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5章

《蔗尾詩集》十五卷、《文集》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鄭方坤撰。方坤有《經稗》,已著錄。方坤天分既高,記誦尤廣,故其詩下筆不休,有凌厲一切之意,尤力攻嚴羽《滄浪詩話》,詩不關學之非。然於澀字險韻,恒數十疊,雖間見層出,波瀾不窮,要亦不免於炫博。此又以學富失之,所謂矯枉者必過直也。其詩凡分十五集,曰《刪馀草》,曰《公車草》,曰《木石居草》,曰《公車后草》,曰《木石居后草》,曰《丁年小草》,曰《叢臺稿》,曰《春明草》,曰《廣川稿》,曰《酒市稿》,曰《一粟齋稿》,曰《瓶花齋稿》,曰《杞菊軒稿》,曰《詩話軒稿》,皆古今體詩;曰《青衫詞》,則詩馀附錄者也。文集二卷,亦大抵儷體居多,蓋其根柢在六朝也。

《樹人堂詩》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帥念祖撰。念祖字宗德,號蘭皋,奉新人。雍正癸卯進士,官至陜西布政使。緣事謫戍軍臺,歿於塞外。是集前有何焯《序》,稱念祖塞上所作,有《多博吟》,今未見。此七卷則念祖官陜西時所自編也。念祖以時文鳴一時,務以幽渺之思,擺脫陳因,其詩亦清刻不俗;但平生精力盡於“八比”,徒以馀力為之,未能自成一隊耳。

《涵有堂詩文集》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游紹安撰。紹安號心水,福清人。雍正癸卯進士,官至南安府知府。是集詩二卷、文二卷,紹安守南安幾二十年,故詩文多南安所作,其文務為奇崛語,詩亦欲以生僻見長。

《南陔堂詩集》十二卷(編修徐天杜家藏本)

國朝徐以升撰。以升字階五,號恕齋,德清人。雍正癸卯進士,官至廣東按察使。是編為其孫天柱、天驥所刊。分年編次,曰《學步集》、《雪泥集》、《湘灘集》、《秋帆集》、《夢華集》、《忽至草》、《黃樓草》、《崛<山圍>草》、《南還集》、《黔游草》、《煙江疊嶂集》、《閑閑集》,凡十二種。

《王已山文集》十卷、《別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步青撰。步青有《四書本義匯參》,已著錄。金壇王氏以“八比”稱於世者凡六人,所謂王氏六子是也。六子之中,汝驤及步青名尤著。汝驤文神思澹遠,取徑單微;步青則法律嚴謹,不失尺寸,在近時號為正宗。於古文則馀力及之,非所專門也。其集原名《竹里草堂遺稿》,乃步青歿后,其子士鼇所編,后寧化雷鋐督學江蘇時,從士鼇取其稿本,重為刪定,凡存九十馀篇,勒為十卷。用步青別號,改題今名。又別集四卷,皆其時文選本之序論,則士鼇裒輯編次,附刊以行。蓋步青困諸生者二十馀年,至康熙甲午乃舉於鄉,往來公車又十年,至雍正癸卯始成進士。旋以病乞歸,里居教授,惟以評選時文為事,平生精力,盡在於是,故講論時文之語,至於積成卷帙,考論文之書,自摯虞《文章流別》后,凡數百家。其專論場屋程式者,則自元倪士毅《作義要訣》始自為一編。

於例當入詩文評類,以其原附本集之末,故仍其舊焉。

《江聲草堂詩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金志章撰。志章字繪卣,仁和人。雍正癸卯舉人,官至口北道。是編分七集:曰:《敝帚》、曰《梅東》、曰《始游》、曰《鏡中》、曰《瞻云》、曰《谷云》、曰《漁浦歸耕》;其詩五言古體多近蘇軾,七言古體多近溫庭筠,近體多近陸游、范成大。

