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5章

《潘象安詩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潘緯撰。緯字仲文,一字象安,歙縣人,家於白岳之下。萬歷中,以貲官武英殿中書舍人,歸田以后,有《養(yǎng)疴》、《游淮》、《園居》諸集,此其匯刻之本也。五言古體多摹文選,七言古體,學初唐,近體亦頗有大歷諸人風調(diào),然音節(jié)暢而性情少,所謂得皮而未得髓者也。中間潁陽許國、嶺南區(qū)大相二人評語,如批點時文之法,亦非古人體例。

《白云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昂撰。昂字爾瞻,一字云仲,莆田人,自號“白云先生”。是集前有鍾惺所作傳,稱集本十六卷,又《排律》一卷。昂沒后,散佚無存。萬歷戊午,其同里宋玨重加裒集,僅得五言律詩七百首,七言律詩十二首。其詩頗學少陵、右丞,得其形似。

《黃元龍詩集》八卷、附《尺牘》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黃奐撰。奐有《元龍小品》,已著錄。其詩意主獨造,而失之生硬,集中諸體皆備,獨無七言律詩,蓋流俗唱和,多以七言律詩,故奐薄而弗為。然詩之雅俗在格韻,不在體裁,茍詞旨凡近,即四言亦屬庸音;茍興象深微,即七字亦成高調(diào)。必禁此一體不作,是又山林畸士,矯枉過直之失也。

《張?zhí)跫钒司恚ㄕ憬瓕O仰曾家藏本)

明張汝元撰。汝元字太初,江寧人。萬歷中諸生,以詩受知於學使陳文燭。

文燭為序而刊之,其七言短歌,間有作意,而陶冶未精,他體則更減色,文燭《序》中多引二謝以下詩人擬之,蓋獎成后進之意,不必甚確也。

《吾野詩集》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黃克晦撰??嘶拮挚渍?,號吾野,惠安人。少工繪事,《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列之畫家傳中。其詩有《金陵游稿》、《匡廬集》、《北游草》、《金臺詩》、《宛城集》、《五羊草》、《西山唱和編》、《觀風錄》等,凡四十卷。其《金陵稿》則張仲立刊之,《西山唱和編》則李于美刊之,《金臺詩》則林登卿刊之。

歿后二年,同里黃克纘復(fù)刻其遺詩六卷於聊城,歲久皆散佚。此本乃康熙壬午其五世孫象潛摭家藏遺帙,裒而重鋟,其編次頗多未善,如《小金山詩》本五言律詩二首,而聯(lián)為一篇,列之五言古體中,殊為失檢。然克晦詩別無傳本,亦賴此刻以傳。其詩亦出歷下、太倉之門戶,而漸染稍輕。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青溪社集諸人,允當推克晦為祭酒,蓋以此也。

《夢草堂稿》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胡鎮(zhèn)撰。鎮(zhèn)字子重,歙縣人。萬歷中賈人,其詩以宮、商、角、徵、羽,分五集,每卷又以《天時》、《園圃》等門分類,各有圈點評識,皆坊刻俗本之體例,即詩可知矣。

《程仲權(quán)詩集》十卷、《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程可中撰??芍凶种贆?quán),休寧人。是集每體為一卷,每卷不過數(shù)頁;其六言律、七言排律,及賦、頌諸體,至以一首為一卷,編次殊為繁碎。其詩亦七子末派也。

《豐正元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豐越人撰。越人字正元,鄞縣人,坊之孫也。嘗自號“天放野人”故《千頃堂書目》作《天放野人集》,所載卷數(shù)與此本相合,蓋即一書而異名也。后有其子建《跋》,稱其遭逢骨肉之難,故往往有凄咽之音云。

《甜雪齋集》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單思恭撰。思恭字惠仍,揚州人。是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氣格纖瑣,皆無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為宗。

《梅禹金集》二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梅鼎祚撰。鼎祚有《才鬼記》,已著錄。是集乃其詩,凡分《庚辛草》四卷,《與元草》八卷,《予寧草》八卷。鼎祚輯《八代詩乘》,又輯《古樂苑》,於詩家正變源流,不為不審,而所作止此,則囿於風氣,委曲諧俗之過也。

