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8章

《包參軍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

明包大中撰。大中字庸之,別號三川,寧波人。官建陽縣縣丞,以嘗預(yù)征倭之役,故稱曰“參軍”。是集隨事立名,曰《薄游集》,曰《武夷集》,曰《歸來集》,曰《臺雁集》,各一卷,曰《東征漫稿》二卷。然《薄游集》題卷之一,則當(dāng)有佚卷矣。

《滄漚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張重華撰。重華字虞侯,華亭人。是編前有張位、姜寶“二序”。位《序》稱其有集百卷,先梓八卷;寶《序》稱其文言言欲奇,其詩首首欲出塵清新,然大抵拉雜不入格。如稱“九峰三泖”曰“九三”,雖《絳守居園池記》,亦不至於斯矣。

《栗齋文集》十一卷(安徽巡撫采進(jìn)本)

明金瑤撰。瑤有《六爻原意》,已著錄。是集乃其外孫江從龍所梓。文頗有軼宕之致,其闡發(fā)經(jīng)義之作,大抵空言多而實(shí)際少,蓋其《說易》、《說周禮》,即多以臆斷云。

《檗庵集》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汪禔撰。禔字介夫,別號檗庵,祁門人。《江南通志》稱,所著有《家禮砭俗》、《投壺儀節(jié)》,其學(xué)蓋深於《禮》。故集中《與胡天敘書》、《論王生二書》、《與汪子立書》、《贈葉生新娶序》、《胡氏初堂記》、《新居告祖文》、《奉主還宗子祠文》、《宗法議》,皆本禮以立言;惟卷端《上學(xué)使者》一書,猶明代學(xué)校之舊習(xí),可以不作耳。其詩則全作《擊壤集》體,不以聲律論矣。

《湛然堂詩稿》(無卷數(shù),江西巡撫采進(jìn)本)

明陳汝玚撰。汝玚字席珍,高安人,官廣昌縣知縣。其自敘詩注云:望五貢薦,蓋由貢生起家也。是集為其子邦綸屬陳起元所選定,格意頗為平實(shí),然不足自名一家。

《龜川詩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jìn)本)

明董緒撰。緒字禹方,樂安人。少從鄒守益、聶豹游,講良知之學(xué),故其詩不求工於聲律,以理趣為主,蓋濂、洛風(fēng)雅之流派也。其子刑部尚書裕初刻於東莞,歲久版漶;其裔孫又為重刻。然此本亦字多殘闕,殆難卒讀。據(jù)其目錄,尚有附錄志狀之屬,亦佚之矣。

《田子藝集》二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田藝蘅撰。藝蘅有《大明同文集》,已著錄。此為文選、詩選十八卷,乃其為諸生時(shí)所刊。《北觀初稿》、《二稿》三卷,則以歲貢入京廷試時(shí)所作。藝蘅在嘉、隆間,猶為博洽,而詩格頗嫌冗漫。

《方建元詩集》十二卷、《續(xù)集》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方于魯撰。于魯有《方氏墨譜》,已著錄。是編前集以各體分編,總名《佳日樓集》;續(xù)集僅詩二十九首,文一首,題曰《師心草》,則其子嘉樹所續(xù)刻也。于魯初以制墨名,后與汪道昆唱和,遂招入豐干社中,然世終稱其墨也。

《石西集》八卷、附《崇禮堂詩》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汪子祜撰。子祜字受夫,別號石西,石門人。性喜為詩,自二十歲至七十歲,皆編年為集。后其元孫宗豫蒐輯遺稿,屬汪懋麟等定為是編。凡詩六卷,賦一卷,文一卷,后附《崇禮堂詩》一卷,則崇豫父伯薦之作。伯薦字士倩,崇禎戊辰恩貢生。

《石盂集》十七卷(兩江總督采進(jìn)本)

明汪坦撰。坦字仲安,號識環(huán),鄞縣人。是集為其子長文所刊。凡詩賦十卷、雜文七卷,前有屠隆《序》,稱其詩自三百篇、騷、選、漢、魏、六朝、唐、宋,文自左、馬、班、揚(yáng)、崔、蔡、韓、柳、蘇、王諸體,靡所不詣,然核其所作,不出七子之體。

《石門詩集》一卷(福建巡撫采進(jìn)本)

一名《霞居集》。明高瀫撰。瀫字宗呂,號石門,又號髯仙,侯官人。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少谷鄭善夫居鼇峰北,從之游者九人,鄉(xiāng)黨目為十才子,瀫居首,傅汝舟次之。今卷首林向哲《序》,稱其俊而不刻,清而不矯,亦非虛語。然竟以為與少谷相伯仲,則溢美矣。瀫詩向未付梓,流傳俱屬鈔本。

《明詩綜》載其《岳陽樓》一詩,有“殘雨數(shù)聲衡岳曉”句。今檢原集,“數(shù)聲”實(shí)作“數(shù)峰”瀫較“聲”字為工。考徐熥《晉安風(fēng)雅》所載亦同。蓋《詩綜》刊本偶誤耳。

《東厓遺集》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王襞撰。襞字宗順,自號天南逸叟,泰州安豐場人。是集其門人林訥所輯。

