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2章

國朝陳至言撰。至言字山堂,一字青厓,蕭山人。康熙丁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早年與同郡張遠齊名,毛奇齡稱其能守古人三義、八法之意而不變。今觀所作,以藻縟為主,音繁節壯,頗似《西河集》中語,宜奇齡之喜其類己也。

《華鄂堂集》二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周彝撰。彝字策銘,婁縣人。康熙丁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其詩喜作長篇,如《送張長史》、《君山玩雪》、《游江心寺》諸作,皆灑灑千言,才鋒橫溢;然律以和平之義,往往有乖。后附《研山十詠》,別為一卷,蓋刊成之后,又續入者也。

《樸學齋詩集》十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林佶撰。佶有《甘泉宮瓦記》,已著錄。佶工於楷法,文師汪琬,詩師陳廷敬、王士禎。琬之《堯峰文鈔》,廷敬之《午亭文編》,士禎之《精華錄》,皆其手書付雕。廷敬、士禎之集,皆刻於名位烜耀之時;而琬集則繕寫於身后,故世以是稱之。茲集古體詩三卷,今體詩七卷,淵源有自,故體格猶為近古。特才分差弱,出手微易耳。

《柳塘詩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祖修撰。祖修字慎思,吳江人。是集乃康熙己卯其子大庚所編。后有大庚《跋》,稱祖修在時,曾版行五七言古詩,已而悔之,謂詩當以編年為次,不當分體。今所編詩十二卷,其半猶出祖修手定也。祖修詩頗雅馴,嘗作《讀王子淵傳詩》,有“非無圣主賢臣頌,只教宮人記洞簫”之句。后見《升菴集》中有之,喜其闇合,因作詩志之。然此二語,太涉論宗,本非上乘,且慎詩亦即李商隱《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之意,亦非新義也。

《畏壘山人詩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昂發撰。昂發有《畏壘筆記》,已著錄。是集,諸體雜編,其五言古體大抵刻峭清新,一往駿利,有透空碎遠之音;而下手太快,亦頗乏渟蓄深厚,則思銳而才狹之故也。

《澄懷園全集》三十七卷(通政司使張若渟家刊本)

國朝張廷玉撰。廷玉字衡臣,號硯齋,桐城人。康熙庚辰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謚文和。是集為廷玉所自編,凡《文存》十五卷,皆乾隆戊辰以前作;《詩選》十二卷,皆雍正乙卯以前作;《載賡集》六卷,皆乾隆丙辰以后作;《澄懷園語》四卷,則所作筆記也。

《秋江詩集》六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國朝黃任撰。任字莘田,永福人。康熙壬午舉人,官至四會縣知縣。杭世駿《榕城詩話》,稱其工書法,好賓客,詼諧談笑,一座盡傾。罷官歸里,壓裝惟“端溪石”數枚,詩束兩牛腰而已。其詩源出溫、李,往往刻露清新,別深懷抱,如《楊花絕句》云:“到底不知離別苦,后身還去作浮萍。”《春日雜思》云:“夕陽大是無情物,又送墻東一日春。”所為緣情綺靡,殆於近之。而低徊宛轉,亦或闌入小詞,大致古體不如今體,大篇又不如小詩,故《榕城詩話》獨稱其七絕,蓋才分各有所長云。

《秋葉軒詩》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琳撰。琳字佩嘉,一字玉田,錢塘人。是集,乃康熙丙戌其友趙炎所選定。集中近體多於古體,而七言律詩一種,又多於諸體;大抵圓熟流利,篇篇如一,蓋其瓣香惟在《劍南》一集耳。

《黑蝶齋詩鈔》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岸登撰。岸登字覃九,號“惰耕邨叟”,平湖人。是集,乃康熙壬午岸登歿后,其從子黼熊所編,共詩四百四十馀首。其詩瘦削無俗韻,而邊幅微狹,亦緣於是。

《樓邨集》二十五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式丹撰。式丹字方若,寶應人。康熙癸未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

是集乃雍正甲辰其子懋訥所刻,分年編次。凡《龍竿集》五卷,《睪蘇集》七卷,《補過齋集》二卷,《忍冬齋集》七卷,《鴻柯集》一卷,《梅花書屋集》三卷。

起壬申迄丙申,每年一卷。惟《龍竿集》之第五卷,為其壬申以前詩,不以冠集而以殿集,以少作故也。

《古劍書屋文鈔》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吳廷楨撰。廷楨字山掄,長洲人。康熙癸未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諭德。

是編,凡詩八卷,末附補遺及詩馀,又雜文二卷,乾隆丙子其孫士端刊於貴州。

其名曰,“古劍書屋”者,圣祖仁皇帝南巡,廷楨以舉人召試,御書《古劍篇》以賜,因以為名,志榮遇也。

《緯蕭草堂詩》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宋至撰。至字山言,商邱人。吏部尚書犖之子,康熙癸未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初刻有《緯蕭堂詩》一卷,附犖集后。此其全集也,至承其家學,兼得新城王士禎之傳,故其詩派亦介出於父、師之間,但才與學均未及耳。集中《孔雀聯句》,父子同為之,蓋用蘇軾與子過聯句例也。

