷,首錄唐集卷數,次唐選各總集,次金石墨跡。震亨蒐括唐詩,用力最劇。九簽之中,惟戊簽有刻。而所錄不出御定《全唐詩》之外,亦不甚行。獨詩話采擷大備,為《全唐詩》所未收。雖多錄明人議論,未可盡為定評。而三百年之源流正變,犁然可按,實於談藝有裨。

特錄存之,庶不沒其蒐輯之勤焉。

《金石要例》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宗羲撰。宗羲有《易學象數論》,已著錄。是編凡為例三十六則,后附《論文管見》九則。自序謂潘蒼崖有《金石例》,大段以昌黎為例。顧未嘗著為例之義與壞例之始。亦有不必例而例之者,如上代兄弟宗族姻黨有書有不書。

不過以著名不著名,初無定例。故摘其要領,稍為辨正,所以補蒼崖之闕。其考據較潘書為密。然如比干《銅槃銘》出王俅《嘯堂集古錄》,乃宋人偽作。夏侯嬰《石槨銘》出吳均《西京雜記》,亦齊、梁人影撰。引為證佐,未免失考。又據孫何《碑解》,論碑非文章之名,其說固是。然劉勰《文心雕龍》已列此目。

如樂府本官署之名,而相沿既久,無不稱歌詞為樂府者。是又不必定以古義拘矣。

《歷代詩話》八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源市| 垣曲县| 许昌县| 磐石市| 商城县| 马山县| 中山市| 临沂市| 玉林市| 长顺县| 卓尼县| 蒲城县| 鄯善县| 额敏县| 彭水| 南皮县| 澄江县| 河津市| 中阳县| 全州县| 乌兰浩特市| 闽侯县| 平谷区| 应城市| 体育| 临沭县| 南和县| 池州市| 四川省| 孟连| 湖州市| 宜都市| 福清市| 长春市| 龙岩市| 郑州市| 武宁县| 青阳县| 清流县| 方山县|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