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915字
- 2015-12-26 16:11:54
國朝朱成點撰。成點字司衡,寧鄉人。此集其所自編。《自序》有云:“遷徙流離,至庚子疾中,閉門卻軌,始多作詩以自遣。”而集中又有《己酉下第詩》,蓋老於諸生者也。
《松桂讀書堂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姚培謙撰。培謙字平山,華亭人。喜刻“巾箱小本”,亦好事之士。所著有《春帆集》,刻於康熙庚子;《自知集》刻於雍正甲辰;《樂府及覽古詩》,刻於乾隆己未。此本乃乾隆庚申裒合諸編,刪為一集,培謙自為之《序》,其諸集《序》亦仍列之於卷端。
《舒曉齋存稿》三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溶撰。溶字涪遠,鄆城人,雍正中貢生。是集凡詩二卷,詞、賦共一卷。皆未合古人尺度,蓋鄉曲無師之學也。
《桐陰書屋集》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朱崇勛撰。崇勛字彝存,號怡園,歷城人。其詩沿新城末派,清脫有馀而深厚不足。
《湖上草堂詩》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朱崇道撰。崇道字帶存,崇勛弟也。其詩如“寒煙依樹澹,馀雪傍山明;樵聲通澗底,人影上蘆花。”頗有思致,然寥寥數篇,不成卷帙。
《蠶桑樂府》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炳震撰。炳震有《九經辨字瀆蒙》,已著錄。此乃其《增默齋詩集》之一種,自《護種》至《賽神》凡二十首,皆七言長句,蓋欲以當蠶畢報賽之曲也。
《無悔齋集》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周京撰。京字西穆,一字少穆,錢塘人,雍正中諸生。是集為同里厲鶚所定。分年編次,附錄全祖望所撰《墓志銘》,及同人《掃墓詩》。鶚《序》以高岑豪健比之。今觀其詩,源出劍南,在一時詩社中,酒旗茗碗,拈韻分題,亦足傾倒流輩;若方駕古人,則又當別論矣。
《實懶齋詩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時泰撰。時泰字平山,號六可,嘉興人,官桐城縣知縣。是集前有時泰自作《實懶先生傳》,頗以曠達閑適自許。傳末系以詩曰:“懶送窮愁懶顧身,懶趨權貴懶干人;懶尋枯句每經日,懶作報書恒幾旬。幽賞懶殊辜景物,遠游懶已絕風塵;懶眠懶起情如醉,十懶先生懶是真。”其詩格大抵似此也。
《亦廬詩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湯斯祚撰。斯祚字衎之,號亦廬,南豐人,雍正中以歲貢生官江西新昌縣訓導。是集以編年為次。其居家則有《超遙書堂草》、《茗柯山房草》;游楚則為《匡廬山草》,《沔陽草》;泊歸而復出,則有《茗柯山房后草》,《崇真禪院草》,《沅湘草》;充貢以后,則有《北征》、《燕山》、《南轅》諸草;為學官以后,則為《宜豐草》、《俸滿草》、《回任草》、《宜豐后草》。其詩筆力頗爽健,惟功候未深耳。
《芝壇集》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鵬翼撰。鵬翼有《芝壇史案》,已著錄。其詩文皆以講學為宗,體格多近於語錄。
《江湖閑吟》八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道撰。道字直夫,漳浦人,官金山縣知縣。卷首有黃之雋《序》,稱所著有《鹿皋文集》,有《京華稿》,今未見。此集題曰《江湖閑吟》,乃其罷官后,寓居朱涇所作。其版心則題曰《鹿皋詩集》,蓋其集總名“鹿皋”,以詩文分集;而詩集之中此為一種也。據所自述,初學李夢陽,后乃變以王維、陸游,然先入者為主矣。
《慎獨軒文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劉青霞撰。青霞字嘯林,襄城人,雍正中諸生。是集皆散體雜文,前有王心敬所作《小傳》,稱其酷愛司馬遷、班固書,未嘗釋手。今集中有《小傳》二卷,《史論》一卷,蓋亦留心史學者也。
《孱守齋遺稿》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姚世鈺撰。世鈺字玉裁,號薏田,歸安人。平生學問,以何焯為宗,故全祖望為其《墓銘》曰:“薏田之學,私淑義門,義門之徒,莫之或先。人亦有言,墨守太堅,薏田不信,御侮兀然。每逢異幟,互有爭端,焦唇敝舌,各尊所聞。”紀其實也。祖望《志》又稱:“馬曰璐、馬曰琯、張四科,收拾其遺文開雕。”又稱所著為《蓮花莊集》八卷。此本書名卷數,皆與《志》不合。末有張四教《跋》,稱勒為詩文各二卷,則又無所闕佚,不知何故也。