上卷為《像贊》、《墓圖》、《年譜》、《語錄》及同時(shí)贈答雜文;下卷為所作詩、賦,附載行狀、銘志、祭文、世系、門人姓氏,刊集始末。襞少從其父王艮至?xí)瑐魍跏厝手畬W(xué),沈桐贈之詩云:“念子賢者后,至理早已融,譬彼三世醫(yī),指授寧無從。”蓋其父子皆刻意講學(xué),非以文章為事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襞詩如“一室風(fēng)過雨,三更月到窗”,“好雨應(yīng)宜早,秋花不恨遲”,“坐雨新亭曉,聞潮落月時(shí)”,“老攜杖履歸山谷,閑看兒孫種水田”等句,亦有活脫之趣,然終非專門也。

《僦寮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

舊本題古杭月堂宗賢撰,不著時(shí)代。考之《志乘》,亦不載其名氏。據(jù)其題名,似乎衲子。故所與唱和者亦衲子為多。集中有《和沈石田鵲橋仙詞》,知為正、嘉間人也。詩筆清曠,頗近自然。特邊幅少狹,不免傷於寒瘦。

《松菊堂集》二十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孫鏊撰。鏊字端峰,馀姚人。江西巡撫燧之孫,工部尚書升之子也,官上林苑丞。是集凡詩二十卷,雜文四卷,詩句清雋,不入前后七子之派。文則不免於平衍。鏊晚歸燭湖,於宅東構(gòu)漆園居之,作《漆園供事別傳》。如《滕六司農(nóng)》、《玉羽仙翁》、《食蘋仙子》、《秦大夫》、《清修子》、《姑射仙諸傳》,皆以文為戲之筆也。

《鄭京兆集》十二卷、《外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

明鄭心材撰。心材字敬仲,號思泉,海鹽人。刑部尚書曉之孫,光祿寺少卿履淳之子。以蔭生官至應(yīng)天府治中。是集為其婿項(xiàng)皋謨所校,凡詩文、雜著,十二卷,其外集二卷,則附錄“墓碑”、“行實(shí)”之類也。考其子端允所作《行實(shí)》中,稱所著文集以外,有《昭明文選鈔》、《唐人列傳》、《見聞紀(jì)鈔》三書。

今本《唐人列傳》乃編在第六卷。其外集別題曰《葬錄》,與目錄不相應(yīng)。蓋隨意編次,故無體例也。心材老於場屋,必欲一第而卒不可得,年五十始就銓,平生精銳之氣,已消磨於時(shí)文中,詩、古文特偶試為之耳。

《冬谿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

明釋方澤撰。方澤字云望,號冬谿,嘉善人,秀水精嚴(yán)寺僧也。《明詩選本》載方澤詩,俱作《冬谿內(nèi)外集》。據(jù)此本實(shí)作《冬谿外內(nèi)集》。上卷為外集,下卷為內(nèi)集,以詩為外,以文為內(nèi),蓋詩多涉文字,而文皆關(guān)禪義,故其下卷之詩,亦不謂之詩而謂之偈。則其外內(nèi)之義,即程氏之外學(xué)、內(nèi)學(xué),作內(nèi)外者,誤也。

集中文筆觕率,不出方丈語錄之格,詩稍近雅而亦不工。

《徐花潭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

明嘉靖中朝鮮生員徐敬德撰。敬德貧居講學(xué),年五十六,其國提學(xué)金安國以遺逸薦,授奉參,力辭不就,居於花潭,因以為號。是集雜文、雜詩共二卷。其文《中原理氣》一篇,末有附記,稱曰“先生”。《鬼神生死論》一篇,末亦有附記,稱以上四篇,皆先生病亟時(shí)作。詩中《次申企齋韻》一首,附錄原作,稱企齋贈先生詩。蓋其門人所編也。敬德之學(xué),一以宋儒為宗,而尤究心於《周子太極圖說》、《邵子皇極經(jīng)世》,集中雜著,皆發(fā)揮二書之旨。其《送沈教授序》,全然邵子之學(xué)也。其《論喪制疏》、《答樸枝華書》,亦頗究心禮制。蓋東士之務(wù)正學(xué)者。詩則強(qiáng)為《擊壤集》派,又多雜其國方音,如所謂“窮秋盛節(jié)換,木落天地瘦”,體近郊、島者不多見也。他如《無弦琴銘》:不用其弦,用其弦弦,律外宮商,吾得其天;非樂之以音,樂其音音;非聽之以耳,聽之以心。彼哉子期,曷耳吾琴。稍得蘇、黃意者,亦偶一遇之。然朝鮮文士,大抵以吟詠聞於上國,其卓然傳濂、洛、關(guān)、閩之說,以教其鄉(xiāng)者,自敬德始。亦可謂豪杰之士矣。

故詩文雖不入格,特存其目,以表其人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仪陇县| 汶上县| 商南县| 晋城| 胶南市| 中牟县| 永康市| 磴口县| 伊宁县| 黄浦区| 准格尔旗| 绥滨县| 时尚| 红河县| 商城县| 郯城县| 扎鲁特旗| 全州县| 新巴尔虎右旗| 土默特右旗| 荃湾区| 平原县| 华宁县| 南召县| 波密县| 怀仁县| 镇江市| 勐海县| 天气| 常山县| 龙岩市| 昭觉县| 元江| 扬中市| 南宁市| 奎屯市| 衡水市| 调兵山市| 长宁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