《謙齋詩稿》二卷、《補遺》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庭樞撰。庭樞字六薌,嘉善人。雍正癸卯副榜貢生,乾隆元年嘗薦舉博學鴻詞,集中載有《午門謝頒月廩恭紀詩》,即其事也。是集亦皆其游京師時所作。

《司業文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祖范撰。祖范有《經咫》,已著錄。其為文不規規於摹古,而學有根柢,暢所欲言,亦自合古人法度。其中如《方孝孺死節論》、《讀禮記述》、《史述》、《斂用喪服議》、《陳貞女合葬議》、《王罕皆文稿序》、《汪西京文稿序》、《王次山詩序》、《樂府解》,皆有可觀。而如《記昌黎集后》,務為新論。別號“舍文”,忽作俳體;《松筠堂宴集詩序》,雜以儷詞,又多收一切應俗之作;蓋編錄時務盈卷帙,一概登載,未免失於刊除。使簡汰精華,十存三四,豈不翹然作者哉?

《司業詩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祖范撰。前有《自序》,題乾隆壬申。而第四卷乃題自乙丑至甲戌詩,蓋又有所續入,如古人“后集”、“別集”例也。其詩直抒胸臆,不煩繩削,於古人中去白居易為近,敖陶孫所謂事事言言皆著實者也?!蹲孕颉酚性唬涸娭鞒鲮稛o心,則其情真;又必各有所為,則其義實。故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而匹夫匹婦之歌吟,可以察治忽也。其論洞悉本原,非明以來彫章刻句之流,所能見及。又云:后之詩人,既以詩自命,人亦以詩相屬,於是外物為主,而詩役焉,詩為主而心役焉,於是無真性情,真比興。然而情實彌隱,詞采彌工,義理彌消,波瀾彌富,而又格律以繩之,派別以嚴之,時代以區分之,回視詩教之本來,其然乎,其不然乎?其論亦切中流弊。劉勰所謂:古之詩人,為情而造文;今之詩人,為文而造情者。祖范所言,殆庶幾焉。然文以載道,理不可移。而宋儒諸語錄,言言誠敬,字字性天,卒不能興韓、柳、歐、蘇,爭文壇尺寸之地,則文質相宜,亦必有道矣。觀祖范之《序》,而其詩所長所短,蓋可以想見也。

《王艮齋集》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峻撰。峻字次山,常熟人。雍正甲辰進士,官至江西道察院御史。是編凡詩十卷,文四卷。其《吳中先哲諸傳》,則修《蘇州府志》時所撰,亦并附之集中云。

《鋤經馀草》十六卷(侍講劉亨地家藏本)

國朝王文清撰。文清有《周禮會要》,已著錄。此其所作詩集。前有《論詩法十條》,則其平生心得之語,而其門人錄以冠集者也。

《明史雜詠》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嚴遂成撰。遂成字海珊,烏程人。雍正甲辰進士,官云南知州。詠史之作,起於班固,承其流者,唐胡曾、周曇皆用近體,明李東陽則用樂府體。遂成此編,賦明一代之事,古體、近體相間,故名曰《雜詠》。嚴震直一首,力辨史彬《致身錄》之誣,雖子孫之詞,實則公論。至于劉三吾一首,謂太祖欲立燕王,為三吾所阻,釀靖難之禍,不為無見。至“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猶賢於王莽篡”句,則謬矣。姚廣孝二首,盛推其功,比以蕭何、李泌,且有“特地開科長取士,不知漏落幾多人”句。王越、王驥、王瓊三首,謂三人之交結宦侍,乃借其陰助以濟國事,非為身家之計,比之郭子儀之俯仰魚朝恩,持論皆有意抑揚,故翻定案。李夢陽一首,詞多詆斥。并有《附記》曰:北地雖非西涯門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體中選。其馀諸子。多有親承指授者,皆奪於北地之焰,改轅背之,猶之北地背之也。云云。夫文章公器,各自成家,原非為植黨報恩之地,況夢陽與東陽本風馬牛不相及,而忽坐以背東陽之罪,尤未免深文鍛煉,踵明末門戶之舊論矣。