《蘊亭詩稿》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金綎撰。綎字連城,先世居廣東,綎移居於江南,遂為吳縣人。
是集為其子祖靜所編。前有錢維城《序》,稱其詩派出自嶺南。少年至京師,《秋日游靈佑寺》,有“高云不礙靜,晴日自知寒”,為新城王士禎所賞。又附載舊評數條,其一條云:才不富,卻有氣,如裴旻舞劍;非行陣之才,而亦能令吳道子長筆力。思不苦,卻自深,如帝釋天,人不能參扣,聞大迦葉語,亦一一入真法藏語;格欲正,卻亦別,如《蜀漢》、《南唐》,稱名甚正,論其立國,固是偏隅。亦頗得其似云。
《翰村詩稿》六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仲昰保撰。昰保字羹梅,號翰村,常熟人。是集前五卷為昰保所自編,皆題曰《行卷》。第一卷曰《辛集》。第二曰《壬集》。第三曰《癸集》,第四曰《甲集》,第五曰《后甲集》。案:唐時進士,以所業投贄當路,謂之“行卷”,見於《摭言》等書者頗詳。昰保終老山林,而名所作為《行卷》,未喻其說。又文集以甲乙標目,始於《文選》諸賦,其兩集分甲乙者,為李商隱《樊南集》;一集以甲乙分卷者,為陸龜蒙《笠澤叢書》。然皆以十干為次。是集獨以辛壬、癸甲為次,亦莫明其故。第八卷題曰《遺集》,則乾隆癸亥昰保旅卒於博山,其友趙念所續編也。昰保初學詩於同里馮武,武,馮班從子也。故其詩格律色澤皆馮氏法。康熙辛丑,復北至益都,從趙執信受學。故其詩運意鑱刻,則純用趙氏法云。
《梧江雜詠》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國朝劉云峰撰。云峰字秋冶,南昌人。是編取梧州風景、古跡,為竹枝詞四十五首,各附注其下,亦頗詳悉,然皆因仍地志之舊文,無所考辨。
《在亭叢稿》二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果撰。果字碩夫,長洲人,“在亭”其號也。是集凡雜文十二卷,后附《詠歸亭詩鈔》八卷。果之論文,謂弇州、北地,文古而患乎似;義烏、延陵,文真而患乎淺。欲救似與淺之病,惟在讀書窮理,故所作頗有矩矱,而墨守太甚,亦未能變化也。
《樸庭詩稿》十卷(編修吳壽昌家藏本)
國朝吳爚文撰。爚文字璞存,一字樸庭,會稽籍,山陰人。雍正中國子監生,屢舉不第。生平游歷,一寄諸吟詠。前四卷其友人嚴遂成所選,后六卷則晚年所自訂也。
《孤石山房詩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心撰。心字房仲,仁和人。雍正中諸生,早從查慎行游,其詩亦頗有查氏法。
《抗言在昔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冰壺撰。冰壺字心玉,山陰人。是編皆詠古七言絕句,而多考證文史,與他家詠古評論事跡得失者又別;其學識頗為拔俗,而有意示高,或流於誕。如《論帝魏帝蜀》一條,洞見宋人之癥結。《論蘇氏父子之文自相矛盾》一條,足關其口。《論續通鑒綱目》諸條,皆頗公允。《論岳飛女銀瓶》一條,極有根據。
羊祜、周恭帝二條,亦頗有推闡。至於以司馬遷之“先黃老后六經”為是,以王充《論衡》欲藉諸子正經之誤,為識在董仲舒上。以莊子、荀子為兩大儒,以老子配《論語》,莊子配《易》,管子配《書》,《離騷》配《詩》,荀子配《禮》,《史記》配《春秋》,續為沈氏六經。謂《管子地員篇》、班固《地理志》,伯仲《禹貢》,而《周禮職方》有愧色,皆未免有意駭俗,不為定論。其論《劍俠傳》之誖,似矣;不知《劍俠傳》本無是書,乃明人抄《太平廣記》二卷為之。其論《亢倉子》為影撰,似矣;不知為王士元所補。士元作《孟浩然集序》,自言其始末最明,頗為失考。又如國朝詩人,自王士禎、朱彝尊、田雯、梁佩蘭、宋琬諸人,無一不肆詆排;國朝文人,自黃宗羲、毛奇齡、汪琬、姜宸英、王源、方苞諸人,無一不遭指摘;或加以丑詈,至謂其不堪供唾。且謂此外寥寥,自鄶無譏。其意欲於百馀年中,以第一人自命,尤放誕矣。
《二須堂集》二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國朝丁詠淇撰。詠淇字瞻武,號菉濱居士,錢塘人。是集為詠淇所自編。
“二須”者,取諸葛亮“學須靜,才須學”語也。上卷書十二首,《序》十九首,下卷《記》二首,《傳》六首,論二首,《辨》一首,《說》四首,《題跋》五首,《書事》二首,《家訓》十八則。其中《知希子傳》,未聞其人,意為自寓之詞歟?文雖不甚入古格,而頗以扶持名教為主。集中別有《仰編序》,蓋其筆記;又有《菉濱詩鈔序》,為其詩集。今皆未見。
《雙樹軒詩鈔》一卷(編修李中簡家刊本)