《牒草》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趙宧光撰。宧光有《說文長箋》,已著錄。此集皆其尺牘。有明中葉以后,山人墨客,標榜成風,稍能書畫詩文者,下則廁食客之班,上則飾隱君之號。借士大夫以為利,士大夫亦借以為名。觀於是集,可以見當時風氣矣。此本標目參差,前兩卷題曰《寒山藏》,而以《牒草》為子目;一卷題曰《附錄》,皆他人之作,又一卷題曰《牒草》卷之八,則當不止此四卷。蓋隨時刊刻,以為贈遺之具,故不得而畫一也。

《益齋存稿》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翁正春撰。正春初名允瑃,字克生,金華人。明季縱游江湖間,其詩頗多哀厲之音。是集詩凡一百十三首,其子煊、煐錄之,附編宋翁卷《西巖集》后,疑為卷之后裔也。

《謝耳伯詩集》八卷、《文集》十六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謝兆申撰。兆申字伯元,號耳伯,邵武人。萬歷中貢生,兆申好深沉谿刻之思,又多雜以奇字,其文蹇棘幽晦,至使人蜇口慘腹而不可句。其鄉(xiāng)人曹能始《序》,謂為遠溯揚子太元之脈以為文;黃居中《序》,謂其平生喜交異人,購異書,摭異聞異見,蓋好奇而過者也。詩稍可成誦,皆四言、五言古體,因不屑唐以后語,故不為律詩。昔歐陽修柄文,斥劉幾為險怪,兆申險怪,殆甚於幾,當時省闈、京兆,試輒報罷,宜矣。其詩題曰《全集》,文則題曰《初集》,當尚有二集,今未之見也。

《雪浪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釋洪恩撰。洪恩字三懷,上元人。居長干寺,嘗說法雪浪山中,故以名集。

上卷為詩,下卷為偈語、雜著。朱彝尊《明詩綜》載其詩二首,然未離世法之僧,不能語帶煙霞也。

《空華集》二卷、《飲河集》二卷、《止啼集》一卷、《石頭庵集》五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釋如愚撰。如愚字蘊璞,江夏人。祝發(fā)后行腳四方,尋居金陵碧峰寺,從詩僧洪恩學。周汝登、曹學佺、袁宗道兄弟,皆與之游。是集凡四種,初曰《空華集》,詩二卷;次曰《飲河集》,詩二卷;次曰《止啼集》,文一卷;次曰《石頭庵集》,詩三卷、文二卷?!睹髟娋C》但稱有《飲河》、《石頭》二集,蓋未睹其全也。據(jù)《自序》,最后有《寶善堂集》,今亦未見?!缎颉费裕何臒o定質(zhì),詩不必有唐,文不必六經(jīng)、秦、漢,自許甚高,然材地粗疏,徒好為大言耳。

《幻華集》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釋斯學撰。斯學字悅支,號瘦山,海鹽慈會寺僧。是集為萬歷丁酉,斯學歿后,屠隆裒其遺稿,與姚士粦同編。斯學天分絕高,故吐詞多自然秀拔,五言古體多用排偶,欲摹三謝而力所不逮,遂落中唐,《燕山述懷》其最也;七言古體如《贈錢參軍詩》,落落有氣;《敬亭山歌》,即散漫頹唐。樂府如《任俠行》一篇,幾成笑具,更非所長。五言律詩,篇什頗多,中間如“空林人打栗,深樹鳥驚蟬,客來黃葉雨,鬼嘯白楊風,山光詩句得,湖色酒杯開”之類,則多近四靈。如“薄衾寒入夢,深雨遠沉鐘。一別春山淥,幾經(jīng)秋葉黃。海門生片月,江寺入殘陽。一片孤峰影,青浮水面來。風雨山中榻,兵戈海外村。檐花飛片雨,庭草帶微霜。碧云深夕院,黃葉隱寒燈。入門寒月出,掃石暝云開。掃榻分寒雨,然燈破暝煙”之類,則頗近九僧。其七言律詩及絕句,皆不能及,蓋所長在此體,然首首格意略同,又多沾染公安、竟陵習氣,故時有可采之句,而終不能自成一家也。

