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3章

明李攀龍撰。攀龍有《詩學事類》,已著錄。此集刻於嘉靖癸亥,猶在《滄溟集》之前,前有魏棠《序》,又有擬古樂府《序》二篇,一為歷城許邦才撰,一為攀龍自序。蓋當時特以樂府相夸,然而后來受詬厲者,亦惟樂府最甚焉。

《李滄溟集選》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李攀龍撰,宋光庭所選。光庭,莆田人,始末未詳。王、李二家,皆以詩擅長,文則不逮詩遠甚,攀龍之文,尤不逮王世貞。光庭乃獨選其文,可謂不善持擇矣。每卷之首,皆題曰《補注李滄溟集》,而書實無注,亦不可解。

《敬所文集》三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王宗沐撰。宗沐有《海運詳考》,已著錄。此集自一卷至十卷,為序、頌、書、啟,曰《內(nèi)編》;十一卷至二十卷為詩、論、碑、賦、說、傳、書后、約、策問、祭文、行狀、銘志、講義,曰《別編》;二十一卷至三十卷,為奏疏、雜著、文移,曰《外編》。《明史藝文志》載:宗沐奏疏四卷,文集三十卷,此本止三十卷,而奏疏在焉,卷首題門人張位選集。然則史所載者其全集,此為位所編定歟?抑其奏疏,又有集外別行之本,史并載之也?

《師暇裒言》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吳桂芳撰。桂芳字子實,新建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工部尚書。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乃其總督兩廣時所自編,時方御倭,故題曰《師暇裒言》。

其文平正通達,無鉤章棘句之習,而亦無警策。蓋猶沿臺閣舊體,詩力摹唐調(diào),亦頗宏敞,而有學步太甚者。如陳子昂有“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句,桂芳送張玉亭慮囚淮上,襲用其調(diào)曰:“王仁非好殺,之子慎祥刑。”非所謂擬議變化之道也。

《五鵲別集》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盧寧撰。寧字獻子,號冠巖,南海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登州府知府。

寧受業(yè)黃佐之門,佐《樂典序》即所作也。是集乃其官南京刑部時,講學新泉精舍,其門人程子明所刻,及守登州,所屬黃縣知縣劉珙又重刻之。以寧先有《五鵲臺集》,故此以別集名,凡詩一卷,文一卷,皆湊泊成篇,不能入格。

《崇質(zhì)堂集》二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萬實撰。萬實字少虛,南豐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其為給事中時,嘗疏論權(quán)珰改官,蓋亦骨鯁之士。是集凡詩九卷,文十一卷,《江西通志》稱:所作奏疏別名《恬仕錄》,徐龍川《序》,而此集末亦載有奏疏三卷,蓋其初別本單行,后又編入集中也。萬實傳姚江之說,其文體平正,不事錘镕,猶講學家之格。其詩頗學韋、柳,意取清妍,雖風骨未就,而姿致可觀,則其天分之高也。

《小海存稿》八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馮覲撰。覲字晉叔,別號小海,海寧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廣東按察司副使。是集詩三卷,文五卷,乃其子有翼所編。張瀚《序》,稱其簡易明鬯,不假雕琢,頗非溢美;然才地頗弱,未足名家。集中有《庚戌言兵事書》,乃覲為兵部郎時所作,以上丁汝夔者。中有《請就京城外土城遺址,增筑外羅城,以備不虞》一條,其后竟筑外城,說者謂功成於許論,而不知覲已發(fā)其端也。

《太乙詩集》五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明張煉撰。煉字伯純,武功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湖南按察司僉事。其集曰太乙者,太乙,山名,在武功。王維所謂,“太乙近天都”也。煉以自號,因以名集。其詩源出長慶,而更加率易。如云:“一種勛庸一代賢,蜚聲滿路勢熏天,憑君回首寰中事,若個豪華過百年”之類,殊不類詩格。至如:“能使機衡在我,從他造物弄人”等句,則愈涉俗矣。

《無聞堂稿》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趙釴撰。釴有《古今原始》,已著錄。是集凡文十二卷,詩五卷,乃其子鴻賜所編。林樹聲為作《墓志》,稱其《幾希圖說》、《辟方士論》、《講學諸說》,皆闡明理道,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今惟《幾希圖說》見集中,馀皆不載。

盛汝謙為作《行狀》,載《自祭文》一篇,集中亦不載,蓋亦簡汰而存者也。

釴學出姚江,主良知之說。文頗磊落自喜,而亦微近七子之派。

《郭東山文集》七卷、《詩集》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郭文周撰。文周字景復,號東山,福安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巡按廣東。其文集多應酬之作,詩分前后二卷,前卷為《南畿稿》,后卷為《菊邊閑譚集》、《解組稿》。

《百川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孫樓撰。樓字子虛,常熟人。嘉靖丙午舉人,官湖州府推官。工於制義,與胡友信、瞿景淳等相上下。詩、古文,則非專門也。

