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5章

明俞允文編。允文有《俞仲蔚集》,已著錄。宋嘉定中,龔昱嘗輯《昆山雜詠》三卷,續集一卷。開禧中,知嘉定縣事徐挺之曾刊之縣齋。至明王綸,又集近代詩歌百篇,附益其后,已非舊本。允文復溯晉、唐以來得數百篇,增為二十八卷。仍因舊名而別分十六類。然三人所選,混而為一,非惟龔本之初集、續集不可復考。即孰為龔選,孰為王選,孰為允文所增,亦未可復辨。二家之書遂亡。

體例殊為未善也。

《荊溪唱和詩》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俞允文編。是編為嘉靖辛酉顧從義、姚昭、董宜陽、馮遷、朱察卿、姚遇、姚遂、沈明臣八人同游荊溪所作,允文為合而刊之。從義字汝和,上海人。昭字知晦,宜陽字子元,遷字子喬,察卿字邦憲,遂字以良,遇字以奇,皆從義之里人。明臣有《通州志》,已著錄。

《衡門集》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鄭履淳編,其子心材續成之。履淳有《鄭端簡年譜》,心材有《鄭京兆集》,均已著錄。是編乃履淳以其父刑部尚書曉所喜讀古人詩文近於閑適曠達者,匯次成集,分體排纂。凡詩十一卷,文僅四卷,亦摘錄史傳為多。每篇之首皆不題作者姓名,殊無體例。始刊於隆慶己巳,尚多闕略。至萬歷乙酉,心材始補輯為此本。其曰《衡門集》者,言其非臺閣之書,不為世俗所好也。

《西湖八社詩帖》(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嘉靖壬戌,閩人祝時泰游於杭州,與其友結詩社西湖上,凡會吟者八:曰紫陽社、曰湖心社、曰玉岑社、曰飛來社、曰月巖社、曰南屏社、曰紫云社、曰洞霄社。時泰與光州知州仁和高應冕、承天府知府錢塘方九敘、江西副使錢塘童漢臣、諸生徽州王寅、仁和劉子伯、布衣仁和沈仕等分主之,以所作唱和詩集為此編。分春社、秋社二目,明之季年,講學者聚徒,朋黨分而門戶立;吟詩者結社,聲氣盛而文章衰。當其中葉,兆已先見矣。

《文章指南》五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舊本題明歸有光編。有光有《易經淵旨》,已著錄。是書前有舊序,稱原無書名,有光登第后授其同年南海知縣詹仰庇,仰庇以授其友黃鳴岐,鳴岐校而刻之,為題此名。然此實鈔本,非其原刻。凡分六十六則,由《左傳》以下迄於明,錄文百十八篇。每則每篇皆有評說,而以總論看文字法冠於卷端。間雜以駢體。

如《北山移文》、《歸去來兮辭》之類。蓋鄉塾教授之本,殊不類有光之所為。

考舊本《震川集》末有其族孫泓跋語,稱有光選韓柳文有刻本,為俗人攙改,非復原書。又王懋竑《白田雜著》有跋《歸震川史記》一篇,稱所見武陵胡氏、桐城張氏諸本迥乎不同。且稱有光文集為其后人刪改,至見夢於坊人翁某。況此點次本子獨存其家,豈無所增損改易云云。是有光手定之書,尚且全非其舊。則此晚出選本不足為信,更不待深詰矣。

《桃花源集》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馮子京撰。子京字南臺,錢塘人。嘉靖乙丑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桃花源在湖南常德府桃源縣,即陶潛所記者也。宋淳熙間,趙彥琇、張櫟曾修《桃花源集》一卷,見晁公武《讀書志》。隆慶中,子京取舊集補其闕逸,更為銓次,又增以元人、明人之作。

《少林古今錄》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劉思溫撰。思溫,渾源人。嘉靖中官登封縣知縣。少林寺在嵩山之麓,相傳為達摩面壁之所。是編上卷為詩,下卷為記。所錄下迄於明,上及唐代而止。

顧炎武《日知錄》曰,少林寺有唐太宗為秦王時賜寺僧教。其詞曰:“王世充叨竊非據,敢違天常。法師等并能深悟機變,早識妙因,擒彼兇孽,廓茲凈土。聞以欣尚,不可思議。今東都危急,旦夕殄除,并宜勉終茂功,以垂令范”云云。