《嬾園漫稿》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寰洽撰。寰洽字仁子,亳州人。年十五,餼於庠,九試不第。天啟元年,以恩貢赴吏部試,擬授知縣,未補官而卒。此集詩二卷,文三卷,率多應(yīng)酬之作,詩以纖麗為工,文亦平弱。

《檀雪齋集》四十卷(內(nèi)府藏本)

明胡敬辰撰。敬辰字直卿,馀姚人。天啟壬戌進士,官至江西驛傳道,終光祿寺錄事。是集以所著詩賦、雜文及官縣令時讞牘,共為一編。其文故為澀體,幾不可句讀,詩格亦公安之末派。

《白雪堂詩》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李嵩撰。嵩有《按晉疏草》,已著錄。是集乃其巡按湖廣時所刻,故以“郢中白雪”為名。凡古律體詩一百馀首,有萊陽董嗣樸等四人評點,皆如時文之式。

《赭留集》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黃文煥撰。文煥有《詩經(jīng)考》,已著錄。是集詩文共為一卷,乃其與黃道周同下詔獄時所作,故以“赭留”為名。詞多感慨,而不能甚工,舊附刻《陶詩析義》后,以所注陶詩,亦多借以寄意,與此集若相發(fā)明也。然追步淵明,談何容易,合為一帙,未免擬不於倫,故析之別著於錄焉。

《岳歸堂集》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譚元春撰。元春字友夏,天門人,天啟丁卯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袁宏道傳》中。隆、萬以后,公安三袁始攻擊王、李詩派,以清巧為工,風氣一變。天門鍾惺更標舉光新、幽冷之詞,與元春相倡和,評點詩歸,流布天下,相率而趨纖仄,有明一代之詩,遂至是而極弊。論者比之詩妖,非過刻也。元春之才較惺為劣,而詭僻如出一手,日久論定,徒為嗤點之資,觀其遺集,亦足為好行小慧之戒矣。

《譚友夏合集》二十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譚元春撰。是編乃明季蘇州張澤合元春詩文而刻之,一卷至五卷為《岳歸堂新詩》,六卷至十四卷為《鵠灣文草》,十五卷至二十三卷為《岳歸堂已刻詩選》。每篇各有批評,皆刻意摹仿元春語。

《譚子詩歸》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譚元春撰。此集乃其選本,題曰卶庵訂定,不知何許人。前有《自序》,并載諸稿自題之文,如《西陵草》、《秋尋草》、《客心草》之類,凡十馀種,蓋其詩之別刻者尚多云。

《寸碧堂稿》二卷(內(nèi)府藏本)

明汪膺撰。膺字元御,號玉淙,長洲人。天啟丁卯舉人,童年即喜為詩,年四十馀而卒。所存遺稿無多,康熙中其子琬始為編次,刻於所作《鈍翁類稿》之首,名之曰《汪氏家傳集》云。

《此觀堂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羅萬藻撰。萬藻有《十三經(jīng)類語》,已著錄。萬藻與同邑章世純、陳際泰、東鄉(xiāng)艾南英,并以制義名一時,號江西四家。《明史》以是收之《文苑傳》中。

此集制義之《序》居三分之一,蓋其平生精力所萃也。四家之中,南英最好立門戶,近與南城張自烈互詬,遠與華亭陳子龍相爭;又最袒護嚴嵩,務(wù)與公論相反。

以是終南英之身,無日不叫囂跳踉,呶呶然與天下辯,雖世純、際泰,后亦隙末。

惟萬藻日與南英游,而泊然一無所與,蓋其天性靜穆,不以聲氣為名高,故其文氣焰不及南英,而恬雅則勝之云。

《編篷集》十卷、《后集》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唐汝詢撰。汝詢字仲言,華亭人。五歲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詩,無不成誦;旁通經(jīng)史,嘗撰《唐詩解》、《唐詩十集》等書,援據(jù)賅博,當時目為異人。惟其兄汝諤,篤嗜王、李之學,故汝詢所作,亦演七子流派,開卷即擬古十九首,次以擬古百篇,感懷四十六首,皆沿襲窠臼,貌似而神非,后集附雜文數(shù)十篇,其三五七言、四六八言、一字至十字諸雜體,尤傷纖巧也。