《貽安堂集》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李春芳撰。春芳字子實,號石麓,福建興化人。嘉靖丁未進士第一,官至中極殿大學士,謚文定。事跡具《明史》本傳。春芳與嚴訥、郭樸、袁煒,同有“青詞宰相”之目。史具載於《袁煒傳》中,然所作皆不傳。是集為其子茂材所編。疏、表、序記之文居多,詩則不滿一卷。李戴、于慎行、朱賡、李維楨為之《序》,皆謂春芳不規(guī)規(guī)以文墨見長,是以其存草僅如此云。

《太岳集》四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張居正撰。居正有《書經(jīng)直解》,已著錄。神宗初年,居正獨持國柄,后毀譽不一,迄無定評。要其振作有為之功,與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至文章本非所長,集中奏疏、啟劄最多,皆在廟堂時論事之作,往往縱筆而成,未嘗有所鍛煉也。

《馀清堂稿》三十二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汪钅堂撰。钅堂字遠峰,鄞縣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掌詹事府,兼翰林院學士。是集詩八卷,文二十四卷。考《千頃堂書目》,钅堂有《馀清堂稿》十二卷,今未見其本,又有《馀清堂定稿》三十二卷,即此編也。

《念初堂稿》四卷、《續(xù)集》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陳嘉謨撰。嘉謨,廬陵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司副使,隆慶庚午移疾歸;召為湖廣布政司左參政,不起,優(yōu)游林下以終。其詩始於嘉靖丁未,終於萬歷癸卯,往來仕宦者二十三年,而閑居者三十三年,故多自適之言。《序》引邵子《擊壤集》自擬,而詩中屢引陳獻章語,其旨趣可知也。

《友慶堂合稿》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時槐撰。時槐有《廣仁類編》,已著錄,是集凡書二卷,序、記、傳、墓志一卷,語錄一卷,說、跋及《石經(jīng)大學略義》一卷,雜著、詩、詞一卷。詩詞不多作,亦非所長,文皆講學之語,而兼出入於老、莊之間,明季所謂心學者也。其《石經(jīng)大學略義》,自云出於賈逵,而表章於鄭曉;且稱王守仁《大學古本》一依注疏之舊,味其文字,旨趣亦未甚瑩,似不無錯簡云云。不知鄭曉所傳,乃豐坊之偽本。諸儒考證已明,譎妄畢露。時槐更噓其殘燼,誤之甚矣。

《周叔夜集》十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周思兼撰。思兼有《學道記言》,已著錄。思兼以循吏著,然史稱其少有文名。是集為王世貞所刪定,文頗學三蘇,詩則七子之流派也。

《鳳洲筆記》二十四卷、《續(xù)集》四卷、《后集》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世貞撰。世貞有《弇山堂別集》,已著錄。是集乃隆慶己巳黃美中所編。

前有美中《序》,稱世貞著作不能盡見,會從其侄孫少川子得此集,因編刻以公天下,蓋當時摘選之本也。然命詩文曰《筆記》,其稱名可謂不倫矣。

《弇州稿選》十六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世貞撰。沈一貫選。一貫有《易學》,已著錄,世貞才大學博,自謂靡所不有,方成大家,故其正、續(xù)四部稿,頗傷蕪雜。晚年悔其少作,而未及手自刪定。一貫是編,別裁澄汰,意在擷其菁華,而宗旨所歸,仍尊秦、漢,而薄唐、宋,終未能棄短取長也。

《文恪集》二十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林燫撰。燫字貞恒,閩縣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恪。事跡附見《明史林瀚傳》。是集詩六卷,文十六卷,末附王世貞、王穉登所撰《傳》二篇。《千頃堂書目》載:《林燫學士文集》十六卷,詩集六卷,集名不同,然卷數(shù)皆相合,蓋即此本,疑燫歿后重刻,改題其謚也。

《三洲詩膾》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沈淮撰。淮字澂伯,仁和人,嘉靖丁未進士。是集前后無“序”、“跋”,亦無目錄,其完闕不可考。詩則體格尚未成就,累句亦多。

《金輿山房稿》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殷士儋撰。士儋字正夫,號棠川,歷城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謚文莊。事跡附見《明史趙貞吉傳》。是集為其門人于慎行所編,凡詩、頌二卷,文十一卷,講義一卷。士儋與李攀龍游,今觀其詩文,蓋直以鄉(xiāng)曲之誼相周旋耳,其投契不在文章也。

《道峰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章適撰。適字景南,道峰其號也,蘭谿人。嘉靖丁未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以《疏請景、裕二王出閣講讀》,忤旨告歸。是集乃適歿之后,其鄉(xiāng)人所刊。

凡詩五卷,雜著一卷,而奏疏一篇冠於首,蓋當時以此一事重之也。詩頗娟雅,而醞釀不深,王世貞《序》,稱其在陶、韋之間,則過矣。

《彭比部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彭輅撰。輅字子殷,海鹽人。嘉靖丁未進士,官南京刑部主事,以察典罷歸。集為其子潤宏所編。焦竑稱:其於七子盛時,意氣高簡,不少貶以就俗。今觀集中,多與王世貞酬答之作,體格亦近七子。竑所言不盡然也。