《績學堂文鈔》六卷、《詩鈔》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梅文鼎撰。文鼎有《歷算全書》,已著錄。其以“績學”名堂者,初大學士李光地嘗薦文鼎於朝,康熙乙酉恭逢圣祖仁皇帝南巡,文鼎迎鑾道左,蒙召對,御書“績學參微”四字賜之,因以名堂,并以名集也。然文鼎測驗推算諸法,皆足以自傳於后,詩文特其馀事,非所擅長。蓋算術雖一藝,而非以畢生之精力專思研究,則莫造其微,雖超特絕世之姿,其勢不能以旁及。張衡深通歷算,妙契陰陽,至能作候風地動儀;而文章博麗,又能凌轢崔、蔡之間,千古一人而已,自洛下閎、鮮于妄人以下,淳風、一行,亦未能以詞采著也。斯亦物不兩大之理矣。

《滋蘭堂詩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元滄撰。元滄有《禮記類編》,已著錄。是編,分六集,曰《康瓠集》、《灌畦集》、《今雨集》、《紫貝集》、《勞薪集》、《西征集》。前有其孫廷芳題識,稱《康瓠集》,為家居侍親及為查氏贅婿時作;《灌畦集》,為移居龍山時作;《今雨集》,為入直武英殿時作;《紫貝集》,為官文昌時作;《勞薪集》為罷官后自京赴粵時作;《西征集》為由粵赴京,謫居銀州時作。元滄為查昇之婿,久與查慎行游,故其詩格頗近《初白堂集》云。

《澹初詩稿》八卷、附《見山堂詩鈔》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國朝沈翼機撰。翼機字西園,號澹初,海寧人。康熙丙戌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詩分十集:曰《謀野集》,曰《新安集》、附《黃山紀游》百詠,皆翼機為諸生時作;曰《瀛洲集》、《丹葵集》,皆館選后作;曰《蜀使草》,康熙甲午典試四川時作;曰《黔使草》,康熙丁酉至庚子為貴州學政時作;曰《江右使草》,雍正癸卯至丙午為江右學政時作;曰《兩山集》,乞假歸田后作;曰《覲光集》,乾隆元年翼機復補原官后作;曰《游衍集》,則致仕后作也。附見《山堂詩鈔》一卷,為其子廷薦之作,廷薦字澄懷,雍正壬子舉人,未仕早卒,僅存詩六十馀首。

《集虛齋學古文》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方楘如撰。楘如有《離騷經解》,已著錄。其制義最有時名,而散體之文,亦頗奧勁有筆力;然喜雕琢新句,襞積古辭,遂流為別派。蓋其制義,亦喜以新穎為工,天性然也。

《絸齋詩選》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張謙宜撰。謙宜號稚松,膠州人,康熙丙戌進士。是集末有法輝祖《跋》,謂全稿三千馀首,暮年自訂,存詩四百馀篇。《自序》凡千言,極述其苦吟之狀,然其詩出入於香山、劍南之間,一吟一詠,亦足自娛。起而抗衡古人,則力尚不逮也。

《蓼村集》四卷(編修周永年家藏本)

國朝王蘋撰。蘋字秋史,歷城人,康熙丙戌進士。其詩為王士禎、田雯所稱,而文不甚顯。乾隆癸巳,桂林胡德琳得其本於歷城周氏,為刪訂付梓。德琳為之《序》,稱原本分甲乙二集,自癸亥至庚子三十四年之作,各自編年,惟辛丑以后之文無存。今仍其舊,編為四卷,乙居四之一;惟《書記》、《記傳》注干支於本目之下,使后人有所考焉。

《雪鴻堂文集》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李鍾峨撰。鍾峨號芝麓,通江人。康熙丙戌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是集乃其督學福建時所編,凡賦頌一卷,詩一卷,多館課及應酬之作。案:鍾峨父蕃有《雪鴻堂集》,其兄鍾璧《集》襲用其名;鍾峨又襲用其名,殊不可解。如以為家乘之總名,則又各為卷第,例亦難通也。

《王石和文集》(無卷數,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珻撰。珻字石和,又字韞輝,孟縣人。康熙丙戌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是集中,多議論之文,筆意亦頗縱橫。其記周遇吉死節事,謂賊兵攻城急,城將陷,賊募獻遇吉者。遇吉謂左右曰:“豈惜一死以累眾,可獻我。”兵民環泣。眾遂以繩系公下,有兩賊掖之去。公見賊,罵;倒懸演武廳磔之云云。與《明史》本傳不合;又以“虸蚄廟”為“田子方廟”,與朱彝尊碑不合;其最異者,如《文昌閣碑記》,謂孔子不得帝君之教,天下將有悖心反道,肆然於日用倫常之際,而不復以天地日月為可忌者,尤不可為訓也。