《絳跗閣詩稿》十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諸錦撰。錦有《毛詩說》,已著錄。是編古今體詩分三十一集,自康熙甲申至乾隆壬午五十九年之作,共一千五百馀篇。

《賜書堂詩選》八卷(編修吳壽昌家藏本)

國朝周長發撰。長發字蘭坡,別號石帆,會稽籍,山陰人。雍正甲辰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外補廣昌縣知縣。又改樂清縣教諭。乾隆丙辰召試博學鴻詞,授檢討,官至侍講學士,后降補侍講。長發詩才敏捷,操筆即成,故富贍有馀,而亦微傷於快,平生所作,計逾萬首,此集八卷,蓋汰存十之一云。

《小山全稿》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王時翔撰。時翔字皋謨,一字抱翼,號小山,鎮洋人。雍正戊申,由諸生薦舉,授晉江縣知縣,官至成都府知府。是集凡詩稿八卷,詩馀四卷,文稿八卷。詩稿分初、續、后三稿;詩馀分五集:曰《香濤》、曰《紺寒》、曰《青綃樂府》、曰《初禪綺語》、曰《旗亭夢囈》。

《就正草》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璽撰。璽號雷谿,進賢人,雍正乙酉拔貢。是編乃其文集,前題云《續刻就正草》,則必先有《初刻》,今未之見。前有吳士玉《序》,而卷中有《祭士玉文》,殆刻在《序》后耶。

《松源集》(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孫之騄撰。之騄所輯《尚書大傳》,已著錄。是集凡五種:其題曰《松源紀行》者,初取道富春赴慶元任作也;曰《龍泉舟中雜記》者,歲試至處州作也:曰《經說》者,告諸生五經源流紀也;曰《敦行錄》者,與諸生立條約及經傳雜訓也。曰《雜文》者,其酬應之作也。集刻於雍正己酉、庚戌間,慶元,古松源地,故以為是集之總名焉。

《春及堂詩集》四十三卷(太常寺卿倪承寬家藏本)

國朝倪國璉撰。國璉有《康濟錄》,已著錄。是集,乃乾隆壬辰其子承寬所刊。凡《竹立園集》一卷,《南隱山房小草》一卷,《橘山游草》二卷,《文杏館集》一卷,《浮湍集》一卷,《楓花草》一卷,《松鱗書屋唱和詩》一卷,《庚子詩草》一卷,《剡東游草》一卷,《廬江游草》二卷,《西江游草》三卷,《南游草》二卷,《湖南吟稿》二卷,《燕云集》一卷,《竹窗集》三卷,《滇行集》八卷,《春闈詩》一卷,《星沙奉使集》二卷,《潞河吟》一卷,《庚申南行集》三卷,《嘉蔭書屋集》三卷。皆國璉嚴自刪汰,惟存其得意之作,故每卷多者不過四十馀首,少者或十馀首云。

《四焉齋詩集》六卷、附《梯仙閣馀課》一卷、《拂珠樓偶鈔》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一士撰。一士字諤庭,號濟寰,上海人。雍正庚戌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是編乃其詩集,《石倉世》纂之第四種也。附載《梯仙閣馀課》,為一士繼室陸氏鳳池作,刻於康熙壬辰;又《拂珠樓偶鈔》,一士之女錫珪所作,刻於雍正甲寅。

《四焉齋文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曹一士撰。《石倉世纂之》第五種也。與其詩集同刻於乾隆庚午。其論文之旨,謂古人之所以稱古者,乃意義之古,非詞句之古。有明潛溪、遵巖、荊川、震川,其文詞之近時者甚多,不以此損其古意;于麟、元美,字句之古,幾於無一不肖,而終與古遠。觀其持論,可以見其宗旨矣。

《寒香草堂集》四卷(檢討蕭芝家藏本)