《華陽館文集》十七卷、《續(xù)集》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宋儀望撰。儀望字望之,永豐人。嘉靖丁未進士,授吳縣知縣,徵拜御史。

以劾胡宗憲、阮鶚,忤嚴嵩,貶夷陵州判。嵩敗,擢霸州兵備僉事,后官至大理寺卿;卒以忤張居正被劾歸,事跡具《明史》本傳。儀望少師聶豹,故其學以王守仁為宗,集中如《刻陽明文集》、《文粹》等“序”,足以見其大旨,其《從祀或問》亦即為守仁配享事作。故史稱守仁從祀,儀望有力焉。其集凡文十二卷,詩五卷。續(xù)集第一卷,題曰《內(nèi)篇》,即《從祀或問》;第二卷,則其督學福建時訓飭士子條規(guī)。其文本名《華陽館集》,其詩則別名《河東集》,此本合為一編,總題曰《華陽館文集》,殆其后人所并歟。

《華陽文集》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宋儀望撰。《千頃堂書目》載,《華陽館文集》十二卷,又詩集十四卷,此集皆其雜文,卷數(shù)亦相合,蓋猶儀望之原本。惟許宗魯、張獻翼諸人,所作詩集序,皆附錄集末,未喻何故。或裝輯者誤歟?然重編之本,僅有詩五卷,則十四卷之本久佚矣。又疑以諸“序”無所附麗,故綴之文集末也。

《太函集》一百二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汪道昆撰。道昆有《五車霏玉》,已著錄。是編刻於萬歷辛卯,凡文一百六卷,詩十四卷,卷首有《自序》及目錄六卷。道昆名在后五子中,最高自標置,丹陽姜寶以翰林出提學四川,道經(jīng)楚省,三人會飲于黃鶴樓。伯玉舉杯大言曰:‘蜀人如蘇軾者,文章一字不通,當以劣等處之。’眾皆腭睨。”云云。其狂誕殊甚,然文章實皆偽體。沈德符《敝帚軒剩語》云:王、李初起,道昆尚未得與其列,后以張居正心膂驟貴,其副墨行世,暴得時名,世貞力引之,世遂稱元美、伯玉。汪文刻意摹古,時援古語以證今事,往往捍格不暢,其病大抵與歷下同。

世貞晚年甚不服之,嘗云:“子心服江陵之功,而不敢言,以世所曹惡也;子心誹太函之文,而不敢言,以世所曹好也。無奈此二屈事何?”云云。其論頗為切中。德符又稱張居正父七十,世貞、道昆俱有幛詞,世貞刻集中。六七年居正敗,遂削去。道昆垂歿自刻全集,在居正身后十年,而全載此文,不竄去一字,稍存雅道。云云。今案:《封柱國少師張公七十壽序》一首,見此集第十二卷中,則德符之言為信。然以居正父為眾父父,至比之於蒼蒼之不言,究不可以為訓也。

《副墨》五卷(內(nèi)府藏本)

明汪道昆撰。是集刻於《太函集》之前。《千頃堂書目》載,作二十四卷。

此本五卷,殆非完帙。又載道昆尚有《太函遺書》二卷,今亦未見傳本。

《汪次公集》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汪道貫撰。道貫字仲淹,休寧人,道昆弟也。其名因道昆而著,故李維楨作《序》,以王世懋為比。然道昆固不及世貞,道貫才力亦不及世懋也。

《江右詩稿》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李先芳撰。先芳有《讀書私記》,已著錄。宋弼山《左明詩鈔》稱其有《李氏山房詩錄》,不著卷數(shù)。邢侗《來禽館集》有《先芳行狀》,稱所著《東岱山房稿》三十卷。此集總題為《東岱山房詩錄》,而子目則作《江右詩稿》,蓋其集中之一種,嘉靖戊申,知新喻縣時作也。“嘉隆詩社”,先芳首倡,厥后王、李踵興,遂擯斥先芳,不與七子之列,繼以先芳憤激,乃收之廣五子中。于慎行稱其詩與李攀龍異曲同工,邢侗亦稱:“歷下名愈高,濮陽苦為所掩。然修戈待糒,未嘗一日忘于鱗。”今觀其詩,才力實出攀龍下。慎行等以鄉(xiāng)曲情均,不欲分左右,袒耳。明末攻七子者,遂欲以躋攀龍之上,非篤論也。

《李氏山房詩選》六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先芳撰。此本乃皇甫汸所選,分體編次,亦間有評語,蓋非其全集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乌兰县| 铜山县| 房产| 西乌珠穆沁旗| 会泽县| 伊金霍洛旗| 宁乡县| 甘洛县| 都江堰市| 晋州市| 宽城| 韩城市| 桃江县| 阳朔县| 龙南县| 金寨县| 内丘县| 雷州市| 文登市| 华宁县| 南陵县| 丹寨县| 乐清市| 大悟县| 旬阳县| 和林格尔县| 德钦县| 伊金霍洛旗| 东方市| 莎车县| 旌德县| 平和县| 容城县| 木兰县| 霍山县| 曲阜市| 凤翔县| 伊宁市| 南皮县| 南安市|