《十峰集》五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徐基撰。基字宗頊,華亭人,由貢生官訓導。是集自詩、賦、文及填詞,皆集前后《赤壁賦》中字,錯綜盡變,極有巧思。若其中《游小赤壁賦》、《春日游小赤壁賦》及《道德篇》諸作,皆洋洋數千言,而伸之縮之,不出四百馀字之外,雖才人狡犭會,不足以語大雅,而專門之技,別開奧窔,亦詞苑中之奇作,亙古所未有者也。末卷,仿梁簡文《蘇蕙蘭古鞶鑒圖》,及宋庠《寄范仲淹諸回文》,皆有思致。卷首有康熙丙戌陳元龍《序》。《序》集《圣教序》中字,亦如自己出,以弁此集,可云勁敵。然元龍特偶一為之,尚無不可。基則弊一生之精神,成此一集,可謂宋人之楮葉矣。

《蓬莊詩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沈虹撰。虹字渭梁,長洲人。是集其所自編。以作詩先后為次,起康熙丁亥,迄雍正甲辰,古今體共五百四首,每卷之前皆有小引,紀其歲月及所閱歷遭逢。

《雄雉齋選集》六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顧圖河撰。圖河字書宣,江都人。康熙己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圖河為江左十五子之一,其詩古體多學眉山,近體多學劍南,詠物諸作亦頗新穎。而在同時諸人之中,尚未能籠罩一切也。

《青溪詩偶存》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蔣錫震撰。錫震字豈潛,宜興人,康熙己丑進士。是集分二十二種,曰《輟耕草》、《北征集》、《渡河集》、《贅疣集》、《北游草》、《楚游草》、《還山草》、《汗漫吟》、《北行草》、《歸耕草》、《章江草》、《還山草》、《后北游草》、《涉江草》、《洛游草》、《灌園草》、《游燕草》、《廬中吟》、《后章江草》、《還山吟》、《金臺草》、《學制集》。自己巳至壬寅,凡三十四年之作,皆以年編次。

《退谷文集》十五卷、《詩集》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黃越撰。越字際飛,上元人。康熙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所著《四書大全合訂》,及選刻制義,如《明文商》、《今文商》、《墨卷商》、《考卷商》之類,皆盛行一時。蓋平生精力注於講章、時文,此集所著詩、古文,乃以馀暇兼治者,其《尚書古今文辨》,惟以蔡傳,折服諸家;《三傳得失辨》,惟以胡傳,斷制眾論,亦仍舉業繩尺也。

《圭美堂集》二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徐用錫撰。用錫字晝堂,宿遷人。康熙己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集詩十卷,文十六卷,乃其族子鐸及門人周毓侖所校刊。用錫從學於李光地,作文以樸澹為長。生平書法頗工,集中《字學劄記》二卷,皆自道其心得;其他題跋,亦辨論法帖手跡者居多。

《青要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呂謙恒撰。謙恒字天益,河南新安人。康熙己丑進士,官至光祿寺卿。

謙恒嘗讀書“青要山”,因以名集,其詩純作宋格,疏爽有馀,而亦頗傷樸直;如《洗象行》之類,皆病於太質。

《吾廬遺書》(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陶成撰。成有《皇極數鈔》,已著錄。是集為其子其愫所編,皆所作雜文,頗純正有軌度,而稍狹於波瀾;其中《象緯考》一篇,有錄無書,意傳寫佚之或於訂定時刪去,而誤留其目也?

《性影集》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時憲撰。時憲字若千,號禊亭,太倉人。康熙己丑進士,由宜興教諭,改翰林院庶吉士。是編凡八集,集各一卷:曰《水邊林下稿》,曰《桐溪稿》,曰《無隱林稿》,曰《靜寄軒稿》,曰《莊氵婁稿》,曰《荊溪稿》,曰《楚游稿》,曰《粵游稿》。其名“性影”者,蓋取邵子“情為性影”之說也。集中近體頗饒風致,擬古諸作則隨意抒寫,不甚求工。

《改堂文鈔》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唐紹祖撰。紹祖字次衣,江都人。康熙己丑進士,由庶吉士改刑部主事,官至湖州府知府,仍入為刑部員外郎,告歸卒。紹祖少師姜宸英,登第出安溪李光地之門,故其文蒼勁有師法。此集乃晚年手自刪定,僅存四十三篇,皆其生平得意之作也。

《石川詩鈔》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方覲撰。覲字近雯,江都人,康熙己丑進士,官至西安布政使。是集,乃其少子柱山所編。凡各體詩二百六十馀首,其《題朱彝尊手書詩冊》,有“曝書亭下自抄詩,想見蒼茫獨立時;不是到門親受業,唐音宋格有誰知。”蓋嘗從學於彝尊者也。

《師經堂集》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获嘉县| 洛隆县| 尉犁县| 德清县| 监利县| 大方县| 永和县| 永新县| 厦门市| 云梦县| 荣昌县| 桂平市| 西平县| 靖西县| 阳山县| 翁源县| 百色市| 池州市| 乌海市| 南涧| 定西市| 内江市| 平顶山市| 大余县| 高尔夫| 澄江县| 常德市| 江川县| 定南县| 陇南市| 苏尼特左旗| 江西省| 阿图什市| 鄂州市| 灵丘县| 荆门市| 榆中县| 桃源县| 武胜县|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