國朝劉元燮撰。元燮字孟調,湘潭人。雍正庚戌進士,官至山西道御史,緣事降廣西布政司經歷。所著有《耨學齋稿》、《梅垞吟》,篇什頗多。是編古今體詩僅二百馀首,乃其晚年所自訂也。

《金管集》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顧成天撰。成天有《離騷解》,已著錄。其所作詩,凡二千馀首,嘗以質於蔡嵩,嵩為摘其中有關世教者八十三首,鈔為此集,題曰《金管》,用梁元帝事也。

《花語山房詩文小鈔》一卷、附《三重賦》一卷、《燕京賦》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顧成天撰。是集乃雍正庚戌、辛亥二年,成天侍直內廷時所作?!盎ㄕZ山房”即苑外直廬名也。凡詩六十八首,文二十三首,以歲月先后雜編,不分體裁。又《三重賦》一卷,成天為諸生時,恭逢圣祖南巡所獻,《燕京賦》一卷并自注,則雍正癸卯,成天赴京會試時作也。

《桑弢甫集》八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桑調元撰。調元有《論語說》,已著錄。是集,詩十四卷,續集二十卷,五岳詩二十卷,文三十卷。調元才鋒踔厲,學問亦足以副之,故詩文縱橫排奡,擺落蹊徑,毅然自為一家。而恃其才學,不主故常,豪而失之怒張,博而失之蔓衍者,亦時有之。所作《鎮海樓詩》至七言長律二百韻,古人無是格也,其所以長,即其所以短乎。

《柯椽集》一卷(侍講劉亨地家藏本)

國朝周宣猷撰。宣猷字辰遠,長沙人。雍正癸丑進士,官至浙江鹽運通判。

是集,凡雜文五十七篇,駢體及賦亦參錯其間,前后亦無序跋,似乎未定之稿,其后人錄之成帙也。末附陳兆侖所作《傳》一篇,載宣猷所著尚有《史斷》、《史記難字》、《南北史襭》、《眠云集》、《禾中雜韻》、《卷葹小草》諸編;集中又有《風鈴馀韻自序》一篇,亦所作詩集,今惟《卷葹小草》及此集存,馀皆未見。

《雪舫詩鈔》八卷(侍講劉亨地家藏本)

國朝周宣猷撰。其詩自乾隆辛未迄丁丑,分年編次,前七卷名《卷葹小草》;后一卷則《南巡紀盛》、《皇太后萬壽詩》各三十首。

《柳漁詩鈔》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湄撰。湄字鷺洲,錢塘人。雍正癸丑進士,官至給事中。是編分《于野》、《雞木》、《磚景》、《滇行》、《癡床海槎》、《岵懷》、《皖游》、《鹢風》、《罍恥》十集。湄與金志章、厲鶚等以詩相鏃厲,故集中與諸人唱和為多。

《秋水齋詩集》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映斗撰。映斗字雪子,烏程人。雍正癸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編凡十四集,首曰《或可存集》,次《江上集》,次《釣磯集》,次《云林集》,次《范湖集》,次《日下集》,次《水簽集》,次《新館集》,次《內舍集》,次《新館后集》,次《舊雨集》,次《清秘集》,次《瀛臺集》,次《使星集》。

皆其子守約、守愚所編;前有湯右曾《序》,作於康熙乙未,蓋其早年即為右曾所賞識也。

《寧遠堂詩集》一卷(侍講劉亨地家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东丽区| 桐柏县| 汶上县| 康马县| 葵青区| 司法| 太仆寺旗| 南通市| 玉林市| 恩平市| 忻城县| 项城市| 当阳市| 长兴县| 东宁县| 金山区| 东辽县| 深州市| 托克托县| 博野县| 藁城市| 揭阳市| 沭阳县| 沙田区| 武平县| 台北县| 张家港市| 东乡| 巴塘县| 茶陵县| 邳州市| 江达县| 高青县| 苗栗县| 安阳市| 正定县| 佳木斯市| 宕昌县| 苍梧县|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