此錄佚而不載,則掛漏者多矣。

《青溪詩集》七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徐楚編,李高續輯。楚號青溪,淳安人。官至四川布政司參政。高字抑中,云南人,官至嚴州府通判,青溪在浙之淳安縣,即所謂新安江也。楚生於其地,因采前人題詠,編為一集,成於嘉靖丙寅。后高官於其地,又增廣之。成於崇禎乙亥。

《廣中五先生詩選》二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陳暹編。暹爵里未詳。五先生者,孫蕡、王佐、黃哲、李德、趙介也。五人之中,孫、王、黃、李皆仕宦,趙則隱居不出,所謂《臨清集》者,亦不傳。

嘉靖丁巳,無錫談愷刻五先生詩,僅得孫、王、黃、李四家,以汪廣洋嘗為廣東行省參政,因合而刻之,以足五人之數。朱彝尊《詩話》云:“伯貞集雖不傳,然名在五先生之列。刊詩者去伯貞而冠汪忠勤於卷首,可為失笑。”即指談刻也。

此本乃嘉靖乙丑陳暹重訂,謂得舊本《趙臨清集》,命工刻之,以補五先生之闕。

而以汪右丞詩別自為集,於是五先生之詩始復其舊。五人集前各有小傳,爵里行事略具。惟《孫蕡傳》云:“洪武二十二年,以事謫戍遼東。時梅思祖節鎮三韓,迎置家塾。是年竟以黨禍見殺?!笨肌睹魇肺脑穫鳌?,蕡坐累戍遼東。已大治藍玉黨,蕡嘗為玉題畫,遂論死。而梅思祖本傳,十五年與平章潘元明同守云南,是年卒,安得有二十二年鎮遼東之事?暹蓋據黃佐《廣州人物傳》所載,未及詳考耳。

《清江二家詩》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熊逵編。逵,清江人。是編選錄孫偉、敖英二人之詩。偉字朝望,號鷺沙,弘治壬辰進士,官至鶴慶府知府。其詩曰《鷺沙集》。英有《慎言集訓》,已著錄。其詩曰《心遠稿》。二人皆與逵同鄉里,逵因刪錄其集,各為二卷,并為之評點。然去取不甚允愜,且往往濫載壽詩。殆以桑梓之故,因詩以存其人。又書成於嘉靖丁巳。是時嚴嵩已敗矣,而偉集開卷即錄《送嵩北上詩》六首,亦可以不必也。

《彤管新編》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張之象編。之象有《太史史例》,已著錄。是編以世所傳《彤管集》篇帙未備,更為輯補。自周迄元凡詩歌、銘頌、辭賦、贊誄六百五十四首,璇璣圖一篇,序誡、書記、奏疏、表三十三首。采掇頗富,而訛舛亦復不少。

《唐雅》二十六卷(內府藏本)

明張之象編。是集取唐君臣唱酬之作二千馀篇,分部五十有三,以類編次,自武德訖於開元。以天寶而后,風格漸卑,故不與焉。其論似高而無當。蓋是時七子之派方熾,故遵其詩必盛唐之說也。且賦雖古詩之流,而自漢以來,體裁久別,雜入《喜雨諸賦》,亦為例不純。

《唐詩類苑》二百卷(內府藏本)

明張之象編。初,宋趙孟堅有《分類唐詩》,佚闕不完,世無刊本。之象因復有此作,凡分三十六部,以類隸詩。意取博收,不復簡擇,故不免失之冗濫。

蓋類書流也。然《文選》及《文苑英華》本有分類之例,故與所作《古詩類苑》仍并入總集。是集未刊之先,其稿為浙江卓明卿所得,割取初、盛唐詩刊之,遂掩為己有。華亭王徹重為辨正釐定,乃復之象之舊。故世有二本,然今皆知為之象書也。

《古詩類苑》一百二十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南京市| 怀远县| 瓦房店市| 葵青区| 合川市| 修文县| 顺平县| 双鸭山市| 教育| 东城区| 泗阳县| 青阳县| 枝江市| 抚宁县| 榆树市| 乌鲁木齐县| 泸溪县| 永川市| 高邮市| 扬中市| 苗栗市| 江川县| 金沙县| 望城县| 洮南市| 达拉特旗| 乐都县| 舞阳县| 望都县| 吉安县| 阿巴嘎旗| 集安市| 台前县| 南宫市| 新建县| 沙河市| 株洲县| 航空| 海淀区|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