《國門集》一卷、《國門乙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凌濛初撰。濛初有《圣門傳詩嫡?!?,已著錄。是集以皆入國門以后所作,故謂之《國門》。再入再刻,故有《乙集》也。二集并於詩末附雜文數(shù)篇,蓋屢躓場屋之時,故頗多抑郁無聊之作云。

《貞元子詩草》(無卷數(shù),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項穆撰。穆有《書法雅言》,已著錄。穆生於博古賞鑒之家,藉文雅交游之盛,耳濡目染,都無俗事。故其詩皆楚楚有清致。所謂謝家子弟,雖復(fù)不端正者,亦自有一種風氣也,惟偶然寄意,不似書法之精耳。

《綺詠》一卷、《綺詠續(xù)集》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汪汝謙撰。汝謙字然明,歙縣人?!督贤ㄖ尽贩Q其移居武林,招集勝流,為湖山詩酒之會,故是集大抵徵歌選妓之作。然其前集陳繼儒《序》之,后集又繼儒所選定。濡染薰蒸,久而與化。朱彝尊《明詩綜》不錄一字,蓋有由矣。

《棲老堂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殷仲春撰。仲春字方叔,秀水人。嘗慕王績?yōu)槿?,自號東皋子。隱居教授,又精於醫(yī),得錢輒入市買斷爛書讀之。集首載賦騷,次古今體詩,次引辭贊疏,僅二十馀葉。末有順治丁酉其孫觀國《跋》,稱原集詩千馀首,此本僅存什一,今核所作,不出明季山人之派,故其《墓志》,亦陳繼儒作也。

《上生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秦燢撰。燢字日上,一字廣齋,無錫人,萬歷中諸生,上生其號也。是集乃崇禎初,其子堈、坊所刊,前四卷為詩,后四卷為文,前有小傳,稱其長齋繡佛,趺坐焚修,蓋耽於禪悅之士。故所作韻語,多近偈頌,文集自壽序、祭文外,亦募緣疏引為多。

《自娛齋詩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黃應(yīng)徵撰。應(yīng)徵字君求,江都人。天啟中諸生,偃蹇不第以卒。其子裒其遺詩,為此集。前有冒愈昌《序》,稱取數(shù)未多,為體差備,浸假中年亡恙,而晚不苦於無年,所篹結(jié)何以加焉,蓋頗有微詞矣。

《天啟宮中詞》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悰撰。悰字次杜,常熟人。是集前有悰《自序》。其詩仿王建“宮詞”,雜詠天啟軼事,凡一百首,自注亦極詳悉,頗足以廣異聞。朱彝尊嘗錄入《明詩綜》。其《靜志居詩話》述徐昂發(fā)之言,以為本秦徵蘭撰,悰攘而有之。徵蘭字楚芳,亦常熟人也。

《曲澗遺稿》十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暨市| 方山县| 祥云县| 浮山县| 阿荣旗| 元氏县| 赞皇县| 伊春市| 合肥市| 连云港市| 射阳县| 霍州市| 尼木县| 德庆县| 曲沃县| 浦县| 厦门市| 浙江省| 左贡县| 大冶市| 沧州市| 德兴市| 泊头市| 木兰县| 五华县| 临潭县| 都昌县| 吉隆县| 克什克腾旗| 竹山县| 彭山县| 安西县| 长子县| 洪洞县| 呼伦贝尔市| 余姚市| 伊金霍洛旗| 高邮市| 襄垣县| 甘肃省|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