國朝僧湛性撰。湛性一名湛汛,字藥根,又曰藥菴。本丹徒徐氏子,居揚州之“祇園菴”,故其詩卷亦自署為“江都”。初自刻所作為《藥菴集》,歿后其版散佚。此本乃乾隆壬辰所重刊也。其詩宗法王士禎,惟沿溯於士禎《唐詩十選》之中。故結體修潔,時有雋語。如所謂“春風拂禪衣,流鶯啼樹杪;二月青滿林,百花開已早”者,亦頗近自然,然骨力未堅,興象頗淺。十首以外,語意略同。
蓋聰明多而學問少,故流連光景,所就止於如斯耳。
《香域內外集》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釋敏膺撰。敏膺,蘇州花山翠巖寺僧。是集,乃其弟子圣藥等所編。
《外集》詩文凡七卷,《內集》五卷,皆語錄、偈語,蓋釋家以釋為內學,儒為外學耳。
《敲空遺響》十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僧如乾撰。如乾字憨休,四川人,嘗主陜西興善、燉煌等寺。是集凡雜文八卷,詩四卷。
《餐秀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千人撰。千人字證孫,馀姚人。宗羲之孫,百家之子也。官泰安縣丞。
是集,為其同官覺羅普爾泰所刊。前有普爾泰《序》,又有顏懋價《序》,引嚴羽、王士禎之說,訾謷館閣之士,以抒其憤。懋價字介子,曲阜人,以貢生官肥鄉教諭,老而不第,故其詞如是云。
《梯青集》(無卷數,檢討蕭芝家藏本)
國朝項大德撰。大德字立上,漢陽人。刲股療母,不愈,以哀毀卒。是集,凡賦二十七首,詞四十一首,吐屬頗韶秀,而得年僅二十有六,功候未深,故骨格未能成就焉。
《月湖賸稿》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樑撰。樑有《讀畫錄》,已著錄。是集,僅文二十四首,又多小品,蓋猶明季山人之遺風。抄本題曰《月河賸稿》。考集內所居丙舍地名皆作“月湖”,樑別有《讀畫錄》,亦載張庚為作《月湖圖》,則卷首“月河”字,抄本誤也。
《夢村集》二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朱緯撰。緯字義俶,歷城人。由歲貢生官邱縣訓導。是集有《七十自壽詩》。又有《次兒生日詩》,作於七十四歲時。蓋其晚年所自編。詩頗清淺,而時有脫灑之致。
《后海書堂遺文》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孝詠撰。孝詠有《嶺西雜錄》,已著錄。是集,上卷為雜文,下卷皆金石題跋。文頗質實,而少覺其樸。惟題跋則品題不茍,可取者多。
《薇香集》一卷、《燕香集》二卷、《燕香二集》二卷(內閣中書方維甸家藏本)
國朝方觀承撰。觀承字遐穀,號問亭,又號宜田,桐城人。由監生薦授中書舍人,官至直隸總督,謚恪敏。觀承遭遇圣朝,備蒙恩眷,封疆宣力,積有勤勞;而性嗜詩篇,政務之馀,不廢吟詠。舊所著有《東園剩稿》、《入塞詩》、《懷南草》、《豎步吟》、《叩舷吟》、《宜田匯稿》、《看蠶詞》、《松漠草》,共八種,皆編入《述本堂詩集》中,已別著錄。是編三集。則其為直隸總督時所作,其子維甸編錄,別行者也。
《晚晴樓詩草》二卷(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
國朝曹錫淑撰。錫淑字采荇,上海人。兵科給事中一士之女,適同里舉人陸正笏。一士有《四焉齋詩集》,其妻陸鳳池亦有《梯仙閣馀課》。錫淑承其家學,具有軌范,大致以性情深至為主,不規規於儷偶聲律之間云。
《藍戶部集》二十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藍千秋撰。千秋字長青,宜黃人。以薦授國子監學正,官至盛京戶部員外郎。是集刻於乾隆丙寅,凡詩四卷,文二十二卷。
《豐川全集》二十八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心敬撰。心敬有《豐川易說》,已著錄。此集乃所作語錄及雜著,大抵講學者居多,乃康熙丙申湖廣總督額倫特所刊,額倫特即嘗以隱逸薦心敬者也。
《豐川續集》三十四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心敬撰。據其子勍《凡例》稱,心敬康熙丙申刻有正、續集二十八卷。
是已有正、續兩集矣。又稱自丙申至乾隆戊午,與當代大人君子相酬答,及與門人子弟講說論辨者,視前刻倍多,今裒成三十四卷。是此本又出《續集》后矣。
然其二十八卷之本,實不分《正集》、《續集》之目,未喻何說,故此本仍刊版之名,以《豐川續集》著錄焉。
《綠筠軒詩》四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張元撰。元字殿傳,淄川人。雍正丙午舉人,官魚臺縣教諭。元為“昆侖山人”篤慶從子,故詩法本王士禎之論,以神韻為宗;晚乃漸歸樸老,而終未忘其故轍。是集凡七百馀首,其孫庭寀所刻也。
《質園詩集》三十二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